第三部大地风云 三百三十二 谈判
参与北大年大起义的暹罗人,当听说大明的军队到达了北大年,无不欢声雷动。在他们的心中,大明永远是他们的宗主国,大明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作为明朝的臣属国,泰国是对明朝朝贡次数最多、贡品最丰厚的国家。 明朝时,东南亚一带有占城、暹罗、真腊、满刺加、苏门答腊等国,以暹罗国力最强,它还是满刺加的宗主国。 暹罗国仰仗国力强盛,遂对其周边国家恃强凌弱,特别令周边国家不安的是暹罗国王经常派人拦截满刺加、苏门答腊等国出使中国返国的使团,将他们从明朝带回来的皇帝封诰、赐物,掠为己有,还扣押占城国的使臣不放。 暹罗国的所作所为,引起周边各国的不满。受到欺负的占城等几个小国,纷纷上诉明成祖,告暹罗国王的不是,并要求明朝出面解决。 明成祖觉得事态严重,不能不管,遂下诏书,斥责暹罗国王无理,促其改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返国途中,特意到暹罗国停留,向暹罗国王宣读明成祖的诏书。诏书大意是: “暹罗、满刺加、占城和苏门答腊等国,都是明朝册封的国家,你们之间本来是平等的。暹罗国怎么可以逞其强大欺负邻国呢,特别是扣押占城国使者、夺苏门答腊、满刺加国的印诰,更是无理!天理昭昭。福祸无常,多行不义必自毙。暹罗国要引以为戒。 宣诏后暹罗国王必须立即改正错误,从此奉公守法,睦邻友好,共享太平之福。否则,天兵一到。则悔之晚矣!” 暹罗国王自知理亏,同意奉诏行事,改正错误,遣放使者,归还掠夺地印诰、财物。并向郑和一行谢罪,请求天朝大明皇帝宽恕。 在暹罗人看来,大明于暹罗便父亲,暹罗于大明便应如儿子般孝顺。只是那巴塞通王首鼠两端,一来忌惮东胡国,二来害怕国内的西洋人势力。这才和大明失去了联系。此刻大明重振。那巴塞通王第一个便巴巴地赶来重新投靠明朝。 过完虽然如此,但暹罗人大多心向大明。眼看大明使臣到达,几万人都自觉让开道路。接着又纷纷围上,听使臣宣布大明朝廷命令。 大明朝廷认为暹罗久受东胡欺凌,莽应龙不得大明朝廷允许,私自处死暹罗国王。并将泰国王储和明朝赠与阿瑜陀耶王室的官印一并携带回白古,是为大罪。今东胡已灭,暹罗大仇得报。自此永为大明属国。 然今红夷诸国横行暹罗,欺压良善。欺大明属国即欺大明。欺大明者罪无可恕。北大年大起事,大明当永与暹罗站在一处。今英夷商馆被围,英人求告于大明,以显悔悟之心。北大年当可撤开包围,以放英人归国。 最后是郑重宣告。英国人离开暹罗的时候。除了自己本来带来的东西外,不许带走一物。因此皆为暹罗之物,而监视的权利则交给了北大年地暹罗人。 大明朝廷的这道命令让暹罗人欢呼雀跃不止,有了大明做为靠山,他们再也不用怕任何国家的入侵了。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朱斌在拟定这道命令的时候,心里矛盾到了极点。其实按照朱斌的想法,正可趁着这个机会和英国人好好干一场,但大明初定急需安定发展地现实,让朱斌强忍着按下了心里的想法,只能把这场早晚要到来的大战放到了未来…… 靠着大明官员的协助,暹罗人同意接触对商馆的包围,但英国人必须向死难者道歉赔偿。然后,在几万人愤怒的注视下,英国商馆在阿克巴地带领下,只带这几样可怜的行李,灰溜溜地回到了英国的战舰,离开了他们这个曾经一度霸占的地方。 英国人心里比谁都清楚,在北大年大起义的身后,一定有中国人的身影存在。在没有证据的他们,却找不到任何发难的理由。甚至,还不得不欠下了大明朝廷一个“人情”。 依靠大明水师地坚强后盾,北大年大起义取得了成功,受到北大年大起义的刺激,在暹罗各地,于十二月这一个月里,纷纷爆发了起义,力图驱逐当地地西洋势力。 暹罗复杂变换的局势,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他们意识到,仅靠一个国家,是无法镇压住这些“暴动”的。因此,原本为各自利互相提防的这几个国家,难道地凝聚到了一起! 同时,他们也看到,要想稳定住暹罗日益紧张地局面,永远无法饶开中国这个庞大地帝国,而中国的十万大军,正在东胡一带大量集结,以黑云压境之势,随着都在准备着向暹罗发动一场最大规模地进攻。 西洋人早把暹罗看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不容许中国再重新插手暹罗的事物。但眼前的一切却不得不让他们清醒过来。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这几个国家都是明军的手下败将。况且,这次大明是有备而来,整整十万军队让他们倍觉恐惧。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荷、葡三国于十二月中旬召开会议,并邀请了法国人参加。在激烈的争吵之中,四国通过了与中国人谈判,一起解决暹罗局势的决议。 当邀请书送到大明军营的时候,郑天瑞却不紧不慢地告诉使者,自己的一切行动,都必须要得到朝廷的允许才可进行,因此,请四国官员耐心等候,自己即日便派使者赴京。 中国人慢吞吞地姿态。让这些红夷国家急得嘴上冒泡。眼下暹罗各地的起义,已成星火燎原之势。红夷本身就不多的军队,简直就成了救火队员,不停的在各个地方奔来跑去…… 在他们的一再催促之下,终于等到了让他们能长长松上一口气的消息,大明皇帝已经答应了谈判地要求。并以郑天瑞为正使,李定国为副使,参与与红夷国家的会议。 可是关于会议的地方,又成为了双方争议的焦点。红夷认为应放在暹罗的阿瑜陀耶城进行,可中国方面却坚决反对。郑天瑞地理由非常简单。自己是堂堂的定南伯,南征军大元帅,本来与红夷进行什么谈判就已经很委屈了,现在又哪里还有屈尊前往的道理。 争论了整整一天,郑天瑞最后板着脸告诉对方,要谈就谈。不谈请便,本定南伯军务繁忙,就没有空再来进行什么谈判了。 他的最后通牒传回阿瑜陀耶城后,被逼无奈的西洋人只得答应了将谈判地点放在白古的要求…… 景平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这一天白古忽然出现了许多长相奇特地西洋红夷。 昔日的东胡王宫,现在已经成为了东胡县的县衙门。这座县衙,只怕是普天下最气派的一座县城衙门了。而双方的谈判,也正放在了这里进行。 荷兰特使古治列,西班牙特使威尔逊。葡萄牙特使罗克多和法国特使比高上校,在这里已经足足等了半个时辰。正当他们耐心逐渐消失干净的时候。郑天瑞和李定国这两位大明朝廷指定的谈判官员,这才终于出现在了这里。 “抱歉,抱歉,东胡才回我大明怀抱,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累得诸位久等。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了。”那郑天瑞满面春风地道,只不过他地神色间可看不到半点道歉的意思。 等通译把话翻译了遍后。法国人比高耸了耸肩:“郑将军,让客人久等,这是很不礼貌地行为。我想中国人从来都以礼仪之邦自居,您这样的做法,很让我们失望。” 郑天瑞还未说话,边上李定国已是面色一沉:“你是谁?” 等弄清了这人的身份后,李定国变色怒道:“我大明和三国谈判,关你法国什么事情?出去,大明不欢迎你这样的客人!” “先生,你这样的态度是对我地侮辱!”比高愤怒地站了起来,比划着叫嚷道:“我们法国地二十艘战舰就停泊在海面上,你将为你侮辱法国将领的行为而付出代价!”
郑天瑞地面色一下就沉了下来:“我大明水师上百艘战舰就停在你的边上。只要我一声令下,你那二十艘战舰就再也无法回去,海底将是你们最后的归宿。无论哪个外国人在我大明的领土上放肆,我都要让他永远记得惨痛的教训!” 比高怔在了那里,还没有人敢对自己这么说过话。他本来只是想凭借武力出言恫吓而已,谁想到中国强硬的态度反而将了自己一句。现在的比高,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荷兰特使古治列赶紧出来打圆场道:“息怒,请大家都克制一下自己。郑将军,比高上校是我们专门请来的客人,请您不要生气。如果没有别的事的话,我想我们的谈判可以开始了吧!” “郑将军,李将军。”威尔逊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们在阿瑜陀耶王朝的经商和传教,都是与阿瑜陀耶王朝签署过协议的。但现在阿瑜陀耶王朝各地所发生的暴民暴动,却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利益。而有迹象表明,这一切都与大明帝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你说的是暹罗吧。”郑天瑞不紧不慢地说道:“首先,我得告诉你,我大明是个公正之国,你们和暹罗的事情,我们并没有参与其中,而且,我们还很仁慈地帮助英国人撤离了北大年。再者,我还可以告诉你,暹罗从来都是我大明的属国,你们不经大明的允许,便私自与暹罗签订什么通商协议,不是侵犯了你们的利益,而是侵犯到了我大明的利益。大明即使对暹罗发起进攻,协助暹罗人把你们赶出去,也是正义之战。我十万大军明天就可以进入暹罗,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我想为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 几个使者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都有些尴尬。葡萄牙特使罗克多说道: “郑将军,您误解了威尔逊先生的意思。我国和大明虽然在过去存在着一点误会,但彼此还是有很多来往的,我听说我们的传教士马葛利正在贵国武英王手先做事。我想,这正是两国友好的表现方式……” “那么你想我们为你们做些什么呢?”郑天瑞看着他冷冷地道。 眼看中国将军的语气有些松动,罗克多很有些兴奋地道: “这样,我们只想请大明的军队按兵不动,镇压暴民叛乱的事情就交给我们来做好了。另外,鉴于我们目前兵力的不足,我们正在请国内向这里增兵。可是,贵国的上百艘战舰正巡视在海面之上,我想为了不必要发生误会,请贵国舰队暂时撤离这里……” “不可能。”还没有等他说完,郑天瑞就摇了摇头:“我大明水师在此是为了援救大明的子民,还大明子民没有撤离干净之前,我们绝不会撤离这里。同时……” 他看了一眼那些红夷,忽然大声说道:“传武英王帅令!” 明军的将领纷纷站了起来,那些红夷使者显得有些慌乱,只听郑天瑞说道: “忠勇武英王令:自即日起,东胡一带明军全部进入战备时期。任何想要通过大明军队实际控制之陆地、水路者,必须得到大明军队最高级将领允许,否则,即视为敌对军队,大明军队有权利在任何时候,任意情况下歼灭之!” “末将等谨奉帅令!” 郑天瑞微笑着看着那些红夷,笑道:“我大明的态度很明确,你们在暹罗的事,我们不管,但我们的事,尤其是军队的事,你们最好也别插手,否则,犯我大明者必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