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血沃轩辕在线阅读 - 第三部大地风云 三百三十一 北大年大起义

第三部大地风云 三百三十一 北大年大起义

    曾经强盛一时的东胡王国,只在短短的时间内便被灭国,当这消息传出之后,最感到震惊的不是东胡人,而是附近的周边国家,这些国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刺激得有些不知所措!

    其一是明军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东胡军在当年莽应龙的训练下,已经成为了一支非常强悍的武装。在对周边国家的战争中,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不可阻挡。但是一遇到真正的军队,大明军,便表现得脆弱得不堪一击。

    而让他们感到害怕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在明朝出现内乱的时候,这些大明的藩属国便停止了进贡,隐隐然已经摆脱了和大明的宗主国关系。而当新君景平帝登基的时候,摸不清中原情况的他们甚至没有一个国家派出使节道贺。

    这是对大明的侮辱,而侮辱大明的结果,东胡国的下场已经摆放在了他们的面前。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暹罗国。暹罗国王巴塞通王率先派出使臣,表达了和大明友善,并永远保持藩属国地位的意思。并暗示,这些年断绝朝贡,以及大明新皇登基未派使臣的原因,除了面临东胡国的军事压力,几乎亡国之外,还有所面对西洋势力的压迫。

    这话里有真有假。

    大明正德十一年,葡萄牙和阿瑜陀耶王朝签订条约,规定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丹那沙林、墨吉、北大年、六坤等地居住、经商和传教。

    万历二十六年。西班牙和阿瑜陀耶王朝签订通商条约。万历四十年英国被允许在北大年开设商馆。到了万历四十五年,荷兰又和阿瑜陀耶王朝签订了通商条约。而现在,法国也对暹罗蠢蠢欲动,准备派遣军队进入暹罗,分享在暹罗地权利。

    李定国听了勃然大怒:“这些红夷国家,趁我明室之乱。夺我属邦,实我可恨,我等身为大明上将军,岂可坐视不理!”

    突如其来的情况也让郑天瑞觉得有些意外。本以为在征服了东胡之后,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周边国家无有不望风而来者。但现在,看来这里形势的复杂远远超出了朝廷的想像。

    外来势力对此处的渗透,将使大明承受很大地压力。一旦强行以武力驱逐这些外来者,势必要面临和几个国家同时开战的危险。而大明现在的宗旨却是休养生息,巩固国力。

    “立即向王爷汇报此地的状况。”郑天瑞思索了会,说道:“同时。命令我正在修整各部,全部停止整修,以东胡为中心,驻兵东胡,严密监视对面之敌。同时,秘密派出使者,与巴塞通王取得联系。十万大军被迅速调进了暹罗。而原本准备运送回去的火炮,也被立即命令调运了回来。而很明显。那些西洋人也得到了东胡国变化地消息,也加强了在暹罗的警备。一场危机。正在这快大地的上空悄悄上演……

    而注意到这场危机的朱斌,也开始一步步地在暹罗上演好戏。大批的情报人员,经东胡秘密进入了暹罗,与暹罗国王巴塞通王取得了联系。有了大明朝廷的支持,巴塞通王地底气似乎一下增加了不少。

    十一月底。巴塞通王支会佛郎机、西班牙、荷兰、英国各国使节。要求更改原顶签署的条约。限制传教士人数,增加各国商人经商税收等等。那些西洋人一贯在暹罗横行惯了。见原本懦弱的巴塞通王居然一下提出了那么多要求,他们又哪里肯接受。

    被各国使节以强硬态度所拒绝的巴塞通王,接受了大明情报人员的建议,暂时选择了退让。而本来对巴塞通王高度戒备的西洋使节,见到暹罗的国王选择了退让,也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但是其后几天,一股传言迅速的暹罗各地传开。国王巴塞通王受到西洋人地软禁,已经失去了行动自由,那些所谓的通商条约等等,都是巴塞通王受到了西洋人地胁迫,而不得不签署的。国王本人正通过秘密途径要求暹罗人起来反抗西洋人,回归大明正统。

    本来暹罗历来就是中国的藩属国,暹罗人也从来以此自豪。自从西洋人以武力打开暹罗的国门,又适逢大明内乱,这才使得暹罗到处可见那些长相怪异的红夷。现在国王遭到软禁地消息,一下子激起了暹罗人压制已经久地怒火!

    景平元年十二月八日,北大年爆发了反对英国人的大规模起义。

    事情地起因非常简单,英国设在北大年的商馆,通过各种手段几乎垄断了这里的贸易。大量的手工业者、商人纷纷破产,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十二月八日这天,一名破产商人在英国商馆门口自尽,而这件事情也终于成为了导火索。

    愤怒的暹罗人,聚集在英国商馆门口,要求给予死者以赔偿。但一向傲慢惯了的英国人,又哪里会接受这样的要求?遂命令武装人员开枪示警。

    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明明只是开枪示警,示威的人群中忽然有人中枪倒地。

    流血事件的发生,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当反应过来的暹罗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倒在了血泊中,长久以来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们嚎叫着,愤怒地冲击着英国商馆。“交出凶手,惩办凶手”的呼声响成了一片。

    英国人显然也没有预料到会发生这种事情,一边紧急关闭商馆大门,命令士兵警戒,一边向阿瑜陀耶王朝在北大年的官府求援,但是当地官府一下却似乎都成了聋子、哑巴。对英国商馆发生地事情不闻不问。

    到了下午,拥聚在商馆门口的暹罗当地人已经达到了两万人之多。面对群情汹涌的人群,商馆会长阿克巴下令向人群开枪。硝烟弥漫之中,十多个暹罗人永远地失去了生命……

    同胞的死亡让暹罗人最后的一点克制也已消失,“北大年大起义”爆发。

    暹罗人以原始的武器冲击着英国商馆。他们不懂得什么战术,只晓得一味莽撞地发起攻击。随着枪声的不断响起。越来越多的暹罗人死亡,但却有越来越多的暹罗人义无返顾地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

    九日,一个生活在北大年地中国人提出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应当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暹罗人接受了这一提议,将英国商馆围了个水泄不通。而更多的暹罗人也增援了上来。到九日晚,自发参与围困商馆行动的人员已经达到了三万七千人。

    停泊在附近水域的英国战舰,得到商馆被围地消息,立即派出了三百名士兵增援。但才刚刚登陆没有多久,立刻遭到了原始的弓箭和石块的袭击。在付出了三十多人的伤亡后,增援部队不得不狼狈退回到了战舰之中。

    一筹莫展的英国舰长。不得不向离得最近的荷兰人求援,接到求援的荷兰人,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为了自身地利益,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向北大年派出了十七艘战舰组成地船队,向北大年急速增援而来。

    就在英荷两支舰队会师,准备共同救援英国商馆的时候。让他们震惊的事情出现了:

    在附近海域,发现了一支总数约在一百艘上下的庞大舰队。那是大明水师!

    大明水师突然在此出现,极大地震撼了英**官的心。尤其是荷兰军官,他们地国家曾经和大明交过手,但每一次都是以惨败而告终。大明水师强悍地战斗力,庞大的战舰一直是荷兰人心中抹之不去地阴影!

    当英荷联军派出联络官与大明水师取得联系后。那位指挥着整支舰队的大明将军李德很友好地告诉使者。大明无意介入北大年的战争,他们来此。只是为了保证北大年大明子民的安全,来接他们回国的。

    英国和荷兰的军官一点也不相信,哪有这么快就得到消息,并能迅速组织一支如此庞大军队到达的道理?况且,如果仅仅是为了接应北大年的本国人,又何必动用那么大的舰队?

    但此刻北大年的局势已经让英国人焦头烂额,身边突然出现的强大力量,让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举动三思而后行。

    相对于英国人的傲慢,大明的将军李德显得礼物许多。他甚至派人给英国和荷兰的指挥官分别送去了礼物,再三强调大明军队别无它意。但在使者传递李德将军原话的最后,特别强调了这么一点:“一旦大明子民受到了任何伤害,大明舰队将毫不留情地展开反击!”

    威胁!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一旦英荷联军对北大年发起攻击,解救商馆人员,他们又哪里能分得清谁是中国人,谁是暹罗人?况且,就算没有伤到中国人,那个李德将军也可以随便指着一具尸体说:“这个就是我们大明的子民。”

    困境下的英国人根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如果强行登陆的话,背后的中国舰队将随时可以对自己发起致命一击。而荷兰人由于北大年和自己没有根本直接的关系,也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十二月十二日,在没有知会英国人的情况下,荷兰舰队悄悄的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失去了盟友的协助,英国人显得更加孤立起来。而这个时候,李德再次派了了使者,很客气,很有礼貌地告诉英**官,根据可靠的情报,在经过了那么多天的围困之后,北大年的英国商馆的水和食物已经完全断绝,再想不出办法的话,那情况将非常危急。

    而北大年一切和英国人有关的诸如教堂等等,已经大部被砸毁。其中传教士死三人,伤三人,被扣押的十一人。目前生命虽然还暂时有保障,但是谁也不知道暹罗人会什么时候处死他们。

    “上帝,上帝保佑他们!”英国指挥官划着十字,喃喃地说道:“这些异教徒,一定会下地狱的……”

    在这种情况下,内有“暴乱”的暹罗人,外有强大的大明水师,想要镇压已经没有可能了,这位英国的指挥官这时想的,只是如何安全地救回尚被困在英国商馆之内的同胞。

    也是这人开窍,忽然就想到了求助于大明水师。他绝对相信,北大年的这场“暴乱”,绝对和中国人有关系。可中国人的狡猾之处在于,你根本拿不出一点证据。而且,到了后来你还非得求他不可……

    英国人的求援让李德看起来非常为难,他告诉英国指挥官,自己来此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自己国家的人,并不想插手此地的任何事物,这完全是英国人和暹罗人自己的事情。

    而且他还很义正言辞地说道:“我们大明军规最是森严,一旦触犯了军规,不光是我,连我的家人也会受到连累,来之前我们的武英王再三关照我,不许得罪不管是英国还是暹罗的任何一方面。将军,请你体谅我的难处。”

    他说得非常诚恳,甚至还表达了自己对英国人的同情。但是一旦说到了正题,他就会很快的把话题岔开。不断的在那强调自己的难处,不断地表达着大明公正的立场。

    那位英**官的鼻子几乎要气歪了。但有求于中国人的他,不得不拉下了面子,再三央求于中国将军李德。被纠缠了许久的李德,终于勉强答应尽自己的力去试一试!曾经强盛一时的东胡王国,只在短短的时间内便被灭国,当这消息传出之后,最感到震惊的不是东胡人,而是附近的周边国家,这些国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刺激得有些不知所措!

    其一是明军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胡军在当年莽应龙的训练下,已经成为了一支非常强悍的武装。在对周边国家的战争中,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不可阻挡。但是一遇到真正的军队,大明军,便表现得脆弱得不堪一击。

    而让他们感到害怕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在明朝出现内乱的时候,这些大明的藩属国便停止了进贡,隐隐然已经摆脱了和大明的宗主国关系。而当新君景平帝登基的时候,摸不清中原情况的他们甚至没有一个国家派出使节道贺。

    这是对大明的侮辱,而侮辱大明的结果,东胡国的下场已经摆放在了他们的面前。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暹罗国。暹罗国王巴塞通王率先派出使臣,表达了和大明友善,并永远保持藩属国地位的意思。并暗示,这些年断绝朝贡,以及大明新皇登基未派使臣的原因,除了面临东胡国的军事压力,几乎亡国之外,还有所面对西洋势力的压迫。

    这话里有真有假。

    大明正德十一年,葡萄牙和阿瑜陀耶王朝签订条约,规定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丹那沙林、墨吉、北大年、六坤等地居住、经商和传教。

    万历二十六年。西班牙和阿瑜陀耶王朝签订通商条约。万历四十年英国被允许在北大年开设商馆。到了万历四十五年,荷兰又和阿瑜陀耶王朝签订了通商条约。而现在,法国也对暹罗蠢蠢欲动,准备派遣军队进入暹罗,分享在暹罗地权利。

    李定国听了勃然大怒:“这些红夷国家,趁我明室之乱。夺我属邦,实我可恨,我等身为大明上将军,岂可坐视不理!”

    突如其来的情况也让郑天瑞觉得有些意外。本以为在征服了东胡之后,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周边国家无有不望风而来者。但现在,看来这里形势的复杂远远超出了朝廷的想像。

    外来势力对此处的渗透,将使大明承受很大地压力。一旦强行以武力驱逐这些外来者,势必要面临和几个国家同时开战的危险。而大明现在的宗旨却是休养生息,巩固国力。

    “立即向王爷汇报此地的状况。”郑天瑞思索了会,说道:“同时。命令我正在修整各部,全部停止整修,以东胡为中心,驻兵东胡,严密监视对面之敌。同时,秘密派出使者,与巴塞通王取得联系。十万大军被迅速调进了暹罗。而原本准备运送回去的火炮,也被立即命令调运了回来。而很明显。那些西洋人也得到了东胡国变化地消息,也加强了在暹罗的警备。一场危机。正在这快大地的上空悄悄上演……

    而注意到这场危机的朱斌,也开始一步步地在暹罗上演好戏。大批的情报人员,经东胡秘密进入了暹罗,与暹罗国王巴塞通王取得了联系。有了大明朝廷的支持,巴塞通王地底气似乎一下增加了不少。

    十一月底。巴塞通王支会佛郎机、西班牙、荷兰、英国各国使节。要求更改原顶签署的条约。限制传教士人数,增加各国商人经商税收等等。那些西洋人一贯在暹罗横行惯了。见原本懦弱的巴塞通王居然一下提出了那么多要求,他们又哪里肯接受。

    被各国使节以强硬态度所拒绝的巴塞通王,接受了大明情报人员的建议,暂时选择了退让。而本来对巴塞通王高度戒备的西洋使节,见到暹罗的国王选择了退让,也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但是其后几天,一股传言迅速的暹罗各地传开。国王巴塞通王受到西洋人地软禁,已经失去了行动自由,那些所谓的通商条约等等,都是巴塞通王受到了西洋人地胁迫,而不得不签署的。国王本人正通过秘密途径要求暹罗人起来反抗西洋人,回归大明正统。

    本来暹罗历来就是中国的藩属国,暹罗人也从来以此自豪。自从西洋人以武力打开暹罗的国门,又适逢大明内乱,这才使得暹罗到处可见那些长相怪异的红夷。现在国王遭到软禁地消息,一下子激起了暹罗人压制已经久地怒火!

    景平元年十二月八日,北大年爆发了反对英国人的大规模起义。

    事情地起因非常简单,英国设在北大年的商馆,通过各种手段几乎垄断了这里的贸易。大量的手工业者、商人纷纷破产,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十二月八日这天,一名破产商人在英国商馆门口自尽,而这件事情也终于成为了导火索。

    愤怒的暹罗人,聚集在英国商馆门口,要求给予死者以赔偿。但一向傲慢惯了的英国人,又哪里会接受这样的要求?遂命令武装人员开枪示警。

    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明明只是开枪示警,示威的人群中忽然有人中枪倒地。

    流血事件的发生,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当反应过来的暹罗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倒在了血泊中,长久以来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们嚎叫着,愤怒地冲击着英国商馆。“交出凶手,惩办凶手”的呼声响成了一片。

    英国人显然也没有预料到会发生这种事情,一边紧急关闭商馆大门,命令士兵警戒,一边向阿瑜陀耶王朝在北大年的官府求援,但是当地官府一下却似乎都成了聋子、哑巴。对英国商馆发生地事情不闻不问。

    到了下午,拥聚在商馆门口的暹罗当地人已经达到了两万人之多。面对群情汹涌的人群,商馆会长阿克巴下令向人群开枪。硝烟弥漫之中,十多个暹罗人永远地失去了生命……

    同胞的死亡让暹罗人最后的一点克制也已消失,“北大年大起义”爆发。

    暹罗人以原始的武器冲击着英国商馆。他们不懂得什么战术,只晓得一味莽撞地发起攻击。随着枪声的不断响起。越来越多的暹罗人死亡,但却有越来越多的暹罗人义无返顾地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

    九日,一个生活在北大年地中国人提出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应当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暹罗人接受了这一提议,将英国商馆围了个水泄不通。而更多的暹罗人也增援了上来。到九日晚,自发参与围困商馆行动的人员已经达到了三万七千人。

    停泊在附近水域的英国战舰,得到商馆被围地消息,立即派出了三百名士兵增援。但才刚刚登陆没有多久,立刻遭到了原始的弓箭和石块的袭击。在付出了三十多人的伤亡后,增援部队不得不狼狈退回到了战舰之中。

    一筹莫展的英国舰长。不得不向离得最近的荷兰人求援,接到求援的荷兰人,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为了自身地利益,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向北大年派出了十七艘战舰组成地船队,向北大年急速增援而来。

    就在英荷两支舰队会师,准备共同救援英国商馆的时候。让他们震惊的事情出现了:

    在附近海域,发现了一支总数约在一百艘上下的庞大舰队。那是大明水师!

    大明水师突然在此出现,极大地震撼了英**官的心。尤其是荷兰军官,他们地国家曾经和大明交过手,但每一次都是以惨败而告终。大明水师强悍地战斗力,庞大的战舰一直是荷兰人心中抹之不去地阴影!

    当英荷联军派出联络官与大明水师取得联系后。那位指挥着整支舰队的大明将军李德很友好地告诉使者。大明无意介入北大年的战争,他们来此。只是为了保证北大年大明子民的安全,来接他们回国的。

    英国和荷兰的军官一点也不相信,哪有这么快就得到消息,并能迅速组织一支如此庞大军队到达的道理?况且,如果仅仅是为了接应北大年的本国人,又何必动用那么大的舰队?

    但此刻北大年的局势已经让英国人焦头烂额,身边突然出现的强大力量,让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举动三思而后行。

    相对于英国人的傲慢,大明的将军李德显得礼物许多。他甚至派人给英国和荷兰的指挥官分别送去了礼物,再三强调大明军队别无它意。但在使者传递李德将军原话的最后,特别强调了这么一点:“一旦大明子民受到了任何伤害,大明舰队将毫不留情地展开反击!”

    威胁!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一旦英荷联军对北大年发起攻击,解救商馆人员,他们又哪里能分得清谁是中国人,谁是暹罗人?况且,就算没有伤到中国人,那个李德将军也可以随便指着一具尸体说:“这个就是我们大明的子民。”

    困境下的英国人根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如果强行登陆的话,背后的中国舰队将随时可以对自己发起致命一击。而荷兰人由于北大年和自己没有根本直接的关系,也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十二月十二日,在没有知会英国人的情况下,荷兰舰队悄悄的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失去了盟友的协助,英国人显得更加孤立起来。而这个时候,李德再次派了了使者,很客气,很有礼貌地告诉英**官,根据可靠的情报,在经过了那么多天的围困之后,北大年的英国商馆的水和食物已经完全断绝,再想不出办法的话,那情况将非常危急。

    而北大年一切和英国人有关的诸如教堂等等,已经大部被砸毁。其中传教士死三人,伤三人,被扣押的十一人。目前生命虽然还暂时有保障,但是谁也不知道暹罗人会什么时候处死他们。

    “上帝,上帝保佑他们!”英国指挥官划着十字,喃喃地说道:“这些异教徒,一定会下地狱的……”

    在这种情况下,内有“暴乱”的暹罗人,外有强大的大明水师,想要镇压已经没有可能了,这位英国的指挥官这时想的,只是如何安全地救回尚被困在英国商馆之内的同胞。

    也是这人开窍,忽然就想到了求助于大明水师。他绝对相信,北大年的这场“暴乱”,绝对和中国人有关系。可中国人的狡猾之处在于,你根本拿不出一点证据。而且,到了后来你还非得求他不可……

    英国人的求援让李德看起来非常为难,他告诉英国指挥官,自己来此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自己国家的人,并不想插手此地的任何事物,这完全是英国人和暹罗人自己的事情。

    而且他还很义正言辞地说道:“我们大明军规最是森严,一旦触犯了军规,不光是我,连我的家人也会受到连累,来之前我们的武英王再三关照我,不许得罪不管是英国还是暹罗的任何一方面。将军,请你体谅我的难处。”

    他说得非常诚恳,甚至还表达了自己对英国人的同情。但是一旦说到了正题,他就会很快的把话题岔开。不断的在那强调自己的难处,不断地表达着大明公正的立场。

    那位英**官的鼻子几乎要气歪了。但有求于中国人的他,不得不拉下了面子,再三央求于中国将军李德。被纠缠了许久的李德,终于勉强答应尽自己的力去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