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悬赏台
书迷正在阅读:问侠郎、东方现世录、修道四界、kp视角写的跑团二三事、对她一如初见、住在幸福大街、灵山仙踪化羽、命运与仇恨、重生大唐:扶持女帝上位、田园小医妃
这样的事情其实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毕竟一件事情,如果出现一年,那是新鲜事,如果出现十年,一百年,甚至一千年,那就叫历史,叫传统。
就比如对马林来说。
虽然他父亲不什么军户,但是毕竟如今也是边军大将,所以他也算得上是边军出身。
或者准确来说,是边军将门的少爷出身。
从他涉世以来。
就只知道边军比这些地方守备要强。
强在修为,强在薪酬,强在待遇,强在意志。
至于为什么强。
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难道还有什么为什么吗?
至于有些地方守备过得苦哈哈的日子,抱歉,他可能也只是有所耳闻,并不关心,甚至就算是知道了,他也会觉得这是正常的。
毕竟在他眼里,那些内陆有些地方,那些士卒年纪都可以当自己爷爷的爷爷了。
靠他们能干什么?
那些人也就是个门面货。
除了欺负欺负不会修行的老百姓。
其他时候是干啥啥不行。
时不时还给他们找点事情,要让边关来点支援。
但是马林没有想到,他们的日子会这么苦。
当然,这些人也是不知道明代财政运行,才会说这些话。
其实在王安之上辈子,明代的财政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奇葩的存在。
按照现代税收制度。
比如说新中国。
那是地方税务机关收取税后,按照中央税地方税分配比例,分别缴给地方或者中央。
但是明代却完全不一样。
它不一样的点其实不大,但是造成的效果是天差地别。
它所有的税款是地方上收取的。
但是地方上收取的税款后并不是按照固定比例上缴中央。而是说,它地方政府自己看着办,比如说要满足地方政府的办公费用,要留给卫所的协饷,还有满足地方上其他开支,比如说修路啊,修河堤啊,还有给藩王俸禄啊等等等等。
这些钱去掉之后,剩下的钱却不是直接给中央。
而是到京城后,给各个部门的。
比如说去户部给了点,然后内库给了点,去了承运司,承运司说要给点,那就给了点,大理寺给了点,工部给了点。。。
等等等等。
可能最后进了户部太仓库连当时地方上进来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奇葩吧。
这样的cao作。也导致了大明朝在开国时分还闹出个空印案。
所谓空印案,大致就是各地来的大臣拿着盖官印的白纸账本进京,在汇报前临时填数字,据说是为了节省“往来舟楫”的时间和开销。
当然,事情发展下去,肯定最后暴露了,不出所料,我们的朱元璋皇帝龙颜大怒。据说杀了个人头滚滚。当然这个据说不同文献也有不同记载,明史的说法是砍了一个,剑桥中国史的说法是杀了几百,吴晗的说法是“空印案与郭恒案连坐被杀达七、八万人”,此事牵连巨大则是肯定的。
可能更令现代人称奇的是,大明朝地方上收取的税俸,还不是金银之类的东西。
这些税俸,可谓是种类繁多。
它们可能是铜钱,可能是大米,可能是丝布。
可以这么说,上辈子大明能挺过两百年,也真的是太祖爷保佑。
王安之这辈子的大明帝国财政方面即有更奇葩的地方,也有正常的地方。
比如说,奇葩的是大明帝国没有农业税。
这是明太祖在位时候废除的税种。
虽说这税早在天唐时期就废止了,但是架不住前朝又横征暴敛,又开始收取了。
原因两个,一个是太祖皇帝当年也曾经帮住地主在地里干活,知道耕作人的辛苦。所以当了皇帝后,大手一挥,给农民免了这苦。
第二个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亩土地上产物是越来越多,但是农业作物是太不值钱了,而又需要吏员辛辛苦苦去收税,可能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收获。
这么一说,没有农业税倒也是正常。
其他奇葩的方面则是,即使到万历王朝,所有的税费都是地方收取的,连海关税都是直接属于地方的。
再比如说大明帝国在货币方面的信用是堪称让人绝望。
常常因为超发货币让它的皇家货币被人当做废纸。
等等等等,奇葩的地方一时还说不完,这里也不展开说了。
正常的地方也有,比如说,此方世界是修行世界,大明帝国收入最高的税费是对修行资源开采时候收取税费。
比如说,大明帝国拥有一些垄断行业。这些垄断皇商给这个王朝续了好大一口气。
当然,这里的内容如果细说,可能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所以讲诉者也不细说,只是稍微说了一下大明帝国现在确实在盛世之下,有着些许问题。
只不过这话一说。
难免让车内众人气息一滞,气氛变得安静了一点。
毕竟怎么说,盛世才是他们这些世家发展的基础。
但是这盛世之下的问题,确实是他们世家制造出来的。
说句难听点的。
大明帝国在这山西布政司获得的税俸,还比不上太原王氏拿到的财富多。
这些话也不足为道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
气车慢慢开到了指定的地点。
进城之后,王安之能明显感觉到车子的速度慢了很多。
车子的行进高度,也比在城外低了很多。
只不过可能是太投入在对话之中。
王安之都没有仔细看平阳府的城内风光。
这也是美中不足的一件事情。
马林招呼了一下。
他们的旅程现在开始正式算启程了。
第一步就是这里。
平阳府府衙处。
悬赏台。
悬赏台说是台,但是从高处往下看,这其实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建筑物。
这王安之的感觉之中。
这个名字叫做台更像一个圆形的体育场。
也就是太原王氏的车辆。
可以在这边直接开往平阳府的府衙处。
要知道,平阳府府治单在籍户数都超过了千万。
所以在此方世界,即使是气车可以在天空中行驶。
也避免不了拥堵。
但是好歹这个世界是一个特权社会。
平阳府的府衙相关的一大部分区域就是禁止大部分气车通过的。
这样的规矩指定出来,也没有谁会说个不字。
就算是平阳府的清议员都没有习惯性的逼逼赖赖一番。
原因也很简单。
大部分能在这种规矩制定过程中发话的人,要么在这里办公,要么就是居住在这块区域。
谁会对这样对自己有好处的政策说不呢。
唯一有些唱反调的话也大多是说,这种政策应该早点出来,到现在才出来真的是懒政的表现。
那些泥腿子们开车横冲直撞,还不识礼数,驾驶的车辆还有污染气体排放。
早就该让他们禁止入内了。
当然,太原王氏的车辆绝对不会在不欢迎的列表之中。
所以落下后。
即使按照道理,气车不能随随便便停在这些府衙建筑门口。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守卫的士卒会第一时间来赶人。
但是没有什么不长眼的人过来。
待到放下王安之等人后。
族里的气车也就一下子直冲云霄而去。
等到此刻。
王安之才能仔仔细细看看这悬赏台的样子。
站在下面看与在高空之中看完全是两种样子。
人也是如此。
不同的地位,总能看到不同的风采。
在高处往下看,王安之可以一览全貌,在他心目中,也觉得只是一般般。
毕竟这方世界科技点都点到不知道什么阶段,再加上有各种修行之法。
这样的建筑物简直就是太稀松平常了。
但是站在门前。
还是感觉到了一丝宏伟之感。
即使上一辈子自己见惯了各种奇观,见过了各种大型建筑。
但是在此刻,也感到了相形见绌。
这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悬赏台。
所谓悬赏台。
也是此方世界的一种特色。
修行世界发展到今日。
各种神奇玄妙的事情也是发生在众人身边。
总有些普通人遇到一些普通人无法解决的事情。
而有些事情,虽然棘手,但是归不到衙门处理。
或者说,衙门有时候也不想处理,也有时候不想让衙门处理。
毕竟,在哪个大明朝,这些官吏的待遇都不咋高。
甚至有时候官府都需要一些修行者来帮忙。
因为靠当地衙门的能力,可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这时候就有了悬赏台。
下到老百姓头疼脑热,需要一些修行者来帮忙治理。
上到山贼恶霸,在哪里占山为王,但是官军一时又消灭不了。
在悬赏台,你都可以悬赏。
这方世界,也专门有一些修行者会做这生意。
毕竟,很大一部分修行者没有后台,没有势力,而修行又是很费钱的干活。
就得干这行当。
这伙人,世人都称呼为雇佣兵。
能干这一行的,不少都是精英。毕竟那些薪酬高昂的任务都是风险性大,难度高的任务。
在东南沿海当年寇匪纵横之时。
当地政府也是依靠招募了一大群雇佣兵,这为后来的几场大战取得的胜利都奠定了基础。
这也让这数十年常常有文字工作者会撰写一些以雇佣兵为主角的故事。
这些雇佣兵,惩善除恶,漂洋天下。
时不时还能和圣女魔姑谈谈恋爱。
这样的文娱环境的熏陶,也可以说是影响深远,你看,现如今的雇佣兵数量都整整增加了三成。
王安之等人在马林的带领下,又过了一遍士卒的检查,终于进来了这个地方。
抱着一种朝圣的心情,一步一步踏入了大门。
刚刚进门。
就感觉到进入了菜市场一般。
叽叽喳喳,闹闹哄哄。
原本在卢大力的小说中,常常描写的神圣,大方的场所立刻把自己的神秘面纱给揭了开来。
露出了一个大脑门。
道:“惊不惊喜。”
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毕竟一件事情,如果出现一年,那是新鲜事,如果出现十年,一百年,甚至一千年,那就叫历史,叫传统。
就比如对马林来说。
虽然他父亲不什么军户,但是毕竟如今也是边军大将,所以他也算得上是边军出身。
或者准确来说,是边军将门的少爷出身。
从他涉世以来。
就只知道边军比这些地方守备要强。
强在修为,强在薪酬,强在待遇,强在意志。
至于为什么强。
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难道还有什么为什么吗?
至于有些地方守备过得苦哈哈的日子,抱歉,他可能也只是有所耳闻,并不关心,甚至就算是知道了,他也会觉得这是正常的。
毕竟在他眼里,那些内陆有些地方,那些士卒年纪都可以当自己爷爷的爷爷了。
靠他们能干什么?
那些人也就是个门面货。
除了欺负欺负不会修行的老百姓。
其他时候是干啥啥不行。
时不时还给他们找点事情,要让边关来点支援。
但是马林没有想到,他们的日子会这么苦。
当然,这些人也是不知道明代财政运行,才会说这些话。
其实在王安之上辈子,明代的财政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奇葩的存在。
按照现代税收制度。
比如说新中国。
那是地方税务机关收取税后,按照中央税地方税分配比例,分别缴给地方或者中央。
但是明代却完全不一样。
它不一样的点其实不大,但是造成的效果是天差地别。
它所有的税款是地方上收取的。
但是地方上收取的税款后并不是按照固定比例上缴中央。而是说,它地方政府自己看着办,比如说要满足地方政府的办公费用,要留给卫所的协饷,还有满足地方上其他开支,比如说修路啊,修河堤啊,还有给藩王俸禄啊等等等等。
这些钱去掉之后,剩下的钱却不是直接给中央。
而是到京城后,给各个部门的。
比如说去户部给了点,然后内库给了点,去了承运司,承运司说要给点,那就给了点,大理寺给了点,工部给了点。。。
等等等等。
可能最后进了户部太仓库连当时地方上进来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奇葩吧。
这样的cao作。也导致了大明朝在开国时分还闹出个空印案。
所谓空印案,大致就是各地来的大臣拿着盖官印的白纸账本进京,在汇报前临时填数字,据说是为了节省“往来舟楫”的时间和开销。
当然,事情发展下去,肯定最后暴露了,不出所料,我们的朱元璋皇帝龙颜大怒。据说杀了个人头滚滚。当然这个据说不同文献也有不同记载,明史的说法是砍了一个,剑桥中国史的说法是杀了几百,吴晗的说法是“空印案与郭恒案连坐被杀达七、八万人”,此事牵连巨大则是肯定的。
可能更令现代人称奇的是,大明朝地方上收取的税俸,还不是金银之类的东西。
这些税俸,可谓是种类繁多。
它们可能是铜钱,可能是大米,可能是丝布。
可以这么说,上辈子大明能挺过两百年,也真的是太祖爷保佑。
王安之这辈子的大明帝国财政方面即有更奇葩的地方,也有正常的地方。
比如说,奇葩的是大明帝国没有农业税。
这是明太祖在位时候废除的税种。
虽说这税早在天唐时期就废止了,但是架不住前朝又横征暴敛,又开始收取了。
原因两个,一个是太祖皇帝当年也曾经帮住地主在地里干活,知道耕作人的辛苦。所以当了皇帝后,大手一挥,给农民免了这苦。
第二个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亩土地上产物是越来越多,但是农业作物是太不值钱了,而又需要吏员辛辛苦苦去收税,可能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收获。
这么一说,没有农业税倒也是正常。
其他奇葩的方面则是,即使到万历王朝,所有的税费都是地方收取的,连海关税都是直接属于地方的。
再比如说大明帝国在货币方面的信用是堪称让人绝望。
常常因为超发货币让它的皇家货币被人当做废纸。
等等等等,奇葩的地方一时还说不完,这里也不展开说了。
正常的地方也有,比如说,此方世界是修行世界,大明帝国收入最高的税费是对修行资源开采时候收取税费。
比如说,大明帝国拥有一些垄断行业。这些垄断皇商给这个王朝续了好大一口气。
当然,这里的内容如果细说,可能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所以讲诉者也不细说,只是稍微说了一下大明帝国现在确实在盛世之下,有着些许问题。
只不过这话一说。
难免让车内众人气息一滞,气氛变得安静了一点。
毕竟怎么说,盛世才是他们这些世家发展的基础。
但是这盛世之下的问题,确实是他们世家制造出来的。
说句难听点的。
大明帝国在这山西布政司获得的税俸,还比不上太原王氏拿到的财富多。
这些话也不足为道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
气车慢慢开到了指定的地点。
进城之后,王安之能明显感觉到车子的速度慢了很多。
车子的行进高度,也比在城外低了很多。
只不过可能是太投入在对话之中。
王安之都没有仔细看平阳府的城内风光。
这也是美中不足的一件事情。
马林招呼了一下。
他们的旅程现在开始正式算启程了。
第一步就是这里。
平阳府府衙处。
悬赏台。
悬赏台说是台,但是从高处往下看,这其实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建筑物。
这王安之的感觉之中。
这个名字叫做台更像一个圆形的体育场。
也就是太原王氏的车辆。
可以在这边直接开往平阳府的府衙处。
要知道,平阳府府治单在籍户数都超过了千万。
所以在此方世界,即使是气车可以在天空中行驶。
也避免不了拥堵。
但是好歹这个世界是一个特权社会。
平阳府的府衙相关的一大部分区域就是禁止大部分气车通过的。
这样的规矩指定出来,也没有谁会说个不字。
就算是平阳府的清议员都没有习惯性的逼逼赖赖一番。
原因也很简单。
大部分能在这种规矩制定过程中发话的人,要么在这里办公,要么就是居住在这块区域。
谁会对这样对自己有好处的政策说不呢。
唯一有些唱反调的话也大多是说,这种政策应该早点出来,到现在才出来真的是懒政的表现。
那些泥腿子们开车横冲直撞,还不识礼数,驾驶的车辆还有污染气体排放。
早就该让他们禁止入内了。
当然,太原王氏的车辆绝对不会在不欢迎的列表之中。
所以落下后。
即使按照道理,气车不能随随便便停在这些府衙建筑门口。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守卫的士卒会第一时间来赶人。
但是没有什么不长眼的人过来。
待到放下王安之等人后。
族里的气车也就一下子直冲云霄而去。
等到此刻。
王安之才能仔仔细细看看这悬赏台的样子。
站在下面看与在高空之中看完全是两种样子。
人也是如此。
不同的地位,总能看到不同的风采。
在高处往下看,王安之可以一览全貌,在他心目中,也觉得只是一般般。
毕竟这方世界科技点都点到不知道什么阶段,再加上有各种修行之法。
这样的建筑物简直就是太稀松平常了。
但是站在门前。
还是感觉到了一丝宏伟之感。
即使上一辈子自己见惯了各种奇观,见过了各种大型建筑。
但是在此刻,也感到了相形见绌。
这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悬赏台。
所谓悬赏台。
也是此方世界的一种特色。
修行世界发展到今日。
各种神奇玄妙的事情也是发生在众人身边。
总有些普通人遇到一些普通人无法解决的事情。
而有些事情,虽然棘手,但是归不到衙门处理。
或者说,衙门有时候也不想处理,也有时候不想让衙门处理。
毕竟,在哪个大明朝,这些官吏的待遇都不咋高。
甚至有时候官府都需要一些修行者来帮忙。
因为靠当地衙门的能力,可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这时候就有了悬赏台。
下到老百姓头疼脑热,需要一些修行者来帮忙治理。
上到山贼恶霸,在哪里占山为王,但是官军一时又消灭不了。
在悬赏台,你都可以悬赏。
这方世界,也专门有一些修行者会做这生意。
毕竟,很大一部分修行者没有后台,没有势力,而修行又是很费钱的干活。
就得干这行当。
这伙人,世人都称呼为雇佣兵。
能干这一行的,不少都是精英。毕竟那些薪酬高昂的任务都是风险性大,难度高的任务。
在东南沿海当年寇匪纵横之时。
当地政府也是依靠招募了一大群雇佣兵,这为后来的几场大战取得的胜利都奠定了基础。
这也让这数十年常常有文字工作者会撰写一些以雇佣兵为主角的故事。
这些雇佣兵,惩善除恶,漂洋天下。
时不时还能和圣女魔姑谈谈恋爱。
这样的文娱环境的熏陶,也可以说是影响深远,你看,现如今的雇佣兵数量都整整增加了三成。
王安之等人在马林的带领下,又过了一遍士卒的检查,终于进来了这个地方。
抱着一种朝圣的心情,一步一步踏入了大门。
刚刚进门。
就感觉到进入了菜市场一般。
叽叽喳喳,闹闹哄哄。
原本在卢大力的小说中,常常描写的神圣,大方的场所立刻把自己的神秘面纱给揭了开来。
露出了一个大脑门。
道:“惊不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