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极品皇叔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头角峥嵘(下)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头角峥嵘(下)

    如果说女人是男人的自豪,那钢铁就是近代工业的灵魂。+,锰钢的炼成,现在虽然只是手工阶段,但华夏民族历来不缺乏能能巧匠,创新思维的人。对于工业生产的机床,朱常浩相信,那只是时间问题。

    今晚的家宴朱常浩就要打算唠叨一下,以后工业发展的方向,顺便提点一下二人,这蒸汽机该如何制造,现在先给两人的脑海里面埋下一颗科技的种子。

    孙承宗和瞿式耜进来了,王府的四位管家今天也陪同朱常浩一起吃饭。

    总共九人的饭桌,乘着这八月初到的午后,品味起王府的家常小菜。

    饭桌上,荤菜很少,毕竟伏天,吃rou对于朱常浩来说,不是有益于健康的事情。

    除了正餐是羊rou饺子之外,其他的都是一些时令小菜,荤菜里面除了一道清蒸桂鱼以外,大概剩下的就是虎皮辣椒了。

    大家都第一次吃这青辣椒,特别是辣椒的暗中辛辣味和植物油的清香味,搅和一起,让口感更清爽。

    一顿饭,大多是素菜,但吃的很合适,都很满足。

    半个时辰后,朱常浩看到大家都停下碗筷,就明白,饭都吃饱了,那自己对未来大明帝国的科技幻想也应该畅开话匣子了。

    朱常浩轻轻地抿了一口茶之后,说道,“今天和大家吃饭,本王觉得甚是高兴。那接下来,本王就要给诸位说说这今天军器监生产出锰钢之后,我大明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众人没有想到朱常浩竟然要说出这番话,还冒出一个词语,叫“科技”,不过想到大明的格物致知学堂就是科技大学的时候,顿时明白,王爷下来要说一些关于军械之类的话语。

    大家都明白了,众人赶紧说道,“我等洗耳恭听,请王爷讲。”

    “既然大家让本王讲,那本王在讲之前,先说两个典故。战国时期,有一个大木匠叫公输班,他曾制作出一只木鸢,这只木鸢,在没有人拉马牵的作用下,自顾自的飞了三天三夜。想必大家都小的时候也放过风筝,如果风筝没有人扯线,那玩意很快就会落下来,就是不落下来,一会也会飞到别的地方去。

    第二件事情,就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在北伐中原的时候,曾用一样东西在狭窄的山道上运粮,这个东西是什么?”

    朱常浩刚说完,刘正就抢先说道,“王爷,这玩意叫做木牛流马。”

    “刘管家说的很对,这名字就叫木牛流马,但它是怎样走动的,史书里面没有记载。今天,本王就给诸位说一下怎样让战船不通过风力,或者摇动樯橹自己前进或后推。”

    朱常浩的这话一说完,作为和后金大战了十几年的孙承宗立即说道,“王爷,莫非顺水漂流?”

    朱常浩一听老帅的这番话,差点一头跌在地上,“想让众人用好奇,用崇拜的眼神问这事为什么?想不到孙承宗跟搅屎棍一样,一嘴就将这本王苦心营造的这个套路给拱到南墙上去了。”

    但孙承宗的话必须还要解释一下的,就此,朱常浩说道,“老帅,不是顺流而下,而是使用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就会带动战船的明轮桨叶,使桨叶运转,推动船只前进或者后推。”

    朱常浩的这话说完,对船只认识颇有见解的孙元化说道,“王爷,不会是要让水手将脚踏式龙骨水车装入船舱,于舷外安上桨叶,在包以木质裙板,放置桨叶被撞击外,划水前进或后推。

    只是脚踏式龙骨水车有立式和坐式两种。

    坐式龙骨水车更有利于长时间踏行,因为大家也知道,灌溉的时候,坐式的水车可坐可立。想要加速,就站起来踩动水车就可以了。”

    “初阳兄说的不错,刚才说了这么多,本王就是想让诸位开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东西,代替水手联动龙骨水车,带动船舷外的桨叶。”

    朱常浩说完,众人都不说话,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王爷问的这话,有些特突兀了。不用人踩龙骨水车,就让桨叶转动,那太难了。

    朱常浩看大家不再言语,就说道,“我们在在茶壶上烧水的时候,壶盖有时候是不是被开水的水蒸气给吹起?本王在想,如果将人的的脚踩力换成水蒸气的吹劲,效果是不是更好?”

    朱常浩说完这话,大家都不再言语,不过,王爷要求大家奇思妙想的东西已经在脑子里印下了。

    说完这话后,朱常浩还加大了一副“强心剂”,说道,“如果你们当中的谁可以制造出这个鼓动桨叶运行的蒸汽机,本王就给他们奖励他五十万两白银。”

    所有人听到王爷这样说,心已经麻木了,五十万两白银,那可可现在大明一年赋税收入的十六分之一啊,简直就是一方豪富。

    众人心动了,朱常浩知道今天的这个吹风会总是有效果的,立即说道,“别的,一切照旧,长庚兄,初阳兄,这炼钢可不能停止啊,还有,你这个炮兵师的少将官也要行动起来啊。”

    宋应星和孙元化一听王爷这样说,立即站起身,抱拳说道,“王爷,我等遵从王爷的命令,一定炼出好钢。也要打造出一支强硬的炮兵师,为王爷争光”,孙元化最后补充道。

    朱常浩一看的事情已经达到目的,再说这天色一而不早了,就让众人回去。

    朱常浩刚想吃完饭睡会,刘正又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封情报,说道,“王爷,伏波水师的情报。”

    “撕开,念”

    “俞自离开汉中以来,已有四十余天。今日不负王爷厚望,在七月朔望之际,已经贯通灵渠漓水,现在在北部湾海域,大肆收购稻米,有百万斤之数。

    但末将知道,这只是杯水车薪。后,末将以定金高额之诱,驱红毛夷人从莫卧儿等地贩来稻谷,数量不下五百万斤……最终,大米已有八百万斤。今岁约九月之际,末将会带领船队归来,请王爷审阅大米。俞,元年七月下旬于琼州府。”

    朱常浩听完,就明白这次的粮食,至少不下八百万斤,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粮食是有了,但朱常浩知道,二十一世纪的那个时空中,大明真正地覆亡,就是因为粮食。

    毕竟明代灭亡,清军只是外因,根本原因是李自成与张献忠两股农民军。

    农军哪来的?来自陕北延庆府。李自成与张献忠都是陕北人,骨干也以陕北饥民为主。

    为何陕北闹饥荒?因为地主兼并土地,民不聊生?

    不对。

    陕北土地贫瘠,以小农为主,地主不多。他们没比普通农民多几亩地,要是闹旱灾,他们也一样束手无策。

    其实,饥荒的原因很简单:明末人口逼近二亿,而粮食增长的空间耗尽,难以负荷,各方面都出现崩溃的征兆。

    与此同时,西北(特别是陕北)的军人及预备役军人很多,是明军的兵库。全世界,军人都是必须安抚的,就是现在米国,招公务员也优先照顾退伍军人。

    然而,西北明军活得实在很惨。崇祯时,都督卢象升巡视边防后给朝廷汇报西北军人惨状:“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拿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

    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绔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实际上,明亡之前二三十年,部队因为欠饷哗变的屡见不鲜。

    难道明朝官员没脑子,故意开罪军人?不是。农军起义之初,总督杨鹤计划招抚,出粮赈济。农军一听政府有粮食补助,便偃旗息鼓,招抚受降,不闹事了。但陕北多少人,多少张嘴,政府赈济得过来?本来赈济就杯水车薪,再碰上克扣,“所救不及十一”。最后陕北义军卷土重来,席卷南北,也就天下大乱,不可收拾了。

    如果农军是普通农民,政府或许可以动用职业军人击败,但农军的骨干也是职业士兵,明军就打不赢了。原因很简单:同为职业军人,一边是有饭吃的官军,另一边是快饿死的叛军,你说谁的斗志强?而且,官军也闹粮荒,不少官军跟农民军打着打着,饿极了,也造反了。

    这个现象,人类史上叫做“马尔萨斯问题”。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必定高于粮食供应,最终导致人类大危机。而且他认为,这个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就算粮食暂时增长了,人口也会跟着增长,但粮食不可能永远增长,因为土地和产量必定有限。那怎么办?一种办法是节育,马尔萨斯赞成这办法,但在避孕药和避孕套之前的明朝,节育只能当作社会奇谈。另一种办法,马尔萨斯也说了,但不赞成,那就是打仗,互相杀戮,杀到最后,人死得差不多了,残存者又可以继续生活。

    很不幸,大明帝国只剩下这条路。

    以人口自我牺牲,换取生存的资源,主要是食物。但朱常浩来了,那这个食物问题,就有办法了。

    一是种植高产作物,二是以后要生产化肥,三就是加大对“无主”土地和海域的占领。

    从本质上,方式上,还有空间上,避免这场浩劫。

    只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这批粮食的到来,在加上七所皇家大学的确立,四只水师,辽东宣慰使的达成,朱常浩有理由相信,十月份,整合所有资源之后,本王就要崭露头角,开始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掀起风云万丈。

    (第一卷已经写完,请明天看第二卷。第二卷和第一卷相比,会有更大的看点。只是在书生的心里,如果有打赏那就更完美了)

    —————————第一卷完—————————

    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到9-9-9-w-x.c-o-m,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sj.9-9-9-w-x.c-o-m,清爽无广告。敬请记住我们最新网址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