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状态在线阅读 - 107 昙鸾

107 昙鸾

    宗圣寺以主殿的一尊佛像在京城最著名,这尊佛像,高达三丈八尺,巍峨庄严、相好毕备,光彩夺目,独绝世表。宗圣寺院很大,前后几层院落,全都种满了高大的古树,清松绿柳,枝头相叠,树下连荫,清凉无比。靠着院墙边上还有流水明渠,聚水为池,荷莲碧艳,游鱼悠闲,城东士女假日瞻仰休闲多来此地。

    后院的方丈寺中,一位高僧正在蒲团正襟危坐,问心默念佛经。和尚容貌威严端庄,眉目聪慧慈悲,此非别人,正是昙鸾大师。大师今年正好五十挂零,说起他的来历,颇有神奇。

    他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从小开始学习儒道佛的经书,尤其他家住在五台山附近,经常到五台山瞻仰佛教和道教的金像,耳濡目染佛道的神奇法事,与佛道僧众习修武术气功,尤其对佛法感兴趣。这个时候,五台山因为汉明帝主持的一场约期焚经赛法中,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烈火不烧,以别真伪,视佛教为正统开始,到现在已经佛事兴盛。而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诸佛之中昙鸾小时候最崇敬文殊,对他的事迹极其崇拜。

    其实文殊菩萨在佛法十界中,仅排在六凡四圣的四圣第二界,即菩萨果位,不算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因此不是最顶级的大觉金仙。这里六凡指六道轮回的凡夫迷界,包括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等六界。四圣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的果位。按佛教的层次,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圣者,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即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妙觉菩萨就是准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左右胁侍。

    昙鸾之所以崇敬文殊菩萨,一方面因为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四大愿心,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们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然后才觉有情,能觉悟一切众生的痛苦,同情一切众生的痛苦,进而解救一切众生的痛苦。这和昙鸾幼小心灵的憧憬相一致,他从小心地善良,愿意帮助别人解脱苦海。另一方面,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的佛像庄严一直普照着他,许多文殊施展异能与智慧的传说一直感染着他,另他无限向往。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冬日冰封,春日风沙,夏日酷热,秋日绝收。文殊菩萨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他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五峰山立刻变成清凉山并依此改名,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后又建一寺院,起名叫清凉寺。此后龙女白灵公主也来此布施甘露,使清凉山万物萌生,百畜繁衍。龙王本来窝火,但不敢奈何文殊,便迁怒公主,尽烧万物。为护性灵,白灵血液遂化作甘露抵火殒身,后被文殊点化如佛成为文殊弟子。文殊菩萨又用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共五大法宝镇住五峰山顶,驱魔护山,形成后来的五顶平台。

    昙鸾在这种熏陶和浸润中,不觉一晃儿长到十四岁。一天他又上山问佛朝圣,随弟子部众听经。唱诗之中,忽觉文殊法相面带微笑、圆觉相好,禅声绕梁,赞美不绝,一下把他的思绪带到虚空之中、神圣之中,觉得只有遁入佛门普渡众生,才是自己一生的夙愿。唱诗完毕,他随信众走到大院,抬头看见天空白云朵朵,现出文殊菩萨八臂法相,含笑向他点头致意。昙鸾当即知道是菩萨向他召唤点化,随即在佛光寺出家,先成为华严弟子。

    出家之后,他依然不执著佛教一家之言,兼采众长,通读儒、道、佛各家的著作,尤对鸠摩罗什译的龙树菩萨所著之《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译的《百论》这四论有精深的研究,成为当时四论的名僧。

    研究之中,昙鸾发现龙树是以初地菩萨、即圣人第一阶的身份往生净土,这一下激励了昙鸾大师对弥陀净土思想的追求和信仰。他想在菩萨的五十二阶中,自己虽然达不到妙觉、等觉、十地,但十地之下的十回向、十行、十住和十信中,至少能修行得到。那么自己就会以低阶圣人的身份往生净土。不但如此,自己度己度人,六道众生都可被接往西方净土佛国。

    因而他开始对龙树菩萨的难行、易行二道有所证悟,引申出与二道相应的是二力,即自力和他力,因龙树菩萨在十二礼赞叹观音顶戴阿弥陀佛,种种妙相庄严,能伏外道魔憍,因此他以此学说为基础,开始着手对净土佛法注释,筹划《往生论注》,引用龙树的《大智度论》作为比喻来阐释文义。《论注》大胆提出尊崇阿弥陀佛,即“教宗般若,行在弥陀”,并将儒、道、释三学融会于净土之中。这期间,他不仅以博学多闻而著称,同时在武功、医术、音乐等独树一帜,在五台山以至山西一带,百姓慕名求医,他在济世救人之余,宣传净土思想,得到百姓拥戴,信众广博。终南论剑,他正四十出头,功力达到五重,被誉为五台山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