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7 韦公爷的升官神话】
朱由校闻言,有点意外,其实很多人给韦宝送礼的事情,朱由校已经知道了。 这种事,魏忠贤自然会告诉皇帝,这是魏忠贤分内的事情。 虽然魏忠贤给韦宝送了十万两银子,也是送礼很多的人,但魏忠贤不会说这事,只会说对韦宝不利的事情。 除了东厂和锦衣卫,在京师,皇帝也是有自己的耳目的,所以,辅国公府发生什么事情,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这件事,爱卿本来不必告诉我的,你升为公爵,别人想巴结你,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说,大明没有哪一条是禁止收贺礼的。”朱由校道。 “陛下,微臣得到的权势,都是陛下给的,没有陛下的宠信,谁会给微臣送礼啊?微臣不能心里不识数。”韦宝道:“所以,陛下有急需用银子的时候,只管对微臣说,微臣只要有,陛下要多少,微臣就一定尽力筹措,微臣的一切都是陛下的。” 朱由校听韦宝这么说,感动不已,坐直了身子,拉着韦宝的手:“爱卿,要是大明的官都像爱卿一样,咱们早就国泰民安了啊!银子是你的贺仪,大明乃礼仪之邦,也没有朝廷没收大臣贺仪的道理,你自己收着吧,若是朕有急需,少不得向你张口。” 韦宝也就是卖弄一下嘴巴,真的把收上来的银子都给皇帝,怎么可能。 “陛下有事只管张口,微臣就是倾家荡产,也得照办。”韦宝笑道。 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又夸赞了韦宝一番忠勇可嘉。 朱由校与韦宝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而且两个人一路玩木工活,更增乐趣。 韦宝努力想将朱由校往修筑港口,河堤,海堤,往治河工程上面引。 无论古今中外,只要在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中央政府都会投入巨大的财力整治水利,实因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这是个很难啃得骨头。 国外的,古罗马的高架引水渠,美国的胡佛大坝,田纳西水利工程。 国内的,先秦时期的郑国渠、都江堰,之后历朝的漕运,隋代通浚的大运河,元代的海运,后世的三峡,南水北调,不论其目的如何,正确与否,无一不是举国之力,历时不短的工程,所以其上马不可不慎重。 古代黄河到处乱跑。 长江老老实实的呆在流域里,就算发大水也不会跑的太离谱。 长江发洪水,再大也淹不了河南,而黄河发洪水是能淹了江苏的。 倒不是黄河水量大,黄河是只要我跑的足够快,修的大堤就追不上我。 黄河河道的变动是非常夸张的。 这种改道在古代的工程条件下是没有好办法应对的。 黄河入海口最北边的时候是经海河,海河穿过天津,从大沽口入海;最南边是经淮河,入长江,此时黄河的洪水入海要在松江府。 历史上黄河比较大的改道有二十六次,平均下来一百多年就有一次。 抗战时的花园口决堤,影响巨大,而花园口决堤处距离后世的黄河河岸有三百多米远。 对于古人而言,一次黄河改道,就会让经营几十年的黄河大堤全部废弃,短时间还修不出新的。 在黄河夺淮入海之前,江苏地区是不会关心黄河。 黄河改道跑到江苏自然是一片泽国。 同样,黄河夺淮入海时,山东也不会继续修黄河大堤,然后黄河跑回了山东。 不是下游不修河堤,而是下游修了几十年黄河大堤,然后黄河没了,已经修好的河堤能离黄河几百公里远。 黄河的问题,主要在中下游。 到了后世,国家富了,再讲治理黄河,就很简单了。 都知道黄河沙多,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过去一直说年均流失16亿吨泥沙。 推行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近年入黄泥沙已下降到年均3亿吨的水平。 再结合后世的大规模城市化,政策引导黄土高原上的农民进城落户,让黄土高原减少人类生产干扰,入黄泥沙还有可能大幅下降。 其实完全不缺黄土高原上生产的那点粮食和养的那些牛羊的。 下游悬河问题,韦宝大概记得过去数据是黃河年入海400多亿吨水,同时挟带12亿吨泥沙入海。 后来经过治理,用掉大量黃河水,年入海水量降到百亿吨上下,流量小了,挟沙效率下降,年入海泥沙只有1亿多吨。 通过小浪底水库人造洪峰调水调沙可以提高一点挟沙效率,但远远不够治理悬河危机。 多出的泥沙不能淤在下游河床中加重悬河危机。 后世的办法是淤在小浪底,三门峡,刘家峡等大水库中,作用最大的小浪底过去20年巳淤了三分之一以上。 大明时期,荆江是多发洪灾地区。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是长江自今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段,河道弯曲狭窄,有九曲回肠之称。 且清江、汉江和洞庭湖水系都在这里集中汇入长江,长江干流决口多发生在此,荆江段也是长江中下游最早出现堤防的河段。 荆江水患的出现,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居民对湖泊滩涂的围垦密不可分。 荆江地区最早是古云梦泽的范围,汪洋一片。 荆江沿线的地理变迁,除了天然因素,人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垦殖,二是堵口。 宋代以前,长江干流上保留有大量与大小湖泊连通的水口,天然湖泊仍保留着较好的调蓄作用,荆江沿线的堤防以保护围垸农田和城市为主,并未连成一线,留有大量“口”,元代有“九xue十三口”之称。 明成化年间,年,江陵城东长江北岸的黄滩堤被改为石堤。 嘉庆二十一年,1542年,江堤北岸的郝xue被堵塞。 自此,荆江大堤上至堆金台,下至拖茅埠,长达124公里的堤段连成整体,时称万城大堤。 清代靖江两岸堤防不断延伸加高,北岸江陵、监利和沔阳境内的江堤长达600余里,南岸江陵、公安和石首境内的江堤长达300余里。 为加强荆江大堤的管理,明隆庆元年,1567年设堤甲法,以民夫修守,北岸7300余人,南岸3800余人。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大水,大堤溃决,淹没江陵城,乾隆拨发库银200万两堵塞决口,加培堤身,设石尺水志,规定堤防保固期限,改民堤为官堤。 最早的时候,这一带有很多湖泊,都与长江水系连通,相互自由进出。 宋代开始,零星围起来一些地方。 明清时期,堤坝由围城、围田慢慢推进,最终变成了围江,发展成了沿江堤防,口先后堵掉,长江水只能在河道里淌。 然而,长江虽不及黄河这么夸张,也是有携带泥沙的,荆江这一带九曲十八弯,长江出三峡后流速骤然变缓,天长日久河道还是会壅塞。 洞庭湖为湖南北水利之枢纽,贫穷私垦,豪强争占,五方集处,讼狱日滋。惟洲地愈积愈宽,则湖面愈占愈狭,容水之区**,必致横溢四出。 湖北则荆江大堤受其害,湖南则滨湖州县被其灾,盖湖中之水既渐变而为田,则湖外之田,将胥变而为水,此必然之势也。 古人不是不懂,也实在是无能为力。 断人生计得罪豪强激起民变这种事是不能做的,还是把大堤尽量再修结实点。 长江垦殖是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底子太好,所以矛盾在宋才出现,明清才严重起来。 朱由校听韦宝说治河工程,本来以为韦宝就是随口说说而已。 没有想到韦宝还拿出地图和模型给朱由校看。 “这得要多少银子啊?你真的打算修造水库蓄水?”朱由校问道。 韦宝笑道:“陛下,这是利民工程,能立竿见影帮助老百姓农田生产的好事,肯定没人说你。这还牵涉很高的技术含量,只有技术,才能经久流传。隋唐是建筑的成熟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隋朝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长安城政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金代的卢沟桥做工精巧。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成祖皇帝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约八十万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誉为“蒯鲁班”。北京城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宫城又称紫禁城。北京城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钟楼、鼓楼位于城北。宫城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相配,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这些伟大的工程,不都因为技术上的先进和巨大的作用,才被经久流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