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刘禹
在此时的大明时代,科举考取功名是一条进身之阶,读很多的书,能写出上佳的文章固然重要,可拜一个名师更为重要。一方面是接受名师的指导,提高自身的水平,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则是能借助名师大儒的名声,在考试之中也很有利。 周致有志于科举,早就想拜一位名家大儒为师,可庆都县地处偏远,而且他的出身也着实寒微,哪里有机会和名家大儒接触。 曲任彬老教谕虽然颇有才学,但他却只是个举人身份,算不得名师大儒。他在庆都县名望不小,可放眼保定府,甚至放眼整个北直隶地方,曲任彬就算不得什么了。 眼下知府大人向自己推荐大儒名师,周致立时欣喜不已,连连朝知府彭泽说道,“小子多谢府尊大人!能得到名家大儒的指教,乃是小子梦寐以求之事。” 呵呵!此时若是不愿意,那不纯属煞笔中的战斗机吗。 知府彭泽旋即笑道,“好!保定府礼县是稍稍富庶之地,礼县读书人家要比庆都县多上很多,像是礼县的韩家、张家、刘家、冯家都是诗书大家,世代出了不少进士。本府和礼县的刘家有些渊源,和大儒刘禹有些私交,本府就举荐你拜刘禹为师。” 周致听了更是狂喜。 知府大人说的虽不是此时什么特大的人物,诸如李东阳、李梦阳、谢迁、刘健之流的,其实他们这些人现在都在为官,也不可能收徒授学。但这刘禹在历史上的名气也着实不小,尤其是在保定府境内,也可算是鼎鼎大名的大儒了。 范进车朗吕行川等人时常在周致跟前提及此人。 刘禹字汝器,号静庵,是礼县北中卫村人。是成化二年的进士,初授监察御史,而后历任苏州知府、山西左参政、福建右布政使、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 刘禹在为官期间,勤政爱民,一身清廉正气,在大明朝廷上很有声望,皇帝和官员们对他的评价颇高。在弘治六年,刘禹致仕归家,一直悉心授学,他才华横溢,对八股文有独到的见解,保定府内拜他为师的学子众多,很多人都以拜他为师为荣。 周致感激不已的又是朝彭泽,道,“小子多谢府尊大人对小子的垂爱,小子无以为报,定要刻苦攻读,不辜负府尊大人对小子的殷殷期望。” “呵呵!说起来期望,本府还真是对你期望甚深,刚才本府的小儿说你能考中府试案首,在本府看来,你只要在日后的一个多月里刻苦读书,得授刘大儒的指教,府试案首也不是没有可能! 你也不必总是称谢,本府虽将你举荐给了刘大儒,但刘大儒很有些脾性,你能不能讨得他的欢心,让他收你为徒,倾囊相授,还要看你的手段和造化了。”彭泽脸色一整说道。 彭泽刚刚说完,陈光耀说道,“周致,知府大人对你甚是垂爱,日后就不要总是大人大人的称呼知府了。为师看到小彭雨对你很是喜欢,你们兄弟相称,日后你就和知府以叔侄相论了。” 陈光耀和彭泽虽说官职差距很大,但从小彭雨和陈光耀的女儿晨曦玩的那般默契上,足可看出他们两家走动的很紧,他们两家之间的关系绝非上下级那般简单。陈光耀此时自然能做彭泽的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