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窗事发
八月中旬,宇文泰薨于武川之北。十月,宇文护秘不丧一月后,抵达长安。在抵达长安前便开始布置改元换政,并秘密与于谨联系。同时派遣各世家大族子弟为使者,往各地巡曳,安抚当地都督与军民。 宇文护当朝掌政开始,天下正式向宇文氏周倾斜,元氏魏国,彻底败落。十月中旬,草拟的诏书开始实验行,预先告知于都督以上。 赵烈作为纯粹的汉儿,被特殊照顾,在长安各高官中千挑万选下,于谨决定不用鲜卑世族的子弟与赵烈谈判,转而用汉姓世家作为代表,意图左右赵烈的决定。 在于谨看来,西域的货殖来往,如果没有强人干预,需要三十年,才能缓慢恢复安稳。就算不用三十年,也需要展很久,并攻灭齐国以后,才有精力照顾西、北两方。而后商贾方才能顺利通行于西域无数国家之间,重新恢复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与突厥一争高下。 但是由于赵烈的原因,马匪整肃,残留的茹茹人一部分选择向西彻底迁徙而去,而剩下的一部分,则慢慢向赵烈的西域军制靠拢,最后彻底并入赵烈改制之中。 突厥停止了对各地的强压和征伐。高昌、吐谷浑与赵烈修好,拜崇赞则劝说乙息记可汗将精力转回整个突厥国内,整个西域从混乱之中一瞬间便回到了王猛统一的那个时代。 各个国家的商贾再次活跃起来,对于赵烈的开拓之功,各国人毫不掩饰地赞不绝口。甚至由于他一直坚持走到了阿尔泰山南,彻底疏通了整个西域的全部隐患,吸引了来自于天竺还有萨珊帝国与嚈哒人的商贾将其相互倾轧战争的战利品贩卖进西魏与突厥。 于谨与长孙俭谈论过天下大势,目前据使者所见闻,突厥的主力其实为了对付嚈哒人的威胁,还是放在西方,而东方则布置了大部分小可汗还有阿史德部先锋,统治着整片疆域。 也就是说若是想引匈奴人帮助大周攻灭齐国,其实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但是赵烈这次对西域小小的牵引,牵一而动全身,导致整个世界,因为一个不起眼的河西走廊……重新洗牌!就像是黑白围棋因为天数四方的其中一方垮塌而去掉了一大片,重新来过一样。 这样一来……突厥能帮助周的时间可能会来的更短,也可能会更加漫长。总之各种事情,都需要幕僚府的人重新计算天下大势,彻底推翻前时的战略,再次布局。也可以说圣人苏绰为宇文泰稳定了前后五十年的战略,到今天已经彻底作废。 而吐谷浑人连年劫掠西魏边境,如今却老老实实地不敢声张。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商道的繁荣,从敦煌向南走当金山直达吐谷浑城的商贾,也越来越多。 吐谷浑人也因畏惧赵烈的影响力,故而向西让出大片国土,吸引商贾的到来。整个战略实际上收缩非常多,开始学着韬光养晦,赵烈一直担忧吐谷浑的情况,实际上一直需要三十几年,吐谷浑才会靠着这条商道重新崛起。 而于谨在拜崇赞的眼睛里头,看到的是对赵烈的一种“包容”,更多的,则似乎是一种英雄之间的惺惺惜惺惺。 实际上在目前的北方,拜崇赞对赵烈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们争夺着沃野镇黄河北岸的北山,其实已经顾虑很久了。 于谨一直想知道赵烈在西域究竟豢养了多少兵马,但是由于其在沃野镇的声势实在太大,国家竟然因为饥荒和大雪还有冰冷失去了对西部的掌控,根本无从施展身手,知道赵烈在两地的全部实力。因为此时的敦煌,只有敦煌城本身的管辖范围,就连玉门关……都是一种近在咫尺的奢望。 这次与拜崇赞争夺北山……于谨和宇文护的心里头实际上是高度关注且五味杂陈的。他们害怕与突厥为敌,但是也清楚赵烈所作所为,其实都在一条线上,走的稳稳当当。 宇文护在某天夜里,实在睡不着了,便找到同样睡不着的于谨商议赵烈的事情。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宇文护提出的高官厚禄和成立州郡,将其纳入国家体制的提议得到于谨的肯定。 宇文护与于谨都默认一点:想要对付赵烈其实很容易,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来培育,赵烈目前尚且青葱而且势力实际上很微弱。但是……他们抽不出手来。 郑履此行……恐怕除了妾室被玩……好像没什么太惊天的事情生。 十月中旬,沃野镇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雪。河岸两边的人都盯着这场雪,还有那滚滚的黄河,看它是否会在半个月之内……将整个黄河冻死在这里。 阿史德部的骑手装备精良,赵烈从对岸远远都能看见他们头盔上反射的光芒。想来阿史德部真的将他们整个国家数一数二的精锐,放在这里威胁赵烈,对他也算是有了一个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