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小霸王在线阅读 - 第2207章 有破有立

第2207章 有破有立

    陆康大喜。看孙策这架势,可不像是要接纳浮屠道的意思。本来嘛,孙策有吞并天下之志,怎么可能接受无君无父,蛊惑百姓出家修行的浮屠道。若是浮屠道大行天下,人人皆出家修行,只认佛陀,置人间帝王于何地?

    严浮调眉头紧蹙。他收到吴夫人的通知,说孙策要见他,请他为孙坚祈福,可孙策这态度一点也不像是要祈福,倒像是要兴师问罪。

    “请大王指教。”

    “指教不敢当。”孙策缓了口气。“我军旅倥偬,无暇就学,对浮屠道更是知之甚少。不过有些基本事实,我还是清楚的。”他打量着严浮调,来回踱了两步。“你读过多少部浮屠经?”

    “精读的有十来部,泛泛的百十部。”严浮调明白了孙策的意思,拱手道:“浮调所学的确浅显,不及浮屠道精深道义之万一。不过就是这万一已经令浮调受益匪浅,故而斗胆,敢请大王准许,传道于大吴,令天下人皆能明慧开悟,共享太平。”

    “信浮屠道,就能享太平?”

    “自然。”

    “天竺人信了几百年的浮屠道,如今依然是小国林立,互相攻杀,更有外敌接踵而来,纷纷不休,哪儿来的太平?”

    严浮调语塞,惊讶地看着孙策。“大王此言,从何说起?天竺虽然小国林立,却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谈何攻杀?至于外敌,更是传言,还请大王不要轻信。”

    孙策笑了,指指严浮调。“我说你只知皮毛,你还不信。你关于天竺的这些事都是从那些安息人告诉你的吧,你自己了解过吗?别的不说,就说安息国吧,他们信浮屠道甚是虔诚,连王子都可以出家修行,可安息国如今是什么局面,你可知道?安息高等人都是逃难来的。”

    严浮调大惊失色,面色变了几变,却没敢反驳。天竺国究竟是什么情况,他不清楚,但安息高等人是逃难而来,他是心知肚明。如果情况真如孙策所说,信浮屠有亡国之祸,在中原传播浮屠道就不太可能了。

    陆康喜不自胜,忍不住问道:“还有这样的事?”

    孙策轻笑一声:“祭酒,吴县如今已是胡商必经之地,你读书闲暇之际,不妨去胡市走一走,喝上两杯酒,听胡人说说这海外的故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会有启发的。”

    “对对,大王说得有理。”

    “还有,蔡大家研习天竺文字有成,收集了不少天竺的史事,正在编一部天竺简史,其中就有浮屠道的来龙去脉,虽然简略,却有脉络可循。印行之后,祭酒一定要读读。”

    “好好。”陆康连声答应,心情大好。

    严浮调呆若木鸡,汗如雨下。孙策对天竺的了解比他还多,还安排了蔡琰这样的大家专门研究天竺,这让他的自信瞬间崩溃,不敢轻易开口。

    “你好学向道,有所心得,不愿藏私,愿普惠天下,这份用心是好的。只是学问还不够,仓促传道,难道有鲁鱼亥豕之误。若将这讹误之学传布天下,不仅误己,亦将误国。”孙策缓了语气。“我想,这绝非你所想见,对吧?”

    严浮调猛然惊醒。他抬起手臂,用袖子拭去额头的冷汗,连声说道:“对,对,大王明鉴,浮调绝无乱天下之心。只是……大王,这天竺真的……”

    “不信?”

    严浮调挤出几分勉强的笑容,显然不愿相信,只是不好当面说孙策胡扯。

    “这样吧,眼见为实,你去一趟天竺,游历数年,不就什么都知道了?再带一艘大船去,将那些你见都没见过的浮屠经一并带回来,好好研究,等真正搞明白了佛陀所言经义,你再传道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可……可以吗?”

    “当然可以。”孙策抬手轻拍严浮调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佛陀是与老子、孔子比肩的贤者,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不是你以为的这么简单。你才读了几部浮屠经就急于传道,和一个刚读了《论语》《孝经》就想登堂开讲有什么区别?”

    严浮调尴尬不已,又不肯甘心。“听大王之意,莫非对浮屠道义亦有了解?”

    孙策哈哈一笑。“不敢说了解多少,只是有所感悟罢了。”

    “那能否请大王指教……”

    孙策摇摇头,神秘一笑。“你境界不够,说了也白说。”不等严浮调说话,他又举起手,在严浮调面前翻了两下,说道:“大道本一,观者不同,浮屠、道门,不过是不同的说法。浮屠经千万卷,不过一个空字。道德经五千言,也不过一个无字。只不过这里面又有细微区别,不足为俗人道。”

    陆康有些不高兴了。“大王,浮屠与道门相通,那儒门呢?”

    “易学是儒门学问,还是道门学问?”

    陆康不屑一顾。“当然是儒门学问,道门不过附会而已,哪里懂得易之真义。”

    “不然。”孙策摇摇头,想了想,转身一指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峰,一道清泉正顺着山坡流淌,哗哗有声。“譬如这水,在峰顶汇聚成泉,一方面受日光蒸腾而为汽,为云为霞,另一方面顺流而下,滋润草木,看似截然不同,其实都来自于那一洼清泉。异与同,不在于水,而在于人,在于人能看到哪一步,想到哪一步。若是见云是云,见水是水,那就是异。若见云不是云,见水不是水,那就是同。”

    陆康抚着胡须,思索片刻。“臣虽不完全赞同大王之说,但也不得不承认大王说得有些道理。仅境界而论,已非臣所能及。”

    严浮调虽没说话,却也下意识的点头赞同。他想了好一会儿,又问道:“浮调承认学问不精,境界不高,不如大王远甚。但自觉问道之心尚诚,日夜警省,不敢疏忽,大王为何责浮调以欺师灭祖之罪?”

    孙策收起笑容,斜睨了严浮调一眼,看得严浮调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

    “你当真不知?”

    “浮调……不知。”

    “那我问你,佛陀本是王子,为何出家苦行?”

    “为悟道。”

    “苦行是不是悟道必须?”

    严浮调迟疑不答。他已经明白了孙策的意思。在传道和与人辩论的过程中,已经有很多人提及过这个问题。信了浮屠教,是不是一定要出家,是不是一定要苦行?佛陀以王子之尊出家,抛妻弃子,托钵行乞,是不是必须如此?这个问题不仅让很多对浮屠道经义感兴趣的人望而却步,也让很多持反对意见的人有了攻讦浮屠道的借口,陆康便是其中之一,刚刚就曾指责浮屠道无君无父,不合人伦。

    对潜在信众的疑惑,这个比较好解答,不出家也可修习浮屠道,即所谓居士。居士这个词本是指处士,近似于隐士或者逸士,如今被浮屠道借用过来,指在家修习浮屠道的人。对那些想修浮屠道,求解脱,却又不能出家的人来说,做居士同样是一种选择。

    至于无君无父,不合人伦,严浮调根本不屑一顾。浮屠道劝人向善,求的是大福报,是来生的解脱,不仅对自己有益,对君父同样有益,更甚于孝子忠臣。

    但他不敢用同样的理由来反驳孙策。孙策刚刚表现出了对浮屠道的了解,已经远在他之上,说服他可比说服陆康等人难多了。如果一言不合,在吴国传道的事就泡汤了。

    “是不是不太好回答?”孙策来回踱了两步。

    严浮调老老实实的承认。“大王境界高明,浮调的确有所顾忌。个人荣辱事小,传道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