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小财迷
杨文盛弄了一个大鱼缸回去,往里面装水,就将两极锦鲤放进去。本来是阴间的活物,来到人间,居然也还是实体,让杨文盛放心不少。 他之前一直担心,这风水鱼弄到阳间来,会不会只剩下魂魄那样的话,他只能去找一些锦鲤回来,让它们附身,看能不能发生异变。 接下来,他比较苦恼买家的事情。他的人际圈太小,尤其是有钱人。想来想去,也就只有李芸那个富家女。 拿出去摆摊那样太抛头露面了,也卖不出好价钱来。 “算了,就先养着吧”杨文盛先不理会风水鱼的事情。 那么,他得开始寻找好的阴沉木了。不然,下次进阴间,怎么起家他在网上查找过,阴沉木其实不算很难找。 主要是阴沉木的木材也有很多种类,比如柳树、樟木、楠木等等。 其中,最珍贵的就是楠木化成的。楠木本身就是很珍贵的木材,其性稳定,不翘不裂,经久耐用;再加上它性温和、冬暖夏凉,香气清新宜人。 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帝王龙椅宝座也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金丝楠阴沉木因稀少,较新料金丝楠木更加珍贵。 而杨文盛需要找的,自然是最好的材料,到了阴间,才能卖出好价钱。 不过,以他现在几十万的身家,还买不到一立方,金丝楠木的话,那就更加难说了。 等过两天放假,他想应该出一趟省了。他联系了一个卖家,对方宣称有上好的阴沉木,属于铁木,有两个人合抱那么粗,十多米长。 卖家还发了一些图片过来,全方位无死角。价格方面稍微贵点,需要十万一吨。一般的铁木阴沉木,也就四五万一吨而已。他那质量优,所以价格翻了倍。 如果是真的,杨文盛的全副身家,也就只能买这一段铁木的阴沉木了。楠木的阴沉木实在是太珍贵,他没有门路找到,只能以后再留意。 安安分分在学校呆了两天,就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这个节日有点特殊,大家都知道,正宗的中国鬼节嘛各地开始轰轰烈烈的赛龙舟等等,有些地方甚至写符念咒。 除了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挂驱鬼符还有一些严格的仪式。如有的要求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 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有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节日一早,妇女们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杨文盛离开学校,直奔机场,先将阴沉木拿到手比较好。 这个节日,离开学校的学生其实不多。李芸被家里喊了回去,因为她侄女出世满月,必须回去庆祝的。到时候,家里还有不少来宾。 李家世代经商,从民国开始,已经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中间起起伏伏,但也没有没落,今天已经是全国知名企业。 当姑姑,心情自然是很好。她刚到家,就马上闯进自己大哥的房间。 她大哥两小口还在亲昵着,就闯进来一个不识趣的丫头,场面当然有点尴尬。 “丫头,你下次不能敲门吗”他大哥十分郁闷。 “唉哥你们都老夫老妻了,还怕什么我的乖侄女呢” 这回,她的嫂子竖起一根手指,嘘的一声,轻声说道:“还在睡觉呢小家伙好不容易睡过去的。” 前面,一大群的三姑六婆亲朋好友进来,小家伙一直折腾。大家看到小丫头眼皮打架,才纷纷退出去。 “我看看,不吵她”李芸凑过去。 但她刚过去,那小家伙就醒来,黑溜溜的可爱眼睛盯着自己姑姑,忽然咧嘴笑起来,小胳膊张开,要抱的表情。 “咦这小丫头很喜欢你这姑姑呀”李芸的大哥李浩感觉很惊奇。 要知道,这个小家伙,就算是他这个老爸,也不怎么给面子,一抱就哭让他非常郁闷。 李芸的嫂子同样惊讶,十分意外,看小丫头那欣喜模样,真的很喜欢李芸这个姑姑呀 李芸非常高兴,感觉这小家伙跟自己很亲近。顺手就抱起来,但姿势不对,他大哥连忙纠正。 “知道啦啰嗦你一个大男人,恐怕也不会抱孩子。” 李浩有点冤枉呀为了学习抱孩子,他下了不少功夫,但小丫头不给他这个老爸面子,这个月来,就没怎么抱过。 小家伙在居然捉住李芸那枚黑珍珠,正是从杨文盛手中得到的那枚。 那天在山顶公园下来,她就第一时间去珠宝店,让人设计成吊坠。那珠宝店的经理居然打听,那珍珠是哪里买的,质量非常好,是他见过最好的。 正因为这样,对杨文盛的怨念也就少了一些。 “哎哟小小年纪,就知道喜欢珠宝,不得了呀”李芸开口道。 见小家伙喜欢,她取下来,送给了这个小侄女。李浩夫妇也没太在意,一枚黑珍珠而已,人家作为姑姑,送个礼物什么的,也很正常。 不过,接下来,就很诧异了。小家伙一直拿着珠子玩,也不睡觉,更不会闹。 “哈哈以后肯定是个小财迷”李芸大笑。 “小财迷你个头,赶紧跟我出去招呼客人,一会就吃饭了。”宴食其实昨天已经在大酒店摆过,今天来到家里的,都是很亲的人,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存在。 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别墅不远,一个年轻人带着几个保镖,手里捧着一个古老的坛子,伺机而动。 “孙少,什么时候动手” “还不及,等天黑下来。大师也说了,白天出来,恶鬼受到很多限制,最好等晚上”他看了看手表,快傍晚六点,不用等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