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五章二十万大军兵出嘉峪关

第一百零五章二十万大军兵出嘉峪关

    二十万大军从酒泉出发,沿途掀起了不少烟尘,为了防止呛人的烟尘防止后面牲畜和人马的行进和呼吸。大军都发放了棉质的口罩,可是那烟尘还是让大军的牲畜和骑兵们苦不堪言。

    何无敌灵机一动,让武装开拓团用骆驼和牛车运水,先让人畜洗漱之后,再将污水泼在地上。沙地之上,有了水来镇压,烟尘就小多了。

    二十万大军前后居然有近五十里长,水撒地多了,道路稍微有些泥泞。这也是两千多年来,酒泉至星星峡这一段的土地,唯一如此湿润的日子。

    大军离开酒泉,先到了嘉峪关,嘉峪关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陕甘省分陕西,甘肃两部。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公里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丝绸之路即从此通过。

    这里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险厄。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酒泉,西有安西。这条古道是古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

    古代西域,初时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有许多在绿洲上发展的西域效果,对中原朝廷时附时叛。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有人称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嘉峪关位于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大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后,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大明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大明军队和吐鲁番兵曾数次在嘉峪关作战。荒漠地区是怕缺水,嘉峪关却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匮乏。叶尔羌汗国也曾派兵窥探,嘉峪关守将力拒番兵来犯,立有大功。

    何无敌路经嘉峪关,禁不住诗兴大发,赞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众番服。”

    章项阳在旁边说:“好诗呀!特别是那回头只见众番服,摆明了我们大军出征,那盘踞吐鲁番的叶尔羌汗国必须投降嘛!”

    何无敌说:“你也来一首?”

    章项阳说:“我也有一句。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何无敌说:”你说的不错吗?”嘉峪关守将前来,介绍了关于这长城的一些传说。据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简陋的建筑条件下,能建起如此雄伟的关城,是很不简单的,但正因为如此,才演绎出一段段动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