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外英雄传在线阅读 - 第 三十一章 迷途知返

第 三十一章 迷途知返

      早在清末民初,孙中山先生的保镖也都是武林高手。孙中山发现,这些人不仅武艺高强,品德也很高尚。这也是国民政府崇尚练武,武术能被推上‘国术’高度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繁荣发展直到近代,并以民族文化的形态被传承下来。在没有枪支弹药的冷兵器时代,武术从最初的“求生工具”逐渐演变为“战争工具”,这也使得武术的发展总得和战争扯上点关系。

      至于老上海为何集结了如此之多的武林高手,那要从清末民初说起。

      当清朝统治者还做着五湖四海皆我中华的天朝美梦时,一声炮响把这个美梦彻底轰碎。这场被冠以“鸦片”二字的战争,不仅将国民的孱弱暴露无遗,也唤醒了一群开眼看世界的人。于是,这些中国人认真地思考一下,都想为国出力地练起武来。

      当时,中国人一直被西方人称为“东亚病夫”,这让很多中国人心生不满,特别是习武之人。他们认为,中国武术是足以扬我国威的。

      不仅如此,有识之士还认为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固有的国粹。在“武术救国论”的背景下,武术由一门普通的技击术上升到了“国术”的高度。

      时势造英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涌现出大批武林高手,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名家。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上海。

      作为近代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上海的“十里洋场”聚集了形形*的各类人,可谓“中外巨商,荟萃於此”。有钱人都会雇佣武艺高强的人当保镖,以岳家拳闻名的纪晋山就曾受雇于上海滩上赫赫有名的谢氏公司。

      一些武林高手,除了受雇于人之外,也有一些家底丰厚的武术世家在上海开设武馆,收徒练武。霍元甲就是其中一位,当时他也是前来大上海的人间豪杰。霍元甲生在一个秘宗拳的世家,十年苦练,尽得精髓。霍元甲并非上海人,在上海停留的时间也不长,仅一年有余,然而他却是上海武林界不可不提的人物。

      曾在一九零九年,上海来了一个名叫奥皮音的英国大力士,在张园设擂,侮辱中国人是“东亚病夫”。霍元甲应上海武林友人之约,与农劲荪、刘振声一同赶赴上海,为雪病夫之耻与奥皮音比武。

      当年六月,赛前霍元甲在张园摆起擂台。擂台高达四尺,宽约二十尺。霍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儿拼命一试”,并宣称:“专打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

      可是,比武那天,奥皮音被吓得逃之夭夭。虽然奥皮音没有出现,但擂台已经搭好,观众也都纷纷前来。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最终这场擂台变成了中国习武者的比试大会。之后,霍元甲的盛名传遍上海滩。

      第二年六月一日,霍元甲趁势在上海创办了精武体cao学校,即远近闻名的精武体育会前身。学校首批学生共七十三人。然而不久之后,霍元甲离奇死去,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被日本人下毒致死。但这个说法至今也未被证实,当时也成为一桩公案,此案至今仍为悬案一桩。

      尽管霍元甲突然逝世,但精武体育会并未消失,长期以来因霍元甲的名声招募到不少学员。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曾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惠赠精武体育会。

      十里洋场亦是“武场”。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先后在上海成立的武术组织,有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爱国堂等三十八家。

      民国期间,像霍元甲这般的高手不在少数。由这些高手支撑的武术团体也顺势而起,打得外国列强丢盔弃甲,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知明度。

      国民政府于一九二八年,批准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一九二九年,中央国术院举办了第一届国术国考,这让练武之人为之振奋,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南京参加考试,一展身手。

      到了南京,离上海也就不远了。当时交通不方便,很多练武人到南京都要几个月,既然到了,自然要呆一段时间再走。听说上海非常繁华,很多人到了南京之后就辗转来到上海。

      当时的上海不仅有很多公司需要保镖,也有很多学校招揽习武人前往教学。不少武师曾经只是看家护院的人物,来到上海后则进了学校教达官贵族习武,生活质量一下子就提升了十多倍子,人人精神抖擞,个个面貌焕然一新。

      既然生活过得不错,很多民间武师就此留了下来,在上海定居。武林人士齐聚上海,武术在上海自然就繁荣起来。当时,太极拳家来了,八卦拳家来了,少林拳家来了,青口帮的高手也来了,大家都来到上海,都有一口武饭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