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设计图早有了,就等开工(为枪指天下盟3/4)
郑宇成的话,让谢凯跟褚国荣都闭嘴了。 话中已经把决心表明。 “郑主任,这事情可不是赌气,意气用事能行的。我们得考虑我们的资金承受能力,国内技术水平以及我们的需求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好一阵,谢凯才说道,“6.5万吨比起国内已经有的3万吨看起来锻压能力只提高了一倍,技术难度至少得高十倍。” 谢凯比谁都清楚,大压机这东西,技术难度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简单。 工业制造领域,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哪怕只是提高一点点,需要的技术都是呈几何倍增长的。 “谢凯同志是明白人啊!”褚国荣听到谢凯的话,心中感慨。 原本听郑宇成吹嘘这年轻人,他们还有些不以为然,开始表现出友好,只是出于对金主的礼貌。 郑宇成对于这些并不懂多少,脑袋发热,一门心思想要搞出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模锻机,这种想法是好的。 每个搞工业的都有这想法。 问题是得脚踏实地,立足现实,否则根本搞不出来。 “大压机这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实力的体现。我们国内工业基础水平如何,咱们都心知肚明,虽然没人愿意承认比别人差,可跟国外的差距,这是不得不面对的。只要奋起直追就行了。一步一个脚印才更踏实!”褚国荣对着郑宇成说道。 郑宇成被他跟谢凯两人搞得心情有些不好,加上一路都在不停转车转飞机,索性闭目养神。 蓉城到二重,距离不远,却因为这边道路没有后世那般高速公路密布,加上西南地区的货运主要就是汽车运输,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二重。 到的时候,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沈鸿等人都在等着郑宇成的到来,郑宇成跟谢凯也没休息,饭都顾不得吃,就跟他们一起坐在了会议室。 一番寒暄,郑宇成率先开口说道:“一开始我们意思就很明白,接手国家因为给众多飞机导弹项目配套下马的6.5万吨大压机项目,所以,提出先搞3万吨或4.5万吨的话,就不说了。我们不掏钱!” 即使有沈鸿在场,郑宇成都是不给丝毫的面子。 谢凯也无奈。 在这个会议室里面的,都是国内顶级的技术大牛,特别沈鸿,个子不高,穿着一套黑色中山装,外面披着军大衣,秃顶,却精神奕奕。 谢凯对于这些传说中的大牛们,佩服不已。 他打量的同时,被称为边区工业之父的沈鸿也在打量着他。 在来之前,郑宇成就吹嘘过谢凯如何如何逆天,引起了这些大牛们的兴趣,特别是沈鸿,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更是期待见上一见。 谁也没想到,郑宇成一上来就表明你态度。 只投资6.5万吨的模锻机,其他的都不给钱。 “宇成同志,之前就向你解释过,6.5万吨已经是国内极限制造能力,我们从三万吨直接跨这么大的步子,中间的难题太多。”沈鸿看着郑宇成说道,“先设计制造一台三万吨或四点五万吨的,将会让困难减少很多。” “时间呢?”郑宇成问道。 就连沈鸿都无话可说。 时间问题,是他们无法面对的。 “我们的运十等不了那么久,4.5万吨大压机,对于运十来说,仅仅只是勉强够用。如果我们要开发更大的飞机呢?到时候再来搞6.5万吨的?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不短地等待,也没有那么庞大的经费去支撑!国家支撑不起的项目,我们同样很难!”郑宇成要求直接上马6.5万吨大压机,有着他自己充分的考虑。 谢凯也明白了郑宇成的心思。 运十到了现在,还有一架样机正在组装,之前试飞的样机,起飞的频率已经越来越低,每试飞一次,就得经过全面的检查。 即使更换零件,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试飞得出来的各种数据,被用到新的改型设计方案之中,大压机不搞出来,新的大飞机,始终没法进行试飞。 “没有大压机,我们只能采用原来运十制造的老办法,锻压小件,然后进行焊接。现在这飞机的危险性越来越大,马凤山跟程不时在这里,这时候也没有必要去隐瞒什么……”郑宇成直接把话题丢到了马凤山跟程不时两人面前。 焊接之后的结构件,根本就无法跟整体锻造成型的结构比强度。 他们甚至没法去论证整体结构强度达到理论设计时候飞机安全使用寿命是多久。 众人都神色严肃。 大压机本来就是为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配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