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九回 史录日记穆天子传

第一百六十九回 史录日记穆天子传

    穆王三十四年,时值仲秋,春狩秋猎,又到秋猎时,这是惯例,穆王决定第三次到中州泽之地的菹台地区东巡秋猎。

    巡守,为何老选择菹台?东巡,东巡什么呢?秋猎,目的是什么?有人不明白,穆王为何喜欢菹台这个地方,其中是否有什么故事和秘密吗?

    菹台这个地方可出名了,后世名曰大名和台前,大名之名之大,不是随便敢叫的,大名鼎鼎一点也不含糊,大名之北是颛顼帝之虚,后人叫内黄,黄河边菹台(台前)上鄄(jua)城邑附近,就是当年伏羲、舜、皋陶三贤都来主持工作过的所在之虚,古叫“之虚”,之虚指这个地方的附近周围三百里范围。

    之虚周围都有些什么名胜?

    所谓“门榈九观之图”,乃是九位先人修德而诏后世之示,这九位先人被后人当做门神来宣扬其美德和当作保护神,这就是后世之人称之为三皇五帝加上大禹的九个人,这九个人中,伏羲在此治水修德,得顺水而治之顺行五行之德;后葬于鹿邑之西(淮阳)宛丘伏羲之虚,其后人被封在台前之东,叫句须国。黄帝联合炎帝在此屯兵逐鹿,名曰逐鹿中原,中原逐鹿,这里的南北有巨鹿、涿鹿、鹿泉、鹿邑、五鹿城等五鹿之地,中原平定之后,黄帝定逐鹿为都。尧、舜继之;尧崩后,葬于这里谷村,此地也称谷,边上有阳谷,舜耕于历山,历山在此三百里境内;陶于河滨,河滨在此境内;渔于雷泽,雷泽在此境内。不但如此,炎帝又在鹿邑宛丘之虚建立城邑;舜在泽中治水修德,生活于草中(妫汭草医子之地,故称草中。);东夷首领皋陶在此修德治水,名曰:馆陶,定陶,禹在此治水修德,得相克相生之五行,其后故称鹿邑之北为夏邑。不单如此,在此不远处还有前商故都之地,菹台之地属雇国,就意味着昆吾在此生活过。其他等等人物就不必说了,足够这个地区叫大名了。

    由此可见五鹿之地的重要性,鹿生长的地方,都是沼泽之地,也由此看出,五鹿之地,必是沼泽洪水常泛滥地区,这里重要的大事就是治理水患,包括这里是黄河和古黄河(废黄河)及黄河故道等等水系,是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关系重大,这里也叫中泽,泽中,顾名思义,就是九州之一的中州河水泛滥成泽的地方。黄河之北有巨鹿有陆泽、鸡泽,黄河之南有雷泽、菏泽,雀梁山有水泊,如此说来,难道穆王来此也为了治水?

    对,穆王来此,就是为了治水,同时拉练巡守,两年前穆王在黄河东边的句须国的雀梁山,也是为了查看水情,水泊梁山,大家都知道意味着水患,菹台这里是黄河中上游北面之河水汇合之处,尤其是漳河和卫河在此前后,济水与黄河并入大海,此地水系众多,会形成洪峰,穆王常在此东守治理水灾。穆王这次来此查看水情堤坝,以便在明年汛期到来之前,于冬季修理好河堤,不是要等下年汛期来了,再来治理水灾,那时已经是来不及了,冬季兴修水利,至今沿用,这就是穆王这次拉练来此的目的,一取两得。

    所谓菹台,就是雇国境内黄河边上一个专门守卫查看黄河水位之高台,也是武王之女叔姬的采邑。

    要到五鹿之地治水,当然要带五鹿之官,也就是朝廷负责对五个鹿邑地区的治水之官,官位就叫五鹿官人。也故穆王把这次东征拉练行动代号为“五鹿东守治水。”

    穆王准备“五鹿治水东守”,盛妃得知,也要同去,上次也是盛妃一同陪同,还回盛国娘家省亲一趟,这次盛妃说什么也要同往,要到菹台,五鹿城是必经之地,五鹿城是王女叔姬的采邑,王女叔姬的封国是在永城酇(cuo)阳。王女叔姬下嫁给卫国上卿大臣寒氏,五鹿城原来是寒氏采邑。

    盛姬的要求,穆王悻然同意,于是令俎姜王妃代管主持后宫事务,盛妃随行陪驾。穆王又令太子伊扈代理朝政,再令逄(pang)伯为统帅,率一师之军在前面开路,三千御林军在虎臣的率领下随后护驾,武骑常侍于八骏之右护驾,佐侍官随在八骏之左侧侍驾,耿伯御马,盛姬同乘王辇。史录官,七萃之士,五鹿治水之官等大臣随行,九月甲子日(农历九月初一)出发,一行浩浩荡荡向黄河边菹台(台前)而去。

    这行动,穆王分明要和治水贤人圣人并提相论,也表明自己是大圣之人。治水由中央朝廷直接负责监管,以此加大对水治的力度,地方诸侯负责施工,中央王权负责监管,穆王来去也是很少惊动地方诸侯,尽量减少地方负担,后人说穆王之功,上追商汤,下比武王,与治水也有关系。水治而民安,水患大于猛虎。

    话说随行史录官是负责记录当今王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属于史实记载之官,佐史郎,也是王上日记事务官,史录官从到达菹台的那天开始叙说,为日记体史料记载文本,史官开头引用先古大贤之人为穆王的这次五鹿东守菹台治水冠上加冠,铺垫写道:

    “之虚,(皇帝,后人加上)之榈乃先王九观,以诏后世。己巳,天子征,舍于菹台。”

    也就是说,路上走了六天,第六天己巳日(九月初六),穆王一行到达黄河与漳水边的大名地区菹台(台前)行宫,菹台雇国国君雇氏早已为穆王行宫一切安排就绪。(这里也是昆吾先祖居住过的地方,他的后人雇(顾)氏其中一支被封在这里。)

    穆王一路因劳累,休息一日,与女儿叔姬团聚。第三天辛未日(九月初八),穆王率领五鹿之官,在逄伯的陪同护驾下,于菹台堤坝巡视水情,今年的水汛已经过去,黄河堤坝已经高出水面很多,穆王沿黄河堤坝一路西行,九月深秋季节,天气已有凉意,穆王身着秋装,而逄伯爱标,身着夏装,当太阳偏西之际,逄伯已经抵挡不住,直打喷嚏,逄伯只好改穿厚衣御凉,天还不算寒冷。穆王关心道:“逄爱卿,不要冻着,得了寒症,可是麻烦的事情,不能小看寒症,可是不大不小的毛病。”

    逄伯笑道:“谢陛下关心,臣的身体好着呢!”

    说话间,远处一群小鹿在菹台堤坝枢纽之上吃草,穆王说:“将士们,围猎的时刻到了。”

    一群将士策马飞跑,两个时辰之后,活捉逮到小鹿二十只,个个活蹦乱跳,被带到穆王面前,穆王上前用手摸摸小鹿的头,一不小心,一只机灵活泼的小白鹿逃窜而奔,大家准备追赶,穆王说:“不要紧,将朕的渠黄宝马牵来,看朕的,看它哪里逃。”

    侍从牵来渠黄宝马,穆王接过马缰,飞身上马,策马直追,八骏名不虚传,四蹄飞跃,若闪电,小白鹿一刻间已经跑出三里之远,可渠黄瞬间追到,穆王将绳套套上小鹿,嘴里说道:“宝贝,哪里逃,跟朕走,今天你运气不好,遇到宝马渠黄,算你倒霉。”

    后面紧跟着的武骑常侍已经赶到,接过穆王手中小鹿套绳说道:“陛下的身手如闪电,小的实在追不上。”

    “追上八骏的宝马还没有生出来,你如何追得上?”穆王笑道。

    逄伯等已经赶到,穆王说:“传令今天晚上就住在五鹿官人的驻地五鹿城吧,在此住下,明天继续巡视河堤。”这一晚,穆王一行就在五鹿城住下。

    第四天穆王一行继续巡视,已经巡视到黄河与支流漯水交汇处,穆王下令道:“今晚驻扎在黄河北岸,漯水河与黄河交汇处,明天祭祀漯水河神。”

    当晚,史录竹简刻辞记录两天来发生的事情,刻辞说:“辛未,纽菹之兽,于是白鹿一牾逸出走,天子乘渠黄之乘焉。天子丘之,是曰五鹿官人之是丘。其皮是曰皮,其脯是曰脯,天子饮于漯水,官人膳食献之天子,天子美之,是曰甘。”

    很少人看得懂史录记载的内容,篆诂只能给大家解释加注一下。纽:枢纽堤坝。菹:菹台。兽:小鹿等。牾:活泼敏捷。逸出走:逃脱,逃跑。丘:驻地,指五鹿官人的驻地。其皮:这里指鹿皮。脯:这里指鹿rourou脯。

    这段话的整体意思是说:“这天九月初八,即辛未日,穆王一行在菹台堤坝上逮住一群野兽,其中一只比较机灵敏捷的小白鹿挣脱逃跑奔走了,穆王乘渠黄宝马追赶白鹿,逮住它。(当晚)穆王驻扎的驻地行宫,是五鹿官人的地方(五鹿城地域)。(第二天),穆王驻扎在漯水这个地方,安顿好之后,五鹿官人开始杀鹿剥皮,取最好的鹿rourou脯为穆王做鹿rou汤,五鹿官人做好膳食之后,献给穆王,穆王品尝后,赞美道:‘甘甜可口,真是美味佳肴,人间极品。’”史录官记录的简明扼要。

    史录官记录的内容,后人很难看懂,这也难怪,原来是甲骨刻辞,用刀刻,难上加难,现在虽改竹简刻辞,容易了一点,但,能少刻一字就少刻一字,能表达意思就行了,篆刻是要功夫的,言简意深,也表明文学水平精练之高吗,人文史家,讲究的是精道,一字千金,越看不懂,越说明水平高。可一千年两千年以后,你记录的历史文章谁看得懂啊?

    远处传来遥远的回音:“读懂西周,是有难度的,看不懂是你的事,怎么写是我的事,西周文风就这样,爱看不看,本官不想留名青史。”话说到如此地步,后人无人再争辩,只好开动脑筋乱猜,猜错也没有关系,要不你猜个对的准确的版本出来!

    第五天癸酉日,早上辰时,穆王在黄河北岸举行祭祀漯水河神典礼,用一头白鹿,一头猪,一只羊,一竹笾韭菜,还有一坛高粱秫酒来祭祀河神。穆王跪北面南向着漯水方向,祈祷河神以求免于水患,顺风顺水,具体祷告词不详。

    仪式举行结束后,穆王转道济水,到了晚上,穆王到了黄河北岸历山东麓济水边上的草中之地,草中君接待王上一行,举行大型招待宴会,和广乐歌舞晚会,穆王很是开心。

    史录又开始记录当天的事情:“癸酉,天子南祭白鹿于漯,乃西饮于草中,大奏广乐,是曰乐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癸酉日(九月初十),穆王用白鹿在黄河北岸向南边的漯河举行祭祀漯河河神,而又到西边草中地方饮酒,大奏朝廷广乐,奏乐的人,是乐人。”草中,指草医子在济水上游地区历山行医,当时为妫汭酋长,故称历山妫汭济水上游为草中。

    第六天甲戌日,穆王延济水北上,继续巡视,到了济水昌意城(皇帝之子昌意所建,也叫昌乐、乐池,乐取沃野,茫茫乐土之意,后人叫乐昌。),昌邑城主是盛姬的哥哥盛伯公子姬济公子在此镇守济水,姬公子接待穆王,和meimei盛妃团聚,穆王赐封盛姬兄长为盛姓,为盛门始祖,并赐在此建立重璧之台,检查守卫济水。

    盛伯拜受,谢之。

    赐封,这是王家朝庭大事,这件事,史录得记录详细一点:“甲戌日(九月十一日),天子西北,姬,姓也,盛伯之子也,天子赐之上姬之長,是曰盛门,天子乃为之台,是曰重璧之台。”

    这句话的意思,记录的很详细,可很少人看得懂,看来读懂西周确实有难度,这厮记录历史史实,藏头藏尾,“天子西北”,时间长了,时事变迁,后人怎么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无人知道,太含糊,其实是在菹台西北方位的昌意城,你直接说具体地名不就结了吗!上姬:指盛姬。上姬之长:指盛姬兄长姬济,现改姓为盛,即开始叫盛济。重璧之台:指东有菹台,北在济水南岸再造一个瞭望台,称为重璧之台。重:再,第二的意思。璧:是堡垒之意。

    本文系篆诂独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