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九十六回 从温武成伐商之途

第九十六回 从温武成伐商之途

    话说三百多名士子参加乡选,遂选,竞选的结果已经出来。

    让人大惊,三十名州长全被党正包揽,州臣无一人入围。三十名县正也是被酂师全额拿下,让所有县臣失望。看来党正和酂师的群众基础好,工作扎实,业绩突出,百姓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百姓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眼见为实,州臣做的再好,百姓看不见。百姓心里也在想,州臣做的业绩也不少,但享受之乐趣也不少,抵消一部分功劳,也就无法和党正比了。原来百姓心里还有一本帐。

    当然竞选中犇凡、金簸、刘布三人都当选州长,彭坛,付出、戴楼,都当选县正。

    进士下乡第二年年底,三十位州长参加竞选乡大夫,三十位县正参加竞选遂大夫,五选一,机率大多了,犇凡、金簸、刘布、仇海、陶靡、桂原六人当选乡大夫,彭坛,付出、戴楼,程陂、邶乐、吉安当先遂大夫。

    原任的曼联、邝业、攸关、辛辣、萧山、旨归六位乡大夫和盂水、祈盼、樊音、廖若、桑植、邰平六位遂大夫,交接仪式之后,进镐京司士处报到,他们在乡遂任大夫三年,等待百尹的述职考核,等待另任。

    百尹是桥醴,一个相当严格要求官员的百官之长,他的考核,大家心里都发毛,好在六乡六遂的大夫底子厚,属选举之官,加之康王有所交代,除进一步进行政审和细致了解底细之外,也没有查处什么问题出来,既然没有问题,就等待位置。

    考核结果上报王上,“百尹求见王上。”

    仆正通报之后,“宣百尹觐见。”康王吩咐。

    “参见陛下。”百尹桥醴施礼。

    “说。”康王就一个字。

    “十二位大夫考核结束了,陛下。”令尹桥醴汇报说。

    “什么结果,谁最优秀?”康王问。

    “十二大夫都没有出现不良问题,均在优之上,可任大职。盂水最为突出,还具将才。”令尹夸奖道。

    “好,那就派他们到百司部门任职,盂水任司士,其他根据你们考核辩才结果,适任任用。”康王决定培养盂水,先放在司马下属担当司士,司士是人士官,也是部队官,双料。

    “尊陛下旨意。”令尹说道。

    “还有,进士当了大夫,朕三年前说过,他们只要当选大夫,朕就去看他们,你还记得吗?”康王说。

    “臣记得,陛下是真要去看望他们?”令尹问道。

    “君无戏言。”康王说。

    “臣知道了,臣来安排。”令尹应道。

    “时间不定,不过朕要你们和这届大夫同行,二十四人,一个人也不能少。”康王强调。

    “臣明白。”令尹回道。“臣告退”

    位置已经出来,原乡遂十二大夫担任百司中的十二司的头,任命书下达,司土旨归,司市萧山,司盐辛辣,司木攸关,司水邝业,司草曼联,司器樊音,司货祈盼,司士盂水,司仪廖若,司礼桑植,司文邰平。

    这次他们的晋升,也让乡遂大夫干劲冲天,干劲十足,曙光就在前面,正司级官员就在等着自己,还要努力三年。

    这次人士调整,康王是把那些老弱病残的官员调下来,让他们回去养老,享受世袭爵位待遇,当然不是世袭职位,这职位是按照能力的大小来定的,爵位是按照功劳来定的。俸禄不变。当然也是为了位置,也许这是借口。反正康王就这么办了,执政两年多来,一切平稳,动几个官员看看动静,看看反应。

    结果反应是无声无息。

    康王的一颗心踏实了,不过,他暗中还是准备了第二个方案,既然没有动静,第二方案就用不着了。

    明年王上看望乡遂大夫的消息已经提前吹风,乡遂大夫和三百进士,激动不安的筹划等待接待王上。

    看望乡遂大夫之前,康王今年年底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为举世之复杂。这年冬祭,可谓特殊,今年闰年闰月长达两个月时间,奇怪吧,今年有十四个月,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年份。康王觉得既然遇上特殊的年份,那就来个特殊的祭祀,禘(di)祭有三,那就按照顺序进行特殊的冬祭祓(fu)祭,春祭禘祭,然后巡祭。

    冬祭,成王决定放于成周,进行祓祭。

    明年的四月春季,是寒食节,是祭祀先祖的日子,康王决定举行禘(di)祭,禘祭,就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也称吉禘祭。

    那么,周人最早的祖先是弃,弃后来做了稷官,江山社稷,社指人的居住环境,社区社会,稷指五谷,稷也就是主管五谷粮食的官,后人也称弃叫后稷。周人始祖后稷庙在那?

    在后稷山。后稷山在黄河边虞夨(ze)国境内。后稷山四周除了虞夨国,其他都是姬姓诸侯国,黄河边河津耿国,新绛临猗之地郇国,夏县地区是虞仲封国夏虞,翼城唐叔虞唐国。都姓姬姓,就是稷山万荣之地虞夨国不姓姬,这个地方为何有三个国家跟虞字有关?虞夨,虞仲夏虞,还有个唐叔虞唐虞?

    这个地段,也是虞舜的发源地。中条山,王屋山之北麓,历山,曾经是虞舜的根据地,故叫虞地。

    虞国,此时的虞国,不是指虞仲的封国,也不是因为虞仲叫虞国,而是虞仲封在夏虚虞地叫虞夏国,而虞仲,也不是太伯之孙之国,而是仲雍之后裔封国,史家说太伯无后之说,纯属意会,无后,本意是说,太伯年龄太大,其子都已过世,没人接班,其弟仲雍强权,继位吴国君主之位,后来仲雍迁都虞熟山(常熟,不含湖熟这地。),开始叫虞仲。

    其实也不竟然,因为其子被周武王封在虞地,他是仲雍的后人,所以叫虞仲,这是后人倒推之法的一个叫法。虞仲所封之国夏虚确实叫虞夏国,位置在中条山夏县地区,北与郇国接壤。

    无独有偶,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虞,也是因为封在虞地,所以叫唐叔虞。唐叔虞准确的说叫唐国,世人习惯叫唐虞。

    叔虞这个名字,史家说是因为其母生他的时候,梦见虞舜,所以叫叔虞,其实不然,这是史家不知道叔虞真正叫什么名字,于是就采用梦生的说法,待叔虞封到虞地之后,倒过来叫他叔虞,也许这才是叔虞的名字真相,叔虞,也是历史上先古贤人梦生感应生系列人物之一。

    而虞夨(ze),也叫叔夨,大商时代叫夨国,也有人叫大夨,夨是个大族,夨国本身在陇山西麓陇县,夨国也是最早臣服岐周的方国,武王封分,将其迁到虞地稷山万荣之地,故叫虞夨国。也是外姓诸侯夹在姬姓诸侯国的一个侯爵封国。

    这次三祭,还有一个巡祭,就是巡着先烈的脚印,进行追思祭祀。

    康王下诏虞候夨(ze)准备三祭,地点,第一成周,祓祭。第二后稷庙,祭祀周人姬姓始祖后稷,级别,禘祭。第三,沿着武王、成王伐商的线路图,从走先烈伐商的征途,以示祭祀先烈。

    可是虞夨不是姬姓后代。

    没关系,康王会有办法的,康王心里已经有所想法,他要调整这个虞地分封的混乱的名称的叫法,何况一个外姓诸侯却占据姬姓王家始祖后稷的庙宇,这让康王以及姬姓后裔子孙,如何安心,如何随时祭祀?

    不管这么多,虞夨候接康王命,紧锣密鼓的筹备祭祀中。

    康王对三公召公,毕公,毛公说:“今年闰月十四个月,确实是个特殊的年份,朕打算今年冬祭放在成周举行大祀祓祭、

    之后,明年寒食节,朕举行禘祭。

    再之后,既然禘有三祭,朕一并祭祀武王,成王以及伐商先烈,为了追思先王武王、成王以及周王朝的开国先烈的丰功伟绩,朕决定沿着武王当年伐商打败帝辛的线路图,从走伐商途,也沿着父王成王讨伐平定殷商武庚叛乱的线路从走一遍,以便昭告天下武王、成王两代伐商的卓越功勋,昭示后代。”

    康王这是要确定武王、成王的开国立朝的功勋,确定武王、成王的历史地位,强调武王、成王才是周王朝的缔造者,其他说法都不是正统说法,这也是说他是正统世袭武王、成王基业。

    召公说:“王者无不禘其祖,表之其所自出,与先祖配之。”

    毕公说:“追思先王伟绩,后人不忘前人之师,常思有益,不忘其心。年轻的王上能有如此胸怀,天下何愁鼎盛!”

    毛公说:“通知宋国,卫国,王上省武王、成王伐商途。”

    “好,传旨,朕省武王、成王伐商途,视察东国殷民。”康王下旨说。

    下面人开始忙碌起来。

    康王又说:“先祖后稷庙所在地,在虞侯夨地域,虞夨侯不是我姬姓子孙,这让先祖后稷哪能日祭,月祭,季祭,年纪,大祭,禘祭?朕打算巡视东国之后,将虞夨侯迁出后稷山,诸公认为迁徙何地为妥?”

    毛公说:“一来可以迁回西部夨人祖地,二来可以迁徙江东,江东地大物博人稀,方国不多,朝廷备用之地较多。”

    康王考虑了一下说:“还是江东吧,不能亏待虞夨侯,他的先祖为周王朝的开朝立代作出贡献。传朕的旨意,待巡视东国之后,朕亲自考察江东之地,为虞夨候占卜选地。”

    “诺。”毛公应道。

    召公说道:“迁走一个虞候夨,还有虞仲之国,叫虞夏国,世人又习惯称唐叔虞的唐国叫唐虞国,还是不清楚。”

    康王说道:“唐叔虞的唐虞的叫法也要改,朕打算唐国迁都,到晋水边建都,改国号为晋国,大家觉得如何?这样有别于虞夏国,虞地只有一个带虞字的虞国,唐虞不再叫,免得混调不清。”

    召公说道:“给唐侯燮(xie)五年的时间建设新都,然后正式迁都改国号为晋。那么虞地只有一个虞夏国了。这个夏虚之地,也属虞地,夏虞干脆就叫虞国吧。这样世人就不会不清楚虞地的三虞乱叫的名号了,王上真是圣明啊。”

    康王说道:“以后只有一个虞国了,虞仲当年受封,武王说,虞仲受封夏虚之地,虽然没有名正言顺的叫虞国,但是,虞仲当年确实为了周王朝的江山付出血的代价,受命虞国,实至名归,无愧于虞舜圣德,虞候夨,唐叔虞,都是不好和虞仲相提并论的,所以一个迁址,一个更名。”康王明君也。

    时间已经到了十四月,虞候夨已经筹备成周冬祭就绪,康王前往成周,参加冬祭祓祭。

    祓,就是清除扫除尘埃之意,拂去灰尘,清除不吉利的凶神恶煞。至今还有除夕之前要大扫除的习惯。前面已经有过两次祓祭,过程就不去具体重复描述。

    康王祭祀之后,对虞候夨进行奖赏,虞候夨铸造青铜鼎,记下这次事件。叔夨鼎铭文记载说:

    “隹十又亖(四)月,王酉彡(tong)大祓,奉在成周。咸奉,王呼殷厥士,耑(zhuan专)叔夨以裳衣、车马、贝卅朋。敢对王休,用乍宝尊彝。其万年扬王,光氒(jue)士。”

    铭文的意思已经将这次冬祭大典说的很清楚,是说,这年十四月,王在成周举行盛大的祓祭,结束之后,王呼身边近臣殷职人,作为专差将赏赐给叔夨的衣裳,马车,贝三十朋,送给叔夨,叔夨对康王的圣德表示赞美,对殷职士表示感谢,用三十朋贝,铸造宝鼎,来纪念宣扬王的光辉事迹。

    第二年春天四月寒食节要到,康王的禘祭始祖后稷典礼马上就要举行,虞夨侯已经将祭祀事宜全部筹备就绪,就等康王一行的到来。

    后稷山,黄河南北走向的下游,河津之东山脉,山脉不高,后稷庙就在稷峰,这里是这次康王禘祭的主场地。

    康王一行到达虞夨国的稷峰行宫,等待第二天的大型祭祀始祖典礼。

    第二天,禘祭始祖后稷典礼开始,召公主持,毕公佑王,毛公参祭,奏王乐,配八佾(yi)舞,乐毕,康王申诫农事,上告天下,追封先祖后稷为稷王,命后稷山为稷王山,命后稷庙为稷王庙,封稷王为五谷神,地上王。

    稷王祭祀典礼,空前,盛大,旷古,烁今,姬姓族群的第一次盛大聚首,一次大团结,一次携手共治天下,一次与王的合影全家照。头顶着一个姬字的自豪,姬姓鼎沸喧嚣,宣告于天下,姬姓族类的雄起,周王朝的崛起,康王盛世的开始。

    康王太厉害了,稷王山从此厉害了。典礼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我们说结果,反正百姓嘴里说是厉害到家了。此时的天下成为真正的周王朝的统治天下。史家说,武王成王伐天下,康王定天下,就是从这一刻开始。

    周王朝天下真的从这一天崛起,雄踞鹤立诸侯林立之中,成为天下诸侯的共主,成为天下人民的主宰。

    所以说,看似简单的一个祭祀活动,确是破天荒的历史时刻。

    从这一刻起,康王率领姬姓族人从走武王、成王伐商的征途,寻找当年先烈的热血,祭祀他们,怀念他们,追思他们,追随他们,踏着周人先烈的足迹,从走伐商之途,他们要向天下殷人宣布,要向天下诸侯宣布,要向天下哪些不安分者宣布,谁敢动乱,谁敢扰乱和平,谁敢打破天下安定的格局,周王朝不会让,周人不会让,姬姓族类绝不答应。

    殷人从这一刻开始,内心的反动念头,不安分的动机,从此消灭,彻底消灭,百分百的臣服周人。

    康王从武王孟津会盟之地,出发,过黄河,到达牧野,然后到达朝歌,卫国候前来迎接,率殷民叩拜,算是再一次臣服周人。

    康王重省东国,不忘沟壑,同时不忘恩威并行,对卫国的殷民进行慰问,奖赏,表示王恩浩荡,恩泽天下。殷民再次感恩。

    康王又沿着成王当年平定殷侯武庚之路,来到宋国,宋国公子稽率殷民迎接叩拜,算是再次诚服。康王对宋国公说:“你是微子之侄,微子之弟微仲之后人,你要时刻记住当年成王告诫微子的话,要时刻紧密的围绕在周王朝的周围,时刻提醒殷民,不要聚众,不要闹事,不要有二心。”

    当年周公旦以成王的名义告诫微子,作了《微子之命》,现在,康王再次提及此事,并且明确表示,这是成王的告诫,只字未提周公之名,看来这事和周公旦没什么事。大家都明白,康王在纠正历史。

    宋国公子稽回道:“请王上陛下放心,殷人从无二心,殷人的天下,就是陛下的天下,陛下的王令就是殷人的天。殷人永远作为周人的‘上宾’。”

    康王又说道:“微子之子子圉(yu),当年来见武王,武王令周公安置他在周卑处(周卑,地名,扶风北白家村,地势卑洼之处故叫周卑。),所以后来才有微子之弟微仲继承微子爵位,今天,朕决定微子之孙,子圉之子子乙,入朝侍本王,爵位世袭微子公爵。”

    子乙,现在的微乙公一听受封,赶紧下跪叩头,说道:“臣永远献上这颗诚心,世代俸侍王家,永不变心,永保初心。”

    从这一刻起,微国再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微山湖的微国,从微子之子迁到周卑之地开始,已经易主。

    康王大胆的启用殷人子姓后代,这是英明的决策。因为微子始终都是帝辛的敌人,都是帝辛、武庚派的宿敌和对手。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记下历史:“王省(眚)武王、成王伐商途(图),隧省(眚眚)东国。”

    不能简单的看待这句话,武王伐商,天下人都知道,可是成王伐商的事情,包括三监之乱,武庚叛乱,淮夷反周,奄国、薄姑反周,徐国伐鲁等等,都是成王时期的战争,这次康王说,重省武王成王伐商途,隧省东国。

    那么,成王时期大家都很突出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的事情,现在在康王的嘴里,已经不复存在,这也是康王这次“王省武王、成王伐商途,隧省东国。”的最终目的,他要重振武王,成王的伐商事实,跟文王,跟周公旦的名号没有关系,这也是为武王伐商,不是文王伐商的历史事实,来个澄清,也为成王的初期历史来个“正视历史,肃清野史”的校正,更是矫正历史的一次巡视。

    如果周公旦还在世,那么一定会说,王省文王、武王伐商途,绝不会不提文王的名字,而康王确实没有提及文王伐商的事情,其实历史的真相,也因为这段铭文而真相大白。

    当年武王伐商,是抬着文王灵位伐商的,根本没有文王什么事情。屈原《天问》中问:“武王杀殷,何所悒(yi害怕,胆怯。)?载尸集战,何所急?”“载尸集战”就是抬着文王的灵位来代表文王伐商,其实不是文王伐商,实乃武王伐商,这是历史事实,后人一味的强调文王伐商的历史地位,这和周公旦摄政篡位有关。

    现在,康王确定唯有武王、成王伐商,已经成为正史事实,无法篡改。如果文王伐商,量康王不敢不提,这可是欺祖,大逆不道的罪名,文王的儿子召公,毕公等如何会不反对,而且这段铭文是外姓虞夨侯所记载,虞夨侯有这个胆量乱说吗?

    再者,如果周公旦当年真的摄政为王,不提周公伐商,周公后人七个诸侯国,难道没有意见?周文王伐商的历史地位被削弱,周公旦只字不提,这事,要怪,就怪虞候夨的青铜鼎记下了这段历史,还被今人发现挖掘出这段历史真相。

    现在轮到虞候夨迁国的事情了。

    康王禘祭始祖后稷,并封了后稷为稷王,改后稷山为稷王山,后稷庙为稷王庙,康王绝不会容忍一个外姓人来占据他的始祖稷王的祖庙之地,这涉及到王家尊严问题,还涉及到王家风水问题,康王决定迁徙虞候夨,他迁之地选在江东,原来的宜地。

    江东宜地,本是句吴占领宜人领地,武王分封,按照规定,句吴仅有百里以内之地,而原来句吴的占领的其他之地,只有退让给朝廷,作为王家用地储用。现在,康王决定迁徙虞候夨到江东宜人(宜兴)居住地,虞候夨,是个侯爵,地域方圆百里,康王很重视虞候夨的迁徙问题,决定亲自前往句吴之北,繁汤之南的宜兴之地,他要亲自来确定虞候的地域界限。当然,也不外乎句吴和繁汤两国会反对此事,康王亲自来封,尔等胆敢如何?

    现在不敢,不代表以后不敢,繁汤人就是这么想的,以后也会这么做的。繁姓,也是商人的后裔,这里的一支是转封到此的诸侯国,附近的奄城是另外一支奄民。这是后话。(繁汤,汤山句容一代。)

    话说康王东省东国之后,随即率大队人马过江前往宜兴,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结果,康王觉得宜兴本土离太湖地区句吴太近,不宜建都,于是决定占卜大江江边丹徒之地,占卜大吉,适合建都,康王对虞候夨说:“迁侯于宜。南至宜兴之南的太湖之边,东与句吴为邻,北至大江,西南与繁汤国,湖熟国接壤,方圆百里,南北狭长,是块宝地。”

    虞候夨拜谢,说道:“谢陛下隆恩,还请陛下赐国名。”

    康王大悦,说道:“紫砂之地,宜国,从现在起,爱卿就叫宜候夨。”

    “谢陛下赐国。”宜候夨再次叩拜谢恩。

    康王既然已经下令宜候夨迁国,也得表示一下嘉奖,于是大赏一番,这个豪华型赏赐,让很多大臣诸侯红眼。

    宜候夨对康王的豪华赏赐,也得表示感谢,宣扬一番康王的美德,记载一下这次迁国大事,于是铸簋(gui)铭文记之。宜候夨簋铭文说:

    “惟四月,辰在成周,丁未,王眚(sheng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途),眚眚(遂省)东或(国)图(途)。

    王卜于宜,舍于吴熟。

    王令虞侯矢曰:(转)迁侯于宜。赐醴鬯(lichang)一卣(you)、商鬲一车,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

    赐土:厥川二百,厥土一百又二十,厥宅邑三十又五,厥舎百又十三,赐在宜,王人十又七姓。赐奠單(dan丹)伯,厥庐千又五十夫。赐宜庶人六百又二十六夫。

    敢宜侯夨扬王休,作虞公父丁尊彝。”

    宜候夨开始迁徙,夨人又是一次大迁徙,大转移。

    从此,中条山虞地,唐叔虞改为晋国,虞候夨迁徙,虞地只有一个夏虚虞国,天下从此只有一个虞国了。(史家认为这次迁徙转封是虞仲的虞国,其实,虞国始终没有迁徙,一直到春秋后,虞国被晋国灭掉。)

    宜候夨簋(gui),的发掘,让历史重现光芒,尤其对周文王伐商的历史作用的反证,武王、成王伐商的历史事实给予肯定,起到铁的证实。

    宜候夨簋发掘的同时,在其主墓里发掘五鼎,按照周王朝的祭祀礼制,王者九鼎八簋,公侯七鼎六簋,伯爵五鼎四簋,子爵三鼎二簋,男爵一鼎制度,宜候夨的墓葬属于伯爵墓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