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三回 仁德治水圆梦计划

第八十三回 仁德治水圆梦计划

    成王要实现他的梦想,光说不做,肚子是不会饱的,贵在践行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成王第一步,从水利开始。

    让成王幼小的心记忆深刻的是当年淇水三绝,以及泗水长期泛滥成灾,沂水下游和黄河古道,以及淮河中下游泛滥平原,黄河下游长期缺口,邗沟不畅,这都是影响百姓生命与财产的生计大问题,也是影响百姓丰欠收成的主要所在,成王决定治理天下水利,大禹之所以受到天下人的爱戴,是他治水有功,造福九州,九州诚服,天下归顺。

    成王从黄河下游,淮河中下游,里下河,邗沟着手梳理水道,加固河坝。其实这是两个水系,而且都是在东部的水系,这也是让东部人民得益的主要功绩,要让东部人民臣服,要让东部诸侯诚服,就得以仁德治之,仁德主要表现在大公无私,怀揣天下百姓苍生的那颗仁心和积德行为。成王的确是这么想的。

    成王决定让庾正之子何伯去治理黄河下游的水灾。让蔡仲之子伯荒去治理淮河中下游,尤其是淮河五河地区和里下河入江水道和入海口。

    成王下令何伯和蔡荒,要在桃花盛开之前完成主体河坝的防御加固工程,在雨季到来之前,备好泄洪方案,不要待到洪水猛兽到了之后,再去救灾。

    几条主要洪涝地区的洪水灾害,劳役之费用全部有周成王下拨,这本应当地诸侯来修理的事情,成王却自己派人前去办了,天下诸侯无不感动。成王说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千诸侯纳贡,这是对他们的朝贡的回馈,要做天下人的共主,就得给天下人带来福祉,就得给天下诸侯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用仁德教化人民,不光是用嘴巴宣传,还要体现在行为上。

    周成王下拨两亿贝币,一亿布币,六千铜币,给何伯和蔡荒作为这次治水经费。看来成王是花费大力气来干这事。

    何伯与蔡荒得令,于元月十六日,举行祭祀河神后,出发治理黄河下游,和淮河下游水道。

    历经五月,桃花已开,雨季未到,今年的雨水来得晚,到七月底,暴雨来临,泄洪任务艰巨,虽然已经经过七个月的修理加固,但洪水来得太猛烈,蚁窋毁堤,防不胜防,何伯率五千劳役白天黑夜的轮流职守,查找漏洞,暗流,防止黄河堤坝被洪水冲毁。经过两个月的奋战,洪水过后,保住了黄河没有泛滥,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得到了保护,庄稼没有被黄河水冲走和淹没。今年黄河下游地区的人民将要大丰收,丰收在望。

    再说蔡荒治理淮河下游。蔡荒下达一个命令,一是迁徙成子湖边上的富阳之北地,这里的地势洼陷太深,第二人口相对稀少,又是在淮河五河会合之处的下水口,是排洪必经之地,也是必淹没之地,于其长痛,不如短痛,于是蔡荒把成王下拨给他的五千布币和三千铜币全部用来发放富阳迁徙人家的安治费用。百姓得到安置费的补贴,都开心的进行大迁徙,迁到厹犹国都城邑去了。

    蔡荒用一亿贝币,下发十万庾粮食,一庾十六斗(十六进制),来挖宽第二条里下河的入海渠道,里下河是人工河,在传说中的后羿射日的射阳湖的边上,参加河工劳役的人民都得到充分的补偿,老百姓开心之极,第一次有偿没有徒劳服劳役。

    待到七月的雨季到来之际,这两件大事已经完工。淮河下游的大泽的形成,就在这个雨季。成王赐名,此湖为洪水之泽,洪泽湖。就是这样,里下河的泄洪的任务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里下河还需继续挖宽,加大泄洪力度。这一年,淮河流域没有出现洪涝灾害。淮河流域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富阳是厹犹国的城邑,虽然淹没了一半,成了洪泽湖早期的泻湖,富阳人民迁徙了,都得到周王的相应补贴费用,成王从大局考虑,从天下苍生考虑。厹犹国国君叴矛甚是感动,决定臣服周王朝。

    叴矛臣服周王,还说服徐王徐行,只要徐王臣服周成王,厹犹国愿意成为徐国的附庸国。叴矛也是从大局考虑,从天下苍生考虑,既然天下诸侯都臣服了,这是大势所趋。徐国侯同意叴矛的建议,决定臣服周王朝。从此厹犹国就是与徐国成为一家,是周王朝的侯国。

    叴矛又劝说淮浦侯浦琏,一同臣服周王。费仲虽然反对,可看看这天下已经姓周,周成王怀柔天下,比帝辛也不差,于是也就不再反对,就此归隐了吧,淮浦臣服周成王。

    周成王的仁治洪水,得了徐国联邦、厹犹,淮浦等诸侯的臣服,甚是感慨,得民心者得天下。仁德之治不亚于战伐。

    太王太后姒太后,得知费仲之事,于是吩咐成王封费仲为“忠义侯”,一表感谢当年的帮助,以及化解双方的隔阂,以此让费仲放心,周人不会忘恩的,更不要担心会遭到不测。

    成王决定继续实施仁政治邦。决定对人民实施教化,大力进行宣教,听说召公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好,得到西部人民的赞许,还流传《甘棠》这首脍炙人口的赞美诗。

    “蔽芾甘棠,

    勿剪勿伐!

    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

    勿剪勿败!

    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

    勿剪勿拜!”

    用这首“甘棠之思”来对召公当年在采邑召地开创周朝“教化在官府”的宣教教化模式。召公当年在此地开设教馆,栽植甘棠树,他常在树下听讼断狱,教化百姓,并在馆内聚集子仆、大夫、及当地百姓讲学论道,习九德,学五常。虽然召公现在封地另封漯河,召地人为了回忆召公的美德,没有砍伐这棵棠树。成王决定推广召公的教化宣教成果,敕令“教化在官府”的命令,同时继续治水。

    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继续重用何伯和蔡荒治水,对淇水、泗水、沂水流域进行河道疏通和加固河坝工程,工程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积极参与,这是造福当代,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情。当然周成王不会忘记给河工劳役的人们发放报酬。

    通过两年的水利工程的治理,东部诸侯国的水灾得到控制,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庄稼大丰收,天下大丰收。

    成王下得更具战略意义的一道王令给何伯,令其于黄河下游菹台之处高岭之地,建立黄河水系漕运粮仓庾廪(yuling),封五鹿之官在此驻扎,命漕庾吏官守候。这是水路运输的中转粮仓,也是王家战略战备物资中转重地,成王不经意间,建起了王朝布军架构。

    不光如此,成王治水的延续效果在于,成王为后面更好的实施山虞林衡水司王家专属的法制,奠定了基础。

    成王本是担心水灾的,可是旱灾却来临。

    公元前1032年的夏季,西部干旱,颗粒无收,百姓饥荒,尤其是西部戎人白狄黄土高原地区,旱情更加严重,牛羊无草,庄稼旱死,绝地无收,周成王得知灾情,下拨粮草五百万石,用于西部戎人的救灾物资。成王做出了当初大商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大王姿态,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周王,哪里有战伐,那里就有周王,周王是天下和平的维护者,是天下百姓的大救星。周人的大度,忘记了世仇,曾经的仇恨,已经是过去。戎人现在也是周天下的一家人。一家人的兄弟姐妹,兄弟民族,那个有困难,都得帮,周王是老大,不会看着不管,这是天子的胸怀和胸襟。

    有人不这么认为。谁?

    周公旦。

    周公旦老一套,又要发话教训,什么戎人是我们的世仇,太王就是被他们从豳(bin)地赶到岐周的,他让我们失国之类的话又要开始重复。“不管他,他的意见照发,我们做我们的,只要是对天下百姓有利的事情,对天下诸侯有益的事情,就行。至于其它什么消耗国力,消耗钱财之类的话,让他说吧,他已经不在其位,不该谋政了。”

    周成王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决定继续实行仁政德治。

    三年过去,一千多诸侯,每年朝贡的贡品越来越多,成王明白一个道理,天下百姓富裕,诸侯就富裕,诸侯富裕,共主周就富裕。成王算了一笔帐,每个诸侯国上贡1/100,一百个诸侯就是说100/100,一千个诸侯就是1000/100,朝贡的贡品相当于十个大国诸侯的国民总产值,在加上千里王畿的收入,这个数字相当大了,拿出一成救济天下百姓,对于大周来说,也就是那么一点。可就一点的恩惠,让天下诸侯就不这么认为,天下百姓就不这么看了。什么叫仁德,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救济时就救济,该维护和平的时候就出兵,只有天下太平,才有富贵天下的前提。舍与得永远成正比,付出去的,和得到的回报不是你想象的,付出必有回报,这是大智慧,大胸怀,在大背景下的大道理。这道理这么大,谁人知道!只有王者知道,天下百姓是善良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天下纯朴百姓的善良之心和永不改变的品质。

    成王决定每年拿出朝贡的两成回馈天下百姓,拿出一成回馈天下诸侯。还余有七成,再拿出两成来养活维和部队。还有五成作为储备物资。这也应证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王畿之地的收成,纳税大约也有王畿百姓的10/100的收入,这些,用于周王朝的日常开支,足够支配和分配。

    这个数字,对于周王朝的其他老臣来说都是天文数字,让周公旦,召公奭,太傅毕惊讶不已,成王一年要开销如此大的数字,这还了得!赶紧用太王,文王的勤俭持家的事迹来教育他,警告他,让其收敛。

    老臣们不知道,他们不懂得所谓经验和事迹,那是在同一个大环境背景下的,同一特定条件下的成功法则,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宗旨,原来的周是小邦周,现在的周是真正的大周朝。环境已经彻底变了,视角也变了,原来是单一的地方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现在则不然,周王朝已经是360度环视天下的共和主义,共主主义。是真正的拥有天下苍生的共主,天下已经是你的了,你站在的高度就不一样了,如果你还用以前的老一套对待目前的社会环境和体制,能行吗?很显然,在新形势下的新社会里,过去的那一套已经过去了,目前的形势就是要放宽思路,放宽手脚,怀柔天下,而不能只是口头上说如何仁德治国,而行动上毫无表示,看着灾民不救,对着水灾无动于衷,对待朝贡,只进不出,贪婪的结果就会变成失去人心,失去人心就失去天下。所以那个年代的经验已经过去了,已经成为事迹故事。现在要让天下人信服,就得拿出实际行动,赋予实施,让天下人真正心服口服。成王是这么想的。

    成王所以让他们说,说和做之间,是有时间差距。这时间差距要很久,甚至要到成王老的时候才会这么做。目前成王还年轻,不想守着这堆财产,他要投资,投资天下百姓,投资他的治国安邦的雄心壮志和成王盛世的伟业。投资的回报对成王来说,最终就是一个好君王的历史美名。他还年轻,他想成为历史名人,历史伟人。年轻人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地大事,这是年轻的王者和垂暮的老者的区别。

    人民的评说就是历史评说。

    成王推行的这些新政,都是单一的,没有系统的新政纲要。这一切都是来自于成王年轻,一个刚亲政的,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年轻帝王,意气奋发,他不是一个老道的政治家,凭的是一腔热血,不为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天下太平,凭着感觉,误打误撞的得了民心,实施了新政。成王想拥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天下,来一举成为为民、为天下的好君王,这是成王的理想,也是他的梦想。

    成王的理想现在很清晰,他的执政纲领已经很清晰,他要“实现成王盛世,实现天下太平,实现不用刑法而德治天下的梦想。”他要进一步理出付之行动的圆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