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五回 太伯立宗吴国崛起

第三十五回 太伯立宗吴国崛起

    公元前1094年3月3日,吴国传出哀号,吴王姬泰伯薨毙仙逝。

    泰伯,公元前1185年正月初九生日,毙于公元前1094年3月3日,享年91岁,执政33年。

    自此,姬泰伯被尊为吴太伯,吴人开山之鼻祖。吴人无不悲痛欲绝,哭声漫天,遍地采花敬献泰伯,梅里乡民更是披麻带孝,以孝敬祖考。披麻带孝的习俗从此开始延传,这种孝道习俗慢慢向外地传播,蔓延开来,成为当时最高的孝道礼制。在此以前还没有此习俗。

    为何要披麻为孝呢?因为泰伯在世时,大力推广种植各种麻类,有大麻,亚麻,苘(qing)麻、火麻等等,麻的用处非常广泛,作为大司农的泰伯,当然知道麻的作用,麻不仅可以用来纺织麻布,还可用作二十多种用处,麻籽还可食用压油,叫麻油,很香,流传广泛,香油以前就叫麻油,是泰伯发明的。麻,还可制绳,制麻袋,等等用处。大家为纪念泰伯给后人带来的这一种植成果,所以,大家用披麻为孝来表示对泰伯的纪念和哀思。

    泰伯葬于梅里东三十里的梅山之南麓,墓陵前立两个高大雄伟的华表,表示泰伯是华夏之杰出后人,表彰这位伟大的开拓者不朽的功勋,因泰伯喜梅,后人在梅山脚下栽种大片梅园,以表泰伯高古的情怀。

    在泰伯之住所梅里设立泰伯庙,以便后人祭祀瞻仰。

    太伯薨毙,弟仲雍继位。

    为何不是泰伯之嫡长子继位?

    因为泰伯之子都逝于泰伯之前,到泰伯九十一岁时,膝下已无子,十几个嫡长孙们都年不到三十岁,无掌国之能,泰伯就遗诏后人,兄终弟及,由弟弟仲雍继承大位。

    这也成“命中注定”学说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成吴国花萼相宰“宿命论”的预言家的经典预测。

    说起泰伯和仲雍兄弟俩当年为何逃到蛮地,另立句吴方国,其中的奥妙无穷,当年岐周公古公亶父一来是想巴结大商,欲立季历王妃任公主所生的小王子姬昌为王储,这样岐周就可以与大商建立裙带关系,古公亶父本也不想伤太子泰伯的心,正巧逢大商当朝天子祖甲礼制有变,把父终子及的王权继承机制,又改为兄终弟及,这样,兄弟大家就都可做一回天子,古公亶父一想,这正好符合他的愿望,先由太子泰伯继位,然后由仲雍继位,最后由季历继位,然后由季历传位姬昌,这样大家都皆大欢喜,这样也可传位为天子门第的任公主的长子姬昌,就是现在的周国任太后。太伯,是长房、长子之意,仲是第二,季是小的意思。按照以前的礼制,长房为大,长房的后人为大,再按照长房世袭制的原则,长房世袭父亲的王位宝座,其他兄弟如乱来,就会引起内讧,引起兄弟间的权争。大商帝廪(lin)辛毙,弟弟祖甲继位,祖甲的改制,正好给古公亶父一个理由,他的意思得到泰伯的极度反对,如果长房后人不能继位世袭,自己这个过眼烟云的君王也没有什么当头,古公亶父从岐周长远利益考虑,能与大商建立裙带关系,一意孤行的要按照商帝祖甲的兄终弟及的礼制来办,他的理由也很充分,当朝天子现在就这么办了,我们这些臣子诸侯君王还不照着做?上面的表率,怎好不去遵循。泰伯一听,父王之意已绝,干脆利落的让贤,不干了,君王不做了,一让,再让,三让王位,成了世人的佳话,最后干脆的离开那个让自己伤心至极的地方,光明正大的走,古公亶父肯定不会同意,也不会让他们离开岐周半步,要想离开岐周之地,必须逃跑,泰伯与仲雍合计,在花萼的安排下,逃到南蛮铁杆兄弟侬吴之地,在太湖流域梅村落脚,与当地民众联合,建立句吴小国。

    当年岐周卜筮花萼说服岐周二王子仲雍跟随泰伯一起逃亡的的理由,这个机密在这里可以揭秘。那时正值祖甲改革嫡长子世袭的礼制为兄终弟及制,在泰伯身上应验,兄终弟及,当年泰伯为了反对这一制度,与命运作抗争,而逃荆蛮之地,现在的结果还是兄终弟及的结果,泰伯在最后时刻也只好叹息:“这是命中注定的,天命不可违。”叹息而终。

    泰伯的十几个嫡孙们不是叔叔仲雍的对手,只好眼争争的看着爷爷的宝座传给了他的弟弟仲雍,急也没有用,实权掌控在仲雍手里,大位旁落,只好认命。

    这也是三十年前花萼设计好的局中局,也是对二王子仲雍私下里的承诺。三十多年中,仲雍一直掌管军队,担任吴国大司马。这种局面,一直都是计划之中,从无改变。这个结果也是花萼最好的安排。泰伯是局中人,但不知道此局。

    世上总归有高人,总会有不服气之人,泰伯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可小瞧,天命观的高人为泰伯叹息,并为泰伯的嫡系小孙子姬达暗送感叹词:

    “抗争命运奔逃荒蛮之野,

    天道酬勤绝地雄起东南,

    经天纬地营造江南句吴,

    天命难违世袭大位旁落,

    欲得天理唯有天师达位。”

    这里的“天师达位”,玄机在于天师暗指兵权和天官之职位,达指姬达。一语双关的道破玄机,指明方向。

    吴国第二代君王仲雍继位,因哥哥把王位宝座传给了自己,所以仲雍对泰伯非常敬重,决定把梅里改为泰伯祀庙,以祚奉祀。这个地方留给他的后人姬达来统管,自己迁都常熟卧牛山,把卧牛山更名为虞山,为何要更名为虞山呢?尚贤,尧、虞、舜,合称上古三贤,唐尧禅位于虞舜,他的哥哥泰伯禅位于仲雍,哥哥就是唐尧,哥哥现在禅位于“我”,“我”就是虞舜了,所以,仲雍决定把卧牛山更名为虞山,江山湖水,有山就有水,把前面那个湖更名为高尚的湖,尚湖,以此来表彰哥哥泰伯的高尚的人品。新建吴都于虞山东南,大江之边,定吴国国都为虞城,并自称为虞仲。

    吴和虞在古汉语中读音不分,虞读下半部吴的音节,意思是山上的老虎,老虎是山中的大王,虞,山大王的意思,管理山林的叫虞大父,管理林子的叫林衡,是虞正的手下。

    仲雍因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于是,自登位以来,吴国大小事情都由唯一的排位第三的小儿子季简处理,其他儿子也都过世,虞仲迁都不到四年,吴王仲雍病逝薨毙,葬于常熟虞山之东麓。虞仲被常熟地区的吴人奉为始祖。

    第二位吴王仲雍薨毙,父终子及,仲雍的小儿子季简继位,姬简前面的两位哥哥都已经去世,理所当然的由他来接任吴国第三任新王位,没有悬念。

    姬简,也叫季简,年值五十岁,是仲雍王后陈国公主宝芬之后,长得当然是一表人才,高大英俊,接任吴国君王之后,雄心勃勃,要为吴国的壮大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才学,一展志向抱负,可谓志向高远,自信满满。

    你方唱罢,我登场,季简继位第二年,任命泰伯之嫡孙姬达为大帅,开始小规模的吞并环太湖周围的小国家,接着开始向外扩张,尤其是大商的亲密小国,吴王姬简在南方吴地开始出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继续任命姬达为三军统帅,兼任吴国天师,鲸吞小邦,两年下来,吴军横扫五百里,所向无敌,吴军不是要你称臣,而是直接收入吴国版块,一点也不客气,一不小心,吴国的疆土发展到方圆七百多里,长江下游南岸,沿太湖周边地区向西数百里,西边一直到越国边缘,北面一直到南巢地区核心地域。这还了得,虽然吴国是后起之秀,也就在这三十多年里才发展起来的大商境外方国,虽没有臣服大商,与大商也没有建立关系,是一方独立的国家。但他是周人姬姓后代,是古公亶父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原太子泰伯,一个是二王子仲雍,两人逃到南蛮之地,建立句吴。现在两人都已经仙逝了,可他的后人不愿乘凉坐守疆土,而是欲霸天下。

    三十多年来,在泰伯,仲雍,花萼等人的励精图治下,吴国开始强大了,国富兵强,大有超过岐周的势头,南方不像中原,人多地少,资源殆尽,南方则相反,地大物博,人烟稀少,通过泰伯的尽心尽力的发展规划,全力以赴的实干大干,现在的吴国就不一样了,小桥流水,楼台亭阁,一遍繁荣富强的江南景象。据统计,吴国现在的积蓄粮食可以支撑吴民五十年而无慌。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富裕,也可验证泰伯这位大司农出生的吴王,是位卓越的农业先驱,不愧为后稷的后人。

    而周人,因为那场没有硝烟的商周之战,惨败至今,刚刚进入常态,臣服大商,安定发展才十年,还隔三差五的讨好大商,就在这种状态下,周人的另一支,周侯姬昌的大伯泰伯,二伯仲雍的后人,吴国新王姬简开始兴旺起事,对吴国的周边的小国家开始吞并,开始狂征大商邻边诸侯,疆域一举外扩数百里。

    大商天子帝乙接到句吴战报后,与弟弟比干少保商量,比干建议:“立即找周侯姬昌,让姬昌去传言,去摆平句吴,如果句吴不立即停止一切对外军事行动,停止征伐,否则,我大商将举兵灭周,同时剿灭句吴,灭绝周人。这样一来可借岐周与句吴的血缘关系,一举稳定两方,如果西北政局不稳,东夷又再闹事,南方吴地战伐,多处起火,大商不好救援,还是先稳定这两方,姬昌已经领教大商的威力,绝不敢与大商对抗,让他去传达大商之意,想必姬昌会想尽一切办法说服句吴停止侵略扩张。如不停战,那时大商的部队也不是吃素的,定会要他们好看。”

    比干之意是先用外力作用,致使句吴休战,如没有达到效果,再一举灭了句吴,甚至岐周。到时理由很充分。

    帝乙按照弟弟比干的意思,传诏周侯姬昌,诏书说:“周侯姬昌接诏,天子诏书,令周侯姬昌,接诏后,立即前往句吴,制止句吴犯乱,对外侵略,如果句吴不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放下屠刀,停止征伐,若继续妄为,大商将举兵三十万,灭周,同时剿灭句吴,灭绝周人,把周境和吴境夷为平地。钦此。”此诏书说得具体透彻,狠,没有周旋的余地。

    岐周刚刚才安定十年,泰伯仲雍的后人事情搞大了,如果不立即停战的话,势必波及周国,周国这不又要再起波澜,有被灭族的可能,姬昌接到天子的传诏后,手都有点发抖,此事非同小可,天子说到做到,也有这个能力做到,灭两个小邦,如同踩死地上的蚂蚁,姬昌一刻也不敢怠慢,赶紧赶到吴地,想法制止吴王姬简再继续重兵征打大商。

    姬昌到达吴地,先去到梅里祭祀大伯泰伯,然后到虞山祭祀仲雍二伯,之后来到吴王姬简王宫,拜见吴王姬简小弟。

    姬简见堂哥姬昌前来句吴,赶紧按照宗规礼制来接待周侯姬昌大哥。一家人相见,分外热情洋溢,尤其是现在一家人两片天下,两个姬姓的英杰相会,当然是百感交集,相叙长谈,都引己为豪,大谈祖先的伟大和美德,当然少不了泰伯三让王位之美谈,姬昌连连称赞大伯二伯仁德至高无上,自己也是得到大伯二伯的让位,才有今天自己继位周国王位宝座的。晚上姬简设家宴招待姬昌,泰伯之嫡孙们一同参加招待酒会活动,大司马兼天师的姬达,作为主要人员陪同大伯姬昌喝酒叙家常。

    第二天,姬简安排姬昌参观吴国主要城邑和农庄,姬昌连连夸赞道:“吴国就是美呀,建筑有江南特色,小桥流水人家,鱼米之乡,宜居之地,美不胜收,江南确实是好,山美,水美,人更美,男人高大,女人如花,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致。在如此安定繁荣兴旺的地方,怎好打破平静的世界,如果再发展十年,二十年,我敢保证,到那时,周吴联合,一举灭商还是有可能的,不过兄弟现在攻商,为时过早,还没有到达那个时间点,也就是时机未成熟,如果现在以我周吴两家之合力,是否能灭商呢?”姬昌问姬简。

    姬简回道:“以我两家现在的实力,不可能灭商,大商就是大商,廋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帝乙敬业乐群,比干减税强兵,你我联手也不是大商的对手,我也只是想扩大一下句吴的版图,没想到姬达一不留神打下几百里江山,是小侄子姬达太神武了,我本意也就扩大百余里就可以了,现在整个句吴的版图达到千里之遥,太大了,不好管,姬达说还要再扩大点,我还是控制他一点,不能让他太疯狂外侵,得给周侯大哥留点,有福同享,给大哥留点肥rou。”

    姬昌大笑道:“兄弟说笑了,图大业,不能为小利,以目前句吴版图之大,千里江山,足够大吴发展十年,二十年的,大而不强,是危险信号,做大做强,强国富民,需要时间来培育,听大哥的一言忠告,停止继续扩张征伐,就地发展,二十年后,我再来大吴,看望兄弟的成果。那时兄弟再联手剪商,前后夹击,争取一举灭了大商,望兄弟不要心急,慢慢来,要等待天时。”

    姬简当然明白堂哥姬昌这次前来句吴的目的和任务,也觉得堂哥姬昌说得有理,也要给大哥一个面子,毕竟姬昌是奉大商天子之命前来和战,面子还是要给的,里子已经有了,适可而止,不能继续扩张,大商部队一出场,后果就无法收场,现在顺坡下。

    季简于是就回道:“大哥说的在理,一切按照大哥之意,句吴再发展二十年,等待大哥的佳音,我句吴就此停战,停止征伐。”

    姬昌得到此话,一颗心着地了,放心了,也有心情喝酒了,再玩一天,来一趟也不容易。了解一下吴国的治国战略和规划,检阅一下吴国三军军事实力,谈一谈以后两家的联合机制和应急行动联盟。一个爷爷,两个孙子,两家天下,是否要合并成一家天下,不管是打着周的旗号,还是打着吴的旗号,都是姓姬的天下。目前,三分天下,姓姬的有两分。姬昌此次来做说客,没有直接阻止姬简伐商,而是说伐商时机不成熟,过早,自己也打算剪商,相约二十年后再商议剪商方略,现在停止一切战伐,养兵畜锐,富民强国,为以后的大事业做好准备。姬昌说的让季简很容易接受,很愿意听此话,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姬昌说的也是心里话,一举两得,一来平定吴伐商之战,二来为周国以后剪商做好铺垫。

    三日后,姬简送走姬昌,一直送到江边,兄弟两人话别,不停的挥手招呼示意,等姬昌上船后,姬简方回。

    姬昌回来后,上表天子,“吴国已停止用兵,就地歇兵,以后也不再动武,请天子陛下放心。”

    姬昌阻止了吴国的战争,天子大佳夸奖。

    少保比干又建议:“一来为表彰姬昌停战有功,二来为吴地、周地的安宁,不要以后两国一起犯境,望天子联姻赐婚,以和亲的方式建立裙带关系的血脉相通的一体化的大商格局。”

    帝乙问:“谁家之小女比较合适?”

    “赐王族meimei,莘国国王辛氏之小女辛妹。”比干说。

    “好,这个建议好。”帝乙决定赐婚姬昌。

    欲知姬昌娶妻的后事如何,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