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十五回泰伯奔迁江南立吴季历继位吏治新政

第十五回泰伯奔迁江南立吴季历继位吏治新政

    第十五回

    泰伯奔迁江南立吴季历继位吏治新政

    大王子泰伯和二王子仲雍离大家携小家出走,如何走的,有很多版本,其实这些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到那里了?到那里干嘛?结果是怎么样?

    泰伯两个多月后,举家迁徙到达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江南太湖之傍的侬吴之地,一个叫蛮里的地方。岐、蛮两地相距约三千多里路,真是三千里云和月是不一样的。到达蛮地一看,比想象中的还要荒凉,荒凉的江南,茅草芦苇遍地,沿途百里,几乎渺无人烟,看到偶有人家村落也不过百户,泰伯想想,这和当初的岐山没有什么两样,看来我泰伯又要重演父王当初的迁徙之幕了,还不如父王当初,父王当初有上万户人家追随,而我泰伯仅仅与二王子仲雍和花萼三家而已。三家之民拥有如此大的土地,有大江,有大海,有湖泊,有河流,有山岭,有平原,有山有水,真是江山社稷,名符其实,看来老天对我不薄,让我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虽然人烟稀少,但土地无人耕种,土地已养万年,土地肯定肥沃,山也肯定不是穷山,水肯定不是恶水,水应当说是肥水,一切都是纯天然的,一切都是上天赋予的未开发的财富。什么样的人,就什么样的想法,如此荒芜之地,在泰伯的眼里都是财富,是上天的赐予。诸侯为地而争,为地而伐,老天拔地方圆两百多里于我,我还不感谢老天爷的眷顾,谢谢苍天。泰伯乱想一通,感叹一通。真是好人有好报,人在做天在看。

    江南虽然是称荆蛮之地,那也不过是中原人对此地的贬低之词。泰伯首先要正名,名正方可言顺。泰伯仔细的想。

    太湖之东称夷蛮之地,因为这里的东夷人,人长得人高马大,平均身高八尺五寸以上,高大体壮,粗旷有力,具蛮力,所以称蛮人,也是中原人鄙视江南人只知蛮干,不懂巧干的落后的生产力的贬义词,荒蛮之野,野蛮的生活方式,纯朴的生活经验。荒野千里,每地村落人不过百户,人烟稀少,生产力极其低下,种植水平差,糊弄生活而已,故称蛮夷。没有组织,没有规划。太湖西岸,宜兴即属蛮夷之小邑,黄农氏侬吴居住的地方。太湖之东,太湖之西两地合称东南蛮,东南蛮之地,太湖东海之滨也。泰伯要改变此地的文化,把粗旷改为犀利,野蛮改为文明,犀利到刺绣,让吴地刺绣成为一绝。文明到中原文化结合本地土著的本土文化,而形成的自成体系的侬吴文化,此事交给二弟仲雍去搞定,这是他的专长。泰伯还在构想未来。

    此地为蛮里,蛮里不好听,就改为梅里吧,蛮里和梅里侬吴语谐音,也因为梅花性具傲骨,梅花的性格和泰伯这个人有点相似,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去香来之意,也是对美好的未来的希翼。

    “此地以后就叫太湖侬吴梅里吧,我刚落脚的地方。”泰伯自言自语道。

    既然先要正名,就要对当地进行了解,泰伯低调的在方圆两百里进行走访考察,然后决定此地正式命名为“句吴”。

    “句吴”可形象的概括吴地的地形,太湖形状象文字“句”字的形状,太湖湖水的里面有陆地和几座小山,太湖外围陆地形象化的“句”字形状,湖中小山在湖面的东面,叫东山吧。也有泰伯东山再起之意。湖中的小山就叫东山,东山再起。

    句吴之地还有第二个含义,句,兽角也。制造弓的必需品,这里野兽也不少,兽角优良,上等品,有句就有好弓,句弓之意。

    句吴另外还有一个意图,就是有别于黄农氏的侬吴,泰伯前来此地,总不能占用铁杆兄弟的名号吧,得有别于侬吴,故起名句吴。句吴和侬吴成为邻居邻邦。

    “以后这个地方就叫句吴,我自称句吴人也。语言仍然使用当地土著人的侬吴语系,独具地方特色。简称吴语。文化就叫吴文化。由二弟仲雍来整理吴文化体系,融合中原文化。”泰伯狂想自语。

    “其他几个地方名字我也要把他改一改,不要叫什么蛮啊荆的,他人叫是他人的事情,自己不要贬低自己,文化自信,人格自信,要阳光,每天都要看东海的日出。南边那个村落,就叫姑苏吧,我来了就要复苏兴旺发展之意,侬吴语复苏就叫姑苏。下一个就叫吴中吧,在句吴地域的中间,再南边的那个就叫吴江吧,在句吴的江边,那条向东流的小江就叫吴江吧。大江就叫大江,人们已经叫习惯了,而且名字不是贬义。梅里的正东边那个比较大的村落,比较成熟,就叫吴熟吧(常熟)。北面的那个山就叫惠山吧。贤惠之意,梅里的北边的那座山就叫易山吧(锡山),我易于此地,梅里的东边三十里处的山就叫梅山吧,北面那个靠近大江,大江与太湖中间的陆地应当是大江常年冲击的泥沙堆积而成的陆州,应当称州,就叫吴州吧(常州),是中吴要铺之地。东北那个地方应当也是大江常年冲击的泥沙堆积而成的陆州,也应当称州,就叫句吴沙州吧(沙洲),边上的那个部族,靠近江边,又每天都可以看到日出,就叫大江晨阳吧。(其实是江阴,江阴边上有个晨阳的地方)。”泰伯抑制不住自己的想法,雷厉风行一个劲的改名。一口气改了九个部族村落的名字和多个山、水之名,以示正听。不再被人鄙视和贬低。

    说是在更名正声,其实是在圈地,这些由泰伯更名的地方,都规划在泰伯的势力范围内了,泰伯考察多日后画了个圈,这就是句吴的第一次的地域圈。

    圈地之后,如何来表明这个地域呢,当然是设城,梅里作为句吴的中心地,设句吴梅里城,外围在设城郭,现在句吴处于无王状态,都是些部族村落,每个部族不过百户,把他们统一起来合成一个方国,国名就叫“句吴”。合并的前期的宣传工作就由鼓吹手花萼来办,这是他的特长,他具有鼓动性。

    城与城郭如何设呢!

    句吴之都,就设在梅里,梅城建得也不要太大,按照目前情况,梅城为三里半方里就可以了,外城城郭围墙长大约三百多里,北至吴州北,东至阳澄湖,澄湖,大江边,以江水为障,西至太湖湖边,鬲湖东岸的湖边,及分水处,以水为障,南至定山湖边,再南就是东海滩涂水泽,吴江之南到梅堰。城郭内设十个主要城邑,易山梅里为中心城,姑苏,吴中,吴江,吴州,吴熟,大江晨阳,句吴沙洲,分水,梅堰为十大城邑,沿太湖东则北侧建设,分水与梅堰隔湖相望,正好是在东西一条线上,按照此线正好把太湖一分为二。侬吴占太湖的西半边,句吴占太湖的东半边,在太湖东岸陆地。分水和梅堰属小城邑,这两个小城分布一千人,其他八个城邑先分布两千人,以后在增民。建主城同时也要建其他城邑,以免其他土著居民有意见。这个构想也由花萼去落实去完成,他是首辅大臣。泰伯继续规划设想。

    泰伯还在想:主城梅里城,如何规划呢,想个纲要给花萼去完成,一河通东西,大水沟为渎,小河为泾,一渎九泾,相互流通,疏通挖掘东西的大沟,与吴江水相通,以便排泄抗旱防涝,灌溉排洪,让水东流大海,流入太湖,流入漕湖,大水沟人工挖掘,算了一下大约要八十六余里。梅里段约五十六余里,沟宽二十丈。在梅城里在建一个宅子,就叫泰伯宅,泰伯宅也不要大,分成三家,够用就行,在城门前在设一市,便于城邑的繁荣和交易,到时车船嚷嚷,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梅里城建在人工河的北面,座北朝南,朝南座。这建城之事就交给花萼去完成,在三年内完成任务。

    很多事情想的差不多了,考虑的也比较周祥了,泰伯,仲雍,花萼通过商议,决定召集十大部族首领前来会商,共同发展吴地,共同开发环太湖陆地,共同治理大江下游,共同繁荣东海之滨,共同组建江东第一邦,共同建设自古至今的江南第一城,把荒凉的江南打造成人民富裕,衣寇礼乐之邦,改变世界对吴的蛮夷、蛮吴之称,让人们另眼相看,今天的江南是鱼米之乡,太湖美不胜收的江南,至德第一城的江南。

    前期的鼓动,宣传工作花萼早已做好,三让王位,至德至贤,农耕专家,仁德王子,赞美之词早就传到家家户户,老少皆知。尚天,尚贵,尚官,尚贤,尚能的土著居民,早就希望这一天的到来,落后的土著人,早就盼望着神明的君主的到来,至德至贤至能的王子泰伯来了,吴地的土著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文明,看到了富裕的曙光。

    十大部族首领应约而来,由二王子仲雍具体主讲,将大王子的开发计划,兴建十大城邑的规划,以及诸如此类的大的发展方向,二王子还没有讲完,土著人听了,傻乐傻乐,开心的兴奋的纯朴的表达方式是高呼,是大叫,庆祝圣明的王子的到来。“有王者了,有君主了。”

    一阵高呼之后,泰伯还是讲了一些比较实在的东西,让他们知道这是真地能实现的梦想。泰伯说:“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人们就不会饿着。以农为本,在周国担任近三十年的大司农,非常懂得种植的方法和治国养民的方法。比方说兴耕农田,农田要细作,土地正常要翻整两次,方可种植。种子要精选,精选出良种播种。如冬季不播种,土地要翻耕养田,到春季播种的时候要再次翻耕农田,万不可偷懒,仅仅翻耕一次就完事,田养勤劳之人,勤劳方可致富,田不养懒汉。”

    “再比方说,家畜养殖要讲时令,比如养羊,羊尽量不越冬,因为冬天羊生长极其慢,又要消耗大量饲料,二十斤以下小羊没有办法,要养到第二年的春天,春天小草发芽,羊在春夏季节因为草肥料足,四到五个月就可长到百斤,百斤就为成羊了,羊养到百斤就要屠宰,因为羊养到百斤后就不再生长,而是长器官了。”

    “因为太湖湖美水肥,水系发达,河流湖泊错综复杂,大湖小湖,大河小河,大江小江都有,大湖有太湖,小湖有阳澄湖,定山湖,澄湖,漕湖,鬲湖。大江有大长江,小江有吴江,尤其是吴江水系,大小水系适中,适合养殖鱼类水产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可养鱼,人工繁殖养鱼,建立养鱼场,或者湖面养殖。比如梅里西十里的地方,河道纵横,水草肥嫩,还适合养鸭子,可以设立养鸭场,养鸭场的附近可以在设立一个大的养殖猪羊场。猪羊都要进行人工阉割。阉割后猪羊生长较快。”

    “同时太湖边也适合种植水植物,如水稻等粮食植物,可以成为真正的鱼米之乡。”

    “因为此地水系复杂,以防水灾,要防水涝灾害,要兴修水利,人工凿渠挖河,引水下流大江,或流入东海,或流入太湖。”

    “河泊沟堑,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小桥流水,小船坞就在家后,水网密布就要造船,因水系丰富,也便于运输,可以成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特色。”

    “种桑养蚕,蚕丝织丝布,丝绸。形成男耕女织。丝绸也可作为高档商品,成为江南一绝。”

    “种麻,万顷麻,种麻比较简单,节省人力时间,把那一望无际的的荒草变成一望无垠的麻田。麻可织,种粒可食,也可压油。”

    “以防外敌入侵,防恐兵祸波及句吴,所以要全力兴建十大城池,外建城郭,以来御敌。”

    听了泰伯讲得很具体,很通俗易懂,土著首领听得入了迷,当泰伯说完之后,大家报以欢呼声,欢呼雀跃。十大土著部族首领,大家一致说泰伯王子给落后的江东地区带来文明的种子,土著居民都认为泰伯有德有义,贤能大才,愿意追随归附泰伯,拥立泰伯为句吴君主。

    自此十大部族首领称泰伯为句吴君吴泰伯。归附者有千余家,约一万多人。

    既然各位首领都愿意归附泰伯,拥立为句吴君,那就开始任官听命,施政为民吧。

    立国号为句吴。

    泰伯为句吴君王。称句吴君。

    仲雍为司马。

    花萼为相宰。

    泰伯长子伯姬任太史。

    仲雍长子伯迁任司空。

    仲雍次子舒担任司学。

    仲雍季子简为内阁总宰。

    花萼之子花睿为师长。

    吴江城主佃农为司徒。

    姑苏城主火独明为司士。

    吴中城主随风为司工。

    吴州城主吉安为司土。

    吴熟城主侬青为司农。

    大江晨阳城主辰溪为畜正。

    句吴沙洲城主沙鱼为渔正。

    分水城主麻田为船正。

    梅堰城主枫桥畋正。

    建国开疆官员不多,任命之后,句吴君泰伯赠送玉配给每一位受封之人,当然没有玉珪,玉器,属贵重物品,泰伯从岐山带来的,一来送礼拉拉人心,二来显示尊贵,这个年代玉是贵族专用物品。得玉之人开心不已。

    泰伯被拥立为句吴君之后,按照当地的风俗,首领要断发文身,以示威武,之后泰伯就算真正的吴人了。入乡随俗,泰伯决定断发文生。纹身纹什么图案好呢?大家商议后决定纹狮头,意思是句吴君泰伯是一头雄狮,东方雄狮。好,就纹雄狮图腾吧。

    断发文身,把头发剪了,剪成短发,这在蛮夷之地,这是威武雄壮的表现,这是当地的风俗习惯。断发文生在周人看来不可思议,这种行为算野蛮人行径,失德行为,就不好再被拥立为君王。这样也好,这样就可彻底了断继承岐周王位的烦心之事了。花萼派人去传话,就说泰伯于荆蛮之地,断发文身,已不可能再担任继承岐周王位了,已经彻头彻尾的变成蛮人了。

    句吴君泰伯断发文身,与吴地土著人融为一体,在新的环境下,在新的恶劣生存状态中,泰伯与仲雍及花萼不畏艰辛,勇于开拓。按照他们的拼劲,不要多少年,人民就会富有,就可牢固的站稳江南,泰伯是开拓者,是拓荒者。

    泰伯三让天下,即成两家天下,一个是岐周,一个是句吴。花萼大才也,这一刻花萼实现他人生的最高梦想,传奇的梦想,高人也,奇才也。花萼开始大显身手,大干一场,句吴的天地由其驰骋。

    公元前1129年元月新年元始,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开始挖掘。江南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句吴宣布成立,尽管没有奴隶,都是百姓,君王泰伯还是决定沿用奴隶制度,他考虑到以后会有,后代王者会俘虏敌人,因为句弓已经开始打造,句吴已经成立。吴泰伯时年五十七岁。

    公元前1129年的夏天,季历得到句吴来人报告,泰伯在吴蛮之地安家立业,于是赶紧把泰伯、仲雍在蛮吴的消息告诉给父王岐周公,岐周公姬亶得到这个消息,百感交集,终于知道两个儿子的消息,大王子和二王子离家出走已一年有余,杳无音讯,多方打探也不知下落,现在终于有了确切的消息,岐周公下令:“传,来人前来亲自汇报。”

    来人报说:“泰伯与仲雍已在两千里之外的荆蛮吴江之地,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太湖之旁,建立蛮邦,自号句吴,断发文身,与蛮人融为一体。泰伯他们并且说‘他这种行为算是野蛮人行径,失德行为,已不好再被拥立为岐周君王,让父王将王位传于三王子季历。他已不可能再担任继承王位了,已经彻头彻尾的变成蛮人了。同时句吴刚刚立国,他也不愿意丢下句吴不管而再回到岐周’。”泰伯把话说到尽头,没有余地。

    岐周公听了来人的汇报,心里就象五味瓶打翻似地,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百般思绪,“这是孩子的圣德,这是在让位,为了让王位,奔于两千里之外的蛮夷之地,荒凉的江南,断发文身,以示荆蛮失德,这那里是失德,这是世上真正的高风亮节,人格高尚的最高境界,不贪权位,不贪私心。相反,他就和你争王位,你又有什么办法。”岐周公心里敞亮得很。两个孩子自小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长大生活了几十年,现在到老了,反而离开了家园,离开了自己,做父亲的心里相当的难过,好在他们平安,好在他们自强,君子自强不息,君子坦荡荡,他们问心无愧,他们是强者,他们是真正的伟大。“为父从心里佩服你们,希望你们好好的大干一场,做个好君王,传世千古的句吴君王。老天保佑我的孩子们平安。”岐周公向天祈祷。希望他们能回来看看。八十一岁的岐周公姬亶真的希望孩子们回来看看。

    时隔二年后,公元前1127年的春节过后,八十三岁的岐周公姬亶,望穿秋水,盼望着两个儿子回来团聚一次,因为他已觉得自己的日子真的不多了,病情越来越重,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就派人前去句吴,传两个儿子泰伯和仲雍回来见最后一面,就说岐周公病危。因岐周距离句吴来回往返将近五千多里,在途路程就要走三四个月,当泰伯和仲雍接到父王病危的通知后立即动身往回赶,当他们回到岐周时,岐周公姬亶已于一月前驾鹤西去。泰伯、仲雍兄弟俩到父王陵墓前大哭一场,为父王守陵七日后与三弟岐周公季历话别回句吴。岐周公季历一直把大哥泰伯,二哥仲雍送出岐周之境,再三叮嘱要常回家看看,三兄弟方依依惜别。

    再说岐周公临终遗言时,将王位传与三王子季历,并对季历说:“你要善待你的两位兄弟和他的后人,他们三让王位于你,最后奔荆蛮之地立句吴,断发文身,为的是让位于你,是仁德之举,不是真的变得蛮夷而失德,你要好好的敬重他们,长兄如父。还有嬴人为凤族,永不得出岐山,永守西垂。再者要以德治国,仁德为怀,少战伐,方得善终。”说完而毙。

    时年公元前1127年,商帝武乙二十一年,岐周公姬亶三十一年二月,岐周公姬亶毙。

    因祖父谥号为公叔祖类。季历封父王谥号为古公亶父。意思是古公亶父,仁德的一生,对待人民象父亲一样慈仁。

    古公亶父是周王朝的第一奠基人,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英明果敢的伟大的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周朝缔造者之先驱,周人开国第一人。使周兴盛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古公亶父一生虽受外敌之侵而无战事,失豳国之后再起立周,前后执政四十年,仁慈,厚德,善终。古公亶父生于公元前1208年,薨毙(hongbi)于公元前1127年。享年八十三岁,高寿,喜丧。陵墓位于岐地凤凰山之东。建古公亶父祀庙。古公亶父千古流芳。

    古公亶父薨毙,季历继位,按照继承规定,先王去世这一年,仍然是沿用先王的年号,第二年的元始开始使用新王年号。

    公元前1126年,商帝武乙22年,正月元始,岐周公季历正式继位,改年号为岐周公季历元年。

    季历登基上任为岐周公,新官上任三把火,“吏治,惠民,新政。”新王上任永远不变的套路。新政纲领,“继承古公亶父的遗德,实行以德治国,施仁惠民,追加新的惠民政策,萧清吏治,明察是非,分清善恶,赏罚分明,以义取道,以武定道,强兵富国”。

    这个基调定下来这后,全民一片哗然,哗然的主要是三大问题,什么样的新的惠民政策?如何吏治整顿?又如何以义取道,以武定道,强兵富国?后面这话就是说要战争了,要打仗了。

    人们等待新的消息。

    新政,吏治,新的惠民政策解读已经出来,说是人道主义三原则。人本道,世间道,教化道。三道为基本点,延伸深入新政。具体解读如下。

    岐周人民吃、穿、住已经解决,达到小康水平,但医疗、医术和司药跟不上,尚未过关,人们还在长期与病魔作斗争,长期得不到及时医救治疗,要强化医疗建设,每邑都设官方医疗司药室,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及时医疗的切身问题,达到就近就医,及时就医,随时就医的目标。官方医疗之所名曰:岐伯医疗室和山子药房。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岐伯是黄帝年代的太医,岐伯是古代岐山本地名医,传世名医;山子是季历的师傅凡山子,凡山子传《山子草本药性》给姬昌,所以岐周公季历要推广应用为民就医,季历要实现师傅的三大愿望,医人,医世,传道。这样一来,岐周人得益非浅啊。

    这两代岐周人要感谢凡山子。可凡山子这个人,人们从未听说过。高人隐贞之人,当然没有听说过,你听说的那些大名鼎鼎的浮躁之名,当然又算不上高人,高人之所以高,是因为他们能沉下来来研究某项事情,钻研出相当高的成果,耐得住寂寞,快乐在他们的成就里,所以不知高人之名是正常的。

    发展司市。人们要好的生活,要生活得有滋有味,就要改善生活,改善生活就要副食品的交易流通,加强开放市场自由交易,杜绝禁品。

    注重教育。后天的教育很重要,再忙不要忘掉教育,再穷不能穷了教育,要全面司学,改变落后无知的社会。人要文明,就要用知识来武装头脑,社会要进步,就要用知识来支撑,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发扬光大古公亶父的尚贤尚学的精神。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要大力推广教育,推广传道,要形成周的文化教育体系。

    萧清吏治。五年前司士姬昌已经开始萧清腐败,现在反腐败斗争要常态化,不能让腐败现象一坨一坨的发展,不能让腐败发展到成坨成邦,整顿官场秩序,现在全面实施执政纲要,实施岐周官律,杜绝懒政,拖政,为官不为,为官乱为。杜绝有法不依,依法过度,过度执法,假公借私现象。为官要明察是非,分清善恶,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平等公开。

    按照岐周公季历说:“为官做人不要失掉良知,为官者要有尊严的走出去,优雅的站在人民中间,大胆的说,我是清官,我是民官。国家已经支付了我的的劳动报酬,再贪就超出我的付出。付出与得到永远都是成正比。不管你室内的灯如何明亮,都不如窗外射进来的那丝阳光。人要站在阳光下。表面上的风花雪月,侉侉的楼台亭阁,不如百姓心里的喜悦。这是为王之本经,为官之本义。”

    “民富而不强,经常受外敌侵略sao扰,要改变命运,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我们这代人不愿意再受外敌侵扰,要强民,强军,强国,强势,抵御外来侵略,抗击侵犯者,打击来犯之邦,征服无义之邦,平定不义之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要强军卫民卫国。”按照岐周公季历说:“要行大爱,惩恶赏善,忍无可忍,不必再忍;要改变古公亶父那样被敌人当软肋型仁慈,忍无可忍,从头再忍,已经成为过去。”

    新政解读后,全民再一次哗然,哗然的声音宏亮了点,变成点赞欢呼声。

    这些新政首要是人事重组的事,原来的大批老臣,年龄都偏大了,从政年代太长,都成政客了,老jian巨猾,没有干劲,没有激情,没有冲劲,没有拼劲。知识结构老化,已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跟不上形势,跟不上新形势下的新需要。总的来说,就是不适合现代需要,该换换人,换换代了,让位子给下一代人来执政。霸着一个位子几十年,下一代人怎么办,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一代的更替,这是社会发展规律,丛林生存的自然法则。岐周公季历决定重组内臣,从新搭一套年青人的班底执政。此事交给管人士的司士姬昌去落实政策。所有入阁人员,必须是选拔制度,先从陈地、武功、麟游、梁山四地选拔,然后是岐阳、扶风之地选拔人才。现在国家大了,上一代是岐山之民得益最多,现在要考虑平衡,其他地方要优先。

    相宰马驰已提出两次请辞让贤,岐周公季历表态说:“还是让相宰马驰留任到明年新年,新老交替时再交接班,让他把岐周公古公亶父的年号任满,再延期留任一年,有始有终,他是位老臣,担任相宰一职已经三十二年,是位有功之臣,一身清白,一身正气。只是年龄较大了,到时也只得退,该退的还是要退的,马驰相宰退位后,享受相宰待遇,以示功勋。”

    其他六十五岁以上人员全部退位。新的选拔之人于六个月内到位上岗。

    “鉴于古公亶父执政期间,对本地岐山居民恩惠较大,而后来附属之国之民尚未得到恩惠,故,从明年元始之日起,实施三年半公田的恩惠政策。岐山居民已经享受过了十年无公田,再十年半公田的优待政策,岐山原居民不享受此优待政策。”

    此政策一颁布,岐周公季历大受尊崇和爱戴。民心所向,所向无敌,民心追随,所向披靡。季历得民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