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铁骨在线阅读 - 第163章 煌言难言(第一更,求月票)

第163章 煌言难言(第一更,求月票)

    永历十四年二月,天气虽仍带着些许寒意,但冰雪却已经开始消融,这些年,即便是江南也冷似辽东,往年的这个时候,南昌怕是已经见了春,便是那树枝恐怕都已经冒出了嫩芽。可那毕竟是往年,现如今,这天似乎一年总比一年更冷。

    那屋檐挂着的冰棱滴答着滴下水的时候,在巡抚衙门的大签押堂内,气氛却显得有些古怪,坐于堂首的张煌言,这位大明朝的兵部侍郎,神情肃穆,眉间隐带着些许不满。

    看着众人已经到齐了,他便把桌上的信展开念道:

    “少司马大鉴:听闻江西举省皆克,明忠以于先恭贺先生于江西为我大明立此奇功,今时江南、江南以及浙江三省皆克,天下局势大至已定,我大明已重据天下之半,如此,理应考虑北伐事宜……非如此不能断清虏之税源,非如此不能陷沦陷区于不治,非如此不能复我大明,所以明忠只能断然出此下策,以图将来中兴之大业……朱明忠顿首。”

    信,是从清河送来的,昨天,整整一夜,张煌言都在翻看着这封信,信中的内容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甚至就在昨天,在得到那个消息的时候,他还曾武断的说,这绝不可能,但是现在,这封信却在告诉他一个事实——朱明忠确实那么做了!非但做了,而且还希望能够得到他的谅解。

    “哼哼,好一个明忠此举皆为大明,难道,天下就他一个朱明忠,心有大明不成?”

    吕留良冷笑道:

    “以下官看来,此人不过是凭此沽名钓誉,出仕清虏者之中,有多少是迫于清虏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即便是赴清虏科举者,难道就是意欲为汉jian?吕某亦是清虏科举之诸生,还请少司马废下官之功名,下官必会退回数年免欠钱粮助我大明军需!”

    难怪吕留良会这么生气,当年清虏南下江南时,他曾散家财召募义勇,与入浙清军抗衡。、兵败后隐居行医,他虽于清顺治十年改名光轮,应试得诸生,但一直与坚持抗清的张煌言等保持联系。

    也正因如此,在南京克复之后,他立即前来投靠张煌言,在其幕中为其出谋划策,其间更是屡立功勋,而现在,看到朱明忠的那公函,一直自许对大明赤胆忠心的他,见自己被称为“汉jian”又怎么能不气恼。

    “这天下人都是汉jian,就他朱明忠不是汉jian!”

    “就是,他不也是剃过头的!”

    又有一人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

    即便是过去对朱明忠颇有好感的罗纶,也在一旁边说道:

    “官场上的人就是这样子,只认纱帽不认人,当初只以为他朱明忠于大明是一片赤胆忠心,可却未曾想,今日其为了这头上的乌纱,却欲行此下策!”

    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昨天在得到这个消息时,他曾说过,朱明忠此举有交好延平的嫌疑,毕竟众所周知,延平一直不为江南士林所喜,甚至就是朱明忠,同样也是如此。

    罗纶的话让张煌言的眉头微皱着说道:

    “不要说这个话,成仁绝不是只认乌纱不认人的人,他此举,想来也是迫不得已。”

    看着那封信,张煌言长叹道。

    “他在江北,也不容易啊!”

    “少司马,下官说的是实话。”

    罗纶坚持自己的看法,

    “官场这块地方,男人们个个都想挤进去。其实,当官有好处也有不好。未做官以前,好端端一个男子汉,一旦做了官顾忌却又多了!想当初,成仁于延平面前,手刃时,是何等的快意恩仇,天下之人,谁人不知道成仁之忠,不知成仁之义,即便是在宿迁,成仁亦是身先士卒,于大明拳拳赤胆,谁知不见,听闻他负创数十处时,少司马不也赞叹,世间如成仁一般奇伟男儿着实罕见,可今天,今天他却成了什么样子?”

    也许是因为之前对他有着太多的好感,以至于现在罗纶才会如此的失望,毕竟他从未曾想过,有朝一日,向少司马磨刀霍霍地不是其它人,正是少司马一直以来极为欣赏、信任的朱明忠

    罗纶的话,让张煌言摇头说道:

    “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会变,有的人不会变。我想成仁是不会变的,他,他只是也有他的难言之隐啊!”

    是什么难言之隐?

    手拿着信,张煌言朝着北方眺望道。

    “目下天下局势,我大明与清虏可谓是二分天下,势均力敌,成仁于江北与我、延平皆不同,其去岁以不足八万新卒对十万清虏精兵,虽重创清虏安南精锐,可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现如今,清虏酋首又领二十余万八旗精兵,一路南下,成仁于江北必定是首当其冲,如此,其所思所想,必定皆是如何抗击清虏南下,必定是不计代价重创清虏,至于其它,恐怕绝非成仁所想!”

    尽管对于朱明忠的作法并不赞同,甚至同样是气恼非常,但是张煌言仍然能够理解他的苦衷,毕竟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可不正是这样,我等于江西,之所以能徐徐图之,正因为有朱经略于江北阻挡清虏大军,令其不至南下,可经略于江北,却是独力支撑着大明的半壁江山,其为击败清虏,恐怕也只能剑走偏锋了!”

    张亮于一旁附和着,他虽然是读书人,但作为军中的武将,他自然知道,武将的想法与文官不同,身为武将的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打败敌军,其它的反倒不会考虑太多。

    而在很多时候,他对朱明忠除了佩服之外,还有一些同情之心,毕竟尽管现在江南号称有四十万明军,可无论是延平或是少司马,都不曾给他派过一兵一卒的援军,而相比之下,他却只是以区区数万兵丁对抗清虏的举国精锐,面对这样的压力,他自然是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

    “非如此不能断清虏之税源,非如此不能陷沦陷区于不治!若是天下汉官被如此胁迫,纷纷弃印而逃,到时候,清虏自然难征税赋,其治下必然会陷入内乱之中,如此一来,那福临小儿自然不能安心南下。”

    “正是如此!”

    张煌言点头,长叹道,

    “他在江北,着实不易啊!”

    “可……即便是再不易,也不能行此下策啊!”

    想到朱明忠从去年至今为国屡屡立下的奇功,吕留良收起心中的不满说道:

    “他这么一干,不知会得罪多少人,不知令多少士子家破人亡,那寒门士子被革了功名,又勒令其退还积免钱粮,岂不是逼人上绝路?”

    心里仍然有些怨言的吕留良,便对张煌言说道:

    “再者,众所周知,江南士林唯少司马是从,朱经略此举,分明是陷少司马于不义,若是少司马同决此法,必将令江南士林为之心冷,如此岂不正是邀好延平?”

    陷少司马于不义!

    令江南士林为之心冷!

    邀好延平!

    面对这样的言语,张煌言只觉得一阵疲惫,他确实是有些累了,尽管他可以理解朱明忠,但是却同样无法接受对方的法子对他造成的打击,可以说,他同样也是极为失望。

    因为他从未曾想到,有一天,朱明忠会为了邀好延平,而选择他作为打击的目标。

    难道,成仁真的变了?

    这因清算引起的风波,让张煌言一直耿耿于怀,而更让他无奈的是,朱明忠偏偏还占据着大义,让他更有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来的苦楚。

    “唉!”

    在衙署中无人的院子中,张煌言仰视着天际的云彩,那眉宇间带着此忧色。这件事,到底应该如何处理?

    “少司马!”

    听着身后的略带些广东口音的话语,张煌言知道来的是陈恭尹,他是广东抗清志士陈邦彦的儿子,前年前往云贵,欲投奔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在得知大军北伐后,立即往芜湖投奔。虽说尚是年青,可却也颇有才能。而且他还与朱明忠幕中的屈大均结交甚深。

    “少司马,可是仍为朱经略所提之事烦恼?”

    张煌言点点头,看着远处说道。

    “成仁之心,意为大明,可……”

    摇摇头,那句“难免有私”终于还是没说出来。

    “其实,少司马既然知道,朱经略此法既是为了令清虏治下陷入内乱,何不在此事上做些文章?”

    回头看着陈恭尹,张煌言的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少司马,以下官看来,经略此事所针对的,并非是寻常士子,而是食清虏俸禄的官吏,而且所针对的也是那些死不悔改极少数人,若是他们能弃印南归,自然是大明忠良,若其无意弃官,那正是汉jian,如此jian徒,即便是流其家人,又有何妨?至于寻常士子,这功名看来十之**无法保全,少司马可以请延平王法外开恩,免其补偿积免钱粮……”

    听着陈恭尹的解释,张煌言的脸上露出难得的一笑:

    “元孝,你这也是老成之言!若是……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少司马。”

    陈恭尹见其同意他的建议,又说道。

    “少司马可知,经略为何邀好延平王?”

    手机用户请访问,否则会出现无法访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