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秋风传在线阅读 - 第一章 治世之乱

第一章 治世之乱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长子——皇太子朱标久疾不治,薨于都城应天皇宫。

    太子标以宽厚仁爱而得誉天下,素来深受臣民拥戴;闻其病故,举国哀惋。一向刚毅冷峻的朱元璋也因晚年痛失爱子深为震悼,三天没有视朝。最为悲痛的恐怕莫过于太子的长子,十六岁的皇长孙朱允炆。他为亡父日夜守灵,茶饭不思,居丧毁瘠。以致后来,朱元璋看见孙儿憔悴得不成人形,站都站不稳,心疼不已,更加深感自己烛影飘摇,残年无多,不由长叹道:“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一面强令他休息。

    太子既殁,一切仪礼当依制进行。于是封谥、移灵、下葬,诸事按部就班,有条不紊。这样至少,对生者是一种安慰。何况古人向来敬鬼如神,事死如生;更何况这次送走的是一国太子呢。太祖皇帝朱元璋是贫农出身,放过牛讨过饭做过和尚,投入义军时几乎是个半文盲,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从来好学自强,等做到吴王时,已是知书达礼,偶尔还会作骈体文章。后来做了皇帝,更是非往昔所能比,虽然文笔远赶不上曹cao、李煜,却也自成一统,别有一番奇崛的豪气在其中。在礼制上,有一帮文人相助,不像写文章那般独立,自然更错不了。遂谥朱标为懿文太子,葬于紫金山孝陵东侧。孝陵本是朱元璋为自己准备的陵寝,岂料到却是自己的儿子先用上,老皇帝心里的悲痛,恐怕一半都是为自己而生吧。

    太子先逝,当务之急是另立新储。朱元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燕王朱棣。在他二十几个儿子当中,唯独几个年长的儿子曾经出征挂帅,为大明江山版图建功立业。其中尤数朱棣最为战功煊赫。朱元璋又因他性格与自己颇为相像,对朱棣最是偏爱,视为骄傲。然而朱棣排行第四,前面还有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于是立燕王为储的想法便遭到了众臣的反对。翰林学士刘三吾一席话深中肯綮:“皇孙年富,且系嫡出,孙承嫡统,是古今的通礼。若立燕王,将置秦王、晋王于何地?弟不可先兄,臣意谓不如立皇孙。”

    嫡长子继承制是不可坏的规矩。朱允炆其实并非懿文太子长子;本来他还有个哥哥叫朱雄英,八岁上就已亡故;朱允炆排行第二,也就成了堂堂正正的嫡长子了。老皇帝无奈,遂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正式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他还是很疼爱这个孙儿的。朱允炆很多地方和他的父亲极为相像。他沉静好学,擅长诗文,对祖父朱元璋、母亲吕太子妃都极为孝顺。他性情温和,深受宫中下人的爱戴。初登储位,便像他父亲一样,力减重典,没过多久,便在臣民当中赢得了仁厚爱民的美誉。这是朱元璋心喜之处,也正是最令他担心的地方。皇太孙太过柔仁,尤其是在他的几个功高年长的王爷叔父面前,有时近乎表现为一种懦弱。由他继承皇位,难保他几个强兵在握的叔叔不会心存觊觎,万一真的起兵夺位,以这孙儿的性格,岂有不输之理?

    朱元璋一生坚信,为将为王者,一定要硬得起心肠,该狠心的时候决不能手软。做皇帝则更须如此。对于这一点,他自己是绝对照办的。

    自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事发起,大明王朝就算正式进入了它恶名昭著的血雨腥风的恐怖时代。这还多亏了朱元璋创立的一项旷古绝后的特务机制——锦衣卫。依赖这些或许忠心耿耿或许居心叵测的卫宦的工作,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全家不算,连带诛杀了一大批与胡案有关和无关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室。一时间死者以万计,大多是无辜的官员和百姓。紧接着,朱元璋大刀阔斧地整顿起他的旧时战友来。一大批开国元勋惨遭屠戮,其中包括朱元璋的爱妃郭宁妃的兄长郭兴。后来,竟然连坐曾任柱国、太师和左丞相、功勋位列公侯第一的韩国公李善长,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全部被白绫赐死,而李善长当了驸马的儿子李祺、甚至连嫁到李家的临安公主本人——朱元璋最宠爱的亲生女儿——也没能幸免于祸,夫妻被双双流放,很快都死在了江浦。一时间,全天下为之震骇。

    没有这些开国元勋,特别是没有李善长,朱元璋自然是不可能有今天的。然而,他这么做只是出于一个皇帝巩固自己权力的本能,完全自然。而他的杀戮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皇上,必要时须得六亲不认;在这一点上,他很清楚,秦、晋、燕王几个经历过沙场成败生死、能征善战的儿子与他是一样的。然而太子朱标不同;当在世时,他就曾为父皇的滥杀深感忧虑,也劝诫过父皇。面对太子的质询,朱元璋曾将一条长满荆刺的棘杖丢在地上,令太子拾起来。见到朱标面有难色,老皇帝借机告诉他,我之所以这样大开杀戒,还不是为了帮你除掉这些荆刺,为了让你能拾起它来吗。皇太子对此的反应也真叫绝。他当即跪下来,叩奏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一句话惹得老皇帝勃然大怒,抄起手杖就要打他。亏得太子事先留了个心眼,将一幅图卷藏在怀里,卷上绘有早年父皇征战天下时,母后背着还是婴孩的自己随父打仗的场景。见父皇挥杖击来,太子拔腿便跑,故意将图卷散落在地上。其时马皇后早已病故;朱元璋看见糟糠妻儿早年艰苦生活的场景,立时悲从中来,太子以此逃过一劫。

    然而这一切并不能使朱元璋就此放下屠刀。杀戮仍在继续。仁柔的太子苦谏无果,积郁成疾,终至不治。现在与他一样仁柔的太孙继储,这皇位交给他,在功臣宿将们面前,在兵强年长的秦晋燕三王面前,孙儿这皇上能否作得安稳太平,众人会否把他放在眼里,这都是朱元璋焦心的问题。

    然而,旧时战友可以屠戮,功臣良将可以尽诛,虎毒终归不食子。早在他坐稳江山,对众多儿子大行分封之时,就有一个山西小吏叶伯巨上书谏言“分封逾制,祸患立生”,认为皇上现在“分封太侈”,恐致汉景七国之祸。朱元璋见表,雷霆震怒,大骂叶伯巨“间吾骨rou”,将他下狱。时隔多年,当年直言忤上的叶伯巨早已瘐死狱中,其所言藩王尾大不掉却不幸成了事实。朱元璋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极感头痛。他也曾因为胡惟庸案加罪到潭王朱梓的老岳丈和大舅哥,逼得多情而无奈的潭王带着王妃一起阖宫**;但那毕竟是朱梓自己放火不想活了,说什么“宁见阎王,不见贼王”。他可以安慰自己说这是父子间的误会。眼下,他不能为了保护孙儿的皇位而杀自己的儿子以绝后患,那等于承认自己封藩是个错误;更何况,他最宠爱的就是这个四子,燕王朱棣。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蒋瓛告凉国公蓝玉谋反。作为功高盖世的一代名将,蓝玉在军中的威望与兵权自然成了皇帝的心头大患。朱元璋有意冷慢蓝玉,兴许是想让蓝玉自己醒悟,像信国公汤和一样主动交出兵权,从此安分做个太平公爵。无奈蓝玉为将多年,更兼从未打过一场败仗,早养成了飞扬跋扈、居功自傲的毛病,是以更为朱元璋所切齿。蓝玉不是个呆子;皇帝的冷淡与猜忌他都察觉得清清楚楚,私下里悻悻咕哝了一句:“他已疑我了”,又被广目多闻的锦衣卫听了去,竟致成了谋反的罪证。

    几十万大军的统帅,多少次征战南北、与手下同甘共苦的感情,和屡建大功的威望,蓝玉想要谋反确实比胡惟庸要容易得多。不知是凉国公早意料到皇帝会对自己下手,的确预先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还是诏狱里空前绝后的酷刑逼供,一向以骄傲和铁血著称的蓝大将军竟然全盘招认了谋反的罪状。

    老皇帝又一次雷霆震怒了。青筋纵横的手在至高无上的龙椅扶手上重重一击,大明王朝里一桩与胡惟庸案齐名的惊天大案又一次激起了那把血腥无情的屠刀。蓝玉本人被凌迟处死,灭门九族;数以万计的人,上至贵族王公,下至平民百姓,被投入蓝色大狱中。列名蓝党的功臣宿将有两个王公,十三个王侯,两个伯爵,以及一大批朝廷官员。而蓝玉的老岳丈,靖宁侯叶昇,在蓝玉案半年前就因为卷入胡惟庸案落了个满门抄斩。传说叶昇的供词之中有蓝玉的名字,因此蓝玉一案也很可能是胡惟庸案余波大震。这基本上是洪武年间最后一次骇动天下的党狱了。到了洪武二十六年九月,持续了七个月的蓝色风暴在疯狂地绞杀了两万多人之后,终于平息下来。朱元璋下令,并赦胡惟庸、蓝玉两案余党,此后再不过问。

    当然,这个时候,经过胡蓝党狱的大清洗,开国元勋、功臣宿将已经基本一扫而空;老皇帝肃清异己,将一切实有的与虚构的威胁消灭殆尽,牢牢把天下一切大权握在了自己手里,也就这样,将天下百姓正式带入了国史上一个独特的王朝,一个最辉煌也最黑暗,最强盛也最破落的大明帝国时代。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之朔。朱元璋大赦胡蓝党案在押余犯已经过去一年。京城应天一如既往地车水马龙;建康的繁华,金陵的王气,千百年下来,依旧分毫未减地溢满了这座古都的每一个角落。

    三山门,是京城西墙主门,毗邻烟波朦胧的莫愁湖,是除了东面的通济门之外,整个京城唯一一座城外水道与秦淮河直接相通的水门。进入三山门,眼前所见便是久负盛名、灯红酒绿的秦淮河,以及显贵聚居、京城最繁花似锦的主干道三山街。

    临街的一家两层的酒肆。二层拐角是个包间,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到里面坐了一个人。那是一个青年汉子,大约二十出头年纪,身材魁伟,面色紫棠,从头到脚一副武生打扮,随身的褡裢长剑都放在面前的酒桌上,呆呆地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却明显什么也没有看见,只是一个人出神。

    他坐了没多久,便有一个年纪相仿、书生模样的人在伙计引领下走进包间,看见他,径直走到桌边,扬了扬自己手中的粗布包袱。

    “梁老弟久等了。哥哥跟你赔个不是。我去弄了两个宝贝过来,今日定能助你我一臂之力,因此耽误了些工夫,还望贤弟见谅。”

    先到的青年抬起头来,望着自己的同伴打发走店伙计,关上了房门,在对面入座,把包袱长剑放到桌上。

    “什么宝贝?”

    那人眨了眨眼睛,神秘地微笑道:“回头你便知道。”

    “井兄如此仗义,我真不知该怎么答谢你才好。”

    “先别着急说这话;我未必不是害你。今日这事,风险极大,如有不顺,掉脑袋都是轻的。我可不想你现在谢我,回头又埋怨我让你灭门九族。”

    被他称为梁老弟的青年其实并不比他小,却毫不介意对方如此摆谱,一如既往憨厚诚恳地笑道:

    “我不会的,今日之事,都是我梁铁寒的私事,本来与你无关。井大哥,你已经帮了我天大的忙,接下来的事,我自己解决足够,你就不要再管了。我也不想回头连累了你。”

    对方回答道:

    “这些话说一遍也就够了,你婆婆mama罗嗦好几天,我耳朵都起茧子了,你自己就不觉得烦?你现在是我兄弟;我井玉络也从来不是袖手旁观的人。我只问你两个问题。”

    “井兄但问。”

    井玉络压低了声音。

    “你是不是真的下定决心,非救出他们不可,纵死不顾?要知道,这天下被冤死的老实人多了,可不止他一家,你如何一一救得过来?他们毕竟与你并无多大交情,究竟值不值得你如此冒险,天子脚下劫法场救钦犯?”

    梁铁寒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我在他家里留宿,他们自己生活如此困难,却还把辛辛苦苦攒下过年的口粮拿出来招待我,又不肯收我一厘钱。要不是这般好心,他们也不至于收留了一个蓝党重犯,才招致今天的灾祸。老天待他家,未免太不公。我今日便死在万箭之下,也一定要救他们出去。”

    井玉络道:“你既下定了决心,哥哥便舍命陪君子,帮你到家,救人到底。这另一个问题,却不知你想过没有。一家五口朝廷重犯,算你拼了命能成功,劫法场只是个开始;救出人来,你打算怎么办?京城里面,躲不住人。出了京城,走到天涯海角你们也是通缉要犯,你打算带他们去哪儿?”

    梁铁寒迟疑了一下。

    “我有一个去处,似乎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能不能成,也只有一试。”

    “何处?”

    “带他们回老家。”

    井玉络稍稍停顿了一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老家又岂能逃得掉朝廷?看你是地地道道的汉人,总不至于老家在塞北大漠吧?就算你真能逃出去,你忍心让这一家老小都跟你一起去大漠?”

    梁铁寒道:“我家所在,朝廷从不会来打扰。说来话长。总之,只要能回老家,他俩就安全了。你不必多虑。唯一的问题只是,要保证这一路躲过追捕,顺利回家。”

    井玉络笑了。“你不愿说,便别说。怕只怕你虽然不说,我也能猜出来。你带他们回老家,你在开封的妻子怎么办?还有你在周王府的差事;这一劫法场,铁定是砸了你的饭碗,说不定你妻子也要受牵连。”

    梁铁寒叹了口气。“我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今日如果顺利,我们蒙着面,没有人知道你我是谁。把他们安顿好了,你还可以毫无顾虑地回京城来,我也还可以再回开封。如果暴露了身份,能逃出命来都不错,哪儿还顾得了那么多。”

    井玉络哈哈笑起来:“我回京城?我根本都不会离开这京城半步。要去,你自己带他们去,随便你去哪里。”

    梁铁寒惊诧地睁大了眼睛:“你……你不走?”

    井玉络玩世不恭地笑道:“我不。我俩一起逃出城去,岂不是把所有的追兵也都带出了城?我留在京城里面,还能为你们引开追兵。”

    “这可不行;我岂不是害了你?你怎么逃命?京城太过危险,就算逃得过今天,总有被发现之时。你自己刚刚也说,京城里面,躲不住人。”

    “那是说的别人;这京城藏我井玉络,比藏只老鼠都容易。我有的是办法,用不着你来为我cao心。再说了,我在这里出生长大,二十三年来,就从没离开过这京城一步。没有京华客栈的金丝床,开元酒楼的清蒸鳜鱼和御春楼的娇云娘?我可受不了那种日子。”

    “你既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又为何住在客栈里?你没有家吗?”

    梁铁寒瞬间就后悔自己问出这个问题来。井玉络刚刚还满脸轻松的笑容,听到他的问题,立刻就抹上了一层阴色。他没有回答,却拿过梁铁寒的剑来,把玩了起来。

    梁铁寒正尴尬间,突然听到对方问道:

    “这是令尊的剑?”

    他微微一愣:“是,离开老家时他给我的,有朝一日回家时还要还给他。井兄如何知道?”

    井玉络得意地笑道:“从一把剑上是可以看出剑主人的,你信不信?这是一把举世无双的好剑;贤弟虽然武艺高强,头脑却太过简单,性情与这剑更是大相径庭。这不是你的剑。”

    “性情?”梁铁寒有些大惑不解。

    井玉络道:“贤弟,你我相处五天来,你只告诉我你这身武功是你义父所授,却始终不肯说你义父究竟是何高人,你又究竟来自何方;我刚刚跟你说,即便你不告诉我,只怕我也能猜出来。我并不是吹牛。我可以从这把剑上,看出你的义父来。”

    梁铁寒将信将疑:“那你说,我义父是谁?”

    井玉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重新低下头去,仔细地端详起来。那是把看上去极普通的长剑;木质的剑鞘朴素平淡,没有任何雕饰。他抽出剑来;剑身既没有镶玉,也没有束丝,只是最原始的容貌,除了剑面雕刻的一束篆体阴文,再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地方。

    他用手小心地抚摸了一下光亮如银的剑身,专注地凝视着上面映射的光芒。然后,他的目光落到了剑心的篆文之上,闪烁了一下,沉思良久。

    他不动声色地微笑了,目光依然还在剑上游离,一面胸有成竹地开口道:

    “带他们回老家,的确是最安全的出路。燕山深寒,每年有一半时间都大雪封山,隔绝人世;你家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而远离咽喉要塞之所,即便打仗之时,也能躲避朝廷军队和塞外胡人的侵扰。朝廷把燕山租税赋役全部免掉,对外宣称是因为山区环境恶劣,山民生存艰难,都是幌子;世人皆知真正的原因只是一个人,那个人便是你的义父。之所以蠲免租赋,正因为不敢入山惊扰令尊;而以燕王坐藩北平,明里镇守北疆边防,暗里还要监视燕山动静,时刻提防令尊出山。如此来看,虽然你老家气候苦寒,普天之下,怕也的确再难找第二处如此安全的地方。”

    梁铁寒无法掩饰自己的惊诧。

    “井兄!这——你都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