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汉血丹心在线阅读 - 第五百五十二章 长安故土红尘路

第五百五十二章 长安故土红尘路

    西域战事未休,漠北大战将起。。。品書網在长乐侯元召暗点拨大漠智者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约束草原族群,这一局大棋快要抵定乾坤的时刻,大汉皇都长安,有些未知的变化也正在悄然发生。

    这种变化,说的既是长安市井间的事,又是宫廷内近来出现的某些现象。

    大汉长安,这座巍峨的伟大城市,自高祖皇帝奠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早已经今非昔。尤其是近十几年以来,市井间的繁荣程度,简直是日新月异,出现的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这样的变化使人惊叹不已。即便是在长安城内已经居住了许多年的世家大族,也从来没有想过,短短几年功夫,让他们见识到了历代先祖都没有见识过的新世界。

    先不必说原各地的百工制作蓬勃发展之后,带动起来的商业流通和经济发展。只是从东南越、南海诸岛、西南彝这些最先被大汉军队所征服的地区运送到各地郡县和长安来的香料、水果美食、珍珠翡翠、珍贵的木材以及琳琅满目的当地特产,足已经让长安民众享受到前人从来无福消受的许多东西。

    至于从东海之滨、高丽三郡以及刚刚开始大量涌进的西域特产,更是令人大开眼界。时至今日,像原先极为稀缺的细盐、烈酒、香料、糖、茶等等这些生活必须用品,早已经算不得什么稀物品。当然,这些产业的规模已经极其庞大,有心人如果粗略估计一下,其背后蕴藏的财富价值,单独拿出任何一项来说,恐怕都早已经是富可敌国,无法估量!

    这样的财富,在任何时代恐怕都是极其容易招致贪婪之徒觊觎的,不择手段掠夺的例子皆是,这本来是无法避免的事。但在现在的长安及汉朝疆域之内,虽然暗眼红的人很多,到目前为止,却还并没有人敢伸手染指。

    因为,只要有点儿眼力价儿的人都知道,这些产业归属地是长安西郊三十里之外的那个地方。而这背后站立的一个巨大身影,虽然年轻,但已经是头顶大汉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双侯爷桂冠,影响力横跨军、政、商数界,被皇帝陛下亲口称为国士无双的那个人。

    斯人虽然不在长安,但长安无处不在都有他的传说。除去极少数朝廷贵臣,知道未央宫在这些巨大财富后面也有着隐隐约约的影子之外,世间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却并不了解这些。而对于他们来说,在普遍的认知,经常出征在外的元召,是创造这一切繁荣的人。

    当然,在朝堂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一些措施,想要对国家内部流通这些最赚钱的行业苛以平常商品多数倍的重税,以增加国库的收入,用以填补因为对外战争所造成的损失。

    不过,当时自以为揣摩圣意而听了某些人挑拨书言事的这位大臣,奏事完毕之后,出乎意料,感觉到很多重臣看向他的目光都有些怪。

    那里面似乎包含了鄙视、嘲笑、怪、不屑一顾……但是没有赞同和附和。甚至包括皇帝的脸‘色’都有些莫名其妙,似笑非笑,令人琢磨不透。

    皇帝刘彻在心暗自大骂“愚蠢”的声音自然没有人能够听到。在他的暗示之下,丞相公孙弘冷着脸站了出来,极为不客气的驳斥了这位想要出风头的家伙。

    熟知一切内情并且十分享受现在太平丞相日子的公孙弘,只想平平安安的站好最后一班岗。在丞相的位置得以封侯,他已经算是得偿所愿,功成名,只求一个善终了。现在如果谁要创造机会挑起事端,只要有一丝把他这个丞相推向“背锅侠”尴尬地位的可能,那这个人是和他不共戴天的仇人啊!

    作为这一任丞相,公孙弘虽然被大大的收缩了权力,但想要在皇帝面前保持荣华富贵,需要的是消息灵通,游刃有余。朝野下的任何暗动向他当然谁都清楚,这些目光短浅的家伙,因为嫉妒和贪婪,简直是利令智昏!他们只看到了握在元召手泼天的财富,却根本不知道,皇帝陛下、皇后太子一系都在这其各自有着怎样的利益纠葛。如果真的不死心,想要在这其做章的话,总有一天,这些人恐怕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话当然不能明说,负有维护皇帝陛下形象的丞相大人,怎么能把天子另有渠道赚取民间财富,而在未央宫建有国库还要富有的小金库这样的事说出来呢!

    丞相公孙弘在大殿之厉声斥责的理由,是该大臣的鼠目寸光不识大体!难道不知道这几年那些行业和带动起来的整个大汉商业系统为国库捐献的赋税已经是一个天数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钱,汉朝才能够有能力发动一次次的对外战争,东征高丽,西通西域,北驱匈奴……并且正是因为用财富堆积起来的充足后勤军备供应,才让大汉军队勇往直前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对外战争的胜利,大汉周边环境逐渐安定,周边各国的商业往来逐步正常展开,并且日渐频繁。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批的商贾和大量的财富开始涌入汉朝的疆域内……今天的大好局面、长安街市的繁荣,皆是由此而来!

    丞相公孙弘言辞未休,紧接着出场的是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太大夫郑当时。这位多年以来的朝廷财政大臣,以详实的数据再一次向世人说明了大汉军队的对外战争,并不是穷兵黜武劳民伤财,而是在取得大片疆域之外,更有无可估量的财富随着胜利被运往长安,入到库府。

    这两位朝廷重臣的言辞前后呼应,因果互成,明白无误地告诉所有人,始创造自名叫元召那位年轻侯爷之手的这些财富,到底对这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皇帝刘彻从始至终都没有说什么,不过这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在朝堂大臣们表情各异,丞相公孙弘已经大喝一声,以“妄议朝政”之罪喝令殿前武士把那位面如土‘色’的倒霉蛋赶了出去。御史大夫张汤闭目养神,只嘴角动了动,却一言未发。其余皆默然。

    这是发生在几天前朝堂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许多人也并没有太当一回事,甚至朝堂之外的人都没有听说。不过,在有所牵连的许多人看来,这背后已经暗藏了微风吹动的‘波’澜……许多‘阴’谋、策划和观察预防,都在分别展开,也许在不久之后,一场有关于此的大风‘浪’会猛然袭来!

    与这些不起眼的事相,现在整个朝廷下和长安民众最关心和期盼的,是西域各国诸王和归降以及被俘的匈奴几位部落王来长安伏阙觐见这件大事了。

    这恐怕是自汉朝开国以来,最隆重和最荣耀的外邦诸王觐见天子仪式。西域将近三十多个国王再加匈奴王,这样的规模到时候一起拜伏在大汉未央宫前,所谓“威远来伏”,莫此为甚!

    好大喜功最得意这样隆重场面的皇帝刘彻,心的兴奋可想而知。历代先皇没有取得的成,在自己手里易如反掌。而且,据急报,匈奴单于羿稚邪的头颅已经在送往长安来的路。虽然没有能够把活着的大单于押着来长安献俘于高庙,有些遗憾。但前军将士能够取得这样大的胜利,已经足以让天下振奋了。在此时的皇帝心,倒没有想到其他。

    为了规模更隆重一些,好扩大影响力,让这一事件能够铭记在史册,赫赫武功供后世子孙膜拜。皇帝刘彻在很早之前,已经传下旨意,命令天下诸侯各王,利用这次机会,齐聚长安。名义是让高祖皇帝的子孙们都来见证一下这荣耀的时刻,也好告慰一下共同祖先的英灵。而实际,得到旨意的刘氏所有诸侯王都深深的明白这位手段高超皇帝的真正用意。不过是当众炫耀一下他的功绩,也好打消最后一丝留存在诸侯王心不服气的念头而已。

    其实,这样的震慑方法,对于早已经不成气候的汉氏天下诸侯们来说,是有些多此一举了。不过既然有这样的机会,来长安走一趟,打消皇帝潜意识的某些不友善念头,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一来,不久之后的长安城,可真是会迎来一个大场面了。说是百年难遇,也并不过分。因此,朝廷下各有关部‘门’相关有司人员,这一段时间为了做好准备,可是没日没夜的忙碌,累的吐血啊!

    而在这全城振奋准备迎接盛况的前夕,有一支远渡的船队在东海之滨登汉朝疆域,然后沿水道转入大江口,溯流而,几日之后,在渭河码头登岸了。

    在大批‘精’悍武士的保护下,衣饰华贵国‘色’天香的‘女’子怀抱着一个睁大好的双眼四处观望的小小孩童,登了去往长安城的马车。

    长安故土,三千红尘路,良人安在乎犹记当年,雨夜暗‘花’开,情根深种处,落字已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