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四章 苦行

第二百四十四章 苦行

    以前的时候张伟也曾经从旧思维的角度出发考虑过从顺朝位面移民过一些传统工匠艺人过来。可这一两年来的实践却证明:这些匠户制度加封建行会乃至各种问题制约下的“传统工匠”只有凤毛麟角的人还算勉强可以跟上近代化工业的需要,而更多的人则有着很多先天方面的问题。比如传统习惯难改、习惯了无纪律和满节奏、不利于先进企业文化的风气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还不如那些刚刚入门有一定表现的学徒,甚至是刚刚读过一两年私塾,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的那些学童。后者至少不论是做工还是教育,纪律性和可塑性很显然都要强出一个档次。

    “听说这两年的时间以来不少过去荒芜的的耕地都开垦出来而且渐渐养熟了,整个夏地的农业状况改善了不少。如今的夏地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张伟忽然间问道。

    “过去几年以来的忙碌和匮乏真是没有白费,这两年以来的时间整个夏地的耕地面积至少增加了百万亩左右,达到三百万亩左右的水平,而且三分之二以上都成了水浇地。似乎赶超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加上没有多少人的生活太过奢靡,仅仅去年秋收的时候一年内收获带来的囤积就有六万吨粮食。”负责这些事情的张智回答道。

    “那么从大河下游通道附近到夏地的粮食运输情况,或者说运输的能力估算过没有?”张伟又询问道

    “粮食没有大规模的运输过,但从有限的经验来看。满载货物的船只顺流而下大概只需要八天左右的时间,逆流而上则需要十五天左右的时间。加上岸边的周转,差不多完成一个运输周期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排除平均两个月左右的枯水期,一艘船大概一年可以进行十次沿河运输;十二艘维持运转的蒸汽动力船大概一年可以运输六万吨粮食左右。。。”

    听到这样的话,张伟的心中就有底了:六万吨肯定不会超过通道每年能够通过的年运量,考虑其他一些物流交通也是如此。那么女子为主的幼儿少年阶段的人口,至少可以维持二十万人。如果加上囤积储备还有今后年景不算太差情况下的盈余,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有十四万吨粮食的进口和囤积余量,这没有考虑到耕地的潜力其实还有不少,河口一带和通道附近的城镇也在开发状态。至少增加五十万左右的女子为主的人口,应该不会带来经济上的太大压力。

    当然一个问题就是婚姻制度方面的考验了。如果以夫多妻或者妻妾制度在整个社会普及化,那会给社会结构带来什么问题呢?

    很显然:多配偶制度会大大的强化家族和宗族的势力,应该对工业文明的发展是有阻力的。不仅仅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套在逐渐消亡,就连香港这样的资本主义地区也在七十年代左右法律与名义的意义上消除了多配偶制就是一个证明。

    可是如果实行子女集中抚养制度、至少是长年份的集中教育制度呢?那么不论是家庭还是家族,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环节就会被打断了。

    如果是在一个人口上亿、民众拥有相当利益意识和权益意识的社会,这么做其实是对统治层的巨大考验。很少有现代政权拥有这么大的权威。

    而此时张伟在这刚刚脱离原始时代并不算太过遥远的位面很显然还拥有着足够的威望。再加上一个落后社会里少量先进器材和技术装备带来的统治加成,应该就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了。

    想到这里,基本的方案也就大致确定下来了:“按照土地开垦的进度,三年为一个周期。移民的人口不需要太多,暂时只需要五十万人就可以了。四十万左右可以长途行走的未婚女童和少女,十万左右各地优选出来达到一定标准的十岁以上十四岁以后下少年,这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

    听到这样的要求,刘方亮才庆幸这些日子以来整个政权并没有只顾着打仗了。对迁徙移民的事情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和工作,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云集在北直隶一带准备迁界的人口已达百万左右,其中也确实有数万各地挑选而来的少儿。可是这么多的少女和女童还是恐怕凑不够。。。不过应该也不会差的太远。今年秋天之前这些事情应该还是可以完成的。。。”

    张伟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也想像到了不少的场面:基层的吏员和士兵们严打人牙子和抄掠大量的青楼妓馆也凑不够富裕与小康家庭出身的那些女子。就只能从那些前明朝被吃大户的利益集团身上打主意。甚至把手伸向民间的百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这种行为在封建时代执行力的情况下一定会带来种种弊端和问题,哪怕是王朝初期尚处于高峰时代的执行力也一样。

    李自成当然也想到了这些问题,听到张伟的要求之后也有些沉默不语。

    张伟也犹豫了片刻,不过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我知道你们在顾虑什么。这两年以来我们从这里所求的东西已经有些多了。但是轻你们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一切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反扑和偿还。。。”

    其实张伟当然知道,很可能至少一代人的时间里,夏地位面对于顺朝恐怕都是以“剥削”为主,最多变得不那么露骨而已。只不过同很多人特别是传统****对“剪刀差”“农村负担”“国际剥削”想像不同的是:对于一个落后社会,“剥削”带来的问题恐怕主要是相对差距的积累。如果对比落后社会应有的规律和发展,恐怕还会给落后社会带来不少的益处。就像新中国建国初期前三十年的农民负担很重,然而如果没有那些负担、没有相关水利与化肥方面的投资,也不见的就改变多少而很可能更差一样。旧中国外国半殖民的“上青天”则强于北平那样比较传统一些的大城市,恐怕也是这种原理了。

    :,,gegegeng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