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发现目标
而如果把三方的位置看成一个三角形的话,目标快艇走的是那条最长的斜边,不出意外的话,叶言等人会比对方早到大概半个小时,足以实施拦截。 唯一让人忧虑的地方就是对方走了****运,完美地避开了叶言等人。那么等到对方上了货轮之后,叶言等人基本上就拿对方没办法了。 走私的货轮上一般都拥有武器,而且还很强大,毕竟黑吃黑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活动。而且货轮的防御更加不是快艇所能比拟的,除非是火箭筒等有爆炸威力的武器,单靠着叶言和张胜这一票人手上的武器,打烂了估计都不会对货轮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为了避免引起货轮的警觉,在距离疑似交接地点半小时海路的时候,除了当先一辆快艇,其他四艘快艇开始朝西边分散开来,互相之间相隔两三公里,又保持在视距范围内,然后同步朝货轮方向前进。 等到达货轮可能停留的海域附近时,张胜命令各快艇压低速度,将引擎的声音尽量降低,然后一不做而不休,甚至要求各船把船上的灯都给关了,直接摸黑前进。 其他人也真不怕死,马上就响应了张胜的命令,顿时海面上漆黑一片,连带着引擎声也淹没在海浪和海风声中,几不可闻。 叶言暗暗咋舌,生怕自己真就那么命背,对方说不定也跟张胜一个套路,到时候黑灯瞎火地撞在一起,自己武功再高也并没什么卵用。 不过张胜倒是一脸无惧的神色,举着个望远镜专心致志地左右搜寻,至于乌漆吗黑的环境下望远镜能不能发挥效果,叶言就不得而知了。 还是有效果的。张胜突然拍了拍驾驶快艇那名兄弟的肩膀,示意对方减速,然后将望远镜伸到叶言的眼前。 叶言顺着张胜指点的方向看过去,只见在视距极限处,紧贴着海平面的地方有三颗特别一点的星星在闪烁,混杂在漫天的星光中,极不显眼,很容易就被忽略过去。 不过叶言却从颜色上分辨出来,那正是一艘货轮的夜航灯! 船舶在夜间航行的时候,按照规定,必须在两侧和中间同时亮起三盏不同颜色的灯,现在公路上跑的大型货车也加装了这样的灯光标志。 从那艘货轮的夜航灯间距判断,该船应该是一艘千吨级的货轮。这也是一般走私汽车原油之类的货轮的大小。这样的货轮一般都只装有导航雷达,虽然做为走私货船有可能也装了某种探测型的雷达,但毕竟是民用科技,针对的也是高高大大的海监船,对游艇这种小艇基本无探测能力。 叶言在心里稍微算了一下,货轮此时与自己的距离大概在三海里左右,在这个距离上即使与枪手爆发了战斗,也不怕被货轮上的人听到。 因此叶言立刻示意张胜指挥着快艇转向,以货轮为圆心划了一道弧线,然后用五艘快艇分开,摆出一个宽度达到三公里左右的拦截面。每艘快艇之间的距离大概在五百米到六百米,这样即使目标同样采取灭灯航行的策略,通过时的声音也会被叶言等人听到。 而且两船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太远,以快艇的速度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互相支援。 摆好拦截姿势后,等待的时光里众人也没闲着。人人都知道,接下来就是正式开战的时刻,因此正忙着做各种战前准备,比如说检查装备什么的。 与叶言同船的一人比较奇葩点,他此时正手捧一个挂饰一样的东西喃喃地祈祷。叶言侧耳略微听了听,发现他背的是基督教的祈祷词。 战前祈祷是西方国家的士兵风俗,华夏的军队里是没有这一套的,而且基督教在华夏这个无神论的国度里信徒只是极小众。因此叶言饶有兴趣的看这这名大汉正儿八经地诵念着悼词,手不停地在胸口划着十字,状极虔诚。 只是这人诵念完毕,虔诚地将手中的挂饰捧在嘴边亲吻时,叶言眼珠子都差点掉了下来。他忍不住问道:“你是基督教教徒?” 大汉很疑惑,自己刚才念了无数次的“阿门”,难道叶神没听到?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确实是。 叶言指着大汉手中的挂饰道:“那你拿着这个是什么意思?” 那挂饰在星光下闪烁着银光,式样也是十字型,但叶言刚刚看得分明,那明明就是一个藏传佛教的金刚降魔杵,与十字架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大汉得意地欣赏了自己手中的降魔杵一眼,然后小心地挂回脖子上,还伸手隔着衣服摸了摸,这才回答道:“我觉得这个款式比十字架要好看一点。” 叶言无语,心想倘若耶稣真的在天有灵,必定从天降下一道雷霆来,劈死这个渎神的王八蛋。 张胜和船上另外那名大汉也听到了两人的对话,不过都只是略微瞄了一眼就毫不为之所动地扭过头去,显然此人这么干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其余人早已经见怪不怪。 张胜依旧举着他的望远镜,一寸寸地搜寻着海面。不过很快他就用不着了,一柱灯光突然从前方射过来,从灯光的位置和移动的速度来看,对方也是一艘快艇。 虽然对方十有八九就是众人苦苦等候的目标,但保不齐对方也只是普通的游客。这边的海域上有几个小岛,国家并没有开放旅游,而且也不允许私自登岛,但总有些想要亲近大自然的驴友们会偷偷地租用快艇或者渔船,上岛一游。 白天浏览未经开发的纯自然景色,晚上开着小艇出来夜钓或者纯粹兜风,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张胜一边紧张地用望远镜盯住对方,试图确认目标,一边把对讲机举到嘴旁,命令道:“先别动手,确认了目标再说!” 只是对面快艇的灯光直直地照过来,想看到灯光后面的人影显然暂时是不可能的。 只能等对方再近一点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