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丹药
小阿福和张昭华诞下的圆哥儿并排放在床上,两个孩子都rou呼呼地,但阿福年长一岁,更为胖大,也看得更可人些。 张昭华抓着孩子的手比了比大小,发现阿福的rou多,但其实圆哥儿的骨架子大,“圆哥儿将来是个大高个儿。” 圆哥儿应声呼噜了起来,这个孩子是三个孩子里最像高炽的一个,刚生出来张昭华就觉得像,那时候一张脸压得扁平平的,眼睛也闭着,但张昭华就是能看出来。结果就是越长越像了,两条眉毛轻烟一样淡淡地,地包天的嘴巴,盖因两颊的rou太厚重的缘故。 看着缩小一版的“高炽”,张昭华觉得很有意思。圆哥儿生下来就好似温柔的性子,不怎么哭闹,哭起来声音也不尖利,据说高炽小时候也是这样的。阿福就难带一点,几个奶嬷嬷都在抱怨,她吃奶喜欢用牙龈咬,还叼着不放直到睡着了,太孙妃屋里的乳母都愁眉苦脸的。 “可以熬点牛乳,”张昭华道:“她喝得更香。” 张昭华看见胡氏似乎更喜欢抱圆哥儿,听说她屋里的人不仅要给她算日子怀孕,还要按清宫表的日子行房,她不仅要加快时间怀上一胎,而且还必须是个男孩。胡氏感到了越来越重的压力,四年多的时间等待嫡长子的出生,这放在普通人家,都是难得的事情了。张昭华和高炽没有给她压力,但她身边的人不可能不逼催,这些人依附她,都需要一个让她地位稳固的孩子。 不一会儿高炽回来,胡氏抱着孩子回去了。主要是阿福尿了一裤裆,光是换了尿片不够,她的襁褓还沾了一些淡淡的味道,胡氏害怕高炽生厌,也就匆匆离开了。其实她更怕的是高炽不喜欢阿福,阿福是个女娃,当初许多人都以为胡氏怀的是男胎呢。 高炽一点也没有以阿福不是男孩子为憾,他其实很喜欢女孩,只不过一直没有得个女孩。之前张昭华瞧见他喜欢阿福的样子,也曾动过念头,想要把阿福抱到自己宫里养,但是后面她自己怀孕了,这事儿也就作罢了。 “那是什么?”张昭华瞧见他身后还有个小太监,不知道端着什么东西,低眉顺眼地站着。 “父皇赐的红丸。”高炽挥手叫他退下了,逗弄起其实已经昏昏欲睡的圆哥儿来。圆哥儿一只眼皮耷拉着,一只眼睛散漫地看着高炽,不一会儿两只眼睛都闭上了。 张昭华揭开瓷瓶的塞子,倒出两颗红艳艳的糖丸一样的东西,她闻了闻味道,顿时被一股刺鼻的硫磺味道熏得一震,“这是……丹药?” “龙虎山的张天师亲自炼制的延年益寿丹,”高炽道:“一锅只有十颗,用了不少珍贵材料才得了这十颗。” 张昭华瞳孔一缩:“丹药大毒,皇爷以前也不曾这么糊涂过,怎么会相信吃这种东西就能长生不老的鬼话?” “延年益寿,”高炽纠正道:“父皇风湿病发作,关节疼痛,脾气又急怒,不肯喝太医院的药,试用了方士的方子,据说很见效,当然这丹药什么的,都是十几个太监试吃过的,没有一个有不良反应,都健步如飞精神健硕没有问题,父皇才服用的。” 不良反应暂时还没出来呢,张昭华道,都说明朝的皇帝有服药的传统,嘉靖帝吃丹药沉迷修仙不上朝四十年,原来根就在这儿啊。 “水银和硫磺这样的大毒之物,不管炼成什么样,”张昭华道:“都去不掉毒性。吃了就是暂时麻痹了神经,实际在侵蚀身体。皇爷以前一直说唐太宗千古帝王,坏就坏在最后吃丹药吃死了,怎么这一点上,还是不出窠臼来?” 高炽不赞成地瞪了她一眼:“别胡说,太医院对每一次丹药的剂量,都是有定数的。” 张昭华忽然想到太孙日夜跟随在皇帝身边,也应该陪着皇帝吃了不少丹药,不由得大惊失色:“太孙吃了多少?” “龙虎山的真人不过一个月前抵达京师,”高炽道:“你说能吃多少?这事儿我有分寸,你不要忧心了。” 高炽也不赞成服丹,他知道这几日会有给事中上书劝阻皇帝,到时候他和椿哥儿也都跟着劝一劝,这事估计也就打住了。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请求皇帝驱逐道士的奏疏还没有呈上去,另一封奏疏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起因是皇帝在谨身殿里挂起了一副九边图,和内阁学士杨荣金幼孜杨士奇几个讨论边情,隔日就有给事中上疏,大言炎炎地说皇帝是又想兴师劳民地北征了,说如今国力虽然蒸蒸日上,但是各处靡费太多,不足以支撑皇帝下一次北伐。 这奏疏隐隐提说皇帝好大喜功,为了自己的功业,无限制地劳民,自然让皇帝发了雷霆之怒,这名不怕死的给事中当天就下了锦衣卫诏狱之中,皇帝认为他被人指使,才敢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 但这个人确实是没有人指使的,事实上,他入狱之后,多名本来龟缩的给事中反而合成了一股政治暗流,对皇帝连年无休止劳民伤财的举动表达了不满。说起来皇帝又是北伐又是下西洋,又是修北京又是修武当,南京一座大报恩寺琉璃塔,就动用了十万夫役,这个国家的血脉像是被皇帝透支了。 给事中们第一次的集体上书,将皇帝宽大的桌案都摆满了。说起来六科的给事中不过四十多个,但架不住他们像打了鸡血似的,一天一本甚至两三本地上本,若是单纯一个或者几个人这么触怒皇帝,那下场可想而知。但这一次却是几乎所有的给事中都在上疏,自然让皇帝憋了一口气不能下手了。 听说皇帝气得一天没有吃饭,张昭华和高炽面面相觑:“给事中不同于御史,御史向来乖顺,皇爷便以为所有的言官都那样了,没想到这群给事中,竟然还留有这样的风骨,敢说真话,不在乎会不会遭到皇帝的打击报复。” 这个问题一下子非常严重了,皇帝要追究主谋,可是主谋非常难寻。因为六科给事中,本就是太祖高皇帝设来监督六部的,六部的高官见到他们也要给足脸面,你说六部的尚书们能指使地动他们吗?既然如此,皇帝晚上在谨身殿发生的一切,怎么这么快就传了出去呢?算来算去,当晚上陪侍的内阁学士,分别是黄淮、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四个人,一下子就成了皇帝怀疑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