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天唐锦绣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否极泰来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否极泰来

    ,天唐锦绣

    皇后苏氏看着房俊时眸光如水,在灯烛的反映之下煜煜生辉,心底满是感叹。

    她虽然出身不算显赫,但武功苏氏也是关陇一脉,其父曾在太宗年间任职秘书丞,算是中层官员,自然知晓那些勋贵豪门的秘辛。她刚刚嫁给李承乾的时候,便在宫内宫外听闻房俊的种种传闻,简直如雷贯耳,但无论哪一种,大抵都是“纨绔子弟”“率诞无学”“不当人子”子类。

    甚至连皇子都敢打,简直惊碎苏氏的三观,功勋之子便可以这么嚣张吗?

    及至后来,成亲之后的房俊似乎一夜之间改邪归正,在太宗皇帝的宠溺之下大放异彩,官阶爵位亦是青云直上,短短几年之间便由一个“败家子”成为年青一代的佼佼者,惊掉一地下巴。

    由于房俊自始至终站在李承乾这边,不遗余力的扶持、支撑,尤其是关陇兵变之时与李靖一内一外,剪除叛逆、维系正朔,确保李承乾地位不失,使得苏氏见识到房俊勇武谋略可与李靖这样的军神不遑多让之能力。

    再到今日,听着房俊深入浅出的将当下局势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愈发惊叹怪不得当年太宗皇帝亦要赞赏一句“此子有宰辅之才”的话语……

    女子较弱,最是崇慕英雄,如此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当时豪杰当面,怎能不心旌摇曳、泛起崇拜惊叹之感呢?

    ……

    李承乾到时未曾注意自家皇后的神色,他喝着茶水,蹙眉听着房俊剖析局势,连连点头。

    末了,他听出房俊言中之意,问道:“二郎之意,是要在将来彻底改变国策?”

    房俊谢过皇后斟茶,颔首道:“倒也说不上彻底改变,正如微臣方才所言,如今大唐周边无强国、无敌国,尤其是辽东三国的隐患彻底剪除之后,国策重心自然而然要转向国内。如今虽然已经初现盛世之轮廓,但距离真正的盛世还有一段距离。好在咱们神州大地上的华夏子孙最是勤劳聪慧,只需国家政局稳定,给他们三五十年发展的时间必然使得经济稳稳上升一个台阶,从前隋末年民不聊生百业俱废的废墟之中彻底走出来。到那个时候,‘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世景象将会在帝国大地上出现,纵使千年万年之后,华夏子孙亦会记得陛下之仁政。”

    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赋予这个种族聪慧、坚韧的性格,无论面对何等灾难、困局,从不会轻言放弃,更不会将自己的命运交由虚无缥缈的神佛苍天,而是奋起抗争、不惧牺牲,始终相信人定胜天。

    只要能够挣脱黑暗的政治、混乱的局势,勤劳聪慧的人民便能够在一片废墟之中创造出灿烂的盛世景象,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这期间固然有数之不尽的艰难困苦,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要噼斩尖锐密布的荆棘,但胜利的那一条或早或晚,终会到来。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概莫如是。

    李承乾听着房俊言语之中绘制出的宏伟蓝图,忍不住心生向往,感慨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呀……怕是上古三王之时,亦不曾有过这般富庶生活吧?超越古之贤王,不知道需要多少年呢。”

    他从乱局之中屹立不倒,终于如愿以偿的坐上皇位,除去心头窃喜之外,亦有如山一般的压力。而巨大压力之来源,在于李二陛下当初的不信任,认为他是个懦弱之人,不能做好帝国皇帝。因此,只要他施政稍有错误,“仁和”年间比不上“贞观”年间,必然遭受无穷无尽的非议。

    朝野上下会张口闭口“先帝英明”,早已窥破李承乾乃无能之辈,若是换了更为聪慧的晋王执掌帝国,必然比现在强上千倍万倍……

    所以李承乾迫切的需要得到朝野上下的认可,承认他这个皇帝做得并不差。

    而想要得到这份认可,只能通过政绩去换取。

    如果将来当真有一天帝国能够如房俊诗句之中描述的那般景象,想必今日反对他之人,到时候皆哑口无言了吧?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而等到他万年之后,于九泉之下与父皇相见,也能拍着胸脯骄傲的问一句:“父皇您看孩儿这个皇帝做得可还行?”

    只要想想那一天的到来,李承乾都觉得浑身舒泰、神清气爽……

    好在他迅速从幻想当中醒悟过来,沉声道:“就如二郎所言,只要眼下叛军平定,咱们便重整国策、梳理内政。一方面加快发展基础建设,一方面稳定西域为帝国争取更大的战略缓冲地带,咱们君臣一心,定然能够开创盛世,青史彪炳。”

    房俊放下茶杯,摇头道:“虽然国策由外向内转变,放弃开国之初的扩张策略,但并不意味着军队彻底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在放弃扩张的同时愈发注重掠夺,且掠夺的方向由陆地转向大海,毕竟与陆地动辄以年计数的遥远路程与巨大的靡费相比,海上掠夺的效率实在太高。”

    丝绸之路便是大汉帝国向西域各国掠夺的一条黄金道路,但是自汉朝凿空西域开始,后面历朝历代能够完全掌控西域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是那些朝廷、大臣意识不到丝绸之路吸纳、掠夺来的财富吗?

    并不是。

    重点在于西域太过遥远,与中原王朝的路途太过艰难,想要维系这样一条数万里长的道路,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太过庞大,难以维持投资与收获之间的正比。

    迫不得已,只能放弃。

    但是大海不同,只需要有一支无敌于海上的船队,然后沿着大陆海岸设置好补给基地,那么纵使万里、十万里之外,亦可在水师的控制之下,沿海诸国的财富将会沿着无数条航线所绘制的财富之路汇聚至大唐。

    另外一点,当下大唐的疆域已经无限庞大,受限于交通、信息、人口等诸多条件,即便有再多的土地也无甚大用,没有精力去开发的土地却要派驻大军驻守,取之何用?

    除去满足一些野心家的面子之外,还会将帝国硬生生拖垮……

    不过他也提醒道:“以海外至物资开发国力,乃是千秋万载之根基,但掠夺回的金银矿产只能充实陛下的内帑,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拉动经济,却不能直接流入民间,否则必然会造成巨大的通货膨胀,物贵钱贱的后患是帝国绝对不能承受的。”

    然后,他不得不向李承乾、苏氏这两口子普及一下什么叫做“经济”,什么叫做“通货膨胀”,以及“货币”的本质与用处……

    从真正意义来说,“钱”是最没用处的,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再多的钱也救不活一个穷困的国家。真正有用的是物资,粮食、钢铁、木材、布料、茶叶、瓷器……钱币是作为各种物资平衡流通之用处而存在。

    相比于后世,大唐为何落后?

    不是因为大唐的国库收入少,而是因为大唐的物资极度贵乏,这受困于极其低下的生产力,绝对不是钱币的多寡能够弥补,甚至过多的钱币会造成整个帝国经济系统的全面崩溃。

    毕竟无论在哪一个年代,货币都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绝大部分的人都严重缺乏货币的支配权,而当物价飞腾,绝大部分缺乏货币的人就会陷入彻底的贫困。

    当累死累活赚取的钱却不能保证吃饱,那绝对是要出大问题的,长此以往,就会引发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

    他提醒李承乾:“自东汉以来,三国两晋南北朝连年征战,国计民生早已凋敝不堪、衰落至深渊谷底,即便前隋一统南北,但周边胡族虎视眈眈、战乱频仍,亦是征伐不断、空耗国力……直至眼下,才算是边疆平稳,待到平定叛军,可称政局和顺,乃是四百年来神州大地上少有的能够集中举国之力发展内政是良机,因为国计民生早已跌落谷底,起点很低,正所谓否极泰来,只需陛下与大臣们励精图治,制定正确之国策,必然能够使得国内局势焕然一新,短时间内便可取得长足之进步。”

    有些时候,“国运”这个东西是玄之又玄的,看不见、摸不着,但谁也不否定它的存在。

    每当“国运昌隆”,各种国策之施行便水到渠成,仁人志士层出不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仿佛得上苍之卷顾、祖先之庇佑,一举奠定百年国势。

    可若是没能在“国运昌隆”之时抓住这玄之又玄的时机,任凭机会熘走,那么“天予弗取,必遭灾殃”……

    李承乾以往从未自这个角度去看待天下大势,此刻得了房俊提醒,仔细一想,顿时眼前一亮。

    正如房俊所言,自东汉倾颓、三国鼎立,国内便盗贼蜂起、战火连绵,百业俱废、民不聊生,西晋虽然短暂统一,但也只是形式大过实质,况且司马家得国不正、朝野上下各怀机心,也没出几个像样的皇帝,等到晋室南渡,北地更是沦为胡族牧场、一片腥膻,再后来南北朝割据并立,既相互攻伐又要外御胡虏,华夏户口相比两汉之时十不存一。

    隋文帝虽然一统南北,但边疆各处胡族兴起,屡屡入寇,掠夺人口蚕食疆土,使得隋朝中枢疲于应付。隋炀帝雄才伟略,却也好高骛远,修运河、征辽东,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将隋文帝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底折腾一空,神州大地烽烟四起,刚刚恢复不久的民生再遭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