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华夏风云五千年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六章 魏国,李悝变法让国家强大

第二十六章 魏国,李悝变法让国家强大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齐楚燕韩赵魏秦,各有独到之处,各国之间又交相纵横。在接下去的部分,我会先分国家讲述故事,在国家之间有交集的时候,尽量做到以一个国家为主线,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战国格局。

    战国烽烟起,群雄逐鹿忙,先声夺人者,唯我大魏王。

    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一个贤明的君主,深知国家发展,在于人才,他广招天下英才于麾下,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是魏国强大首功之人。

    魏国有一个叫段干木的人,此人目光远大,才识广博,名声在外。但是轻富贵,傲王侯,喜欢过着超然洒脱的隐居生活,不是隐于深山老林种田打猎,不是隐于湖海沿岸打渔捕虾,而是隐在一条僻静的小巷,做点小买卖维持生活。

    魏文侯听说段干木的大名,就想见上一面,请教治国之道,安邦之法,为了表示诚意,魏文侯亲自坐着车子去段干木家拜访,没想到段干木听到门口有车马声响,居然做出了一个翻墙的动作,逃之夭夭,魏文侯吃了个翻墙越户闭门羹,只好打道回府了。明君就是有明君风范,魏文侯一次拜访未遂,就接着来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但是段干木依旧很执着,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就是不见。

    魏文侯有点没招了,可又心有不甘,就每次出门,不管去哪里,哪怕是去宫口买点东西也要让车从段干木家门口绕上一圈,再回到宫门买上东西回家。每次路过段干木门口,还要贱兮兮的站立起来,扶着马车的车栏,伫立仰望,表示自己对端木干的敬意。

    这时间一长,车夫都有点不乐意了,大王,您喜欢这段巷子的风景啊,我没意见,多走点路,那也是应该的,但是您每次都在那个家伙门口站立行礼,也太有失身份了吧。再者来说,您这一趟趟的走,谁都知道您是什么意思了,他不肯见您,是他不识抬举,这样的人,何必对他如此客气。

    魏文侯摇了摇头,你是不知道,段干木先生不是一般人啊,他不趋炎附势贪图富贵,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这样的人,我就是再多来行几次礼,也是应该的。

    车夫被魏文侯的真诚感动了,大王,您要是这么说,我给您出个主意,他家住的那么偏僻,房子又那么破旧,您每次乘坐华丽的马车过来,就算是来的次数再多,他也不会觉得被尊重的,您啊,不如下次走路过来,说不定他就见你了。

    要不怎么说劳动人民心贴心那,还是车夫了解端木干的心,魏文侯亲自走路到段干木家拜访,这回满满的诚意推开了段家的大门,段干木把魏文侯请进了院子,两个人坐着小木凳就唠上了。

    先生,我想让魏国富裕起来,您看该怎么做?

    哦,你只需要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嗯,高明,那我想让魏国军事强大起来,您看该怎么办?

    哦,你只需要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一番交谈下来,魏文侯一种感觉油然而生,别说走着来,这趟就是爬着来,都值啊。

    先生啊,我想拜您为相国,辅佐我治理国家,您意下如何?

    大王太客气了,我实在对当官没兴趣,相国就免了,如果大王看得起我,以后有事情

    可以来找我商量,能帮上忙的,我尽量帮忙。

    就这样,魏文侯拜了段干木为师,经常去拜访请教。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魏国,扩散到了各个诸侯国,很多能人异士,不得志的高人,纷纷投奔魏国。

    这正是,魏文侯礼贤下士,不辞苦徒步而行,盼英才天下知晓,众贤人揽入囊中。

    这么一来二去啊,魏文侯招揽到了很多人才,李悝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李悝和端木干一样,同为孔子再传弟子,因为才干突出,被任命为相国。有那么一天,魏文侯找李悝谈话,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招揽到更多的人才。

    李悝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主公啊,您觉得这个世袭制度,怎么样啊?

    这个问题魏文侯早就想过,随口就答,世袭制是祖上传下来的,贵族的地位和俸禄,子子孙孙可以世代继承。可大多数贵族的后代,都是吃喝玩乐之辈,为国家不能立半寸之功,国家还要丰厚待遇养着他们,对国家确实是沉重负担啊。

    李悝看魏文侯上道了,接着说,主公说的太对了,世袭制度的害处很大,但是您只说出了一点。这些贵族后代,没有本事,还要占据职位,领取俸禄,给国家造成负担,只是一小方面。更严重的后果是,他们站着茅坑不拉屎,让有才之人不能上位,他们拿着不该拿的俸禄,让有本事的人赚不到钱,这就是您这么求贤若渴,还是缺少人才的根本原因。

    魏文侯一拍脑门,哎呀,说的太对了,那我该怎么办?

    怎么办,好办,两个字,改革。

    李悝就把自己胸中的改革方案,向魏文侯娓娓道来。

    第一,废除贵族的职位继承权和工资继承权,就算你老子当了再大的官,拿过再多的工资,你老子退休了,对不起,你想在宫里当官,要看你的本事,你想在国家领俸禄,对不起,要看你的贡献。要是你没有本事,不好意思,回家吃你老子去吧,国家不养你了。

    第二,现在已经继承祖宗职位拿工资的人,听好了,国家要进行考核了,有能力胜任现在工作的,继续留在岗位之上,工资照发。能力不够的,对不起,下岗。

    第三,从今往后,凡是有能力的人,不管你是贵族,还是给贵族看门放马的人,都可以来应聘,考察通过的,上岗就业,拿国家工资。

    魏文侯非常满意,一字不改,原文通过,昭告天下,即日生效。

    政治改革顺利通过,成效显著,李悝乘热打铁,提出了经济改革方案。李悝给魏文侯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魏国情况,一个五口之家,种一百亩地,每年收获的粮食,除去交税填肚子,就剩不下几粒米了。要是遇上个婚丧嫁娶,天灾人祸,国家摊派,就有家破人亡之灾了,老百姓过得不安生,绝对不是国家的福分。

    针对这些,应该做出如下措施。

    第一,国家出资兴修水利,发展试验田,改进耕作办法提高粮食产量。

    第二,丰收之年,国家要按平价收购民间粮食,灾荒之年,国家要平价发售粮食,保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平衡。

    如此一来,老百姓日子过的安稳了,国家的税收也得到了保障。

    魏文侯同样批准。

    政治改革成功,经济改革效果明显,精力旺盛的李悝开始着手编纂一部法典,要把这些改革成果,用法律的形式稳定下来。这也是改革家的矛盾之处,自己就是要革那些落后制度的命,却想把自己的制度千秋万代延续下去。

    李悝搜集整理了各国刑典,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一本集大成的封建法典《法经》诞生了,具体内容比较繁杂,这里就不详细解析了,反正是通过魏文侯授权,《法经》在魏国颁布实施。多年之后商鞅带着这部法典来到了秦国,以此为据制定了《秦律》,而后《汉律》又继承《秦律》,李悝之功,光耀千秋。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眼前的事情是,魏国在李悝的改革下,很快就强大起来。

    俗话说得好,自己强不算强,找个对手来较量,魏文侯就想拿中山国来验证一下。上卿翟璜推荐了一个人,自己的门客乐羊,说此人文武全才,善于用兵打仗。有人反对,因为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为官,父子分两国对立,恐乐羊念儿女私情,不能尽全力,而误魏国大事。

    听说有这么一回事,魏文侯有点犹豫了,就把乐羊叫于宫中,当面询问。

    乐羊陈述,臣之子确实在中山为官,之前也屡次送书信叫臣去中山效忠,我以为中山国君荒yin无道,叫犬子早早脱离中山,奈何犬子不听。今主公若允我带兵攻打中山,必当肝脑涂地,以报主公知遇之恩。

    魏文侯马上下令,乐羊兵发中山。

    再说乐羊,真是个将才,一路过关斩将,连下数城,就打到了中山的都城之下。中山国君大为惊慌,一面加紧防御,一面叫乐舒劝父亲罢手返魏。意料之中,乐羊大骂儿子,让他给中山国君带信,早日投降。

    乐羊几次攻城,都没有进展,料想城内民心还是向着中山,就有了围而不攻,等待时机,收买民心之意。恰逢乐舒送来消息,要父亲宽限几月,乐羊顺水推舟,就摆下阵势,对中山都城围而不攻。

    这一来二去就传到魏文侯耳朵里了,魏文侯心里有点没底,就找翟璜商量,你这个门客到底可靠不?会不会真的是念及父子之情,到时候再倒了戈,可就麻烦了。

    大王,您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这么和你说吧,我相信乐羊胜过相信我自己。

    这么一说,魏文侯算是吃下定心丸了,不但不派人催乐羊攻城,还在魏国都城给乐羊修盖豪宅,那意思你老哥慢慢打,我在后面给你准备一个温暖的家。乐羊一看主公如此,去他大爷的,儿子不要了,加紧攻城。

    中山国君也急眼了,把乐舒杀掉,人头挂在城头之上,这下子激怒了乐羊,他对着儿子人头大骂,这就是你给昏君提鞋的下场啊。没有了牵绊的乐羊,一鼓作气就把都城攻了下来,平定了中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