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文武双全
兴平二年开春,曹cao分兵给曹仁,两人兵分两路攻打吕布,屡用奇谋,两路大军虚实相用,把吕布打得晕头转向,还夺回了东郡两个重要据点句阳和巨野,这是曹cao和吕布开战以来首次取得了重大胜利。 吕布吃了憋就沉不住气了,和陈宫汇兵一处后马上反攻,但是当他们来到巨野的时候却看见曹cao大军有恃无恐,列阵于营外,一副决战的样子,吕布和陈宫显然被曹cao打怕了,所以他们选择了退兵,其实在这时,巨野只有区区一千人,有恃无恐不过是曹cao虚张声势,因为吕布和陈宫的退兵,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 次日当吕布得知探子报告曹cao不过是虚张声势的时候,顿时恼羞成怒,于是立即率军开往巨野,看见曹cao的军队依然和昨日一样有恃无恐,以为曹cao又摆‘空城计’,二话不说就挥军进攻,但是此时曹cao大军已至,正埋伏在四面等着吕布来攻,霎时间伏兵四起,把吕布大军一路追逐砍杀数十里,一直打到了吕布扎营的地方才罢休。 此时吕布和陈宫对战胜曹cao已经完全没有信心了,带着自己的残余部队离开了兖州,投靠徐州的刘备去了,曹cao收到消息后也没有过多的为难,反而放了吕布一条生路让他离去。 并不是因为他仁慈,而是因为他知道吕布是个不安分的主,把吕布放到徐州正是一招祸水东引的妙招,现在兖州还有张邈残部盘踞陈留,实在不是和吕布决战的好时机,加上一年多的大战,兖州百废待兴,这时候还要自损实力歼灭吕布,又要保住兖州地盘还要防着刘备来捡便宜,那绝对就是顾头不顾腚了。 “枭雄和狗熊的区别在于枭雄有大局观,懂取舍,而不是一味的狂杀。”这天曹彰看完曹cao的家书后放到了岸上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 此时已经是兴平二年的初夏,曹彰正坐在东平郡城一间大宅院里的书房内,这是曹cao给自己老婆孩子暂住的地方,现在曹丕迷上了射箭,一起身就带着六个亲卫到城郊射箭,天快黑了才回城。 而曹彰则迷上了看曹cao的家书,曹cao的家书不只是报平安这么简单,更多的是记录自己在战场上的策略和得失,虽然只是寥寥几句,但是却把战场的局势,策略的好坏以及战后的得失描述得清清楚楚,这等总结归纳的文字能力确实高人一等。 曹cao不但是个诗人,更是个兵法家,他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两本兵书,所以曹彰也从曹cao的家书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书房里除了曹彰之外就没有别人,因为从曹cao带着一家老小出征徐州那会就没带婢女,之后来到东平郡,几位曹夫人也只从太守家里要了三个婢女照顾自己起居而已,曹丕和曹彰年岁不小,所以只带侍卫不带婢女。 跟随曹彰的六个侍卫只有两人守在书房外,另外四人在军营待命,如果曹彰有需要的话才会跟随,这时一个下人走了进来对曹彰说道:“三公子,毛玠先生到了,今日是否还讲学?” “讲,当然讲!有请先生到书房!”曹彰连忙说道。 毛玠是曹cao的谋士之一,在曹cao自领兖州牧的时候就已经在曹cao帐下,但是一直没受重用,在东平郡领了一个闲职,自从曹cao家眷到了东平郡后他受命教曹丕和曹彰读书识字,在毛玠看来这是一个升迁的大好机会,可以帮助他迅速走进曹cao的视野。 在曹彰的印象里,毛玠好像也是一个挺有能力的谋士,但是到底怎么有能力他却并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这家伙说起《诗经》《楚辞》《孙子兵法》等书的时候那绝对称得上倒背如流,而且此人对汉末的管制军制都了如指掌,更让曹彰刮目相看的是每次曹彰拿到曹cao的家书把战事情况念给毛玠听后,这人都能把得失利害分析得清清楚楚,所以曹彰认为这个看起来只有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的确是个人才。 毛玠在下人的带领下来到书房,看到书房里只有曹彰一人,行礼后问道:“三公子今日有何吩咐?” 他问这话大有道理,因为每次他来教学,曹丕和曹彰都在的时候曹彰基本不发一言,任其讲学,但是自从曹丕迷上骑射以后常常是曹彰一人单独受教,他还记得曹彰第一次一个人听课时和自己说:“先生,能不能给我讲讲汉朝的官制和军制?” 从那刻起毛玠就暗暗称奇了,一个五岁小童竟然对这东西有兴趣?七岁的曹丕喜欢听《楚辞》和《诗经》但是每当讲起这些,曹彰都会兴致缺缺,唯独那日两人相对时说起汉朝官制这位三公子就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时常插话询问,上至三公职能,下至州郡百官司职,巨细无遗问得清清楚楚,军中司职更是从伍长问到将军,毛玠从那天开始就确定这位三公子在曹cao诸子中必然会脱颖而出,这问的都是治国之本啊,一个五岁孩童对这感兴趣?说明了什么?天生就是治世大才! 之后更让毛玠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在第二子曹丕不在场的情况下,曹彰斥退了侍卫,拿出曹cao的家书念起曹cao在沙场征战的始末,然后开始逐字逐句地问他“如果当时是这等情形,细节该当如何?”之类的问题,毛玠其实自己也一知半解不过从字面推想后便开始形容,曹彰一样听得津津有味,解释完之后曹彰又开始问此战得失,比如曹cao此战小败应当如何应对,会否士气低落?如何抵挡吕布进击?又比如此战曹cao大胜,是否该乘胜追击,又比如占领此地后对夺回东郡有何好处? 一系列问题把毛玠问得汗流浃背,大有招架不住之感,不过毛玠也算是游学四方,对各州地理也颇有涉猎,而且熟读兵书,所以还能应付一下这三公子犹如连珠箭般的问题,在解答问题的同时毛玠暗暗感叹,这位三公子真乃神童,比起少年盛名昭著的孔融只怕也不遑多让,而且孔融是少有才学而闻名天下,这位三公子却是对治国方略和行军打仗情有独钟。 几次单独教学下来后毛玠完全可以肯定此子假以时日必然是文武双全的一代天骄,文并非文才的文,而是文治武功的文,所以每次看到曹丕不在场,毛玠就会先问“三公子今日有何吩咐?”因为他知道单独授业的话,这位三公子从来不会按常规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