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明永历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原大战(二十六)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原大战(二十六)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方孝玉进入洛阳城后,并没有太大的动作,只是开始的时候,军团中有些人颇为不安,但三天过去了,方孝玉没有撤换一个将官,也没有拿谁治罪,于是军团中人心渐渐安定,非议之声消失了。

    这三天中,方孝玉并没有呆在知府衙门,而是将军团中的各个团都走了一遍,了解各团的情况,对官兵嘘寒问暖,走到那吃到那,与下层官兵一起吃饭,在训练和巡逻之余,一起唠家常。

    不久之后,五个军团中最年轻的主帅终于得到第四军团大部分官兵的认可,有的官兵悄悄在背地里将方孝玉称为我的“小方”。方孝玉知道此事后,也不以为意,并不禁止,而是允许低级官兵如此称呼他,但是对于高级将官,则越来越严厉起来,尤其是那些擅离职守的,则严惩不贷。

    这段时间里,清军非常安静,派出去探子也赶了回来,不过损失很大,几乎派出十个探子,只能回来三个,就已经算是最幸运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全军覆没,可见清军巡查的非常严密。

    据探子带回来的消息,还有锦衣卫安排在绿营中的暗桩传递出来的情报,如今孟津城内聚集了大约三万多人马,其中一万是八旗骑兵,另外两万则是河北绿营兵。小皇帝康熙确实就在孟津城中,身边跟随了很多清廷中的大将和高参。

    比如号称北域才高八斗的范承谟就跟在康熙左右,充当小康熙的参谋,除他之外,还有周培公、百祥理等汉臣。

    武将则有四王八贝勒,分别是敬亲王兰布、安亲王岳乐、温郡王猛峨、庄亲王博果铎;八个贝勒也全是清廷宗亲,都是能征善战之人,此外还有十几个贝子,其中有几个是蒙古科尔沁部的小王子。

    另外还有数十员大将,清廷几乎是倾巢出动,除了二十几个满洲大将外,还有三十几个汉人将军和蒙古战将。

    这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多隆了,去年徐州之战的时候,多隆顶替了穆里玛,但寸功未立,而且还兵退数百里,被明军压得抬不起头。

    后来小康熙拨乱反正,将鳌拜一伙打倒,按理说作为有嫌疑是鳌拜同党的首辅遏必隆的儿子,多隆应该受到牵连才是,但是结果却有些出人意料,多隆不但没受牵连,而且还恩宠如故,信任有加,此次小康熙亲领八旗主力南下,随行保护的就是多隆,如今他是御前侍卫统领大臣,统帅五千清廷御林军,负责护卫小皇帝。

    偃师城外还有三万多清军,其中两万是满蒙骑兵,剩下的是绿营兵,由安亲王岳乐和庄亲王博果铎两人统帅,前些时候,曾经出兵进攻偃师,但铩羽而归,损失了五千多骑兵,从此安生了不少,不敢再主动出营挑战,只是谨守大营,监视偃师明军的动向。

    这还只是洛阳附近的清军,就在洛阳西南六十里之外的宜阳县,还有三万清军,如今将宜阳县城团团围住,里边被困的就是河南巡抚和不到万人的明军,这部分清军都是绿营兵,由河北和山西绿营组成,统军将领是三个汉人总兵。

    就在潼关,王辅臣回师之后,将刘体纯堵在潼关之内。本来刘体纯可以弃关西进,进入陕西,然后再想办法回转河南,但是刘体纯为了吸引王辅臣回援,并没有离开,所以才被王辅臣的陕军包围在潼关,几次突围都失败,最后只好困守关内。

    王辅臣的陕军人马众多,有两万左右的骑兵,还有三万左右的步兵,不过步兵战力不行,倒是他的骑兵骁勇能战,但是面对潼关这座关隘,却是无用武之地。

    将四个地方的清军加起来,如今在洛阳四周已经聚集了十五万清军,而明军却只有六万左右,形势对明军非常不利。

    其实永历早就定好此战的方略,就是稳守洛阳及附近的府县,将清军拖在洛阳,等第二军团的十万人马北上河南,再与清军决战。

    现在第二军团已经走到武昌,只要渡过长江,最快只要半个月,便可到达河南洛阳,到时候,明军和清军的总兵力相当,而且最让永历有信心的就是第二军团装备了大量的新式火器,如果他们赶到洛阳,兵力虽然相当,但是明军的战力将成倍的增长,清军虽有数万骑兵,但也不是明军的对手。

    本来第二军团可以赶来,但他们接到永历的旨意,在武昌停留了十来天,接收从南京运来的大批火器,这其中包括三十门新式大炮,两千支火枪,还有五千枚手榴弹和一些新式火器,都是溧水兵工厂的最新出产,全部交给了第二军团。

    有了这些火器,永历才有信心战胜自己的对手,不然只依靠河南的数万明军,恐怕会被清军吞掉,连渣都不剩。

    第二军团赶来河南,还需要一大段时间,在此期间,永历希望能够维持现在的局面,不主动进攻清军,固守城池,如果清军来攻,便倚城而守,消耗清军的兵力。

    方孝玉进入洛阳五天之后,洛阳城内的第四军团基本被控制住,军心稳定,于是方孝玉拟写了奏折,派人送往偃师城,请永历移驾洛阳,毕竟洛阳城大,易守难攻,比狭小的偃师城安全得多。

    永历接到方孝玉的奏报后,第二天便由御林军和五千明军护卫,离开了偃师,赶往洛阳。在离开之前,因为偃师城是洛阳与郑州之间的要道,所以特意留下一万明军驻守偃师城,以守卫这条粮道。

    到了洛阳之后,永历便住进了知府衙门,随行的廖文希也好的差不多了,跟在永历的身边,几乎是寸步不离。

    按照永历的旨意,如今廖文希又变回了参军,跟在永历身边,帮助出谋划策,其实永历心里清楚,将廖文希留在身边,是为了监视方便,省得他以后再出什么“幺蛾子”。

    就在永历刚抵达洛阳的当天,宜阳县派人送来求救信,这已经是第八封了,都是由张英派出的信使乔装后,趁着黑夜爬出城墙,避过巡逻的清军,长途跋涉而来。

    张英此时已经知道大明皇帝已经到达洛阳附近的偃师,他请求马上发兵支援宜阳,如今宜阳城实在坚持不住,城内只剩下两千多士兵仍有可战之力,本来前几天清军停止了进攻,但是最近两天,清军又重新发起了攻势,而且运来大炮,对宜阳城猛轰,城墙已有多处破损,危在旦夕。

    永历看完张英的求救信,马上下令召集城内各部将官前往知府衙门议事。

    众将参拜完毕,永历先开口说道:“诸位,朕刚刚接到张巡抚的求救信,宜阳危在旦夕,清军正在用大炮轰城,不知道诸位有何办法能救出张巡抚?”

    永历话音刚落,在众将之中,走出一位红脸大汉,身高足有六尺,膀大腰圆,眼睛如铜铃一般。

    这大汉往堂中一站,开口声如洪钟,高声说道:“万岁爷,咱们在洛阳城中都快憋出鸟来了,还是快些出兵吧!”

    大明皇帝面前,出口就是“鸟”话,这可是大不敬之罪,可是就在方孝玉要呵斥对方的时候,永历却摆了摆手,制止了他。

    永历笑着问道:“呵呵,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下官叫做李凡臣,湖北襄樊人,自小就跟着刘大帅,今年三十六岁,去年在安徽合肥娶了一房媳妇,那小媳妇,长的真”红脸大汉顺嘴就说开了。

    “闭嘴!”方孝玉都急了,急忙喝止,然后对永历躬身道:“请陛下治臣的罪,都是臣御下无方,让属下在皇上面前失礼了,此乃大不敬,请陛下赐罪!”

    这时,那个叫李凡臣的大汉才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急忙捂住自己的嘴巴,“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万岁爷啊,我是大老粗,不会说话,冒犯了您,都怪我,可不怪方大帅,您老人家要治罪,就处罚我吧,别罚方大帅啊!”

    永历心中并不生气,本来军队中就有很多莽汉,而且刘体纯的第四军团以前疏于教导,不识礼仪也实属正常,不过刚才那大汉嚷嚷着出战,可见第四军团的军心士气可用,总憋在洛阳城里,不出兵救援宜阳,早晚宜阳城得被攻破,不如趁机起兵的好。

    心中打定了主意,永历面带微笑,又摆了摆手,说道:“孝玉,你起来吧,还有李凡臣,你也起来,朕不怪罪你们,所谓不知者不怪,第四军团虽然能打仗,但是军中缺少教导,官兵都不懂得礼仪,这与你们无关,倒是朕疏忽了,等打完仗,朕一定会派出教官去教导你们,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

    听到万岁爷如此说,李凡臣咧嘴笑了,然后对着永历磕了三个响头,说道:“多谢万岁爷,我就知道万岁爷高高在上,不会和我一般见识,呵呵——”

    永历没想到这莽汉竟然还会拍马屁,也跟着笑了。看到万岁爷笑了,整个大堂之中的十多个将官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洛阳府衙大堂之上,一时笑声满堂,君臣之间融洽了不少。

    “李凡臣,朕明天就出兵去宜阳,救援张巡抚,你可愿意做先锋,打头阵?”永历忽然问道。

    “愿意!”李凡臣高声叫道,一副害怕别人跟他抢的样子。

    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