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明永历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兵分两路

第一百四十四章 兵分两路

    明军只在南昌休整了三天,便要踏上征途了。此时江西的事情已经飞快的传播出去了,在大军出发的时候,永历已经接到各地的急报。

    首先是广东方面最先发现的异动,广州的尚可喜在听到街面上的留言以后,一方面派人绕路去北京报信,一方面调动兵马,向粤赣交界的各个隘口移动,有兵犯江西的迹象。

    接着湘西的战报也传来了,这回是喜讯,又是一次“湘西大捷”。“湘西联军”在晋王李定国和姚大榜的率领下,采用王夫之的“声东击西”之策,在辰州大破胡柱国的五万兵马,夺回了辰州,下一步准备攻打衡阳,准备夺下这个湘西重镇,然后联合黔东和黔西的地方土司,攻取贵州。

    看到这里,永历忽然有些担心,吴军虽然连败两次,但未伤筋动骨,况且“老贼”吴三桂还没有出马,李定国他们贸然进攻贵州,会不会引来吴三桂的反扑?到那时,以“湘西联军”的实力肯定不是吴三桂的对手啊,看来还是求稳的好。

    湘西距离长沙不远,“湘西联军”是否可以向湖南腹地发展呢?至于吴三桂,在云南还有阿桑妹等地方土司的牵制,未必会很快出兵。在时间上,完全可以在吴三桂再次出兵前,将湖南纳入大明版图,等明军主力攻下江南,再回师与吴三桂决战,也为时不晚。

    当永历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方以智和廖文希等人后,方以智表示赞同,廖文希没有发表意见。于是永历命方以智拟旨,下令“湘西联军”放弃进攻贵州的计划,规避与吴三桂决战,转而向湖南腹地发展,尽快克服湖南全境。

    永历一向重视与各地的联系,为了不引起满清官府的注意,信使一般都假扮成行商,甚至是清廷官府的信差,并配有快马来往于各地,有时候也利用信鸽来互通信息,务必要尽快传递消息。还有一点,就是永历引入了“密码”技术,虽然还不成熟,但是要想读懂密信,就必须要有密码,而信使是不掌握密码的。

    尚可喜算是清廷的“铁杆汉jian”了,这老贼甚至要比吴三桂还可恶,一直到死,对满清都是忠心耿耿。毕竟广东地近江西,也许北方的清军还没到江西,广东的清军就已经出兵了,所以这个方向,不得不引起永历的注意。

    好在广东也有大明的军队,就是梅山的“第三军团”,此时顾炎武正在梅山监军,在协助指挥和监督作战上,应该对“第三军团”有所帮助。

    永历心想,如果广东的清军进犯江西,明军就会腹背受敌,江西就会得而复失。怎么办?

    可以调动一下“第三军团”,该军团战力较弱,兵力也不过五千,但是可以出梅山,进攻附近的府县,以此来搅乱广东清军的视线。

    给“第三军团”的命令也下达了,永历这才想起明军主力“东进”以后,南昌会作为大军的后勤补给地,是不容有失的。南昌地处江西中部,西部赣州暂时不会有事,倒是北部九江和西部湖南可能会有清军攻入。

    “谁能替朕镇守南昌呢?”永历开始寻思合适的人选,从靳统武、李嗣兴、到新近归附的周鹏等人,逐一比较,还真没有能当此任的人选,不是另有任务,就是经验尚浅。

    想到明军出发后的后勤补给,永历忽然想起一个人,就是任明军总兵备指挥使的金川。

    作为新永历朝的第一位“榜眼”,金川曾任“第二军团”的政委,但是指挥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政委”一职,后来被永历用方孝玉代替了他,调任他回井冈山任“总兵备指挥使”,主要掌管明军后勤补给。

    金川自从调职后,没有任何怨言,继续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将军队的粮草供给或者运输物资等事物,都打理的井井有条。

    此次金川随军出征,继续主管后勤和运输,为大军提供粮草和军械等的保障。

    南昌将作为后方的补给地,那么不如将金川留在南昌,一来可以继续为大军提供补给,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治理南昌的主官。

    想到这里,永历便与方以智和廖文希等人商议,方以智还没发表意见,倒是廖文希先表示了赞同,对金川又是一番赞言,好像在他眼里,除了金川可以胜任外,再无第二人选了。

    既然如此,金川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于是永历下旨召见金川,当面加封他为大明江西布政使,兼江西粮草转运使。根本没有“粮草转运使”这个官位,这是永历临时想出来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保证后勤供应,金川的职责重大,所以临时加衔“粮草转运使”,也是权宜之计。

    新近归附的周鹏等人,永历也有安排。听从了方以智的建议,此次大军出征,周鹏和马云两人随军,至于李虎和王紫山则留在南昌,李虎任南昌城守将军,王紫山升任南昌知府。

    王紫山不过二十二岁,却有些少年老成,永历不过见了两次面,便感觉这位年轻人聪明睿智,加以栽培,日后必成大器。至于他是怎么年纪轻轻就坐上了正六品的南昌府经历,更是让人匪夷所思,这是在四年前,满清康熙初年,为了庆祝新君登基,特意加恩举行了一场科举,没想到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少年才子”王紫山一举高中三甲进士。

    正好江西抚州的崇仁县出缺,王紫山便出任了崇仁县知县。三年以后,崇仁县政通人和,王紫山颇得百姓拥戴。去年王紫山三年任满,在其父亲好友抚州知府原可定的举荐下,升任六品南昌府经历。

    按照王紫山如此快的升迁速度,若干年过后,能进京做阁部大臣也未可知。但是王紫山虽然考中的是满清的进士,心里装的却是大明的江山。他小的时候,在祖父淳淳教导下,对故国大明心怀留恋,恨不能早生几年,为抗击满清做出一番事业。

    参加满清的科考,也是父亲逼迫之下的无奈之举,还没真么想到中了。如今大明的永历皇帝“神奇”地出现在江西,在父亲好友黄宗羲的劝说下,王紫山联络了知交好友周鹏、李虎、马云等人,这才在南昌城内发动“兵变”,夺取了南昌,献给大明皇帝。

    此时王紫山已经自告奋勇去了赣东,南昌知府一职对于他来说可能有些重了,毕竟还是年轻人,可是“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这个重担还真得他来扛。

    留守南昌的明军不能太少,还是在“留辫不留头”的强令下,凡是剪掉辫子的绿营官兵,都归入大明的军队。不剪辫子的,也不为难,除了一些“铁杆”的汉jian外,全都发给遣散银子,让其自谋生路去。

    永历的政策是对绿营兵仁慈,但是对八旗兵就不会这样了,杀掉他们吗?不,永历对他们也很仁慈,按照永历的想法,这样就太可惜了,不如把他们都看管起来,而后派往矿山进行“劳动改造”,这可是最好的“人力资源”。

    又是一番整编,大部分绿营兵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明的军士。五千绿营兵共有三千加入大明的军队,其中军官就多达上百人。这三千人一共编成三个营,各级主管仍由周鹏他们任命。这三个营,留下一个,和明军的四个营作为南昌的守军,另两个营则随军出征。

    用人不疑,对于“投诚”过来的军队,还有各级军官,永历必须给予充分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这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大明的兵力不足,偌大的地域需要占领,与清军打仗更需要战士,如果先征兵,再训练的话,耗时太长,明军都拼光了,新兵也未必能训练的出。所以直接改编绿营兵,为己所用,是当前最省时省力的办法,可以迅速的补充明军的兵力。

    但是战争中,士兵的消耗是很大的,另外绿营兵得素质,虽说在满清初年,还是可以的,但要跟新式明军比起来,就差得远了。为了组建新式军队,永历下旨在大明治下的个府县,马上进行征兵,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同时提高士兵的军饷,以求征召更多的士兵。

    “抓丁”当兵,永历也不是没有想过,甚至靳统武、廖文希等人也提起过,但是永历认为,“抓丁”是强迫的,没有参军意愿,战力会成问题,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采用这种方法的。

    按照黄宗羲的意见,明军不能再向北进发了,另外永历等人也估计到九江肯定也得到了南昌的消息,应该已经快马向北京报信了。

    既然九江方面可能有了准备,那么就应该绕过九江,继续向长江下游进发。向东北,经过景德镇,直奔北方的池州,攻下池州,沿长江继续东进,即可抵达江宁。

    还有一条路,是翻越黄山,走山路抵达宣城,过宣城后,就是江宁。

    以上两条路,永历还是准备按照原计划,走长江沿岸这条路,先取池州,次取芜湖、当涂,而后进攻江宁。至于第二条路,则派出三个营,由李嗣兴和马云率领,翻山越岭,向江宁进发。

    从时间上算,走山路需要耗费时间太多,而且还有攻打宣城等几个县城的任务,所以当他们抵达江宁附近的时候,明军主力应该也快到江宁了。

    当两支军队会师的时候,就是攻打江宁之时。

    (昨天没更新,今天更新了,又是不好意思。如今当爹不容易,大家体谅点,等到暑假的时候,我时间宽裕了,肯定保质保量地更新。

    求点票,推荐票太少了。在这里特别感谢同袍梓儿、武悼华夏,还有一直支持我的朋友,祝你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