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六宫在线阅读 - 圩一回 东风恶,欢情薄 世道艰险(下)

圩一回 东风恶,欢情薄 世道艰险(下)

    却说叶州官邸排查结果,并无异状,使团诸人以为洛江笙误判。

    洛江笙一口咬定,有人假扮夏侯俊,从他的房内取走机要文件。他道:“殿下,此刻前路未卜,宫中形势难测,小心为要。”

    另有谋子少臣路阁老之孙路上林,道:“何必争,叫回阿俊,一问便知。”

    东宫点头,准。

    太子旨意送出三天,驿站无信回传。

    洛江笙心生不祥,那封信,那封信有问题。

    他匆匆进入夏侯俊房间,遍寻不获。使团众人惊疑,东宫令宣同官府协助调查,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未几,宣同按察使司官员回禀东宫,有目击证人证实夏侯俊早离宣府,是在返往叶州官邸的途中失踪,请东宫命令叶州官邸协助调查。

    这答案并不能叫人满意,东宫请宣同总兵顾照光彻查夏侯俊失踪一事。

    同时,出于安全考虑,东宫在谋臣的建议下,要求顾照光派出大军护送使团,即刻进入宣府官邸,直到案情明朗。

    洛江笙提供线索,夏侯俊失踪前,是接到一封信匆匆赶往大同。洛江笙认为查出寄信人身份,案情就能大白。宣同绥甘宁十八府军法司顺藤摸瓜严查数天,挖出一个小团伙,幕后主谋是惠州驿站的小官吏。

    该案犯称照管夏侯俊的马匹时,受其无故责骂,怀恨在心,遂伙同叶州宣府大同等驿站同僚,谋害夏侯俊,将其迷倒杀害,再焚烧毁尸灭迹。

    杀人动机案发经过无不符合证供,夏侯俊失踪被害一案顺利告破。

    众人虽悲戚,但也直叹夏侯俊死得冤。京官打骂驿站小吏不过寻常小事,谁知里头竟暗藏杀机。东宫警醒之余,上奏皇帝,言明案发始末,一请刑部重判涉案小吏,二请内阁拟旨约束官员言行。

    到此,夏侯俊之死告一段落。

    洛江笙却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他见过那封信,信的内容已复述不出,犹记得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感觉,寄信人深深地仇恨夏侯雍,欲除之而后快。这样的人必然是夏侯雍的敌人,但驿站小吏供词的重点在宣泻对上层官员欺压的不满,仅说利用夏侯氏兄弟矛盾将夏侯俊诱离使团保护害之。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还有那个神秘的盗信人,洛江笙以为结案草率,尤有大疑点,可惜此时诸事缠身,不能深入查探。

    是夜,地方布政司使府照例设宴款待东宫,接风洗尘,重要的是一扫重要属官被杀的晦气。

    洛江笙以告祭夏侯俊在天之灵为由,成功脱离酒席,进入宣府街市。就一夜时间,他也不期望能查出什么,只是走走看看友人魂魄所在的边城。

    突然,一个乞儿撞过他身侧,洛江笙的手里多了一张纸条,上曰:顾女重伤。

    洛江笙心思百转,前后联系,惊悟:顾念慈不会无缘无故地受伤,夏侯俊也不会毫无理由地死,八成是阿俊没忍住对小孩下手,让顾家给灭了。

    这样才能解释,扑朔迷离的案情为何被过分简单化处理。

    宣同总兵顾照光,这只能摆平黑白两道关系暗中策划的大黑手,这股超出洛家、夏侯家的联合力量之外的势力,叫人如何去质问究竟。

    洛江笙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

    这夜,他对月祭拜好友,低诉他的无力,愿夏侯俊在天之灵能见谅之类云云,好似平时与夏侯俊开玩笑般。洛江笙酩酊大醉,隔日清醒,他发现自己倒在血泊中,手持利器,旁边是断喉的真波王子。

    众人千忧万虑、千思万想、在重重兵甲保护中的、关乎边境百万民众性命的罕东都部族族长的孙子,死了。

    洛江笙手一抖,佩剑落地。

    这一刻,房门推开,真波王子的使女摔落器具,惊恐尖叫。

    无数人赶到,集在门口震惊莫名,洛江笙比他们更震惊,他想告诉东宫,这是个阴谋,有人要害死他们。但是,死者为罕东都的王子。不管这里头有谁在耍诡计,他,洛江笙,都再无活路。

    “拿下!”

    路上林阻道:“有诈,不可能是洛少干的。”

    洛江笙感谢还有人相信他,太子接话问道:“那是谁?”

    当时当刻,此情此景,生死关头,洛江笙绝智,脑中仅有一个人名:顾照光,宣同总兵兼总制宁甘馁三边总督,名满天下又能指手遮天的郦山侯之子。

    洛江笙心绪闪如电,快得连他自己也不知其意,他重抓佩剑,高喊:“顾远山误我!”入人群,杀血路,负伤逃亡。

    太子一面命锦衣卫抓捕洛江笙,一面问谋臣们,如何解这困局?

    路上林道:“臣以为,此事将危及太子之位。”

    这真是废话,送战俘到北地,代表国君之尊与夷人统帅谈判,这是何等风光的政治资本。东宫属官千方百计从二皇子派手中夺得此差事,更只能办好,不能办砸,否则,不免被群臣诟病攻诘。

    现在,罕东都王子死了。

    真波在东宫护卫下猝死,甚至是死于东宫密臣洛江笙之手,此事一旦揭发,太子之位难保。

    “卿家以为真波之死为皇弟手笔?”太子问道。

    “不,”路上林坚决地拒谈两位皇子之争,他道,“此刻,不是追究谁杀了夷人王子,而是,”他顿了顿,制造一种肃杀的语境,“咬定此虏死于顾氏之手!如此,殿下方能安然脱困。”

    一则洛江笙临逃前的指证;二则皇帝不喜顾氏,咬定顾照光,既能脱罪,又能讨好皇帝,如此,太子之位无忧。

    东宫问其他随臣:“诸卿以为如何?”

    谋臣们思量后,认为在理。若非顾照光治理不当,罕东都王子也不能死在行馆,因此,顾照光大罪。不过一番思转,这些人就想出罪名:“顾氏刚愎自用,跋扈横行,轻谩真波王子,御下不严,犯此祸。”

    太子一叹,道:“孤,如何下得去手?”

    “事不宜迟,臣乞望殿下早作定断。”谋臣们纷纷劝谏,顾照光逆贼当不得太子仁德;又,杀顾照光,方能保下边境三百万黎民,此乃太子大义。

    如此这般那般一番做作谏让,太子勉强同意,设宴捕杀顾照光,以应对魏景帝、群臣责难,免使边患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