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重生之浮华年代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报考哪所高中

第二十二章 报考哪所高中

    过年前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在一片欢天喜地的气氛中,终于到了年三十的晚上。

    在当地,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是一定要吃饺子的,当地人对这项风俗的重视程度和上元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冬至日吃饺子相提并论。

    在当地古老相传的传闻里,饺子和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有关。据说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告老还乡后,看到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淯水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于是,他叫弟子在城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rou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饺子发展到今天,形状有圆叶饺子和方叶饺子的区分,馅料分为羊rou、牛rou、猪rou、鸡蛋素饺,辅料有豆腐、白菜、青菜、萝卜、芹菜等。胡菲菲家年三十惯用的水饺是方叶猪rou萝卜馅的。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天人们往往吃rou较多,吃rou则易生痰,易上火。在吃rou的时候搭配一点萝卜,或者做一些以萝卜为配料的菜,不但不会上火,更会起到很好的营养滋补作用。

    一家三口将萝卜煮好绞碎,放在盆中和rou搅拌,放上五香粉、酱油、盐、料酒等调味品,用筷子搅拌均匀后。这样,一盆香喷喷的饺子馅就做好了。然后是饺子叶。方叶饺子一般用自家的轧面条机轧出。经过多次挤压后,质地均匀,软硬适中,再洒上适量面粉,以防用刀切割时候饺子皮粘合在一起。

    胡菲菲从前是非常不喜欢吃萝卜饺子的,因为萝卜太多,rou太少,就算把萝卜搅的再碎,口感也不会太好。随着这些年生活水平的提高,萝卜饺子中rou的比例也渐渐多起来,再加上各种新式的烹饪手段,萝卜饺子也变得好吃起来。成为她重生前年年春节最期待的家常饭菜之一。

    饺子馅和饺子皮都已经准备完毕了。胡清华将这些东西都放在客厅的茶几上,一家人一边围坐在沙发旁包饺子,一边看电视。由于家中常用的不锈钢小勺只有两只,只够两个人用,所以胡菲菲就去厨房里拿了一双筷子,用筷子挑起一块块饺子馅,包裹在饺子皮。包好的饺子呈元宝状,中间圆凸两头翘,整整齐齐的码在专门放生饺子的竹篦子上。

    “哎,菲菲的包饺子技术进步了不少啊!记得往年你是一定要和你妈抢不锈钢小勺的,包的也没今年正。”胡清华无意间抬头,刚好看到出自胡菲菲手的饺子,真是天庭饱满,地宇方圆,不由得赞了一声。

    “这有什么奇怪,一九九八年到了,菲菲又长大了一岁。终于变得懂事了,可以帮我分担家务了。”胡菲菲的mama程远芝说道。

    胡菲菲心中大汗。若不是重生前沪漂三年,想念家乡的美味,生生逼的她将本不纯属的包饺子技巧重复了近百次,就算她每天都长大一岁,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进步的。诚然,随着年纪的渐长,人的肢体构造、心智发育等逐渐走向成熟,的确有助于我们各方面如记忆力、身体强度、身体协调性等方面的提高。但是,家长一味的依靠天生天养,而不进行有目的有侧重的辅助性培训,小孩子的成长速度就会远远低于其他小孩。

    胡菲菲尚记得优等生萧如小时候的一则逸事。那时候,萧如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天真无邪,浑浑噩噩,只懂得上课好好听讲,一下课放学就回家玩耍睡觉。结果第一次小考测试汉语拼音,她交了白卷。因为在有限的课时要求下,再聪明的学生也不可能单凭上课时候老师的讲授完全掌握中文普通话中晦涩的发音规则,就算萧如天生对音韵比较敏感,也不行。当时萧如的小学语文老师是特级教师,业务水平出众,却最不待见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当场对着萧如就发飙了。那时是上午。中午在家吃过午饭,萧如死活不愿意再去上学,萧如的爸爸mama威逼利诱,甚至加上打骂,都不管用。后来萧如的mama去学校问情况,和老师沟通,才知道原来小孩子光在学校里认真听课是没有用的,回家后家长还要教,加强小孩子对课程的掌握,监督做作业。否则,别的家长都这样做了偏偏你没做,小孩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胡菲菲感叹了一下从小走过的弯路,却并没有说什么。因为她现在还是大人们眼里的小孩子,就算她再有远见,做的决定再正确,却仍然无法取得和大人们平等对话的资格。

    这样一边想着闲事,一边手下不停的包饺子。一家人都算是熟练工,满满的一篦子饺子很快就包好了,由爸爸胡清华端到厨房里去煮。这边又拿了一个新的篦子,继续开包,要把明天早晨的量一次搞定。程远芝是个嘴巴闲不住的人,做家务的时候喜欢边做边聊,就开始和自己女儿随便聊了。因为她的职业是高中老师,女儿又是初三,很自然的,就问起了女儿的志愿倾向。

    “菲菲啊,这次考试考的不错。对于报考什么样的高中,你有什么想法啊。”程远芝一边看了看对面墙壁上方挂的石英钟,一边问道。

    “mama你是怎么想的?”胡菲菲反问道。

    程远芝面对自己的女儿,自然不会说那些客套话,直接说道:“你这次发挥的很好,考入班级前二十名了。但是,根据我对你们初中了解的情况,只有每次考试稳定在前十名的行列,才有希望考上书院高中。何况,除了文化课的五百五十分外,你们的体育也占了三十分的比例。你体育成绩一向不好,在这方面很吃亏。”

    “你这是什么话?还没考试就先泼冷水?”胡清华从厨房里走了出来。他是一贯希望女儿上书院高中的,此时好容易找到个理由,光明正大的反驳,“我们的女儿很聪明的,你不要小看她!”

    “我不是小看她。我是实话实说而已。”程远芝是梅溪高中的老师,自然为自家高中说话,“她聪明有余,而勤奋不足。书院高中老师们管理比较松散,全凭学生自觉,她到那里就算毁了!”

    “行了,爸爸mama,不要为这种事情争吵了!”胡菲菲说道,“我会报考梅溪高中的。mama你放心好了,不会叫你在校长面前没办法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