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帝国征服史在线阅读 - 第十六章 船场(下)

第十六章 船场(下)

    明州船场占地甚广,如果把木料贮存场以及由官佃户租种、缴纳桐油﹑黄麻等实物租的土地都算进来的话,甚至比昌国县城还大上许多。若是白天进攻,想把散布在船场各处的工匠全搜捕起来,赵瑜把浪港寨所有的喽罗都拉来都不见得够。不过幸好现在是夜间,以赵武所率六十人的队伍,围起船场西北角工匠们居住的庄子,倒也不难。除此以外,还要多亏现在仍在年节中,那些雇佣来的小工、杂役都已回乡过年,数以百计的杂犯配军也被关回牢城,船场中只剩下六七十户世袭的军匠,不然人手也是不够。

    当赵瑜赶到的时候,海盗们已经明火执杖的封住了工匠庄上各个出入口,正挨家挨户地把人拖出屋子,驱赶到庄中的一片打谷场上。几条火堆在空地的周围熊熊燃烧着,一方面照亮了场地,一方面也堵住了工匠们逃窜的路线。在明晃晃的刀斧威胁下,大约三四百人的男女老少都衣衫不整的蹲坐在一起,人群中只有低声的抽泣以及偶尔投来憎恨的一眼,却没有一个敢站起反抗。

    赵武得意洋洋地站在一块石碾上,俯视着场中。一个小喽罗凑在他身边,不知说了什么,引得赵武他哈哈大笑。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个场面,赵瑜总觉得有种莫名的眼熟。

    赵瑜等人的到来惊动了赵武,他回头一看,忙跑了过来。“有兄弟受伤吗?”待赵武行礼毕,赵瑜问道。

    “都没有。兄弟们没伤着,下面的那些工匠也一样没伤着。”赵武指着打谷场中道,“既然要把他们弄回岛上为寨里造船,日后就是自家人。自然不会下重手。就算有人不老实,也只用刀背敲打两下。”

    “做得好!越来越会办事了!”

    赵武涎着脸笑道:“还不是二郎平日里点拨有方嘛……”

    笑着摇摇头,赵瑜跳上刚才赵武站着的石碾,在数百道惊疑不定的目光注视下,大声道:“敢问马明、徐杰二位大工何在?”他垂涎明州船场已有数载,对船场内各个能工巧匠的调查自是不遗余力。这马、徐二人是船场的大匠作,按后世的说法,是总工程师一级的人物。当年两艘神舟的设计和建造,正是他们所主持。

    场中一片静默。赵武踏前一步,持刀瞪眼,“谁是马明、徐杰,快快自己出来,莫等爷爷动手!”

    人群中一阵sao动,一个四十多岁中等个头的瘦削汉子站了起来。他穿得一件白麻衣,面色愁苦,抱拳拱手道:“好叫大王知晓,先父已于月前过世,徐叔也有病在身,当不得事。大王若有差遣,还是让小人来罢。”

    赵瑜皱眉,才半年没探查,看重的两人便一病一死,运气也忒差了点。“你是马大工的儿子?”他问道。

    “小人正是。”

    “可是唤作马林溪?”

    “正是小人。”

    “上保大保长,地字坊作头?”赵瑜追问道。宋代保甲法,五户为保,五保再为一大保。工匠庄六七十户,便分了上中下三个大保。能当上大保长,其势力在庄中必是数一数二。不过,赵瑜更看重他地字坊作头的身份。船场中大小工坊十余间,其中八个大工坊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字号排列。玄字起头的后六坊为风蓬、细木【注1】等杂坊,而打头的天、地二坊则船场中最重要的两个工坊——专司船身建造的船作工坊。

    ‘无鱼,虾也可。’赵瑜想着,就算是靠老子帮忙,能当上地字坊作头,水平应该不会太差。

    马林溪拱手道:“大王有所不知,三个月前,小人便接下先父的差事,升任船场的大匠作。那保长、作头二职,却已让给他人。”他顿了顿,又道:“大王对场内诸事洞察分明,其中必有缘故。不论有何差遣,只要大王能放过我等家中老小,小人定竭力应奉。”

    赵瑜哈哈大笑,“我喜欢聪明人!”他笑道,“既然马工你如此爽快,我也就不拿虚言诓你。我这次来,不为别的,只想请诸位上岛共享富贵!”

    赵瑜这话一出,底下的人群又是一片sao动,几个年轻人顿时跳了起来。赵武一看,连忙下令,海盗们齐齐向前一步,提起了手中钢刀。见得如此阵势,那几个毛头小子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又被身边的家人拉着蹲了下去。

    马林溪原本就如同苦瓜般的老脸,现在更是如同被灌下一整瓶醋般皱着,“

    大王的好意,小人心领了。只是先人的坟茔在此,却不敢离开太远。”

    “一水之隔,岂能算远。”

    马林溪只是摇头:“大王若要钱粮,尽可自取。军匠户虽穷,一点积蓄还是有的。但落草一事,小人绝不敢从命。父母所留的清白之躯,却不能点污了。”

    赵武大怒:“说了半天,原来你这嘬鸟看不起俺们啊!”他提起刀作势便要冲上去,“敬酒不吃,倒要吃罚酒!”

    赵瑜一把拉住赵武,“马工,只怕由不得你了。”他望向马林溪脚边一个年轻女子所抱着的孩儿,笑道:“去年曾听人说,马家的新媳妇给马大工添了个曾孙,应该就是那一个吧!看看,才一岁,还没断奶吧?长得倒是可人的紧。马工,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令孙想想啊!”

    赵瑜笑着温和无比,说的话却是阴寒刺骨。马家媳妇收紧双臂,用力把儿子抱紧,却不想力气太大,把孩子弄得哭了起来。孙儿的哭嚎落在耳里,衬得马林溪的脸上阴晴不定。

    赵瑜又是一笑,叹道:“强扭的瓜不甜,其实我也不想拿小儿性命要挟。马工,我看不如这样罢……”

    马林溪抬起头,静待赵瑜下文。

    “……想必你也知道,我浪港寨已占了昌国,现下正在攻打明州。这明州城打下来便罢了,若是打不下,官军定然要反攻昌国。到时所用的船只必然大部要由明州船场制造。正因为如此,我才想把诸位搬回昌国,算是个绝户计。不过,既然诸位不肯相从,我也不便强求,只好想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大王的意思是?”

    “木料!”赵瑜提高声音道,“造船之事,一人二木。既然你们人不肯走,我就只好把木料搬走。少了这些木料,官府再想备齐,至少一年半载是做不到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不用担心这座船场造出战船,你们也不用离开故土,这样便是两全其美。……不知马工意下如何?”

    马林溪犹豫着,他抬眼看看赵瑜,又低头看看家人,最后一咬牙,“只要大王立誓放过我等,小人便帮着大王把木料都搬走。”

    赵瑜想了想,点头道:“也罢,我发誓便是。”他抬手指天,大声道:“观世音菩萨在上,弟子赵瑜发此誓言:只要明州船场众人帮我把场中所有资材运回昌国,便任其来去自由,绝不强求!有违此誓,天人共诛,死无葬身之地!”

    赵瑜当众立誓,马林溪终于放下心来,便开始谋划着用什么办法把几千根木料尽快运到海峡对岸。

    这时,赵武拉了拉赵瑜的袖子,凑近低声道:“二郎,没了这些人,我们拿什么造船?”

    “自然还要靠他们!”

    赵武眼睛瞪得老大,他压低声音提醒道:“二郎,你发了誓啊!”江湖中人最重名声,若是违誓,虽不会真的天打雷劈,但名声就肯定臭了,日后也没脸再见人。若是当着几十个寨中兄弟的面立下的誓言都能违背,赵瑜不可能再有资格跟赵瑾争什么了。

    赵瑜轻笑道:“我是说过任其来去自由。但这些木头都是官家的东西,把官产资贼,你以为他们还有其他路可走吗?”

    接下来的十天,是忙碌的十天。

    作为人质,每户工匠家的老弱妇孺都集中在一条船住下,被赵瑜派人牢牢看守住。而剩下的壮丁都开始捆扎木排。场中木料,都是一人合抱的杉木。这等巨木,一张木排就算上下四层,最多也只能捆进五十根,再多就难以控制,也无法抵御风浪。要想把场中所有木头都绑成木排,至少能捆出一百张——幸好船场内帆缆众多,却也不怕绳索不够,而铁钉更是以千斤为计,绰绰有余——以一艘船一次拖曳一张木排计算,赵瑜手下的四艘船就要来回二十五趟。而从船场到昌国,海程虽不过百里,顺风只需半日,但回程却是逆风,要花上接近两天的时间。

    赵瑜心知光靠自己确是不行,便派人去联络了赵瑾。那赵大郎虽不喜赵瑜指手画脚,却也明白不能因私废公的道理。他分出了二十艘船帮赵瑜运送木料,只给自己留下十艘。他指挥着十艘战船,每天旌旗招展,鼓号齐鸣,只在明州城下的江面上来回巡游,大张声势,逼得州军杜门不出。

    多了二十条船上几百水手的助力,捆扎木排的工作就快了许多。赵瑜把所有船上用来在海上装卸货物的滑轮组都取了下来,帮着吊装木料。马林溪等船场工匠对这个能省上数倍力气的新物件啧啧称奇。船场中不是没有滑轮,但都是定滑轮,只能吊装货物,却不能省力。

    众人一齐努力,只一天就扎好了三十具木排。赵瑜没有再继续,直接便命麾下船只,只保留下必要驾船人手,先行送木排回岛。八丈长、五丈宽的巨型木排被十余条手腕粗的缆绳拖曳在船后,载浮载沉;而船上也没空着,油漆、铁钉、草席等造船用材塞满了船舱、堆满了甲板——赵瑜所发誓言毕竟是要‘船场众人帮忙把场中所有资材运回昌国’,并没特指木料,马林溪也只能干瞪眼,徒唤奈何。

    十天时间。浪港寨的船只在海峡间来回了三趟,虽然由于风浪,损失了一成多的木料,但毕竟有四千余根的上好木材送到了岛上。这十天来,看着海盗们的船只一趟趟驶离,看着待了一辈子的船场变得愈加空旷,马林溪等人的心中百味交集。

    今天将发出最后一趟,赵瑾的十艘战船也来到船场边,他将帮着赵瑜把剩余的所有物资一起运走——第一支外州援军已经到达明州城下——不能再留了。

    船场内的码头上,赵瑜走到盯着场内一片茫茫白地发着呆的马林溪身前,轻声问道:“马工……你不跟我们一起走吗?”

    马林溪一呆:“一起走?去哪儿?”立刻惊觉,怒道:“别忘了你发过的誓!”

    赵瑜一脸正气:“誓由我出,自不会忘!不过……”他忧心忡忡,“若是外人看到马工你把船场中的资材扎送上船,他们不知详情,胡乱宣扬出去,我怕官府会对马工你不利啊!”

    ‘外人?!这里除了工匠就只有浪港寨的海盗,哪来的外人!’他手在抖,声在颤,嘶声叫道:“谁会说?!”

    赵瑜咧嘴笑了,雪白整齐的牙齿在阳光下闪闪生辉。

    注1:宋代船场年代久远,资料已很难查到,这里用的是明代船场的资料。明初的龙江船场,各工坊的分工已经很细致了。除船作工坊外,还有风蓬﹑细木﹑舱作(修船)﹑铁作﹑索作﹑缆作﹑油漆等杂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