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义利三国在线阅读 - 第一一七章 鲁子敬定赵

第一一七章 鲁子敬定赵

    任何一个团队或者国家,当自己的实力或者周边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一定要相应的更改自己的一些政策和指导思想。并且要在自己的内部再度统一大家的思想。否则就容易导致内部思想的混乱,进而造成这个团队或者国家的混乱。

    当蒋通集团以前蜗居渤海一郡,四周强敌环绕,朝不保夕的时候。那时候大家的心思都很单纯——努力求生存。为了求得生存,对老百姓好一点,推行义利合一啊,什么都可以。只要能生存下去就好。

    等到青州开始复苏,第二次青冀战争本方获胜,生存已经不再是问题的时候,蒋通集团内部的想法就不是那么统一了。这一点,可以从蒋通的老爹开始想着做太上皇的思维中看得出来。

    等到这一次彻底平定冀州,手握十五个郡国,治下人口超过五百万,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天下最强势力的时候。这个集团内部的主要成员们,思想其实开始出现各种苗头。

    有继续雄心满满,想要横扫河北、一统天下,最后拥戴蒋通称帝的。也有小富即安,觉得自家现在总算彻底摆脱了朝不保夕的危险境地,是该停下来瓜分田地好好享受的。还有心怀汉室,想要匡扶朝纲的。更有心怀鬼胎,准备现在就拥戴蒋通称帝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这样的一个时刻,作为主公,蒋通就应该站出来明确态度。如此才能让手下的文武们统一思想,安定自身的情绪,保持这个团体的基本团结。

    蒋通或许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对这个东西的紧迫性不是很明确。而郭嘉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趁着蒋通说要修建皇宫的机会,有意识的故意误解了蒋通的意思,借此机会推了蒋通一把,让蒋通当众表态。所以说,一个好的谋士,其价值就是在这里了。

    在一九四年这个年份,皇帝和朝廷,在大汉诸侯心目中真的已经是降到了最低点。在那个时代的一般人看来,汉室真的不可复兴了。既然汉室不可复兴,那么我们为啥要尊重皇帝呢?

    应该说,在那个时代,还是有一些聪慧之士能够看到傀儡皇帝身后的价值的。但是这样的人一方面太少。另一方面就是,各地诸侯当了一段时间的土皇帝后,那种什么都是自己做主的感觉真的很好。这时候谁还愿意弄个皇帝在自己身边给自己添堵啊?咱们势力小,力量不足,直接称帝不敢做。但是关起门来穿穿以前天子才能穿的衣服,坐坐以前天子才能坐的马车,那是多爽的事情啊。反正,皇帝在长安过的什么凄惨啊、可怜的话,我什么都没听见,什么都没看见。

    然后那天晚上蒋通的话,被孙乾忠实的记录了下来,之后稍加修饰后被张涛的司闻曹传播到整个大汉十三州。这一份宣言,如同一块巨大的石头,投入到大汉这一潭本身都不平静的深水中,激起了相当大的浪花。

    影响最大的,当然是现在在长安的朝廷。

    李傕、郭汜在击杀徐荣、胡轸,赶走吕布,诛灭王允三族后。彻底把持住了长安朝廷。在一九四年的九月,李傕、郭汜、樊稠等人联手,击退了打着清君侧旗号进犯长安的马腾、韩遂和部分关中世家大族的联军,阵斩首级超过一万级。凭此威势,李傕、郭汜、樊稠都取得了开府的权利。至此,凉州集团的势力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到了顶点之后的事情就是走下坡路了。随着关中凋敝、人口减少引起的长安******能够收到的钱粮越来越少,李傕等人的军队给养也越来越差。但是越是这样,李傕等人越需要逞强。而且和董卓这样毕竟是从汉灵帝时**始就在正统的大汉官吏体系里一步一步任职、升迁不同,李傕等人以前就是纯粹的战将,没有朝堂经验。陡然之间上升到这么一个位置,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和皇帝相处,和公卿大臣们相处。由此导致的就是在皇帝和公卿大臣眼里,这些家伙连董卓都不如。

    等到蒋通的子夜宣言传播到长安,对于天子来讲,犹如打了一针鸡血!而对于李傕等人来讲,那就是兜头一盆凉水。于是天子立即要拜蒋通为大将军,开府。而李傕等人当然是拼命的反对。这道任命终究没有成行。但是自此以后,李傕等人对待皇帝的态度倒是好了很多。不过皇帝却没有把这份恩情记在李傕等人的身上。反而对东方的蒋通充满了期待。

    而对于大汉其他诸侯而言,现在天下最强的诸侯蒋通都公开承诺绝不称帝,相反,还为皇帝修建行宫,随时准备迎接皇帝过去住。这样的强烈对比,使得各地诸侯都心中惴惴。像刘表、刘璋什么的,都自觉的把自己以前的那些逾制的车马旌旗给收了起来。

    而各地诸侯治下的那些心存忠义之心的士子和百姓,在听闻蒋通的言行后,仿佛都看到了大汉复兴的希望。不少士子都开始将更多的目光向河北投放。更有一些办事风格决然的豪杰,干脆就打好包袱,开始朝着河北出发了。

    当然,蒋通的那番言论,对有的势力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张燕为首的黑山军。

    说起来,从一九四年的十月接管赵国防务开始,鲁肃、徐盛的日子就不是很好过。原因无他,为了支援馆陶战场,高览将所有的骑兵部队全部抽走了。手里只剩下步兵的鲁肃、徐盛严重缺乏能够快速反应的机动部队。面对这样的局面,鲁肃也只有从北到南,沿着中丘、襄国、邯郸三座近乎于一条直线上的赵国主要城池布防。防止张燕的部队越过赵国进入巨鹿或者魏郡。

    不过这种忧虑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张燕不是笨蛋,他非常清楚自己的部队有多大的战斗力,所以黑山军的作战,除非有特定的必要,否则大规模的黑山军下了太行山后,作战半径绝对不会超过一百里。所以就算鲁肃放着张燕不管,张燕也绝对不会无视身后的一万精锐青州军而越过赵国去巨鹿或者魏郡。

    但是鲁肃这一个多月也没有闲着,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这个时候展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胆略。身为青州军的高官,鲁肃居然敢把自己扮作一个行商,带着装扮成挑夫的十几个护卫,就在地广人稀、盗贼出没频繁的赵国四处游走。一个多月下来,鲁肃已经用自己的双脚把赵国链接太行山的地方给认真的丈量、观测了一遍。

    十月二十五日,青冀双方在馆陶的决战分出了胜负。唯二从战场上成建制撤退的高干军,因为急着从邺城走壶关回太原,所以根本没有空闲来通知在赵国的张燕一声。而吕布军则由于准备暂时依附蒋通,也没有通知张燕这边的战局。到了十一月五日,张燕才从魏郡的零散败兵那里得到这个消息。

    按理说,张燕的反应并不慢,或者说他对蒋通的印象实在太深刻。在接到正面战场惨败的消息后,他根本就没有迟疑不定,或者还心存侥幸的派人去战场实地打探消息。而是迅速的发出指令,要求全军十余万人迅速收拢。准备回山。但是让他气苦的是,黑山军的军纪、内部组织是如此的散漫。通知全军后,有的部队迅速响应,有的部队反应迟钝。整个部队的收拢集中,居然耗费了整整十天!

    没得办法啊,张燕说起来是黑山军的首领,可是实际上他只是盘踞在太行山上的黄巾军余部、河北各路江湖好汉推举出来的总盟主而已。一般情况下,大家当然要听这位带头大哥的话。但是,这时候那就不是一般情况。

    这是冬天呢,还是去年太行山也遭了蝗灾的冬天呢。就这么匆匆忙忙的退回山上,各个寨子的老幼妇孺吃什么?自相残杀后吃人脯么?好难得来到赵国,好难得敌军主力收缩在大城里。我们打不下城池,在野外收刮一下也是好的嘛。别的不说,田鼠准备越冬的地洞里,可是有不少粮食、野果的啊。还有赵国西部的荒原上,也有不少野猪、麋鹿等野生动物啊。要知道,这些年太行山上的人实在太多,田鼠窝都挖不到了,大的动物更是少见得很了!

    结果就是这么一耽搁,等到大家再次齐聚的时候,局势已经彻底发生了改变。

    十一月十日,典韦率领的五千青州骑兵,吕布的三千多并州军全部抵达赵国邯郸。鲁肃开始实施他酝酿许久的反击计划。

    “诸位,肃这些日子沿着赵国西侧的太行山脉从南到北走了一遍。有时候还深入太行山内部。一个多月来,差不多心里有了定计。近日,我军的斥候发现黑山贼已经开始收缩,想来主公在馆陶大胜的消息也传到了对方那里。而我军在得到温侯和子韧八千五百名骑兵的支援后,也可以展开反击了……请来看肃近日制作的舆图。”

    “诸位,太行山内部到底如何肃不知道,但是经过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徒步考察,肃发现,虽然从太行山上进入赵国的道路为数不少,但是真正方便大军行进的路,其实只有壶口径一条!只要我军堵住了这条路,敌军要么化整为零从各条小路回山,要么向北进入常山国,越过井径山回山。要么南下魏郡,从白径经壶关回山。”

    “抛开赵国这条壶口径不谈,敌军全部共计十余万,若是想全师而退,必须走大路。但是北上走井径山,路径太远,路况太差。走壶关的话,要横穿主公已经控制的魏郡,而且公瑾现在已经带兵三万去取壶关。真要是他要走这条路我等倒是省事了。所以,敌军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就是壶口径。只要我军提前派出一支轻兵堵住了壶口径,再我军实现合围的时候敌军还没有击破这支轻兵的话,我军定然大胜!”

    汉代的并州,其主要的地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山西省这个省份在煤炭价格上涨之前,其实较为蔽塞和贫困。贫困的原因很多,但是在古代社会,平地过少,不适宜大规模农耕就是个决定性的因素。虽说这也催生出了赫赫闻名的晋商。但是说实话,晋商真正的辉煌是在清朝,而为啥晋商在清朝能有那么高的地位,这个嘛,大家就只有呵呵了。

    而蔽塞呢,当然就是西有黄河东有太行了。西边的黄河还稍微好一点,虽然在古代也是秦晋之间天然的分界线,但是毕竟两边海拔差不多,都是属于中国大陆第二级阶梯。而东边的太行可就问题大了:这是中国大陆地理上著名的二级、一级阶梯的分界线。太行山的海拔普遍超过1200米,还有不少地方超过两千米。而太行山以东,紧邻太行山的华北平原,其平均海拔往往还不到100米。这么巨大的海拔落差,在古代那种交通条件下,真的是会要人命的。

    事实上,即便在现代社会,山西省向东部的交通道路也不多,主要的交通口,只有大同至北京、五台山至北京、太原经阳泉至石家庄、长治至邯郸、临汾至洛阳五条。几乎所有的铁路、国道、高速,差不多都是这五个方向。因为纵横四百多公里的太行山,在山西省的东侧,主要就这么五个大的缺口。

    而鲁肃所说的壶口径,就是现代社会里长治往邯郸的通道。这是太行山脉比较宽广的一道缺口,利于大军通行。而只要鲁肃将这条路先于张燕回军的情况下堵住,那就该张燕头疼了。

    “呵呵呵,子敬,韦在琅邪郡也做过一次这样的事情,现在再做这样的事情应该是轻车熟路。这事情还是让韦来吧。”

    “嗯,正要有劳子韧。请子韧率领五千骑兵,绕开张燕主力,抢先进驻壶口径。那个地方肃自己走过,宽不过两丈。只要子韧率先进去,防守是很简单的事情。之后,有请温侯将数千并州狼骑分为两翼,以壶口径为中点,覆盖壶口径两侧五十里的地域。追杀、袭击小股的贼军。”

    吕布冷冷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鲁肃也不以为意,继续对大家说道:“肃和文向,率领枪兵五千人,刀盾兵三千人,弩兵两千人为正兵,晚于几位三天出发。之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十一月十一日,鲁肃为首的青州——吕布联军开始展开对张燕的反击。而这个时候张燕还在急着收拢分散在赵国各地的部队。

    十一月十五日,张燕收拢了大概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部队,这时候战场感觉极为不好的张燕再也顾不得那些还没有赶来会合的部队,拿出大头领的派头,强行压制住了麾下一些寨主要求再等两天的要求,带着十余万黑山军往壶口径进发。

    十一月十八日,经过三天的强行军(这个强行军是对于黑山军而言),十余万黑山军终于到达壶口径径口,然而,典韦早就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要说典韦这样纯粹以武力出众的武将,无论计谋、统帅、治政能力,都是比较糟糕的。但是这样的人跟着蒋通久了,特别是当年在牟平大战黄巾的经历,使得这位实心人很是迷恋棱堡。在他十一月十三日抵达壶口径径口后,当即驱使所有的青州骑兵用树枝、泥浆、乱石什么的,搭建了一座宽两丈(4.6米),高也是两丈的小型棱堡。

    壶口径还算是太行八径里比较宽的,但也实在宽的有限。所以典韦修这个棱堡并没有耗费多少的功夫。但若是蒋通在这里,棱堡啥的或许要修,但肯定是在壶口径深处去修而不是休在壶口径径口。而且蒋通虽然只是中人之姿,但是无论他怎么修棱堡,至少都会修个城门方便自己进出……是的,典韦的棱堡忘了修城门了!

    结果就是,张燕一看到壶口径径口的棱堡,立即率领全军向北转移。这就把和张辽分兵后只有一千五百骑的吕布给害惨了——吕布本来这么爽快的答应鲁肃的安排,就是想着张燕至少要冲一冲典韦的防线,冲不开才会向南或者向北突围。而且这时候典韦应该也会率军追杀——谁料想典韦把棱堡修在径口,让张燕一眼就看到了。还不修城门,这阵子看着张燕打都不打就退走,正忙着拆棱堡呢——也不知道这厮是真傻还是假傻啊!

    结果就是吕布在紧靠太行山脉的平原地带以一千五百骑兵和十万黑山军周旋了将近一个时辰。虽说黑山军的战力不值一提,但是这时候人家是要急着回家啊。正应了兵法上的归师勿遏。所以吕布这一仗打得相当之艰难。好几次吕布都准备彻底放弃,让开大路让张燕过去算了。但是想到蒋通许诺的五个郡守位置,其中还有自己的故乡。这时候再是不满,再是心疼,还是咬着牙坚持缠斗。

    还好典韦还没黑到极致,看着张燕的黑山军退走后就升起了辛夷灯。在南方的张辽看到后迅速北返。终于在吕布和黑山军交战近一个时辰后赶到战场。之后不久,典韦也把那个棱堡扒拉了一个洞出来,青州骑兵也加入了战场。

    当然,除非敌军丧失作战意志转身逃跑。八千多骑兵并不能把十万多步兵彻底击溃。吕布、典韦等人能做的,也就是不断的sao扰、袭击,延缓对方的行进速度罢了。

    这个时候如果黑山军是一个真正的整体,张燕当然可以壮士断腕,彻底舍弃一部分断后的部队,让大部队成建制的逃生。但是坏就坏在黑山军只是联盟。是许多山寨的集合体。这时候谁都不愿意断后。渐渐的,光是几千骑兵的sao扰,就已经让张燕逐渐的失去了对部队的有效掌控。

    等到第二天,当鲁肃、徐盛率领的一万步兵赶到战场的时候。胜负已经彻底失去了悬念。

    “属下赵国相鲁肃、赵国中尉徐盛禀报主公:……十一月十八日,我军与黑山贼展开决战……十九日,我军全部到达战场,敌军总崩,逃兵漫山遍野,杀不胜杀……至二十一日,我军共计斩首一万七千余级,俘虏六万五千余人。黑山贼首有名姓或匪号者如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大计、雷公、浮云、五鹿、苦哂等,皆没于此役。唯贼军大贼首张燕、于毒、左校等各率一两千部众慌不择路,从各小径进入太行山中……赵国至此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