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六、乘风踏雪下洛阳(四)
又是一阵风雪刮过来,敲打在玻璃窗上,声音倒是很清脆。 站在门口的警卫员紧了紧自己的衣裳,专心观察周围。青岛口是俞国振经营久了的,但往来这里的商旅很多,其中有不少是各方势力的探子。如果能有机会刺杀俞国振,给华夏军略委员会惹上些麻烦,这些探子也会很乐意。 然后警卫员便看到了四个文人大笑着走了过来。 “想来顾炎武又是在写他的评论,今日不知他会写出什么文章来,一定要抢先拜读一番。” “这等喜事,他写不出好文章,咱们就要他请客!” “写出了好文章就更要请客!” “你们啊,都没个正形,炎武兄如今可是忙着正事,和咱们这般混日子不同。” “什么叫混日子,我今日就要寻炎武辩上一辩,华夏之有君与无君,究竟是好还是歹。” “华夏之有君?只听闻夷狄之有君也不若诸夏之亡……” “圣人之言亦未必全可信之,至少句逗之上,圣人之时可无今日之标点,愚以为此乃圣人讥嘲春秋诸国之语,夷狄尚有明君,而诸夏则无明君……” “胡说,胡说,我华夏如何会无明君!” 这伙人原本是来拜访顾炎武的,但是走到门口,他们自己倒是先争了起来,就在大雪之中,各人引经据典辩论不休,一副要为往圣正视听的模样。警卫员听得微微笑了起来,笑容多少有些不屑。 “休争了。你们争了几日都没有个结果,不如……请这位华夏军来评评道理?” 终于有一人出来打圆场,那人年纪较长,四人中年纪最幼与他眉目有些相似,正跟在他后头。 “哈,俞济民教的弟子,自然是高才。不过他们可是不读圣贤书的……” “这位先生说错了,我们在新襄学堂里,其实是读圣贤书的。、、、。我们可都有学习。不过我们教师说,圣人之时非如今之时,如今文人一争圣人本意。只在字面句逗上做功夫,断章取义,实为文贼也。” 因为不只一个警卫员,所以这个警卫员向自己的同伴使了个眼色。他们跟在俞国振身边,知道自己统帅是个随和的性子,因此他们也并不冷傲。 “呃……” 一句“文贼”让原本争论的诸人都哑了下来,然后有人笑道:“看吧,看吧,俞济民教出的弟子,果然有资格作评判吧!” 虽然现在华夏军自己形成了一套教育系统。但是俞国振身边的警卫还是从新襄的初等学堂中征召,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确实是俞国振的弟子。那个年纪稍长的文人这样一句话,让众人都笑了。 他们觉得这个警卫员谈吐不俗。便拉着他聊天,待得知他真是俞国振的警卫员而俞国振本人也确实在顾炎武这里,这几人顿时精神大振:“俞济民真在此,求见,求见啊!” 这个时候,顾炎武刚刚为俞国振端上一杯热茶。两人围着炭火正在讨论时局。 “炎武先生还是觉得,我应该按部就班,不要心急吧?” “正是,天下不过是统帅囊中之物,何必着急?我看统帅的五年统一计划,就是神来之笔,尽可能分化敌人,化敌人之实力为己用,此时更改,并无意义。” 顾炎武说到这里的时候,眼中带着些狡猾的笑,他办了几年的报,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义愤单纯的书生了,俞国振的五年统一计划背地里藏着什么名堂,他是一清二楚的。 五年统一计划的第676章,他讲了些自己的看法,俞国振也耐心地进行了解释,谈兴已尽,顾炎武道:“统帅有何吩咐,只管说就是。” 俞国振微微沉吟了一下:“主要是两件事情,那个南都周末的事情,你应该知道了吧?” “是,不曾想到程正夫竟然是如此人物,是我失察!”顾炎武有些窘然。 “算不得失察,人各有志罢了,而且程先贞已经辞去了主编之职,南都周末已经换人了。我看了近几期民生速报,炎武先生似乎有些与他置气,想要反驳其观点?” “不平则鸣,有些话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何必呢,自有归尔礼去对付他,可不是那种连花生是长在哪都不知道的小报。” 这是一个典故,归庄办的第676章,进而质疑其“一捧笑话泪满荒唐语”。 归庄还认为,一个负责任的报纸,不怕出错,但错了不认不道歉,才是真正大错。 自然不肯认错,只是说此前那位编辑所言乃是个人观点,而且那位编辑为临时所请,如今已经清退了。 “呵呵,统帅既是如此吩咐,我照办就是。” “这不是吩咐,只是建议,我只掌控方向,具体如何做,终究是你们的事情。”俞国振接着又道:“有关牛金星集团覆灭之事,你要多报一些,特别是牛金星集团中两个人不同命运……刘希尧负隅顽抗,束手就擒,而刘体纯深明大体,率众起义。” “统帅之意……黄德功?” 俞国振慢慢点了点头。 他的目标正是黄德功。如今南明小朝廷能够依靠的武力,也就是黄德功。如果黄德功表示坚决抵抗,那么南明小朝廷一时半会还不会退让,可是如果黄德功也表示要和而不要战,俞国振估计,五年统一计划就能够签下来,南明小朝廷能争的,就只是一些有关朱由崧和金陵朝廷中大臣待遇之类的枝节问题了。
两人正待细谈,这个时候听得外头出现了嘈杂声,紧接着一个警卫员进来道:“统帅,几位先生求见。” “先生?是来见我的还是来见炎武先生的?”俞国振看了顾炎武一眼:“此地炎武先生是主,我是客,见与不见,由炎武先生说了算。” 顾炎武此时也不过三十三岁,俞国振如此敬重,让他颇有些受宠若惊:“既是如此,就请他们来见吧。” 不一会儿,那几个书生便进了屋子。俞国振看了看,大都很年轻,自己并不认识,倒是顾炎武欢喜地道:“你们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声我好去相迎!” “若你来迎了,我们就见不着俞济民了!”其中一人笑道。 此时俞国振位高权重,除了他的一些长辈旧友,很少还有人直呼他的表字。但这个人唤他俞济民唤得非常自然,这让俞国振觉得有些新奇,盯着这人好一会儿,俞国振觉得自己并不认识他。 “啊,统帅,我向你引荐四位俊彦,首先,这位年纪最长者姓夏,名允彝,字彝仲,号瑗公,这位姓黄,乃是……” 来的四人,让俞国振眼前顿时一亮。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黄宗羲、王夫之,再加上现在这里的主人顾炎武,可以说,乃是明季思想界一次聚会! 直呼他表字的,就是黄宗羲。 黄宗羲看着俞国振的目光多少有些挑剔,原因无它,俞国振对东林不友善的事情,现在可谓天下皆知。特别是孙晋等人在俞国振这里吃了冷场,背后传言俞国振靠东林起家,如今却是六亲不认。黄宗羲自己,乃是东林七君子中黄尊素之长子,父亲的东林身份,特别是死于阉党酷刑,一直是他引以为傲的事情。 “俞济民,你在此正好,方才我和王而农正争论,这天下要不要君王。”黄宗羲入座之后,也不客气,径直开口:“我以为天下无需君王,王而农以为天下尚需明君,不知俞济民你如何想?” 俞国振虽然知道黄宗羲的名声,却不是很清楚他的主张,因此当听得他非君之论时,双眉不禁微微一挑。 这个时代,竟然就质疑起君主来…… 黄宗羲的问题,与其说是一个问题,还不如说是一种试探,试探俞国振是否会登基称帝。其余人都明白这一点,夏允彝尚能不动声色,年轻的夏完淳眼睛则瞪得老大。 他甚至握紧了拳头,仿佛只要俞国振说的答案不合他心意,他就要冲过来一般。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