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一六二二在线阅读 - 九十一节 饥年

九十一节 饥年

    史班笑着跳下了马,大声道,

    “我是太平王史班,你们都起来吧,不要害怕,我来讨个歇脚地方而已。”

    全族两百人这才站了起来。那族长黄一良低着头说道,“族中屋舍鄙陋,祠堂在北面,未蒙战祸,敢情大王屈尊暂住。”把史班和一大帮官员带到宗族祠堂里。

    众人跟着那几个族里人离开了官道,往北穿过一片林子,过了个小木桥,看到河边有几十亩良田。府城一带刚刚被穿越者占领,比不得五源谷和昌化久经穿越者经营,生产水平很低,正是百废待兴。再加上最近战争对农业破坏不少,能看到这样一整片水利设施完备的良田,让众人都心旷神怡。

    那片田地中间有个两进的宅院,门口立着两个石狮子,中间挂着一块“崇恩堂”的匾额,就是黄姓族人的宗族祠堂了。史班这些年在外面走动的少,见那祠堂红墙碧瓦,斗拱梁枋,倒像个寺庙。史班心下好奇,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那族长是个经年的老人,把史班神情看在眼里,觉得这大王亲善待人,便壮着胆子多说了几句,“这是前朝万历年间,族人捐建的,附近还有八十亩族田,先前是学田,如今废了科举,便暂做义田用。”族长虽然在乡野里,但也听说了南海国立国的消息,说到“万历年间”加了个“前朝”。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一句话,便让史班以下众官吏大感不同,个个脸露笑容,态度亲善了不少。

    明末宗族多有族产,来源一般是历代族人捐献,也有犯族规之人财产没收得来,由族长经营。所谓学田,就是拿田租支持族里有潜质的读书人,求的是族里能出个当官的,光耀门闾。所谓义田,就是用田租帮助贫困族人,和睦族里。

    史班点了点头,众人进了那祠堂。绕过一扇石墙屏风,看见一个宽阔的祠堂大院,里面载着几棵难见的桂花树,透出一股不同于乡野的味道。前阶檐石是花岗岩做的,阶上有几根雕花青石檐柱,正堂门边墙上挂着一副对联: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见这对联劝的是敬祖宗,读圣贤书,让史班不禁摇了摇头,暗道几千年儒家宗法难改。众人进了正堂,便是这祠堂的祖宗寝殿了。一个宽大的香案上层叠放着不少祖宗牌位,上面写着祖宗的功名和名字。香案前面一口大缸,装的似乎是外面小河的清水。

    史班是个随和的人,倒没有端着王侯的架子,想到借宿人家,就得入乡随俗,跟那族长要了几根香来要敬黄姓祖宗。黄家人见状,感动得一骨碌都趴到了地上,磕头不起,看得史班一笑。

    别人祖宗,史班倒不会去拜祭,只点了香暗道句“叨扰”,把香插在香盒里。那三根仙香点着,烟火萦绕下,寝殿里顿时生出一股清幽庄严的气氛。

    黄姓族人爬起来,带着太平王一众人入了后堂,是个七八间屋子的天井。听那族长解释,这里本来是给族学用的,还在府城请来个先生。现在科举已经被废除,族里学生读书便没了劲,渐渐不来了。这里算是村里最体面的地方,请史班等人在这里暂歇。

    手下人纷纷开始布置住处,史班就拉着村里几个说得上话的聊起了家常。史班请几个老人坐了,好奇问道,

    “如今分了土地,村里是个什么情况?”

    几个老人互相看了几眼,都不知道怎么答这话。那黄一良想了想,又要跪到了地上,史班拉他起来坐了,听他说道,

    “如今家家有了地,本是天大好事。但前些月遭了兵灾,村子被明军征做了粮草储藏地方。十一月稻熟,又都被割了充做军资。那明兵后来被吕将军打跑,逃跑时候一把火把粮草都烧了,这村子也就被烧没了。倒是苦了我等百姓。”

    史班听到这村子被明军祸害的倒霉事情,心下暗想,百姓恨明军也好,点了点头。又想起这祠堂气派,和现在村里的平民屋子大不一样,像是官绅人家捐的,又问众人,

    “原来田多的大户,如今在哪里?”

    那族长赶紧答道,“原来有几户富裕的,被分了田时候倒没说什么,一副和睦模样。后来明军一来,便露了原型,纷纷跳出来冤枉我等贫苦族人。也不知道怎么串通几个军汉,活活打死了几个后生,把田产加倍夺了回去。再往后,那几个无赖听说明军在西边打了败仗,便携裹着银子逃到文昌那边去了。”

    黄姓老头说得简短,却让史班心头一凛,想象出当日族人互相争斗,陷害至死的惊涛骇浪,一时沉吟不语。史班从来不知道,五源谷一胜一败之间,在这个小村子激出这么多波浪。

    黄姓老头见史班和善,想到族里苦事,停不住了嘴,又说,“上个月府城的官人过来,把村里人田地重新分了,这倒是好事。只是原来躲兵灾在山里藏的一些粮食,如今都吃了尽,城里粮食又涨到二两一石,我们乡下人哪里买的起,到了三四月青黄不接,却不知道怎么过。”

    史班看着几个老人身上衣服的补丁破旧,不由得皱起眉头。这仗打了三、四个月,那些明军大兵所到州县,一季粮食都被充了军粮。本来明军吃不掉那么多,迟早会卖出来给百姓,百姓顶多折些银子。但是明军最后又打输了,逃跑时候一路的粮仓都被烧掉,倒把海南岛东面一季的粮食都糟蹋了。

    海南岛虽然地广人稀,但长期受到中央的歧视性民族政策打压,水利开垦也不发达,可耕作土地不多。一下子被糟蹋了一季的稻子,顿时米贵,府城的一石粮食,已经炒到二两银子。这个黄家村处在明军重点驻扎地,算重灾区,这个缺粮的问题就更明显。

    本来琼州府海路运输方便,米贵米贱,商贾定然会从两广来回输送赚取差价,最后平抑米价。但五源谷第一次占领琼州府时候清算了一大批商人。剩下的一些“从良商人”,在七、八月份明军占领全岛大部分的时期,又重新跳出来作威作福。到了后来吕策打回府城,重新解放琼州府时候,这最后一点缙绅商人也跟着明军残兵,从文昌登船跑了。

    现在朱明朝廷严禁商贾和琼州府贸易,出入大陆也是不容易。南海国最缺的,就是能跨海贸易物资的商人。硫磺硝石运不进来,粮食丝绸运不进来,海布铁器运不出去,海南岛变成一个孤岛。要等董学普白手起家从头来过,组织起贸易船队,发展出成熟的贸易路线,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情了。

    史班一时特别想念起庞宁起来,也不知道这个胖子跑去哪里逍遥了。

    该不会挂在海上了吧。

    史班摇了摇头,把思绪拉到眼前,安慰几个老人道,

    “莫急,我这回了昌化,就组织从山前港运大米过来平抑府城米价,到时候米价下来了,你们可以从市场上买米撑过去。”

    几位老人听了这话,脸上轻松了不少,纷纷给大王道谢。史班心里却知道,山前港那些存粮,撑起整个琼州府的春天实在有些勉强。儋州到府城的道路难走,短短一段路,没有马怕要走上一个礼拜,加上运输过程中的大量消耗,南海国的第一个春天,怕是难过了。

    史班想起刚才跪在村口的孩子,不禁瘪了瘪嘴,想到能帮一些就帮一些,便动了开垦昌化荒地的念头,对着黄家一帮族老说,“这样,如今我要在昌化开垦新田,你们村里人愿意和我一起去的,每月半两银子月俸,管吃管住,一直到明年这个时候,每人再分五亩新田。”

    这些老人都不是富户出身,是挨过饿的,自然知道这等缺粮年头,管吃管住是天大的好事。一个个都跪了下来,口中大喊“大王仁德!”史班这次倒也不避让,等他们磕了几个头,才把这几个扶了起来。

    史班看几个老人出了祠堂召集族人了,不禁叹了口气,对赵旺、赵布说,

    “走,我们出去走走,总呆在屋子里,外面天塌了都不知道!”

    两个青年对视一眼,赶紧出去牵马,三人绕着黄家村骑了一圈,见村里那些干瘦的汉子守在茅屋里,蹲在谷场上,坐在田边,似乎听到族长的召集,都渐渐往一个砖瓦房聚去。这时已经是下午三、四点,却只有一半人家点起炊火,可知穷苦。

    史班看了看身边两个徒弟,最后还是看向了稳重的赵布,交待道,

    “我回头写封信,你明天拿着信回府城找北王董学普。跟北王说我要在昌化开辟新田,跟他把昌化和山前港两地要来治理,包括五源谷,这些地方整合为昌化州,你赵布就是第一任知州。”

    见赵布点头答应了,史班又看了看赵谷,道,“你上次做的那一套畜力播种机,收割机,我们三个人晚上再合计合计,改成人力可以拖动使用的,把图纸画了,一并给北王董学普。前几天听他说要发展这一片的农业水利,怕是能用到。”

    赵谷随手甩了甩马鞭子,转念间似乎已经想到了改进的方法,抬起头来咧嘴笑道,

    “这个倒是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