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奋斗在明朝在线阅读 - 第二一章 抚远招讨使和权韦州知州

第二一章 抚远招讨使和权韦州知州

    黄金的价值高,而且稀缺,所以黄金可以作为货币。

    而粮食呢?

    这年头粮食的价值也高,而且也算得上稀缺,但是通常粮食并不能作为货币。

    黄金的稀缺是真的稀缺,几千年下来黄金的总量都只增加了那么点,再多也多不到哪儿去。但是粮食的稀缺却是时代和环境造成的。粮食说多也多,说少也少,粮食多的时候都能烂大街,人们买两碗豆浆喝一碗还可以倒一碗,少的时候几万几十万人活活饿死都看不到一粒粮食。

    现在的关中就很缺粮食,应该说整个中原都缺粮,现在还只是崇祯八年,再过两三年,等到崇祯十年之后,整个中原就会爆发全国性的粮荒,这场饥荒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持续了二十多年,直到二十多年后超过八成的中原人饿死、病死、战死乃至被屠杀之后,这场饥荒才因为人口的减少而自然解除。

    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域,造就了粮食的特殊地位。

    在这样特殊的时代,在关中,用粮食作货币是可行的,虽然每年都可以收获新的粮食,但实际上粮食的总量却是逐年减少——如果李世杰没有来到这个时代的话,的确就是这样——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粮食不是硬通货什么才是,银子么。

    时间进入十二月,连着下了几场大雪,气温更是早早的降到零度以下,李世杰加大了对招募来的那些修桥铺路的壮丁的供给,每人每日的供给由两斤粮食和二两白酒提高到两斤半粮食和半斤白酒,每人再下发一件厚羊毛衫,另外,工资也由每日三斤粮食提升到每日五斤。

    粮食如流水一般花出去,但这可以让更多的人度过这个冬天,虽然花费的粮食很多,但李世杰认了。

    随后,在人们的感恩戴德之中,李世杰带着西番营和仅仅经受了一个半月训练的长风营去了同心堡,顺手带走了曹变蛟,陷阵营留守李家镇。

    李家镇与同心堡之间的青石大道已经修了一半左右,清水河上也修建了一座石拱桥,不过石桥还没修好,这个还有的等。

    因为马匹比较多,所以长风营的士兵都变成了骑马步兵,也就是西方人所称的龙骑兵,有马匹代步,李世杰带着四千士兵仅仅半日功夫就抵达同心堡。

    同心堡的主体建筑已经完工,现在只剩下箭楼、炮台和护城河,城堡内的民居、作坊、兵营等建筑已经将刚刚建成的棱堡塞得满满的,看来第二、第三座棱堡也得赶紧修筑。

    高大有早已等候多时,时隔近两个月,他再次赶到韦州,而且直接来了同心堡,听说李世杰到来,这厮忙跑出来迎接。

    “李首领,久违了。”

    高大有笑容满面,率先作了一揖。

    李世杰让士卒自回兵营,然后对高大有抱拳还礼,道:“久违了,高大人笑容满面,可是有好消息带给李某。”

    “自然是好消息,咱们进堡再说,李首领请。”

    “请。”

    进了棱堡,落座看茶之后,高大有率先开口,笑道:“仅仅不到两月不见,想不到李首领的势力越发壮大了,咱家来的时候可是看到了好大一番场面,数万人集中在一起修筑城堡,这种大场面咱家可是有些年头没有看到了,看来李首领在韦州一地的声望很高啊。”

    高大有的话里虽然不无恭维之意,但他说的话却也有几分真心实意,几万人聚集在一起的场面他时常还能看到,但是能够一声令下聚集起数万人的人物他确实很多年没有看到过了,特别是这样的人物并不是什么权贵,只是一介升斗小民而已,这让高大有更为感慨,倒是真有几分佩服李世杰,一介草民能做到这般地步的的确不多见。

    李世杰连忙谦虚两句,道:“这也不算什么,李某只是用粮食雇佣那些人做工而已,都是看在粮食的面上,非是李某声望高。”

    “那也是本事,这年头粮食比什么都要紧,李首领能弄到那么多粮食就是本事。”高大有继续给李世杰戴高帽,道:“而且数万人聚集在一起很容易闹出乱子来,可咱家看那些人都被李首领管理的井井有条,未见丝毫混乱,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也是本事。”

    说起这个,李世杰倒真是有几番自得,能将几万人管理的井井有条,一般人真做不到这一点,毕竟李世杰一不是官二不是匪,他既不能以权压人,也不能以势逼人,他所依靠的仅仅只是恩威并施而已,依靠的是赏罚分明的制度,如果换个能力差点的人来,用粮食雇人?那只是个笑话,几万人聚集在一起,只要稍微有人起个哄带个头,几万人随随便便就能将粮食哄抢一空,你有兵怎么了,你手下的兵多半还是那几万人的乡亲友邻,一旦爆发冲突,你看那些士兵还会不会听你的。

    这一点的确是李世杰比较得意的事,高大有称赞这一点可算是搔着李世杰的痒处了,高大有在他的眼里顿时变得顺眼许多。

    不能不说,太监吃的就是察言观色这一碗饭,他们整天干的就是揣摩别人心思的勾当,他们比普通人更明白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撇开所有太监共有的心理扭曲的通病之外,跟太监做朋友的确是一件比较惬意的事情,因为如果没有利益冲突的话,他们说的话往往让人听着很顺耳,做的事也让人看着很顺眼,因为他们吃的就是这碗饭——也就是说,他们天生就是奴才。

    又扯了几句闲话,高大有终于说到正题。

    “官职一事已经办下来了,”高大有拿出一套武将铠甲、一套文官常服、两方印信和两份文书,道:“这是从六品抚远招讨使和从五品韦州知州的官服、官印和告身文书,李首领收好。”

    李世杰接过一看,官服、印信什么的他只是稍微看了看,主要是招讨使的告身文书和知州的任命文书。招讨使的告身文书没什么可说的,只是证明某人是一个食大明俸禄的招讨使而已,上面赫然写着李世杰的名字,这很正常。而那份韦州知州的任命文书就不正常了,为嘛,文书上的韦州知州这个官职前面多了个“权”字,这是嘛意思?

    见李世杰不解地看过来,高大有轻咳两声,颇有些尴尬地道:“之前说好的守御千户的职位没办下来,千户一职的任命要通过三边总督,而现在的三边总督洪承畴和庆王府不怎么亲近,我们是以庆王府的名义办理官职,结果到了洪承畴那儿就被卡住了,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但那个洪老匹夫就是不肯松口,最后我们只得想别的办法。正好,韦州知州上书请调,想去别的州府为官,我们从陕西布政使衙门获知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就将韦州知州一脚踢开,然后把李首领的名字报了上去,知州一职是从五品,需要内阁和吏部双重批文,正式的任命文书没那么快下来,所以我们走陕西布政使司的关系在知州一职前面加了个‘权’字,这样李首领就不必等朝廷的文书下来,可以马上接任韦州知州的职务。”

    李世杰依然听得不明所以,他是不明白怎么加了一个字就可以不用任命文书就直接上任,这个字难道有什么特别?

    高大有却将李世杰的不解理解成了不满,忙道:“李首领放心,这只是暂时的,这个‘权’字用不了多久就会去掉,只要朝廷的文书一下来,李首领就是真正的韦州知州,以我们的关系和人脉来说文书是肯定能下来的,只是速度上要慢一点,不过最多也不会超过四个月,这一点李首领尽管放心。”

    “这个‘权’字是什么意思?”李世杰疑惑地问道。

    “呃,”高大有大汗,感情他刚才是会错意了,这个李首领不是不满,而是根本就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浪费了一番口水,高大有只得解释道:“这个‘权’字就是暂代、临时的意思,官职前面加了这个字,意思是说被任命的人不是真的做了这个官,而是暂时行使这个官职的权力。”

    李世杰恍然大悟,却嗤笑道:“我说呢,原来是暂代的意思,那干嘛不用‘代’字,‘代’字多好理解,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高大有听得直翻白眼,这个李首领真是没读过书啊,用‘代’字理解是好理解了,但这不是太直白了么,直白就是肤浅,只有那些下等人的表达方式太会这么肤浅,而用一个‘权’字就正好,不但意思表达出来了,而且用词也显得委婉高雅一些。

    好吧,这是四百年的代沟,大部分华人到了大明朝都会是这么肤浅的,这没办法,毕竟李世杰受到的就是那么肤浅的教育——以明人的眼光看来的确是这个样子。

    “权韦州知州一职李首领可以马上上任,哦,现在应该叫李大人了,如果李大人不愿意去韦州州城的话,可以把韦州的治所迁到这座城堡来,虽然这么做并不符合体制,不过没人会来追究,只要不追究,违制不违制就无关紧要。”高大有接着道:“本来我们答应李大人的官职是守御千户,千户是有兵马、军器和粮饷的,不过现在却弄成了权韦州知州这个文职,军器和粮饷我们会照给,就按照千户的份额给,不过兵马就不行了,兵马比较敏感,有些事我们也不好办,所以我们会给李大人一些其它的补偿,未知李大人意下如何?”

    (从今天起本书每天一更,老刀我已经够厚道了,在没有任何推荐的情况下一个多月每天坚持两更,这牺牲了我大部分的空闲时间,不过起点不给任何推荐,编辑也没有任何说明,我码字的热情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仅靠热情无法长久,所以我已经无法坚持每天两更,改为每天一更,我试着跟编辑联系一下,如果还是没有任何说明的话,我会直接把大纲发出来,然后这本书就算完结了,老刀会另开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