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农家郎之富甲天下在线阅读 - 第十六章 祭祖异变(两合一)

第十六章 祭祖异变(两合一)

    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着,这一天,父亲张杰特意交代张正一:“明天是祭祖的日子,祖宗的祭日,是10年一次的大祭拜,往常你不在家就算了,都由我们和你大哥代祝福了,今年你在家;你得好好表现,听说族委还给你安排了点活,来的人比较多,一定得做好。”

    在国内,国人喜欢祭祀先祖,祭祖总是和孝道伦理绑定在一起;分不开的;加上孝道被历朝历代的执政者刻意宣传培养,已成为一种民族美德,成为一个人社会上的重要参考标准,影响到一个人的立身。

    一个人如果不尊重祖宗,不敬畏先人,简单来讲就是不参加祭祖,就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在广大农村这种情况更加明显,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这个人在各个节日里是否去祭祀先人。

    国内祭祖一般分好几种:

    第一种是春节期间的祭拜,经过数千年演化已经发展成了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每年除夕到来之前,华人家庭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大多有羊、有牛、有鸡鸭之类的、有五色点心、馍馍,等,俗称"天地供"。大家族往往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

    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可以认为就是给在另一个世界的祖先、还有漫天诸神拜年。

    各家各户的祭祖则虽是一番形式,但大多又各不相同。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饭前进行,先是到自家的坟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

    第二种是清明祭祖。清明扫墓习俗:即:修正墓地——上香——上rou——敬酒——拜祭——放鞭炮.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或在坟上增加新土,除去杂草或不适合在坟上生长的树.然后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增持坟墓的好风水。

    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北方地区这些礼节走完了就算拜完了,祭祖就结束了,南方一些地方祭拜完还要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第三种是祖宗的生日祭拜。往往一些祖上做过高官而且人丁兴旺、财力殷实的家族,有一批专门管宗族事务的宗族委员会,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称“家庙”,他们祭祖活动,除了春节和清明举行外,还会隔几年在祖宗生日那一天组织一次大祭拜,会有很隆重的仪式。集中在这里举行。

    在祭祖的日子到来之前,家庙里的老人门就电话通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支系们派代表回来参加祭拜,过去交通不发达没有电话的日子,有些参加祭拜的老人提前一年多就从自己住的地方往老祖地这边赶。

    而老祖祖坟所在地这些本家会给每一户族人都分任务,谁谁家接待几个回来祭祖的张氏族人,谁谁家条件好,多安排几个辈分高的代表。

    祭祖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本家,无论多远,无论属于哪一支系,基本都要派代表齐集张氏祖坟,宗族委已经安排人事先将应用的供器擦洗干净、供品预备齐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画像(俗称影像)按辈份顺序摆挂,然后有村中辈份较高的族长主持。

    张正一家的祭祀属于第三种,祭祀的顺序当然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张氏先祖叫张喜龙,张氏先祖张喜龙儿时曾在道观长大,张氏先祖后来做了很大很大的官,据说在汉代主管一郡府——楚阳郡,就是现在江汉市的汉代名字,伏龙山南侧也属于他的辖区。张祖懂一点风水,临死前要求把自己葬在此处,用先祖的话说一来战时可以避战乱,二来此地属于龙头,福泽后人。先祖要求自己几个儿子每人必须留下一子来守祖坟,死后也葬回此处,老祖儿子也身居高官,死后也依族命葬回此处,守祖坟的张氏一族就演化成了现在伏龙山脉人口达数十万的张氏一族,而留在外发展的张氏一族也都全国各地开支散叶,传延下去。比如这次祭祖,就有蒙古的张氏后人代表过来祭拜。

    据说是伏龙山内多道士,偶尔也有一些道士过来张氏祖坟祭拜,听说是张族的N代徒子徒孙。

    祭祖这一天,祖坟那边今天是格外的热闹。大清早天还不亮,铜器和大鼓就开始敲打了,据说是声音越大越好,越热闹越好,惊天动地更好,把老祖隆重的从另一个世界请回来。

    张正一这天早早的来到祖坟前,长辈们给他安排的活是在这里接待各地回来的代表们,指引他们上香火,捐份钱。

    安排这个活用长辈的话说:“这些年你在外面当干部,懂得多,接触人也多,这个位置正合适你。”往年都是安排一个辈分高的坐在这里,免得接待不周,不过辈分高的往往都岁数大,一天下来都是累的够呛。今年正一回来了,临时就给抓了庄丁。

    正式的祭祖开始前,很多代表要先代自己那一支在先祖的族园里给各位先祖送点纸钱。捐份钱是前些年才开始的,往年大祭时交通不便利,很多人回来不了,这几十年交通便利了,回来的人多,人多了弄得场面就大了,什么锣鼓之类的就多了,相应的费用也就多。

    宗族那块的原来的费用基本就是里需要什么活动了,族委到有钱的各家募捐凑些钱,这些年祭祖弄得越来越大了,前些年就有人提议可以让各地的族人随便捐些份钱,钱由族委统一管理起来,平时大家也可以捐,这样族委那边决定修个祖坟,维护族园什么的就有钱了,张氏后代谁家庭有了困难了也可以代表宗族周济下。

    这些年经济条件好了,每个家里不说都很有钱了但基本都遇到好时代都多少富裕了,尤其是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多少都不在乎这点钱了,回来的时候更愿意多捐一些感谢人们照顾他们留在村里的家人。每年宗族委这边总能收个十万八万的。

    张正一这边负责接待,他的边上有两个人,一个负责收份钱,一个负责记账,捐了份钱的,族委这边发给一些黄纸,冥币,鞭炮。

    现在祭祖和原来不大一样。二十多年前,祭祖妇女和女孩子是不能参加的,这些年经过多年的男女都一样的宣传,连祭祖也跟着变化了,年轻人毕竟年轻,外出见多识广,不再如同古人那般讲究了,女人都可以参加了。其实想着讲究不能了,年轻人真心不懂这么些规矩了。方圆几十里张氏的族人基本整家都过来了,现在妇女和孩子还有很多外姓人家来看热闹的不少人远远的围在外围观望,孩子们则在人堆里疯玩。

    远方的各支的代表有一些和村里老长辈们有交情的提前几天好几天就到了,还有很多是开车或者租车凑成队当天到的,而近处的方圆几十里的张氏族都是骑车摩托或者徒步走来的,张氏族人源源不断的赶来,祖坟这边人越来越多。

    吉时到了之后,在族长主持下,所有来人按辈份高低,派代表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礼。

    然后一次按照辈份高低依次在坟头上叩拜。

    。。。。。。

    族长高喊:“第七十九代张氏子孙,川南乐宾一支代表张韩乐上前,代表川南乐宾一支跪拜祖先......”

    等各远方代表们跪拜完了

    本村的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张祖的坟头在坟圆的最北侧,占据高位,经过千多年的祭拜添坟,分头很大,足有其他坟头的五倍之大,估摸着圆圆的土堆直径最少也得有7米。“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松柏被圣人孔子崇尚,被赋予了文脉发源之根。古人便喜欢在坟头上种松柏。

    张氏先祖祖坟北侧三株大松柏,听说中间一株有1500多年了,后面的两株小的是跟上发出来的,也有800多年了,三棵树成三炷香之势。有人说这是张氏先祖一直在跪地祈福上天保佑张氏一族福泽。中间这棵柏树苍老奇特、雄伟壮观。主干高近20米,粗九搂有余。粗大的树干上正好18个一搂多粗的枝杈,像同时钻出树身一样,几乎一般粗细、一般长短,伸向四面八方,犹如一把擎天巨伞,覆盖200多平方米的地面,覆盖着张祖的坟墓。有诗人曾这样赞美这古柏:傲视狂风漫卷,渴饮暴雨冰雪,福泽天下十八支。

    其他的坟上开满了迎春花,但张祖的坟上面的由于松柏过于茂盛,迎春花只有藤没有花,宛如头发一样覆在坟上。

    大坟堆的南侧有个一个石牌坊,上面的字迹已经被岁月磨平了,爬满了青藤,不过只能感觉到千年前张氏的繁华。牌坊后面是一个大石鼎,足有两米长一米多宽,这会里面插满了香火,轻烟缭绕。

    锣鼓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祭祖很隆重,站在族长跟前的张正一忽然觉得灵魂中有一种强烈的变化,有种要昏厥的感觉。晃三晃,张正一坚持住了。

    祭祖仪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都在祖坟园里散开开始了交流:

    只见父亲正在和一个远方来人的聊天,“老七啊,你们那块子孙人员多么?”“那边比这边好吧,咱们这边这些年有点穷了。”

    更多的人是初次认识,基本停留在交流家庭情况的层面:“你家几口人。”“哦,儿子如今可结婚了?”“我家是丫头,今天没在,在外面上学呢”

    而不远处几个上了岁数的围着一个远方来的带着年轻小伙子的老人聊天,看来是带着后人过来见识建设“算了吧,张老大,就你家那丫头,长得跟豆芽似的,还好意思拿出来显摆!依我看,我家那丫头才最适合给咱们小小当媳妇。”原来是想亲上加亲,农村还是有种想法,亲上落层亲戚更靠谱。出了五服就可以结婚了。

    ……

    张正一被几个来自远方的张氏族人围着了。这些人是从几个大城市回来的,属于张氏后人里比较有前途的人,前些年随父辈走出了山里,住进了城里,都是一些商人。这些人这次捐的份钱都比较多,拜候的时候,族长给他们介绍了张正一,说了张正一回乡创业,开办农场的事情。几个人很感兴趣,围着正一问正一的计划,当听说正一准备开办的是生态农场,而且以后有计划带领张氏一族共同致富后,几个人都分别给了正一一张名片,称如果去这些城市发展可以联系他。有做房地产的,有做玉石批发的;有做绿化苗木;有开贸易公司的,有一个竟然做的就是特色农产品贸易,听他说他还有一个面粉场,规模还行,固定资产4000多万。张正一顿时一阵敬仰;向各位分别表示感谢。

    之后族长又领了几个人让张正一认识,都是些张氏一族在外做官的后人的家属,这几年规矩严了,领导干部不能祭祖,亲情这边又拨不开面子,都派后人过来参加祭祖。

    ……

    太阳天空划过了一般。时间已过中午,近处的族人各回各家或者找亲戚家用餐去了,远处来的代表们的分别到族委安排人家里用餐,族委的几个老人则是挨家串串算是表示感谢,然后简单沟通交流下。下午,远方的代表门开始离开,还有一部分老人留下来,和族委人沟通增添变更下族谱。张正一则向父亲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的赶回青山居。

    空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张正一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