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混在明朝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三十一章 舰炮雄威(下)

第四百三十一章 舰炮雄威(下)

    第四百三十一章舰炮雄威下

    在舰炮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火炮的类型:

    主炮:主炮是战舰上所安装的火炮中口径最大者。在火炮主宰海战的时代,战舰的主炮要能在海战中击毁同级别的敌舰,部分专‘门’用途的舰艇,如海防舰和巡洋舰,则要求主炮能够击毁比它级别更高的敌舰。主炮的口径依战舰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些小型舰艇的主炮,可能只相当于大型战舰上的副炮。

    1886年,当时远东作战能力最强的中国北洋水师铁甲舰“定远号”出访日本长崎,其4‘门’405毫米口径主炮引起日本全国轰动,日军视之“甚于虎豹”。随即将其造舰计划的主炮口径定为420毫米,超过了定远舰。

    在一战的日德两国的兰海战中,英、德双方战列舰的巨型主炮互相‘射’击令人惊心动魄,几万吨的战舰在舰炮齐‘射’的强大火力下沉没,当时双方最大‘交’战距离约为14千米。

    这次海战对各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争相建造“大舰巨炮”以夺得制海权。战列舰等主力舰只的多少、以及主炮口径的大小成为评价海军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

    此后,各国纷纷制定“大舰巨炮”计划。例如:著名的战列舰“埤斯麦”排水量为4.5万吨,主炮8‘门’,口径381毫米,是德国威力最大的战舰。而日本由于中日甲午战争以及日俄的对马海战的胜利,更加‘迷’信“大舰巨炮”主义。穷兵黩武,压缩其他方面的经费而重点建设“大和”、“武藏”等超级战列舰,光其排水量就达到约7万吨,相当于现代大型航空母舰的重量,装备有3联装主炮3座。当时日本海军对其主炮口径保密,称为94式身长45倍口径400毫米火炮,实际口径则为457毫米,仅主炮的炮塔旋回部就重约2700吨,相当于一艘中型驱逐舰的排水量,一颗炮弹更是重达1.452吨!

    这种“大舰巨炮主义”一直在海战思想中占据了垄断地位,直到海军航空兵和导弹的崛起,才正式让位。

    不过眼下限于工业制造的水平,还不可能生产出数百毫米口径的巨炮。而且现在仍是木制风帆战舰的时代,还没有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舰,不需要如此口径的巨炮,就能够对敌舰形成致命的打击。像前番的那艘“海神号”无敌战舰,在75毫米新式火炮两轮齐‘射’的打击下就已经灰飞烟灭。

    除了主炮之外,还曾有过二级主炮。这是19世纪末期一度流行的一种战列舰火炮配置形式,可追溯到风帆战列舰的时代。当时为尽量降低战舰的中心,于是便在战列舰舷侧的下层甲板中安装磅数较大、重量也较大的火炮,上层甲板则安装稍小的火炮。

    19世纪末期,为对付日益强大的安装了速‘射’炮的大型装甲巡洋舰,这一时期的战列舰在安装4‘门’主炮的同时,往往还再安装4-8‘门’口径在203-305毫米的二级主炮。但由于二级主炮在对付同级别战列舰时威力不足,因此在战列舰发展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很快便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另外还有副炮,其口径较小、主要用于对付小型舰艇或防空的火炮。副炮在战舰上的安装数量一般较多,以对付数量众多的小型舰艇和飞机。

    当然,眼下这个时代还没有飞机,但副炮却是一样少不了。因为对付敌人的小型舰只是不太可能用主炮的,那样岂不是如同用大炮来打蚊子?

    今日要试‘射’的舰炮并无主炮、副炮之分,关键在于整体是否达到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舰炮要求。至于主、副之分,只是口径大小不同罢了。

    王锐抑制住兴奋的心情,在孙传庭等人的陪同下很快来到了水师基地的外海码头。

    那里正停泊着一艘福船,已然扬帆待发,就等待着他的到来。

    这艘福船看上去与船坞中正在建造的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除了舰首甲板上那‘门’威武的舰炮。这炮可不是将75毫米的新式火炮固定在了甲板上,而是带有封闭回旋式炮塔的真正舰炮!

    看着那带有优美弧度的半球形炮塔和直指碧海的数米长炮管,王锐的眼睛一亮,‘射’出欣喜之极的光芒。

    他二话不说,快步通过踏板登上船去,来到了炮塔之旁,绕着其转了两圈,一边上下仔细打量,一边用手轻轻抚摩和拍打那铁灰‘色’的钢制外壳。

    林斌、张圣泉和邓‘玉’函等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们三人是这舰炮的总设计师。看到王锐的样子,三人相视而笑,心中都感到欣慰和高兴。虽说这舰炮系统的总体创意仍是来自于王锐,但他们三人为了将其实现可谓是殚‘精’竭虑,耗费了无数心血,同时还有很多完善和改进,这才有了今日的成果。眼下尽管还没有进行试‘射’,但看了王锐高兴和满意的样子,三人已是感到十分兴奋。

    没错,舰炮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可不是只有炮塔和炮身那么简单,它是由俯仰机构、炮塔、基座、供弹系统、瞄准及随动系统、电气动力和控制系统构成。

    俯仰机构是将舰炮安装在一个可俯仰的摇架上,除了火炮身管之外,摇架上必须附带的设备还包括:火炮的液压驻退机、炮‘门’和击发机构、装填机构。

    装填机是舰炮的核心部分,它与炮身连接在一起,由输弹机构、压弹机、击发和抛壳机构组成。火炮工作时,装填机接受由扬弹机送上来的炮弹,将炮弹传输到压弹机的人口处,炮弹被压至输弹线,随后输送至炮膛内,关闭炮‘门’后,炮弹即可击发出膛。

    火炮击发后,后坐力在液压驻退机的缓冲下缓慢释放,炮身向后位移一段距离。在向后位移的过程中,弹壳经输弹线向后‘抽’出,再由弹壳槽抛到炮塔外或进人下层弹舱的弹壳回收处。此外,舰炮还需要安装身管水冷机构,它也需要在俯仰机构上安装冷却管道。

    眼下还没有进入电气时代,装填机自然不可能是全自动的,是由液压和人工共同完成,勉强算是半自动吧。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已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了,可以极大地提高舰炮的‘射’速。

    炮塔承载火炮的俯仰机构,与基座连接,可以在液压力的推动下在基座上旋转。此外,炮塔内还包含舰炮的瞄准和随动系统,以及炮手的战位。

    还有就是炮塔分为单装炮塔和多联装炮塔,多联装炮塔可以增加战舰的火炮齐‘射’弹‘药’量,与多座单装炮塔相比,单座多联装炮塔在体积和重量上均比较节省。

    因为多联装炮塔的俯仰机构比较复杂,所以现在的第一步先是发展单装炮塔。待积累了经验和技术更加成熟之后,再发展多联装炮塔也不迟。

    基座是为了保证舰炮能正常旋转和开火,必须将火炮牢牢地固定在舰船上,因此需要一个专‘门’设计的基座。

    火炮基座的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基座及其加强结构必须确保其承受的外负荷能有效地传递到船体的刚‘性’构件上。

    基座也必须有一定的装甲防护,原则上,基座的装甲防御能力应与主炮相同。基座‘露’出甲板的部分,凸角和边缘应适当修整,以免影响甲板上其他设备的布置,此外也应考虑外形上的美观。

    由于现下还无法建造真正的铁甲舰,所以这基座的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木制战舰的结构再坚固,也难以承受大口径火炮连续‘射’击时的巨大反作用力,这亦是眼下不可能发展过大口径舰炮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这艘福船战舰的甲板包裹了一层铁甲,比起纯木制的甲板要坚固了数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火炮反作用力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供弹系统,火炮的供弹系统由摆弹机构、扬弹机、弹舱弹鼓组成。向炮塔供弹时,炮弹由扬弹机中的弹托和推弹装置带动,上传至炮塔内。其位于甲板下,一般要占据炮塔正下方一层甲板的高度,并且带有较厚的装甲防护。

    随动系统采用的是陀螺双稳机构,由于战舰在海上的晃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可用机随动系统让火炮做一定速度的俯仰和旋转,从而抵消舰只航行及横摇带来的火炮‘射’击状态的变化,使炮口稳定指向目标,这一点对于提高命中率至关重要。

    最后就是瞄准系统,是用光学瞄准具控制随动系统带动火炮进行瞄准跟踪。瞄准具通常是一个带独立瞄准十字线的望远镜,安装于炮塔内。在实施瞄准‘射’击时,一名瞄准手‘cao’纵瞄准具进行方向、高低半自动瞄准跟踪,另一名瞄准手接受炮长的指令,配合高低、方向的‘cao’作,计算确定‘射’击诸元。

    这时代当然不可能有自动火控系统了,因此用的是手动瞄准装置,分为大致相同的2个分装置,对称安置在舰炮托架的左右两侧。在使用时,需打开炮塔前部的左右瞄准窗口,2名瞄准手‘cao’纵瞄准镜,摇动手轮,直接瞄准,每个瞄准手脚下有一个脚踏击发板,随时按指令实施‘射’击。

    就是这样一个舰炮系统,其中包括了数十、乃至上百项最新的技术。多亏了有先前设计新式火炮和蒸汽机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加上王锐的指点与启发,否则绝不可能完成。

    王锐一面参观了炮塔的内部,一面认真听了林斌等人的详细讲解,不由得连连点头。

    说实话,这舰炮系统的完善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想。没想到林斌、邓‘玉’函等人不但将自己的要求全部完美地实现,更有不少改进。眼下虽然还未进行试‘射’,但他已经有十足的信心,相信必定能够成功。

    史梁、周宁和刘成学等人听不懂那些复杂的东西,却被那口径150毫米的巨炮所深深震撼。这比75毫米的新式火炮的口径整整大了一倍,自是不难想象其威力如何。如此口径对付铁甲舰稍显不足,但对于木制战舰来说却绝对是噩梦!

    众人此时已急不可待地想要见识一下这舰炮究竟有多厉害,因此王锐也不再多耽搁,当即下令扬帆,直朝着预定的海域驾去。

    长空如洗,碧‘波’‘荡’漾,战舰劈开‘浪’‘花’,仿佛是轻松地在海面上滑行。

    陆地在身后被越抛越远,从清晰到模糊,直至完全看不见。眺望四周,已全然是海天一‘色’,似乎全无尽头一样。

    说来惭愧,王锐虽然是从现代穿越而来,但却是第一次在大海上航行。此时自是感到心‘胸’为之一阔,直‘欲’放声大喊大叫一番才觉得痛快。

    看着四周海天一‘色’的景象,他像所有第一次在大海上航行的人一样感到心醉神‘迷’,也同样是不辨了方向。

    好半晌的功夫,王锐才终于略微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将目光望向了贝阿特丽丝,现在正该是她大显身手之时。

    贝阿特丽丝却并没有注意到他的目光,此时她正与几名副手低头在海图上指指点点,不时议论着。刘成学则与几个海龙卫的军官拿着一架象限仪在反复研究,显然对这种航海仪十分好奇。

    在海上航行离不开两样宝贝,一是航海仪、二就是海图,两者缺一不可。

    大海茫茫,无参照物可寻,所以要通过观测天体来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辨明方向。而航海仪就是用来观测天体和定位的仪器,中国古代用的是牵星板,西方则用的是象限仪。

    大约在元代时期,我国天文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观测星的高度来定地理纬度。这种方法当时叫“牵星术”,牵星术所用的工具就叫牵星板。

    牵星板用优质的乌木制成。一共十二块正方形木板,最大的一块每边长约二十四厘米,以下每块递减二厘米,最小的一块每边长约二厘米。另有用象牙制成一小方块,四角缺刻,缺刻四边的长度分别是上面所举最小一块边长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一。

    比如用牵星板观测北极星,可用左手拿木板一端的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边缘是北极星,下边缘是水平线,这样就可以测出所在地的北极星距水平的高度。高度高低不同可以用十二块木板和象牙块四缺刻替换调整使用。求得北极星高度后,就可以计算出所在地的地理纬度。

    明代牵星,一般都是牵北极星,但在低纬度北纬六度下北极星看不见时,也可以改牵华盖星。

    另外明代在航海中还定出了方位星进行观测,以方位星的方位角和地平高度来决定船舶夜间航行的位置。当时叫观星法,观星法也属牵星术范围之内。

    西方所用的象限仪是16世纪末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所发明,他在1585~1587年期间,曾为找寻西北航道,经格陵兰岛、巴芬湾做了三次探险航行。

    约翰.戴维斯的象限仪,或叫“竿式投影仪”,是16世纪和17世纪最伟大的航海发明。其原理很简单。航海者无需像使用星盘或简单象限仪时所要求的那样设法看太阳,而是利用棍‘棒’投‘射’到刻度计上的影子,其影子端的位置表明了太阳的高度,这样纬度就可以计算出来了。航海者在平静的海面上,甲板稳定的时候使用戴维斯象限仪时,能取得最佳效果。

    这种仪器帮助约翰.戴维斯成为当时一名非常优秀的航海家。在一个多数人对纬度的计算只能停留于度数的时代,戴维斯能‘精’确到分。他的这一技能使他经常被航行到远东的英国和荷兰探险队雇用,也使他完成了三次找寻西北航道的探险。

    上面所说的是天文航海术,除了这之外,我国古代在地文航海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包括航行仪器如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的发明和创造,以及针路和海图的运用等。

    航海罗盘自不必说了,指南针就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很快便应用在了航海之上。

    航海罗盘上定二十四向,把罗盘三百六十度分做二十四等分,相隔十五度为一向,也叫正针。但在使用时还有缝针,缝针是两正针夹缝间的一向,因此航海罗盘就有四十八向。四十八向每向间隔是七度三十分,这要比西方的三十二向罗盘在定向时‘精’确得多。

    古时船上放罗盘的场所叫针房,针房一般人员不能随便进去,掌管罗盘的人叫火长。

    计程仪又叫测程仪,就是以一天一夜分为十更,用点燃香的枝数来计算时间,把木片投入海中,人从船首到船尾,如果人和木片同时到,计算的更数才标准,如人先到叫不上更,木片先到叫过更。一更是三十公里航程。这样便可算出航速和航程。

    至于海图,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上己有海道图,这是我国航海海图最早的记载。明茅元仪辑《武备志》二百四十卷,卷末附有“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这就是著名的“郑和航海图”了。

    王锐所搜集的那些资料里除了宝船的详细图纸外,还包括了那“郑和航海图”。其上不但记载了往南洋的海路情况,还记录有各处州府山形水势深浅泥沙礁石等状况,可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

    眼下贝阿特丽丝等人所看的正是根据“郑和航海图”复制的各分区海域图,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200年,但海域图仍是大致准确。当然,等将来水师完全成立之后,所有的海图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

    刘成学和一众海龙卫的军官早已听过贝阿特丽丝的讲授,学到了不少航海的理论知识。但他们此番也是第一次出航,因此全都格外兴奋,如饥似渴地实践着象限仪和海图的应用。光纸上谈兵是造就不出航海家的,更锻炼不出优秀的水师指挥官,像这种实践对刘成学等人来说非常重要。

    王锐在一旁看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当初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能“拣”到贝阿特丽丝这宝贝,这是他的幸运,也是大明的幸运,可能真的就是天意如此吧!

    大约半个时辰后,他们已进入了预定的海域。贝阿特丽丝下令减速巡航,同时全力搜索目标。这一次的出航不但是试验舰炮,而且同时也是一次实战演习。

    众人各自举起千里镜,往不同的方向搜索。

    只一会的功夫,就忽然听到桅杆上的了望哨高声喊道:“发现目标,在左舷30度,距离20里!”

    众人闻言无不‘精’神一振,纷纷朝那个方向举千里镜望去。仅片刻的功夫,一点桅杆就出现在视野之中,紧接着整个船身也逐渐呈现出来,跃然于海面之上。

    王锐忍不住转头微笑看了刘成学等人一眼,心说你们这帮家伙现在可是相信脚下的大地是圆的了吧?刚刚这一幕便是最好的证明!

    刘成学也正朝他望来,脸上流‘露’出震惊和叹服的神情。关于大地是圆的一事他从贝阿特丽丝那里听到的是与王锐一样的知识,但直到此时方才确信无疑。如果大海是一个平面,则断然不会出现刚刚那一幕!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下刘成学等人哪里还敢再有怀疑?

    那目标亦是一艘福船,一早便抛锚在了那里,作为今日试‘射’的靶船。

    此时目标出现,船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贝阿特丽丝下令调转船头,朝着目标全速开进。所有岗位上的人都忙碌着,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就仿佛是实战一样。

    王锐也感到热血沸腾,笔直地站在舰桥之上,一动不动,从千里镜中死死盯着越来越近的靶船。

    两船间的距离被迅速拉近,炮塔前的窗口已然打开。瞄准手在通过光学瞄准具瞄准,紧张地计算着‘射’击诸元,不停大声报告着参数,调整着炮管的方向与角度。

    很快,两船间的距离已接近到10里左右。瞄准手大声报告,‘射’击诸元已然准备完毕,可以随时开火。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集中在王锐的身上,不用多说,这第一炮的命令自然是应当由他来下达。

    王锐神‘色’不动,暗暗深吸了口气,忽然间用缓慢而又坚定的语声说道:“好,开火!”

    炮长立刻大声重复了他的命令,随着话音落地,舰炮猛然发出了一声怒吼,整个船体都随之猛地一震。

    炮弹划破空气发出尖利的啸声,直扑靶船而去。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注视下,靶船上轰然爆起了一团火光与烈焰,几乎将整个船头都炸得粉碎!

    先是片刻的沉默,紧接着众人猛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