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豪族在线阅读 - 第五十章广宁军立

第五十章广宁军立

    陈瑞瑜率中军营在锦州、广宁右屯与广宁之间的二百里多里地游弋,沿着医巫闾山外沿,在三岔河以西设下一道弧形防线,将络绎不绝、绵延百里的运粮驮队护得严严实实。

    中军营官兵由近万人中精挑细选而得,且全为骑兵,那新得铠甲、兵器又是人人齐备,这行军途中,旌旗招展连成一片,那长枪枪刃上的寒光与簇簇红缨犹如层层浪卷,时时透出一股震人心魄的气势。这气势不仅席卷军中,甚至连道上的民夫们瞧了,也是屡屡侧头注目,望着官兵的背影连声赞叹。

    祖大寿招徕的这些民夫,尽皆为宁远本地百姓,就算有旁处聚集过来的人家,此时也在袁崇焕治下落户宁远。这帮着运送米粮,大多数人已做了不止一年,由山海关至宁远城二百多里地,少说也走过十多回了。

    祖大寿既是宁远人,这亲朋故旧自然颇多,这等能赚些力气银子的事,当然要尽力相帮。数千两白银,在军费中不过是个小数目,对这些民夫而言,却是天大的好处。那宁远城,从修筑时起便没断过驮队,所给的脚价银不能说没有,却实在少得可怜,更别说,多数人家并不指望着银子,反而希望用粮食兑换。

    袁崇焕最初抵达宁远时,那安抚辽民,实际上也就是派发粮食,安排屯种。这两年多过去,这些民夫早就习惯了编队运送军需、粮秣的差使,甚至所需大车、驮马等等,也都一应俱全。

    待到今年,宁远城虽仍有差使,却是渐渐的少了。随着朝廷调拨的军需、粮秣日益增多,诸事也日渐顺手,那山海关而来的驮队越来越多,反而抢了宁远百姓的“生意”。况且,这日子渐渐安定,百姓所需便不限于粮食,诸多杂项可都需要银子的。

    是以,祖大寿揽来的这个差使,民夫们个个尽心尽力,即便沿途并未有太多的官兵监护,也并无一人偷jian耍滑、耽误行程。自宁远至广宁四百里地,不到四日的功夫,那第一批驮队所携数千石粮食便运抵广宁城。而抵达的民夫在卸下粮食之后,转身便出了广宁城,连夜往回赶,要赶回去再走第二趟。

    那授命专责粮秣的王宝,在将由山海关筹集的粮食送抵广宁后,便被陈瑞瑜派去打理这运粮一事。待王宝风风火火的跑了一趟,才发觉这些民夫都是一队队自行行事,倒不需自己多费口舌,索性只在沿途设下几处联络点,再在广宁城内外安排几人引导粮食入库,便直接奔陈瑞瑜的中军营而去。那王宝每日只汇总传来的粮食数目,借此机会就跟着陈瑞瑜行走,再也不离开半步。

    由白水铺子至广宁城,陈瑞瑜所部的变化,那王宝可都瞧在眼里,更别说见了此时的中军营,那王宝更是对打理辎重一事颇有不满,尽管此时王宝一部也有数百人之多,可怎能比得上铠甲齐全的队伍?在王宝眼里,当初在白水铺子时,那秦振武的等人甚至还不如自己混的好,可看眼下......这话自然不会明说,那王宝在陈瑞瑜面前,只说驮队行进速度,倒并无旁言。

    对于民夫们呈现出的这种速度,陈瑞瑜可也未曾预料。

    要知道,那宁远至广宁之间,可还有大、小凌河等数道河流,陈瑞瑜率中军营渡河时,倒是搭建了简易浮桥,可那驮队中的大车,可是沉重之极,一车足有数千斤,渡河极为不便。陈瑞瑜当时还想,这怕是得卸掉一些粮食之后再行过河,这耽误的可就是功夫。

    细问方知,那数道河流之上,已重新搭建浮桥,却是祖大寿派人所建,所有驮队可直行过河,丝毫不做停留。陈瑞瑜闻之,怔了半响,心想与祖大寿见面时,并不曾听他提过,倒不想虑事如此细致。

    待听王宝禀报那些民夫尽皆日夜兼程、日行百里时,陈瑞瑜倒觉得给的脚价银子实在太少,照此速度,再加一倍也是应该。当下便吩咐王宝,在广宁城发放赏银,每人一两。

    消息传出,民夫们更加踊跃,待那回转的人将话传回,宁远附近便聚集起更多的力夫、壮汉。八月中,总计发放赏银一万二千两,至八月底,觉华岛上得来的粮食、豆料,全数运抵广宁城。

    据王宝统计,那些赏银尽管有人重领,但此次运粮所用民夫足有八千之多,动用的大车、骡马不计其数。

    此事附带的结果,是宁远以至山海关一带,收复广宁的消息,已是人人皆知。

    陈瑞瑜率中军营在医巫闾山外的平原上驰骋,一边护卫粮队,一边cao练骑兵,期间多次出入三岔河一带的沼泽、草甸,甚至派遣小队骑兵哨探至西兴堡边墙附近,与在那一带游弋、练兵的曹家杰、赵天宝所部接触。

    辽河以东,建奴没有丝毫异动,似乎对广宁城以及这次大规模运输粮草一事毫无所知。

    募兵万人,又得三月粮秣,陈瑞瑜自然心中愉悦,但对于建奴的毫无反应,却又心生警惕。

    按着历史记载,天启四年乃至天启五年间,大明朝与建奴并未爆发冲突,广宁、锦州等地直至三岔河一直输双方缓冲地带。照此看来,目前的情形,也算正常,但陈瑞瑜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大明朝原有的态势,按理......建奴也会有所改变,但眼下陈瑞瑜一部尚未深入辽河以东,消息仍属闭塞。

    所得愈是顺利,陈瑞瑜的担心却愈是多上几分。

    八月底,陈瑞瑜留下数队哨骑继续游弋于三岔河与锦州之间,率中军营返回广宁城。

    秦振武、杨一志、赵天宝、曹家杰四部亦先后返回广宁城,五营万余人马齐聚,陈瑞瑜下令,各营出城收割,要在数日之内将城外庄稼尽数入库。

    直到九月初一,诸事完毕,陈瑞瑜下令全军歇息三日,广宁城内驻军这才轻松下来。

    天启四年九月初三日,陈瑞瑜召集秦振武等人齐聚广宁总兵府,不过,却是宁远有消息传来。

    “宁远来报,”陈瑞瑜坐在正中,道:“袁崇焕袁大人,总兵马世龙、王世钦携水陆兵马一万二千人,要东巡广宁城。此时,已在路上了。”

    秦振武等人默不作声,均在思索这消息的含义。

    这几日,众人都在商议如何练兵一事,前些日子各营沿边墙巡弋,并未遇上建奴与鞑子游骑,可谓平安无事,那战中练兵自然没有着落。如今兵多粮足,可正是大干一场的时候。

    “想必......”陈瑞瑜道:“广宁大捷,也该是朝廷行文的时候了。这回袁大人带兵巡视,怕是就带着朝廷封赏。”

    众人面上均显喜色,这朝廷封赏,自然是早就盼着的,可惜这一个多月里,是半点消息皆无。陈瑞瑜通过锦衣卫传出的消息,也是不见丝毫回音。

    不过,陈瑞瑜此时的面色,却是带着几分忧虑。

    “大人,”秦振武试探着问道:“可是有何不妥?”

    陈瑞瑜摇摇头,他当然不能说是在担心袁崇焕夺取兵权,按他的估计,就有此事,袁崇焕此时也未必会发作。

    “若是一切如愿,各位的武职怕是少不了,”陈瑞瑜道:“咱们广宁军,只要朝廷认可,这日后的粮饷、甲杖军需倒不必太愁。”

    “那大人为何发愁?”秦振武道。

    的确,众人冒着风险来到广宁,所谓建功立业,也唯有在朝廷认可之下才成。如今朝廷封赏下来,又愁的什么?

    陈瑞瑜想了想,笑道:“倒也不算是发愁。咱们......都是武人,按着朝廷规矩,既然是广宁军.......”

    话没说完,便就停住。那边站着的生员段彦见此,试探着说道:“大人可是担忧朝廷会派驻官员?”

    秦振武等人皆是一怔,这个问题,确是众人所从不曾多想的。

    当然,秦振武等人均出自辽东军中,尽管以往都是极低武职出身,对于什么兵备佥事、监军道文官接触不多,却也是知其权限。不论朝廷派驻的是何等官员,只要来了,无疑是广宁第一人。

    “若按我说,”陈瑞瑜道:“咱们还是在袁大人麾下,也算不错。”

    “若不是呢?”赵天宝追问一句。

    陈瑞瑜未答,那边曹家杰接嘴道:“不是?那咱们就得低头哈腰,好生伺候来的官爷。”

    段彦低头沉思,片刻之后道:“别的不说,这粮草辎重,就不在我手。”

    “还有饷银。”曹家杰道。

    陈瑞瑜身边尚有数万两白银,这一点不仅秦振武等人早就知晓,就连段彦、曹家杰这等后来者,陈瑞瑜也没瞒着,所需银两、粮草、军需,陈瑞瑜也丝毫没有偏倚,一视同仁。这等主官的做派,怕是曹家杰等人从未见过。

    广宁军立,朝廷派驻文官是理所当然,但这位不知何人若是来了.....

    众人无语,一齐注视陈瑞瑜。

    “先不多想了,”陈瑞瑜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召集各营人马,咱们去迎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