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深夜来电
夏莱是有名的冷美人,让她能热起来,看来眼前的男人是极致的杀伤力的。 荆玉娥有点吃醋了,尽管夏莱是自己最好的闺蜜,但对爱情来说,每个人都是最自私的财产。好友也不倒外。 整个宴会在不咸不淡中进行着。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每个人又都假装糊涂。晚上11点,整个过程才算结束。 韩冬回到驻京办已是子夜时分,他已身心俱疲。主要的是心灵的累赘,让他无法自拔。 卧在床上,韩冬夜不能寝,他不知道为了什么,夏莱荆玉娥的影子总是绕进了脑海里。 正欲入睡,手机又响了起来。 "冬子,我是马晓,走了多日了,连个电话也没有,你看你这人,日后当了大官还能想起我吗?" 电话的那头传来马晓娇滴滴的埋怨。 "对不起了,晓晓,这杜书记安排的工作还没完成呢,不敢懈怠啊,天天跑市场,拉关系,总算有了眉目了。想明天给你打电话呢,你竟打来了。呵呵!” 言不由衷的话,韩冬张口即来,不用了草稿。 "只剩一张蜜嘴了,行,回来你要一定请我吃饭。否则,本姑娘不是好惹的。" "那就在香港世家吧,找一个安静的间,就咱们俩,喝酒不许耍赖,不醉不许归。” "少贫了,本姑娘可有正事告诉你。杜书记的秘书张允允马上到鱼乡县任代县长了,李长胜秘书长正务色新秘书了。你这高材生还不来市委冲冲呢,或许到市委那可是别有洞天啊。" 晓晓终于说出了来意,这消息对韩冬来说太过重要了,当上市委书记的秘书,可是一条仕途的捷径啊。但这可是许多人在追求的角色啊。 "晓晓,我哪有那本事,轮到我时,估计前面已经有一个加强连了。没戏!" "冬子,你不试咋知道?李秘书长是你老师,别人可没有这个优秀哦。孰轻孰重,自个掂量掂量吧。" 挂掉马晓的电话,韩冬的心难已平复。若想给百姓做更大的事,就必须坐大一点的官,让自己的蓝图大一点,再大一点。妈的,这市委书记还真的好好合计合计呢。 马晓的话倒是提醒了自己,李长胜是学院派,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他重视大学出身的人,虽然自己曾和他相识,但毕竟几年过去了。他成了堂堂的市委秘书长,而自己仅是个县城正科,地位太悬殊了。 找谁做中间疏通呢?他首先想到了李梅,但立马又否定了。他不想让心爱的女人前后为难,尽管知道李家与杜昌文的关系非同一般,但还是被韩冬舍弃了。 他要靠自己的关系网,也许才能在李梅面前挺起腰板来。 男人有时有强烈的虚荣心,常伪装在身后,把一个小小紧护在内心最深处。 他突然间想到了姜淑闲,淑闲和李长胜是极熟的,这种情况在大学时就已经看出来了。姜淑闲是不可能不知道李长胜已到了宁济市,但她却守口如瓶,一个字都没有说过。个中原由,也只有淑闲自知了。 他打通了淑闲的电话。 "韩大主任,亏你还能想起我来。最近听说到了京城,卖大蒜去了。周围天天香车美女,你幸福死了。" 姜淑闲满嘴嘲讽,醋坛子欲翻。 韩冬一惊,这小妮子信息那么灵,我到京城几天啊,行程掌握的透透的。组织部真合格,干部活动全掌握。 "淑闲,你可冤枉我了。进京城奉了杜昌文书记的命令,还美死了呢,为了卖蒜差点在京城累死了。" 韩冬装出了一副可怜相,主动示弱,美女岂能步步紧逼呢。 "行了吧你,主动与本姑娘示好,肯定又遇上坎了吧。是不是,我的韩公子。" 姜淑闲的眼里不揉沙子,性格直爽的很。 "没事就不能给你打电话了吗?我这次可批评你的。李长胜老师到了宁济任职,你也不暗地里通报声,害的我很被动,都不知见了李老师该咋说。这可是你的不对。" 姜淑闲咯咯笑了起来。 "冬子,还怪我呢,这说明你的政治敏锐性太差。光干事还不够,还要经常读书看报看电视,紧跟中央步伐,不学习会吃亏的。"
还别说,淑闲的话提醒了韩冬,进县社后,自己读书看报明显少了,人惰性了。长此以往,时代的列车将把自己甩的远远的,再爬上车,已是另一个轮回了。 "淑闲,你周末来宁济吧。我们一块拜访李老师去。咋样?” 韩冬发了邀请。 "我还真想去,不过,部里事情多,怕走不开了。到时电话再联系吧。你看你,深夜来电,让我睡不着了,你过来陪我!“ 姜淑闲的话半真半假,不过满是杀伤力。 "行了你,大小姐,我去了,说不定又会让你撵出去了。" 他们二人一直聊到了很晚,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感觉萦上心头。 韩冬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见一个爱一个。自从任晓燕离开后,他的私生活发生了巨变。是他始料未及的。 第二天,楚春燕又打来了电话,想约韩冬把大蒜的合同签一签。 韩冬是高兴的,半个月的辛苦终于换来了巨大的收获。 这收获可不仅仅只是大蒜的签约,而另外的收获却让他喜忧参半,不能言语。 当看着一车车的红皮大蒜进了京城,看着上花林老少爷们那一张张兴高彩烈的脸,韩冬这是一生最高兴的时刻。 李郭涛紧紧拥抱着韩冬,那份热忱发自内心,取自骨髓。 在李郭涛看来,韩冬不仅仅救活了祥嘉红皮蒜这个品牌,更救活了百姓垂死挣扎的心。是韩冬让他们在寒冷中获得了温暖,足足一百度,水的沸点。 连斌也给韩冬打来了电话,露出了对韩冬由衷的赞扬。在披荆斩棘中阔步前行,在如履薄冰中乘风破浪,县委县政府要给他记功的! 韩冬心中坦然,在他身上荣誉并不重要,他看重的是给百姓实实在在的效果。 正想着,荆玉娥打进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