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惊涛拍岸在线阅读 - 第24章 农业转型

第24章 农业转型

      王翠英的手术顺利结束了,肿瘤是良性的结果让每一个紧崩的心都放松了下来。

      翠英的丈夫李大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五十多岁的年龄头发花白,身体弯曲,尽显沧桑。他紧拉着韩冬的手,没有言语,眼睛里却写满了感激。泪水从浑浊的眼球中滴滴落下。

      这是中国农民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表达。在王翠英夫妇的眼里,韩冬就是活菩萨,是上花林的大救星。

      没有他韩冬,上花林至今还在走泥泞小道,没有他引资采石场,又有多少人还在饥荒中忍受折磨,没有他,不知道还会出现多少的光棍汉呢。

      这一切生动的毫无造作的画面,全进入县电视台记者的镜头。

      韩冬捐款救助王翠英感人画面在县电台播出后,又接连受到了省市电视台的播报。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韩冬成了基层政府最耀眼的星。

      97的年底,包玉来升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春见任马背乡党委书记,姚艳华任代乡长,党委副书记。

      看着趾高气扬的潘春见,韩冬总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他妈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包氏标签“实在太浓,以后这小子不给穿小鞋就不错了,在他手下干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即好。

      姚艳华能升任乡长,这是韩冬种种不利的消息中算是最好的消息了。姚乡长对自己是认可的。

      感谢组织,总算没有斩尽杀绝,黑暗透露出一丝的光明,已足够令韩冬欣欣然了。

      早晨刚刚到了上花林,韩冬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冬子,我是姚艳华,没事的话到我办公室来趟。"姚艳华好像有什么急事情,没有商量的语气。

      "姚老板,韩冬十分钟后向你报到。"

      韩冬挂了电话。从姚艳华宣布任乡长以来,韩冬没有去过姚艳华的办公室,不是不想去。他是真害怕乡政府还有几双毒毒的眼睛在死死的盯住他,自己"包氏标签"还未撕下,"姚氏标签"只怕又被不怀好意的人贴在自己身上啊。

      这是官场大忌,政治上的幼稚,韩冬可不想再犯。选边选不好,站队站错行,估计自己这辈子也就扔在上花林了。这可不是韩冬的理想。

      十分钟,韩冬的本田摩托车一路急驰,迅速赶到了乡政府。

      在政府的大门口,他碰见了久未谋面的马新荣。她朝他招招了手,眼神中那份痴热也许全天下的男人,只有韩冬才能体会。

      韩冬一阵的愧疚,他不知道自己暗收暗种的这份情感是对是错呢。也许最终的答案在老天爷那里放着。他妈的,该享受生活就享受吧,想那么多干嘛呢。

      刚走进姚艳华的办公室,一股淡淡的香气让他又如醉如痴了。

      "韩大助理,稀客啊,当上了上花林的大主持,就瞧不上我这小庙了。"姚艳华一阵的迫击炮。

      "姐,我不是怕影响你吗。人代会召开前,我怕别人戳豁子。你若顺利当选则好,否则弟弟的罪可大了。我就是一小兵,我怕啥!jiejie的前途比天大。"

      韩冬赶紧解释,他相信凭艳华的聪明还能想不到这一点。

      姚艳华的脸马上有了笑意,她岂能不知其中的厉害关系呢。她暗赞,一年过去,韩冬这小子政治上成熟了许多。

      "好了,姐开个玩笑。今天找你来是有事情商量,我下周要做个关于‘三农`问题发展的全县发言,你有啥想法,好点子,都统统说出来。这是姐首次发言,立争观点新,措施符合实际,有可cao作性。"

      姚艳华一连提出来了几个要求。韩冬知道,这个发言关乎着姚艳华今后在县领导眼中的印象,也关乎着姚艳华下步在马背乡的施政理念。

      说来也真是太巧,昨天通过和李大山的交谈,他真的就有了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新思路。

      "姐,我就以上花林为例讲讲我的看法。上花林依托丰富的山石资源建了多家石料厂,大部分的人都进了石场当了工人。土地就靠家里老头老太太管理,他们就是一麦一棒两季忙,收入太低。上花林山坡地多,由于没有机井,很多地靠天吃饭,饥一年饱一年。

      我建议把地从老百姓手中承包过来,集中管理,搞大棚种植,再返聘本村农民管理大棚,这样农民就有了两份收入,闲置的土地又得到了充分利用。"

      "思路真好,大棚技术从哪学?"姚艳华不禁对韩冬另眼相看了。

      "山东寿光有现成技术。王乐义就是那里的带头人。我们可以组织懂庄稼地的老把式,还有各村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第一批培训班。我想先从上花林开始,先搞个试点,成熟后再全面铺开。”

      "乡里财政很是吃紧,一下子拿出这么钱很是困难。咱们有融资渠县没?你别看我这个乡长在他人眼里风光无限,其实乡财政没有钱可供我支配,都让潘春见这老小子败光了。没钱的乡长,难当啊,想干成事难啊。"

      姚艳华一脸的苦闷,看着娇美的脸蛋上布满愁容,韩冬的内心是一阵的不舍。

      "姐,愁一愁白了少年头。钱就不用cao心了。先期投资让西山湾采石场先出,其它小部分让老百姓入股啊,他们成了股东,干自家的活谁还不上心。"

      "行,就这样办。"姚艳华是直爽之人,定下的就办,“冬子,那剩下的几个服务区下步该怎样在农业上定调子?"

      "姐,我想让其他村的百姓种大蒜。大蒜全身是宝,经济效益高。咱们这里的的大蒜曾经全国闻名,红皮大蒜那是祥嘉品牌,慈禧老太后最爱的就是红皮大蒜,是上等的贡品。可惜现在没落了。咱们可以注册'红皮大蒜`商标,不信就搞不好它。"

      韩冬一下子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让姚艳华甚是感动。乡长助理的帽子,看来不是谁戴都能戴得住的。

      姚艳华亲切的看着韩冬,那眼中夹着欣赏和赞扬,当然还含着另外的情愫,不懂的人是体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