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血沃轩辕在线阅读 - 第三部大地风云 三百四十七 战和之间

第三部大地风云 三百四十七 战和之间

    纵然女真人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在明朝最精锐的军队面前,他们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短短的时间里,那些女真人,一半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而剩下的那些人,却全部成为了大明军队的俘虏!

    博克寿昆战死了,安春原本也想和老朋友一起去,但他却被一拥而上的明军士兵抓了个正着。他竭力挣扎着,但又如何能挣脱那些力大无穷的士兵?但他心里多少有些欣慰,自己的儿子毕竟还是逃跑了,这就是将来为自己报仇的希望所在。

    黄飙冷冷的看着面前的这个女真老人,他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出了一种仇恨,但那不是国家与国家间的仇恨,而是愤怒,就如同杀死了对方的亲人的愤怒,黄飙略略觉得有些奇怪:“难道你认识我?”

    安春咬牙切齿地道:“当然,我当然认识你。在山海关,我的儿子阿克达春就死在了你的手里。你是杀我儿子的仇人,我恨不得生喝了你的血!”

    黄飙大笑了起来:“在我手里死的人何止千千万万,若是多尔衮这些人也便算了,一个无名小卒我焉能记在心里?来人,把这些人全部带了回去,以充为奴!”

    等到不断挣扎的安春被押了下去,却见几名士兵推搡出了一个甚是美貌的满族少女,来到黄飙面前说道:“总镇,抓到个娘们,听说还是今天地新娘子。兄弟们想着总镇。夫人们都在江南省那,故此……”

    “混帐。”黄飙笑骂而道:“我堂堂大汉好男儿,岂能和这金虏的女人有甚牵连?传到了兄弟们的耳朵之中,我还有什么脸面做人?也且一起押了回去。”

    这些明军将士来去如风,这里事毕,更不停留。一把火把女真人的帐篷烧得干干净净,押解着大队俘虏,呼啸着很快向边关方向退去……

    而在另外一处,侥幸逃脱的阿克顿和挞木格乐,一路上谁也没有和谁说话。和他们一起逃出来的青壮年。几乎全部被明军追上,而后一一战死。只有他们两个,阿克顿拉着他地朋友跳进了一个污泥塘中,侥幸逃过了这一劫。

    但挞木格乐发誓再也没有阿克顿这样的朋友,他不是女真人里的勇士,自己也没有这样贪生怕死的朋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死人敌人地刀下。自己却像条丧家犬一般逃跑,这算是什么勇敢的女真人!

    “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很恨我,我不怪你。”阿克顿默默地说道:“但我们必须逃跑,必须要好好地活下去,这样才能为死去的人报仇。挞木格乐,我的兄弟,冲动只会让更加多的人死去。我的妻子没了,我地家人没了。难道我就不如你痛心吗?”

    挞木格乐知道他心里其实和自己一样痛苦,但隐隐地觉得他说的话是对的。但他还是不能原谅自己的曾经的朋友。女真人当初为什么能横行无忌?靠的就是勇敢,靠的就是彪悍,靠的就是那一股不怕死地精神。

    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走了没有多少时候,他们居然遇到了正好巡视归来。正准备回到盛京的正黄旗地旗主。赫舍里索尼。

    这位索尼却是女真人里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于一个富有语言天才的家族。父亲硕色和后来当上大学士的叔父希福,精通女真、蒙、汉语言文字。受努尔哈赤赏识,均选拔到文馆理事,被授予“巴克什”称号。

    而索尼与父亲、叔父一样,也精通女真、蒙、汉语言文字,努尔哈赤授予他一等侍卫,出入扈从,随军征讨。女真人跃马挥剑创天下,与绝大多数同伴一样,索尼也是靠冲锋陷阵建立军功出人头地的。

    当年哈达部落派兵侵犯努尔哈赤领导地建州部落,索尼身先士卒,将来犯之敌杀得落花流水。后来随努尔哈赤征讨栋揆部,蒙古大兵前来增援,结下两座大营,互为掎角,索尼会同其他将领发动联合进攻,攻破其中一座大营,其余敌人见势不妙,全部缴械投降。

    武士地勇猛与独特的语言才能,使索尼崭露头角,但未能使他青云直上、爬上权力金字塔高层。八旗劲旅,猛士如云,索尼只是其中一团云絮,极容易被湮没,很难鹤立鸡群、卓尔不群!

    而随着满清政权地建立,越来越多的汉官汉儒汉人归附满清统治者,兼通满汉语言文字的人才犹如过江之鲫,索尼昔日的语言特长,此时不再“特”不再“长”,不再是满清的稀缺之才。

    但是,在皇太极死后帝位的争夺上,索尼却发挥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当初眼看睿亲王多尔衮就要得势,索尼等两黄旗大臣急忙动作起来,杀气腾腾,誓死捍卫先帝利益,索尼佩剑而前曰:

    “吾等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多尔衮慑于两黄旗大臣的铁杆立场,慑于巴牙喇精兵剑拔弩张的铮然杀机,不得不妥协退让,拥立年方五岁的皇九子福临为帝,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任辅政大臣,辅佐小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堵住了两黄旗的嘴巴,使他们无话可说,平息了一场一触即发的血腥内讧。

    索尼当初在巡视之时,曾经见过阿克顿和挞木格乐二人,知道这两个后辈一个精明能干,一个勇猛强悍,心里甚是欣赏,只待他们成人后,便带到自己身边,悉心调教。这时见到两人这副狼狈的样子。心里却是大惊。

    急急追问之下,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索尼见那些明军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屡屡侵犯自己地领地,心中顿时勃然大怒。正待整点兵马前去迎战明军,却听阿克顿大叫了声:“不可!”

    索尼面色一沉,正想发作。就听阿克顿说道:

    “主人,万万不可。那些明军来去如风,就算去了也未必便能追上。还有一点,想来我村之人已落入南人之手,这时即便追上。明军嫌带着他们拖累,杀心一起,我等族人皆有杀身之祸。还请主子三思啊!”

    索尼倒被这番话说得愣在了那里,这小伙子说得倒当真没有错。可自己身为正黄旗的旗主,若是看着自己的族人受苦不去救,那传了出去自己这张脸却往什么地方放?这位正黄旗主一时怔在了那里。半晌做声不得。

    “还有一点也不可不妨。”阿克顿以目视之,索尼摈退左右,阿克顿小心地说道:“这已是主子之地这月第七次遭到明军劫掠,一旦被其它旗的人知道,于主子声名大有损害。此其一。其二,我一直奇怪,为什么我两黄旗屡次遭到明军劫掠,可两白旗却一点事也没有?”

    他的话让索尼为之一惊。两黄旗乃是自己和图赖等人的势力范围。而那两白旗却是多尔衮亲自掌握地。自己和多尔衮之间的矛盾,天下皆知。现在经阿克顿提醒倒真让他察觉出了其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来。

    “那么依你之见,我当如何处置这事?”索尼盯着阿克顿问道。

    这个年轻人从容地告诉索尼:“此时应当立即返回盛京,向多尔衮、济尔哈朗和朝廷告之此事,并请求朝廷抚恤。另外,当传言我大清境内。进犯正黄旗的明军。已被我斩尽杀绝,再从汉人里挑选几人冒充俘虏。再于半路虚言其要逃跑而杀之,以壮主子声势……”

    索尼听着频频点头。这年轻人的话无一句不切中要害。这一来,先把包袱扔给了朝廷,尔后自己地名声又得到大大增加。朝廷知道了这件事后,必然会大加抚慰,而自己则正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观察多尔衮有何反应……

    “不想你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见识。”索尼叹息了一声:“这样罢,你二人族人新遭不幸,我也无法安慰于你。我总长着你们几岁,便认你们当了义子,将来从军为家人报仇,不知道你等意下如何?”

    阿克顿和挞木格乐大喜,索尼是何等人也,竟然认自己为义子。将来的荣华富贵阿克顿倒没有如何放在心上,可自己从小就是个有抱负的人,眼看着自己胸中的抱负便可化为现实。狂喜之下的二人急忙跪拜在地,叩谢索尼的赏识之恩……

    那盛京自得知明军短短一月间,屡次侵犯大清之土,无不义愤填膺。以多铎为首地少壮派,无不纷纷请求朝廷发兵,以灭明军嚣张之气焰!

    这一提议得到了巨大多数满人官员的赞成,就连多尔衮也不禁为之心动。自从山海关兵败后,满人士气低弱,现在急需一场胜利,来提升朝野的士气和信心。但是,目前满清极其严峻的现实却又让他不能不犹豫起来。

    满清和大明并不一样。大明在遭遇失败后,能够凭借着强大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重新组织起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队伍。但大清,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了。

    大清国土贫乏,人口稀少。这才有了所谓的“满族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而一旦满清精锐地队伍遭到了一次重创,要想在短时期内重新组建,实在是件太困难的事情。

    同时,自己所宠信地吴三桂也坚决反对在这个时候出兵。眼下大清满八旗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守卫大清各地,一旦发生战争,肯定会以汉八旗和蒙八旗为主。自己的正红旗才刚刚接受,打了几场胜仗,如果在这时候出击硬拼,只会让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吴三桂强烈建议,放弃一切靠近大明边关,可能随时遭到明军攻击的地方。而集中力量防御几个重要关口。不主动出击,不主动寻衅。同时派出使者,秘密与明朝边关四大镇将接触,多贿赂以金银,以便求得暂时地太平后再图发展。

    这一点与阿克顿地看法无疑是一致的。处于被动防御中地清朝,一旦再遭遇一场失败,那当时便会大祸临头。多尔衮在考虑了再三后,终于还是同意了吴三桂的建议。

    但是,吴三桂这一正确的建议,在满清的朝会上却遭到了激烈的反对。那些未曾遭遇过山海关失败的人,狂妄的认为山海关之败,只不过是因为多尔衮的指挥不当而已。只要重新选择一个得力指挥,明军又何足道哉!

    而切身经历过的将领,在他们眼里看来,山海关之战之所以会失败,完全是因为大清铁骑才和李自成的流寇大战了一长,太多的消耗了自己的力量,这才会有这样的一场失败。真正两军在对等条件下对决的情况下,无敌的八旗铁骑一定不会输给明军的……

    双方谁都有谁的意见,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多尔衮表现出了自己的果断,他断然驳回了一切要求出兵的建议,而以吴三桂等人的建议为基石,采取了对明军避而不战的办法。

    这个正确的措施,使满清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虽然明军sao扰的铁蹄不会就此而停下,但把力量集合在一起的满清,却在防御上多少能够从容自如一些。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喘息时机。

    但是,多尔衮的措施,却在满清朝野上下,蔓延开了极大不满,他们眼中的多尔衮,已经逐渐成为了怯弱的代名词,而多铎等少壮派将领,对多尔衮的失望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