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朔风疾在线阅读 - 第233节 风波(二)

第233节 风波(二)

    大堂内又沉默了,丰州官员出身低微,就是明白问题出在朝廷,也不知该如何处置,金声和宋统殷对视了一眼,两人都向对方点点头。

    “本官去找过刘公公,他没出来见我,但他的管家告诉我四个字‘事在宣府’,我想应该与沈棨私款建奴有关,”金声的声音很低,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罢了,本官为任一方,却没给丰州的老百姓做些事,反正这个官也不想当了,豁出去上书朝廷,把沈棨那厮做的丑事揭出来。”

    “沈棨胆敢私款建奴,其背后必有人主使,除周延儒外还有何人?老夫也要给朝中好友写信告知此事,温体仁知道了绝不会放过他。”宋统殷也说道。

    “我们手里还有个宣府抚夷总兵王国忠,此人奉命去宣府边外野狐岭金军大营和议,他出来作证便是铁证如山。”李槐一下子觉得轻松了许多。

    大堂内活跃起来,大家商议起如何反击周延儒,正在这时,吴先进来在李榆耳边说了几句,李榆苦笑一声对众人说“又有人逃难来了”。不一会儿,两个布衣打扮的家伙惊慌失措地进了大堂,走得太急还差点撞在一起,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引得大家一阵哄笑——太仆寺主事大老王、大同抚夷总兵王牧民到了。

    “大统领,朝廷把宣府、大同两镇的抚夷总兵职缺都撤了,官府还查抄了我藏着的五千斤私盐,幸亏我跑得快,要不就再也见不到兄弟你了。”王牧民见到李榆就哭诉,还庆幸自己先找好了饭碗,这才没被赶到大街上要饭。

    “吓死我了,朝廷这回动真的啦,要不是有人通风报信,说不准我已经在大牢里了,大侄子,老叔成了朝廷缉拿的要犯,只好逃到你这里避难了。”大老王气急败坏讲了京师的情况,朝廷突然发神经,清查起参与向丰州和辽东走私的官员,大老王身上劣迹斑斑,根本经不住查,见势不妙立即带上一家老小出逃,到大同又遇上刚丢了差事的王牧民,两人都认为目前风声太紧,关内是躲不住了,靠着以前的同伙帮忙,一起携家出关投奔丰州。

    有人和他一样倒霉,范永斗就幸灾乐祸,嬉笑着说道:“王主事、王总兵,我早提醒过你们明国的官不好当,你们不愿听,这下好了,安心做生意吧。”

    “范永斗,都是你惹的祸,大明的贪官有的是,首辅自己就是个大贪官,他为什么不抓别人,单找我的麻烦?还不是因为你在沈阳抢别人的生意,人家都找到周延儒的门上,要收拾你们这帮丰州商人,把我也牵扯进去了,”大老王怒不可遏地呵斥范永斗,随后转脸对李榆说道,“大侄子,朝廷里的事我都知道,****派人悄悄告诉我了,周延儒是有意把宣大的局搅乱,好保住他的同党,还有老范在沈阳打着你的招牌,与建奴贵胄勾结欺负其他商贩,他们和周延儒要联手困死你,把你在辽东的生意赶出局。”

    “老范,你是不是在沈阳和硕托、斋桑古有过来往?”李榆冷冷地问道,范永斗去沈阳前请他介绍过一些金国的老关系,其中爱闹事的也就这俩人,估计孟克也介绍了一些小混混,范永斗面红耳赤地点点头,李榆怒喝道,“你自己惹的事,自己去摆平!”

    “我还不是想为丰州多赚点钱,人家鲁商、浙商还有南直隶的商人货物有海运,陆路也有关宁军帮忙,我们几千里路把货运过去,不下点黑手争得过人家吗?”范永斗很不服气叫道。

    “其实也不能全怪老范,朝廷有意在归化开镇,不把榆子赶走谁敢来?”大老王突然为范永斗说起好话。

    “行了,都别吵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都必须反击,”李槐摆摆手,沉思一会儿说道,“不过,动用军队影响太大,后果难以预料,这次可能还非得老范出马了。”

    范永斗脸一下子就白了,杜文焕很不满意地瞟了他一眼:“怕什么,你手里不是还有商军吗,再征调一千精锐的山西兵给你,对付大同镇那帮熊兵够用了。”

    “提塘司、宣教司也全力配合你,这次是出兵找官府讨说法,又不是真要去打仗。”李槐在一边打气,大老王马上自告奋勇要入关。

    都是些什么东西,jian商、逃犯,现在又来了两个贪官,丰州真是藏污纳垢,娄子敬其实一点也没抓错——宋统殷心里摇头,嘴上挖苦道:“出兵以什么理由?难道说是为了贩卖私货、争抢生意吗?”

    “丰州信奉自由、平等、仁爱,绝不为一己之私动干戈,货殖互通本当自由,圣上受jian党蒙蔽始有今日,故兴兵是为了清君侧、除jian党、保护自由贸易。”一直沉默的李富贵说话了,大老王、范永斗一伙脸上乐开了花。

    “记住,你们是向官府讨说法,只反jian党、贪官,不反皇上、朝廷,。”鄂尔泰也开口了。

    天蒙蒙亮,得胜口外突然来了一大帮拿刀持矛的人,大喊大叫要过关口,催着守堡明军开门放行。边墙上的明军吓了一跳,难道边外的丰州人要抢关了?提心吊胆挤到墙边一看,下面的人很多还认识,这挺好!都是老熟人,动起手来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刘老大,你们真造反啦?那可不能让你们过去,上官有令严守边墙,谨防你们闹事,我看你们到别处过关吧,大家是自己人,别让我们兄弟为难行吗?”守堡的把总探头探脑向下喊。

    “胡说,谁造反了,把我们的大旗弄过来,”商军的小头目一挥手,一面旗幡被抬上前,上面从上往下三行字,左边写着“反贪除jian”、右边写着“精忠报国”,中间五个大字“忠义救国军”,比较有意思的是,旗幡下还有个人恭恭敬敬地捧着大明太祖皇帝的牌位,小头目得意洋洋地说,“二黑,看清楚了吧,我们是反贪除jian、精忠报国的忠义救国军,最忠于皇上了。”

    “那你们还拿刀枪咋咋呼呼,成心消遣我们呀,守备大人也被你们吓跑了。”那个叫二黑的把总很不满意地嘟囔。

    “你以为我们没事找事呀,我们是去找巡抚大人讨说法,丰州人辛辛苦苦为大明守边,官府不但不给粮饷,连生意都不让我们做,还骂我们都是汉jian,成心不让我们活了,知道岳爷爷是怎么死的吗?是被jian臣害死的……,”小头目觉得自己的话太多,脸一翻指着正听得聚精会神的二黑叫道,“你开不开门?我可要动手了,这里我太熟了,西边那处边墙还是年初你帮我拆的。”

    “老刘,你别急呀,让我好歹放会儿铳炮嘛,”二黑把手一挥,城上的明军一边敲锣,一边胡乱打起铳炮,刘老大几个人也顺着绳子爬上边墙,一伙人抽起烟来——这种情景同时也在杀虎口上演,长期的走私买卖早将守边明军和丰州人连成一体,边墙关口不仅是丰州人的生命线,也是守边明军赖以养家糊口的依靠,丰州的生意没了,大家一起都得挨饿。

    抽完一袋烟,明军嘻嘻哈哈下了边墙,打开了堡门,然后装模作样当起俘虏,二黑随口说了一句:“刘老大,你们入关是去杀人吗?大明的jian党贪官多得是,人少了可不行。”

    “谁说我们去杀人,杀人是朝廷的事,我们只管抓人抄家。”

    “你怎么不早说呢,不行,我们也要入伙,”二黑一把抓住刘老大,对手下的兄弟大喊道,“弟兄们,我们跟忠义救国军干了,抄那帮龟孙子的家,把欠我们的军饷讨回来。”

    天大亮时,忠义救国军进入得胜堡,范永斗、大老王一伙趾高气扬窜进来,却找不到地方捞钱——边堡的官吏早就被他们拉下水,以参将府为首的大小官衙都打出了黑鹰旗,一伙伙明军也举着刚画出来的“忠义救国军”大旗闹着要入伙,方咨昆因为资格老,当过新平堡参将,还被推举为首领,都是同伙不好翻脸,堡内的几处官库成了下手的目标。得胜堡仅有的一点国有资产分光后,大家觉得再没有油水了,又乱哄哄地向大同涌去,满柱、侯世杰随即带兵进入堡内,为这帮打劫的家伙守住退路。

    有巴克的四百骑兵保护,刘迁、王东强的一千精锐山西悍卒撑腰,忠义救国军一路几乎顺风顺水,娄子敬指派乡绅领着民壮在沿途设了不少路卡,民壮们见到官军吓得扭头就跑,有些乡间的读书人胆子大,站出来大骂汉jian卖国。方咨昆被骂火了,老子们杀东虏成了汉jian,你们读了几本破书耍耍嘴皮就成了忠良,马上下令给这些人每人发根木棍,送到边墙上站岗,而且还威胁他们,如果出了差错一律军法从事。大明忠良们哭哭啼啼被押送走了,方咨昆还很得意——大统领府严令不得入关扰民,但给吃饱了撑得没事找事的家伙找点活干总没错吧,反正他们想当忠良嘛,这也是成全他们。

    大同镇闻讯,迅速派兵拦截,不过官军弄明白怎么回事后,不但不动手弹压,反而同流合污——人家是忠义救国军嘛,还捧着太祖皇帝的牌位,一看就不是造反的,替皇上反贪除jian,还顺便讨回大半年的军饷,这是好事呀!当兵的要去反贪除jian、精忠报国,当官的也没法管,索性拍屁股走人,任由当兵的去折腾吧。忠义救国军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杀虎口入关的另一路人马也赶来会合,上万人浩浩荡荡到了大同城下,举着太祖皇帝的牌位要找巡抚大人讨说法。

    张廷拱哪里敢露面,下令关闭城门坚守不出,自己跑去找监视太监刘文忠商量如何应对,但刘文忠一脚又把球踢给他,大同镇的兵都归你管,咱家插不上手,还是你自己摆平吧。接着城里的兵也闹起来,要求补发他们的欠饷,否则就不上城墙。张廷拱躲进巡抚衙门又气又恨,把总兵王国清找来痛骂一顿,命他出城安抚乱兵,王国清也发了狠,伸手向巡抚大人要军饷,不给钱坚决不出城。两人大吵了一架,最后都把娄子敬恨上了,这家伙不去惹事也不会闹到今天的地步,出城抚军应该他去。

    娄子敬倒是没有推脱,大义凛然出了城,没多久他的家丁就跑回来了,说是他家老爷到了对方的中军大帐,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人家就说有人告他贪墨公帑、收受贿赂、滥杀无辜、诬陷官员,被收押审查,家丁还神秘兮兮地说,对方那里好像还有锦衣卫的人,他家老爷肯定摊到大事了。

    张廷拱、王国清的脸一下子煞白,锦衣卫的人也出现,局面更难收拾了,两人顿时觉得浑身瘫软无力。

    入夜,大同镇中军前营,都司徐锦宪背着手在公事房里来回踱步,桌案旁坐着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过了一会儿,书生显得不耐烦了,起身走到徐锦宪的身后。

    “徐老弟,张传捷是和你一块从军的兄弟,现在当了参将,连刘迁、王东强也升了游击,人家是守边杀敌的大英雄,而你呢,没钱没家世,给你个都司也就到头了,还受这个鸟气干什么?游击大人已经躲起来了,现在全营兄弟都在看着你,再不当机立断,一旦出现哗变,你就准备坐牢吃官司吧!”

    “张书记,我这一步跨出去就没有回头路了,上官肯定不会饶了我,我家世代大明军户,对朝廷忠心耿耿,让我出关与鞑靼、流贼为伍,以后还怎么出去见人!”

    “你还以为自己是大明军户,你家的地在哪里?早被贪官吞没了吧,你不过是个挣军饷养家糊口的大头兵而已,朝廷根本没把你这种人当回事,否则也不会大半年不发军饷,你就甘心一家人挨饿受冻!你说不愿和鞑靼、流贼在一起,可人家一腔热血守卫疆土,把建奴打得大败而逃,保护了山西数百万百姓不受蹂躏,这才是保家卫国的好汉子,而你看看这个朝廷,官吏巧取豪夺、贪墨成性,百姓困苦不堪、无以聊生,军中无粮无饷、兵亦为盗,大明没有希望了,朝廷上下都是贼,与这些人为伍才丢人,可惜你这一身好武艺,不趁着年轻建功立业,却窝窝囊囊混日子,我都替你着急啊!”

    徐锦宪默默坐下,捂着头思考着,过了好一会儿才站起来:“我干了,今夜丑时动手。”

    中年书生笑了——张国基,大同应州人氏,秀才出身,曾受教于闻香教教主王森,参加过徐鸿儒在山东的起义,事败后逃回老家,成功地混入大同总兵府当书记。王昉在丰州站住脚,没忘记他这个老战友,辗转找到他,请他到丰州一叙,张国基在丰州很快就放弃了白莲教,转而效忠丰州,并且接受了大同提塘所帮办的任命,实际上成了丰州驻大同第二号人物,头号人物王牧民潜逃后,张国基急不可耐跳出来,策反他的应州同乡徐锦宪,现在终于成功了。

    急促的号声打破了长夜的寂静,明军将士从营房跑出来,迅速到校军场集合,徐锦宪、张国基全身披挂已在等候,望着一千二百名全副武装的将士,徐锦宪缓缓开口了。

    “前营的弟兄们,我知道你们都没睡,一定披着盔甲抱着兵器在等着这个时候,这些年大伙都受苦了,当兵拿不到军饷,连累一家老小挨饿受冻,这是什么世道,守规矩的好人就该受穷吗?我算想明白了,我们还不如达官贵人家的一条狗,狗还有根骨头啃,我们流血卖命却连饭都吃不饱,忠义救国军就在城外,他们是什么人,你们心里都明白,但闹场哗变要不回几个钱,官府秋后算账还得赔上些兄弟的性命,所以我想带你们走一条新路——出关投奔丰州军。兄弟们,不能再窝窝囊囊活了,好男儿当志在四方,为自己也为后人拼出个新活法,愿意跟我走的站出来,不愿意的各自回营房。”

    “徐都司,我们信得过你,跟你干了!”几个老兵坚定地站出来,接着几十个、上百个,最后全体将士一起向前。

    “目标,北门,出发!”徐锦宪挥手大声下令。

    “打起大旗,挺起胸膛大步走,让大同人都知道,我们就是丰州军。”张国基高喊着,把几面黑鹰旗发给大家。

    寅时三刻,北门楼上升起了黑鹰旗,大同镇中军前营全体反正。

    范永斗、方咨昆一伙被吓了一跳,老天可以作证,他们只是想吓唬一下大同巡抚,绝对没想过攻取大同城,这下麻烦了,事情可能要闹大。范永斗、方咨昆一边约束同伙不得擅动,一边派人快马回蛮汉山报告——忠义救国军眼看着城门向自己敞开,却迟迟不敢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