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朔风疾在线阅读 - 第204节 村民

第204节 村民

    两个冶铁师傅下了铁炉,正在脱去厚实的外套,听到韩老汉大声招呼,快步走过来向李榆跪拜,李榆急忙拉住他们,俩人这才想起丰州没有跪拜礼,有点不知所措,李榆笑了笑上前与他们分别拥抱,韩老汉赶忙解释,大统领向你们行抱见礼,这是丰州最隆重的礼节,大统领是把你们当兄弟来看呀。

    “大统领真是太抬举小人了。”李茂局促不安地低头说道。

    “大统领,小人以前见过您,是在阳城的沁水边,大统领对我们说话的时候,小人就拿根木棍站在流贼的队伍里,那次可把小人吓坏了,以为必死无疑,幸好大统领给了我们一条活路。”年轻一些的陈十石挠着头说道——他现在也剃发留了个丰州头。

    “那一仗真打起来,就可惜了两位大哥的好手艺了,丰州无贵贱,咱们是一家人,用不着称自己小人,”李榆大笑着拉起两人的手,一起向外走去,“两位大哥,你们现在也是我的同村乡亲了,带我去看看咱们村的铁厂。”

    铁厂的人不少,但老白塔村的人并不多,大多数是新来的移民,李榆那张印在银钞上的脸被很多人认出来了,大家傻傻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李榆微笑着摆摆手让大家各自去忙,韩老汉跟在他屁股后面得意地炫耀,看到没有,这就是咱村出去的大统领,你们能入户到咱村真是天大的荣耀啊!

    铁厂的手艺活李榆弄不懂,只觉得工序比较多,人们三三两两似乎只在反复做一件事,有卷砸铁皮的、有锻打铳管的,有研磨铳管的、有焊接铳管的,还有专门把铳管放入油中退火的——李茂抱怨村里会铁匠手艺的人太少,他只能把活拆细了,教给干活的人几个简单动作,反复重复地干,光是做铳管就分了十几道工序。

    李榆很担心自己这帮只会种地、放羊的乡亲干不好活,陈十石解释道,这种法子以前在老家经常用,比如大阳铁针行销天下,但铁针这个活要求极细,难度不比镜面犁低,每到出货的旺季,工匠根本忙不过来,大阳包括女人、孩子在内都在干活挣钱,这套流水做工法这时就有用场了,做坯的、磨针的、打眼的、抛光的、挑拣的,各干各的活,动作简单了人人都学得快,还不容易出差错。

    李茂摇头补充道,铳管的活还是不容易,做坏了会出人命,最麻烦的是铳管是用一层层铁皮卷着钢芯锻打出来的,每节只有二尺来长,要做成六七尺长的铳管就必须用铜粉焊接,还要加铁箍固定,这个工序最关键也最难,还是得由他们几个手艺好的师傅干,就是这样还有小一半的铳管报废。

    “这么难的活,你们十两银子就干的下来?我可听说一支鸟铳三十两,军械司的铳管也得二十两才做的下来。”李榆有些惊奇。

    “官府要的东西从来都贵,要不那些狗官吃什么呀,其实朝廷在阳城召买铁器的时候,我们也没少骗官府的钱,”李茂笑了,对李榆解释道,“我们的冶铁不用煤,而是把煤埋在地里烧焦除臭,再用焦煤冶铁,做铁针必须用这种焦煤炼出的铁,钢火就比一般铁好得多,这里煤多人手便宜,炼焦费不了几个钱,我们用焦煤炼出的铁做铳管,十根铳管只报废三四根,而且用流水做工法干活,用的工匠要少,工钱也能省一大截,军械司造铳管用的是做农具的铁,肯定十枝成不了三四枝,再加上他们的工匠工钱高,造出的铳管当然贵,听说京师做火炮更费钱,铸炮管十次能成两次就算好的,一尊红夷大炮要花二千两银子,朝廷真有钱糟蹋呀!”

    “我在军械司干过,铳管确实难做,报废的太多,二十两一根也差不多,铸大炮想都不敢想。”韩老汉也点点头。

    “你们也能铸大炮吗?五百斤的佛郎机要花多少钱?”李榆睁大眼睛问道。

    “我们是铁匠,铸匠的活最多能做镜面犁,铸炮没有把握,”陈十石不好意思挠着头,随后又提醒道,“大统领,铸炮就数广铁的师傅最好,他们用木炭冶铁,造出的铁炮也挺经用,我听工商司的王副使说,东胜卫那边来了佛山的大师傅,也许他们能铸炮。”

    李榆点点头,以后铸炮的活看来要找小个子陈得才了,不过他心里还是很高兴,不停地夸奖李茂、陈十石,几乎要把两人吹成神了,李茂、陈十石臊红了脸,他们这点本事其实是阳城几百年制铁的经验,老一点的工匠都知道,碰巧让他们用对了地方。

    铁厂门口,孟克、吉达正和一个高大壮实的年轻人说笑着,见到李榆过来了,吉达指着年轻人介绍道:“大统领,这小子你得认识一下,延绥来的刘二虎,大名刘体纯,咱村的中队长。”

    “丰州卫第五千户所第一百户所中队长刘体纯拜见大统领。”小伙子急忙向李榆行礼,李榆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却发现这小子一脸的崇拜相,两只眼睛还闪着泪花。

    刘体纯从走进白塔村第一天开始,就不断接受村里老人的传统教育——知道白塔村是什么地方吗?是大统领走出去的地方,也是天下无敌的丰州军最早起兵的地方,知道白塔村出过多少大人物吗?除了大统领,还有掌钱粮李襄理、飞虎营正副营官孟克、吉达都是从我们村出去的,营兵的哨长、卫所的大队长以下的就更多了,小伙子,好好干吧,以后前程远大咧。刘二虎听多了,心思也大了,白塔村出去的大人物就是偶像,他一定也要出人头地,像其他崭露头角的年轻移民一样,他年轻力壮练过武,还识几个字,胆子也够大,敢拿着木棍和野猪搏斗,在丰州这种环境下,想不升官也难,半年不到就当了百户所的中队长,离自己的偶像似乎越来越近了,如今他崇拜的偶像真的就在眼前了,刘二虎几乎激动得要哭了。

    李榆随便问了几句春cao的情况,发现这家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在不停地抹眼泪,李榆头一次发现自己有这么大的魅力,心里还有些得意,正想安慰这家伙几句,拄着拐棍的百户达布来了。

    “榆子,回家也不和乡亲们先打个招呼,当了大官就看不起我们啦?走,跟我回去,饭都预备好了。”老达布有点生气地说。

    “大叔,我这就随您进村,见大家一面我再走,我这里人多,饭就不吃了。”李榆笑着迎上去搀住老人。

    “胡说,回家哪有不吃饭的,你想让人家笑话咱村的人?”达布不容分说,拉着李榆就走,孟克、吉达、陈二柱、刘石头一伙立刻高兴起来,白塔村也是他们的家呀,带着亲卫们就跟在后面,一行人说说笑笑向村里走去。

    村里人已在村口等候了,男女老少好几百号人,见到李榆就欢呼起来——白塔村地处黑河南岸,人口不算多,战乱、瘟疫之后也只剩下五六十户人家,这一带土地肥沃适合耕种,附近还有草场可以放牧,阿勒坦汗时期就有流亡汉民到此居住,以后又有蒙古人迁入,半耕半牧、蒙汉杂居已经几代人了,生活习俗也趋于汉化,大统领府认为黑河沿岸非常适合安置移民,于是大批的山西人、陕西人来到这里,白塔村成了有三百多户人家的大村落,大多数人李榆根本不认识。

    刘体纯兴致勃勃地在前面开路,老百户达布带着李榆和村里的长者见面,李榆见到村里添了这么多人口,心里非常高兴,口音也乱起来,见到蒙古人就用蒙古话祝福几声吉祥,见到山西人就用晋北话问候几句,遇到陕西人也忘不了说几句陕北话,老人们开心呀,都觉得大统领是自己的家乡人。达布也兴奋起来,对着大家高声说,大统领cao心丰州那么多事,还忘不了村里的乡亲,专门跑来看望大家,白塔村的人有福气呀,咱们也要对得起大统领的关爱,做人做事绝不能给大统领的脸上抹黑,老百姓也齐声响应,大统领放心吧,白塔村的人绝不会给您丢脸。

    吃饭的时候,达布将李榆请到家中,苏和已经先回家了,杀了两只羊,还把土炕烧得暖暖和和,苏和嫂子,也就是以前的周寡妇正和几个妇女忙着张罗饭菜。李榆一进门,苏和的女儿琪琪格就扑上来,小闺女长大了,越来越漂亮,而且话也多了,拉着李榆的手说她有个哥哥了,吉达把缠着他不放的小男孩拖过来告诉李榆,这个小赖皮就是琪琪格的哥哥,小名叫柱子。

    “告诉大叔,喜欢这里吗?”李榆微笑着把柱子拉过来问——他认出来了,这孩子早上跟着苏和出村时见过一面。

    “喜欢,这里不挨饿,”柱子很老实地答道,然后又补充道,“苏和爸爸,达布爷爷、吉达叔叔、琪琪格meimei都好,我喜欢他们。”

    李榆更高兴了,按着柱子的肩膀问:“柱子,你长大想干什么?”

    “当营兵,像吉达叔叔那样,有马有盔甲,”柱子觉得这个说陕北话的大叔非常亲,犹豫了一下又问,“大叔,吉达叔叔说你是丰州最大的官,营兵都归你管,我跟吉达叔叔当营兵行吗?”

    琪琪格马上在一边做鬼脸:“羞不羞呀,骑马还不如我,还想当营兵,吉达叔叔才不要你呢。”

    柱子有点沮丧,李榆笑起来了:“柱子,长大了就来找我,你吉达叔叔不要你,榆子叔叔要你。”

    柱子这才高兴起来,拉着琪琪格出去比骑马,吉达吓了一跳,喊了声“别糟蹋我的马”,赶忙追了出去。

    韩老汉带着李茂、陈十石也来了,加上村里的试百户兼教谕——一个读过几天书的山西老汉,老达布招呼大家一起上炕,老老少少一块挤到热炕上,说说笑笑吃起来,刘体纯也没闲着,带着李榆的亲卫们在外屋摆开桌子也吃上了。苏和嫂子的饭菜带有明显的陕北口味,李榆吃得挺高兴,浇了羊rou的荞面疙瘩一口气吃了三碗,苏和嫂子看着心里一动,出门就告诉村里的同乡姐妹,大统领就是我们延绥人,要不也不会吃我做的荞面疙瘩那么的香。

    吃完饭又聊了一会儿,顺便回了趟家的陈二柱、刘石头回来了,李榆急着赶路,连忙向大家辞行,临走还吩咐吴先悄悄留点钱——丰州的官俸只发到千户所一级,百户所的官员还是很穷的,他们也得种田放牧养活一家人,这顿饭对达布一家并不轻松。乡亲们听说大统领要走了,纷纷走出家门,跟着达布到村口为李榆送行,直到看不见人影才散去。

    李榆一路疾驰,夜里才回到大统领府,李槐、鄂尔泰、李富贵三位同知,云荣、王自用、赵吉三位佥事以及杜文焕、马光远、特日格三位赞画正在大堂内议事,李榆坐下后,李槐马上向他报告了商议的结果。

    “大统领府经过分析,认为今年金军入寇的可能性的确很大,时间大约在四月到八月之间,早了他们没法完成春耕,晚了遇上大雪回不去,其兵力不会超过五万,”李槐看着李榆点了点头,停了一下加重语气说道,“这是丰州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击败他们,但目前我们还无法得知金军的准确动向,未雨绸缪要做好三件事,首先严密封锁消息,切不可自乱阵脚,春耕关系重大,绝不能受到任何影响;其次,巴克的护商队要派出人手向东渗透,尤其是金军最可能的兵力集结地——西拉木伦河,提塘司、巡检司从即日起加强对进入丰州人员的盘查,谨防金国jian细;再次,必须加强军备,把今年的秋cao改在春耕之后,以会cao的名义首先完成兵力集结,并且适当延长会cao时间。”

    杜文焕皱着眉说道:“我丰州的实力远逊于建夷,但他们远途而来,兵力、粮草的补给都是大问题,根据提塘司从辽东带回来的情报分析,五万人是他们能够动用的兵力极限,其中一半还是战力不强的蒙古人,我们只要准备充分,完全有可能击败他们,目前最麻烦的是我们的步军主力在关内剿贼,为捕风捉影的事也不便把他们召回来。还有,我在春cao时发现卫所的守备兵武器严重不全,尤其是盔甲,一个大队还不到一百套,如此装备与金军交战太吃亏了。”

    马光远立即接着说:“大统领府再给我些钱吧,军械司的工匠想出一种简易盔甲,在皮甲的要害部位镶上铁皮,花费只有铁甲的三成,打起仗来也能管用,铁头重箭也要多储备一些,那东西用得最快,还有硝石,我的火器需要大量的火药,还有长柄板斧……。”

    “你以后不过日子了?”李富贵没好气地打断马光远,随后就骂起粗话,“****的建夷,老子好不容易腾出手来种庄稼,你们就要来捣乱,打死这帮王八蛋。”

    “他们早晚会来的,早来比晚来好,省得我们老想着他们,这些年多少次绝境我们都熬过来了,神佛一定是在保佑我们,金军若来必是找死来了。”鄂尔泰已经想开了,心里反而一点不慌张。

    “你们都同意打了?”李榆有点不耐烦地问道。

    “打!”众口一词回答。

    “就这样吧,我回去睡觉了,”李榆打起了哈欠,既然大家都决心打,他也就轻松了,想了想又说道,“给刘兴祚、巴图、白显志去信,让他们心里有个数,李襄理那边也要再挤出些钱来给老马,这时候舍不得花钱不行了。”

    “汉民,先把这份文书签了,沈守廉回苏州逍遥去了,他的职位只能转给孙庭耀。”李槐把任命孙庭耀为参政兼理银钞局事务的文书递给李榆。

    “有钱人就是会玩花样,当官也有轮着当的,”李榆打着哈欠签了文书,随口问道,“老孙的生意怎么样了?”

    “孙庭耀也是个人精,山陕商人进丰州做生意,手里带的银子都流入银钞局换钱钞,他的银库里又添了三万多两银子,现在正玩着命地印钞、铸币呢,他要是听到金军可能入犯的消息,肯定会吓得半死。”李槐一想起孙庭耀惊恐的样子就忍不住笑起来。

    李榆拖着疲惫的身子走了,众人互相对望着,这么快就算完了,亏我们还商议了这么久,赵吉羡慕地说,大统领这点最好,只要想明白事,天塌下来也睡得着觉。

    “不用管他了,再过些天我们就开始春耕,仗要打,饭也要吃呀。”李富贵絮絮叨叨开始讲起来,经他夜观天象,今年很可能风调雨顺,万恶的金军如果敢来坏他的好事,他非跟这帮家伙拼了不可,王自用听了不住地点头,其他人却悄悄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