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神级复兴系统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

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

    第一百一十二章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

    提起文人,大多数人都会提起风骨,文人风骨,似乎已经成为了文人的代表词。

    但是关于文人的概念,不应该以能写会读的人都称为文人。

    文人应该是有cao守,有底线,有思想,有道德的人,不管文章如何,有这几条才能称之为文人。

    一个饱读诗书,通古博今却趋炎附势毫无底线,甚至卖主卖国的人似乎不能称之为文人。

    任何一个专有名词,都应该是有门槛的。

    而风骨则是指品性,气概还有坚韧不拔的创作格调等等的形容词。

    以风骨为线,高于生死,甘愿以身殉道坚守风骨者,才是真正的文人君子。

    历史上做到这点的人很多,大多都名垂千古了,以屈原为先驱的一大批华夏文人,用精神和血rou著为后来人留下了的文学和希望的种子。

    他们或许活着的时候受尽磨难,但是却依旧将风骨理想放在第一位,不畏权势,不畏险恶,不畏生死,所以他们值得钦佩。

    设想一个毫无底线,毫无道德,毫无理想的世界,那将是多么无聊切绝望?为了活着而活着,像是机器一样重复着一生。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假设一个人的寿命是一百岁,那么他能活三万六千五百天,除去睡觉的时间,他清醒着,活了一万八千二百五十天。

    但是,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活了一天,而重复了一万多次?

    在拥有独立思维的时候,人生不应该完全按照别人的意愿或者,虽然会有一些迫不得已的原因,但是还是要留有理想和梦想,为之努力,就算终其一生没有成功,那也是没有白白来人间走一趟。

    你来人间一趟,要拉着爱人的手,走在街上,看看太阳。

    每个有理想的人都是伟大的,尤其是为了理想拼搏一生的人。

    像是大先生说的,陈寅恪背负使命出生,为华夏留下经史的种子,是他的理想,做学问,是他的梦想,而他一辈子都在努力。

    学术应该是单纯的东西,它不应该依附政治,也不应该依附权贵,它应该是独立的,自由的,正常的展,不应该催生,也不应该扼杀。

    陈寅恪先生坚守着这一点,所以他到死,都没有向着‘敌人’低头,他的自由,来源于对华夏民族文化的强大。

    在那场十年中,陈寅恪先生不卑不亢,保持着自己的文人风骨,不畏生死的坚守,身坚智残,虽然没有熬过十年,但是却为华夏文学留下了预言和种子。

    陈寅恪先生在王国维先生投湖自尽一个月之后写下一诗,赠给好友傅斯年先生。

    ‘不伤春去不留文,北海南溟对夕曛。

    正始遗音成绝响,元和新脚未成军。

    今生事业馀田舍,天下英雄独使君。

    解识玉珰缄札意,梅花亭畔吊朝云。’

    当时陈寅恪现在在清华大学做导师,傅斯年在学校长,两人在文学和史学上有很多共鸣,但是由于当时傅斯年在中山大学革新语言和历史学的新概念,想要将吧语言,历史,自然三大学科并成同一类新学科,这种做法方陈寅恪意识到不妥,所以写下这诗来提醒傅斯年。

    这诗里面的隐喻很明显,正始遗音成绝响,元和新脚未成军是指王国维代表的传统旧学术刚刚断绝,而新学还未成,这个时候贸然革新,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今生事业馀田舍,天下英雄独使君。’带有一些暗讽,就像是当年主流论英雄曹cao说刘备,但是陈寅恪先生的讽刺更加直率。

    傅斯年先生在柏林留学的时候最佩服的就是陈寅恪先生的考据学,所以对他十分尊重,接到这封信之后着重反思了。

    从那个时候,陈寅恪就意识到,华夏史学和文学将会受到有史以来最大的动荡,稍微不慎,就会断送在他们这一代手里,为了避免华夏文魂的消亡,陈寅恪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直到临终。

    后来十年风波来历之时,逃往香江的史学大师牟润孙寄给陈寅恪先生一本魏晋时期的史学论著,当时已经被软禁的陈寅恪先生迅的回信。

    ‘数月前奉到大著。‘乌台’正学兼而有之。甚佩,甚佩!今年失明断腿,不复能听读。敬请以后不必再寄书为感。敬颂教祺。’

    这封信里‘乌台’打了引号,有些突兀,有着明标暗喻的意思,结合陈寅恪先生当时的处境,当时红卫兵已经开始批评他了,将他的陪护护士全部赶走,在病房里贴上大字报,每天训话,让陈先生的心脏病直接恶化。

    可想而知,这个引号,到底在延伸什么。

    ‘乌台’二字,在历史最出名的,有一出‘乌台诗案’,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吓御史台问罪。

    乌台诗案就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文字狱代表性案件,就是典型的以政责文,文字狱就是一种变相的限制言论,让人不敢说真话。

    而乌台后面接上正学,正学虽然没有引号,但是也能根据前言延伸出后语。

    明成祖朱棣年间最大的文字狱案件,就是方孝孺,不但凌迟当时被称为‘读书人种子’之称的方孝孺,而且株连十族,灭了方家满门,残忍至极,只为了堵住天下读书人的嘴,让他们不敢说话。

    这种用权利来扼杀文人风骨的事情,称之为杀身殉道。

    杀的不只是人命,而是后代人的思想。

    都是权贵为了保证自身利益,或者说暂时的国家安定而对文人的残酷迫害,不谈对错,让人心寒。

    陈寅恪先生在六十七岁大寿的时候写下了一诗。

    ‘红云碧海映重楼,初度盲翁六七秋。

    织素心情还置酒,然脂功状可封侯。

    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

    幸得梅花同一笑,岭南已是八年留。’

    这诗前两句心怀天下波澜壮阔,后两句悲悲惨惨戚戚,可谓悲壮。

    好男儿当上马纵横,当提笔安邦,当为民除害,当细嗅蔷薇,唯独不应该当卑躬屈膝,以圣贤书,侍权贵。

    这种自由和独立,就是陈寅恪先生想要为华夏后人留下的真正财富和血脉。

    理想之所以称之为理想,就是因为它美好。

    但是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以实现的,难以实现不代表无法实现,自己做不到不代表不存在,不应该因为自己做不到就轻易放弃,万里长城不是一天铸成的,只要为美好而努力,相信这个世界总有一天会成为更加美好的。

    也许那个时候你无法亲眼目睹,但是你的后人会替你,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耀的自从知道了陈寅恪先生的信仰之后,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一天时间都在杭城图书馆里看着相关的书籍,一直到晚上被贺赛飞抓到。

    “电话也不接,回来也不报道,躲在这里泡妞?”贺赛飞抱着胸,阴阳怪气的看着王耀打走几个有‘问题’问他的少女。

    王耀笑了笑,满脸无辜“也不知道怎么了,来图书馆看个书也能被搭讪。”

    “我看你倒是挺开心的。”贺赛飞咬着吸管轻哼道。

    “我推荐了咱们的戏啊。”王耀笑道。

    贺赛飞撇撇嘴“就是因为这个不去剧团报道?”

    “我一个闲杂人等。”王耀摸了摸鼻子。

    回杭城的前一天,徐峰就告诉了王耀一个消息,王耀想要在剧团唱戏,就要进行考核正式申请入团,要不然就是非法演出,剧团会吃处分。

    而的演出计划已经被提上了日程,这小半个月时间剧团上上下下都在排新剧,等着王耀回来之后卖票开演。

    这是这两年,除了义演和走xue商演之外,百花剧团第一次意义上自己的演出,所以大家都卯足了劲。

    但是作为主角的王耀突然要进行考核才能演出,审批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再加上李卓一定会从中作梗,如果不换主角的话,那演出可以说是半路流产,剧团上上下下几十个人的努力和希望,似乎都泡汤了。

    自己的戏,自己不能演,这种感觉王耀还是挺难受的,不过为了大局考虑,王耀提出,可以换主角。

    徐峰也没有多说,就说了一句“委屈你了。”

    听得王耀心酸酸的,所以他回来就给徐峰打了个电话报了声平安,也没去剧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