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清末之复国大业在线阅读 - 第四十六章 台湾教育改革

第四十六章 台湾教育改革

    在西线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攻甚急曾国藩夺回九江,李鸿章攻占安庆,左宗棠收复武昌。太平军在江西、安徽节节败退,西线形势异常危急,洪秀全起用陈玉成、李秀成出兵安徽。

    而此时郑克坚却整天无所事事,恰好上海传信台湾总兵林明杰率三千绿营到达上海同来的还的陈远航和一百二十个台湾军校毕业的学员。郑克坚就领着警卫回上海把苏州交给王成业、常熟交给郑必定,同时他准备把台湾绿营调到嘉定三个城形成一个品字形防守阵式。当然这一切已是以防万一,从目前判断太平军是无力攻击的。

    郑克坚回到上海高兴的接待了陈远航和林明杰等,让上海的一些人员一起为他们设宴洗尘。

    郑克坚问道:“这次怎么突然来上海也不事先说一声我好准备准备。”

    林明杰说:“闽浙总督突然调令让台湾绿营去浙江所以我就急匆匆的乘船来上海。”

    郑克坚奇怪道:“怎么来上海而不去福州呢?”

    林明杰道:“一来从上海到浙江近,二也是听听公子的意见。公子准备怎么安排我们?”

    “我?我哪能安排你。”

    林明杰把郑克坚拉出房间道:“公子,我这绿营火枪火炮训练可都是知府大人和陈先生安排装备、训练的。台湾和台勇自是一体,如今公子在江南做的是有声有色怎么就把我绿营忘了。”

    郑克坚明白了这林明杰是给自已纳投名状,想投靠自己。可这闽浙总督的事不好办,如果自己强行把台湾绿营留下就得罪了闽浙总督。郑克坚想了想道:“我看浙江还是要去的,不过只入浙江到嘉兴守着嘉兴就成,弄些事留在嘉兴。”

    林明杰痛快的答应了。

    嘉兴离苏州不远随时可以支援苏州,这样台湾绿营既到了浙江又等于为我所用,虽然闽浙总督会有所不高兴但还至于太得罪于他。

    郑克坚和林明杰回到房里,介绍林明杰于上海的各位认识此后大家就同一条战线上了。

    一席酒宴尽欢而散。次日郑克坚去看了台湾来的一百二十名军校毕业生,这是郑克坚培养的第一批军校毕业生。同时正好和上海武备学堂提前毕业的两百多学员一起组成郑克坚第一批正规军官。对于这些军校毕业生的安排郑克坚考虑到这些人有正规的军事学习但缺乏经验,而现在的军队军官也一些却没有经过正规军校学习。上海武备学堂的学员郑克坚还能经常见面,而台湾军校来的毕业虽说自己也是校长可毕竟自己一年多不在台湾对于这些学员的不熟悉,但从他们对自己的态度郑克坚是很满意的。

    郑克坚准备把他们分成五个部分:一部分选择几人最优秀精于分析的作为自己的参谋,第二部分是安排一些人去各团长当参谋,第三部是下去基层当排长、副连长,第四部分有一些将去情报处、后勤处和上海武备学堂,而最后大多数将组建一支新军。这样这些自己的学生就将安插在各个部门,当然这些只是在军队中,现在在行政部门郑克坚还太缺行政人才。而且将建新军就不会再局限台湾以为主了。

    在上海的各部门郑克坚当下就下发命令安排下去,在各地军队郑克坚没有把人直接发过去而等时机到了一同整训。

    郑克坚向各地驻军、各地情报站组也派出来大规模征兵,此次郑克坚要求一次征兵达一万人左右。为了这次大规模的征兵各部门、地方都千方百计、费尽心机的招兵再把这些招来兵从各地各种途径送到上海,而上海县令一直在建军营可建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郑克坚一次次的征兵,对于这次超大的征兵规模他一个县令实在是难以筹建这么大的军营他只好向郑克坚求援,郑克坚给他拔了二十万两银子让他去苏北招工回来建军营。对于军营的缺乏郑克坚只能暂时把调到外地的军队的军营让新征兵先住着。

    就在众人忙的不可开交时,郑克坚却闲了下来。他一连几天都和陈远航商谈台湾发展,郑克坚想把台湾变成中国变革的先锋,他想先在台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陈远航深入的交换想法后他们决定先从教育开始,重视教育可以说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之一,在台湾也不例外,但传统的四书五经八股制以不适合这个变革的世界,因此要“求知识于世界”。在台湾府设立中小学教育调查科主管教育。先在台湾实行三年义务教育,采取语文算术并重,要在全台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义务教育后是三年高小然后分成技业教育和中学教育,最后是大学。现在台湾没有能力成立大学因此在三年中学教育后一些优秀的学生将会被派往西方留学。当然郑克坚是等不了一步步培养让小孩子自然成才,所以最初的几年将在小学、中学、技术学校各年级同时招生。至于八股文郑克坚也没有也不敢强制废除,自己爱学要学那你自己就去学但三年的义务教育一定要完成。

    对于义务采取强制措施,所有的小孩子必须去念,不念将对其家长进行逮捕,当然受限于财力义务教育时家长是要出一部分学费的。

    郑克坚和陈远航探讨了几天并多位受完整西方教育的洋人介绍现在的西方教育,最后请武备学堂的冯桂芬撰写《学制序文》、《学制》。

    《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提出了基于欧美近代思想之上的“立身出世”、“治产昌业”的近代教育思想。《学制序文》中还说:“力求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学制》规定:“不论男女都应念完初小”,这就是说要普及初等教育。

    《学制》规定各地普遍开设西式洋学堂。按《学制》规定,11个中学区各设小学96所,全台要设小学3240所,各地以町、村或以几个町、村联合建立学校。教育经费政府出60%家庭出40%,鼓励各界支助教育,凡是支助教育的在税收方面给照顾。

    一下子要建这么多的学校,哪里去找教师?小学的老师通过招收原来的秀才加以培训,为了让这些秀才愿意去新式学堂教书,郑克坚决定给于教师高薪聘请。而中学的教师实在太难找了不得已只能先开办三所中学,台湾中学、台北中学和彰化中学。老师从技术学校、军校毕业的人中选一些,再请一些洋人还是让一些人可以兼任一些课。由于师资的匮乏同时创办了台湾高等师范学校,花了大力从西方国家聘请教师来台湾,引进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设备,使高等师范学校成高等教育的示范。把师范教育放在仅次于建立小学的重要地位。各地成立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基地,同时师范学校兼负在职教师训练之责。各地师范学校要成为现代教育的样板学校,要办得十分先进。各县的师范学校也当作该地区的最高学府。

    同时兴办技术学校实施职业训练,一般招收读完小学6年级的学生,再给予2~3年的训练。技术学校包括工业技术学校、农业学校、商业学校和技术补习学校,徒工学校也看作是一种技术学校。这样,技工和中等技术人员的培养再不是学徒制而是学校化了。

    台湾一旦开始教育改革将耗费大量的资金,原先钱还挺宽裕的郑克坚就要时时面对没钱的问题。但郑克坚和陈远航都一致同意在教育上花大量的钱,因为只有教育才使中国追上西方国家的步子,而且郑克坚相信他能在大陆搞更多的钱,他要用大陆的钱来支持台湾的教育改革也能有钱来支持军队建设。他要用军队来赚钱,用现代学校培养人才。只要能渡过最初最艰难的一段时期那以后的回报也将是巨大的。

    当然在教育改革的同时其它改革也将进行,郑克坚要把台湾作为改革的窗口也是改革的实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