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九天踏仙在线阅读 - 第八十九章 辩论

第八十九章 辩论

    离开曹瑜家,曹云没有回去,而是转道天星书院,没有多久就是乡试了,乡试就在天星城考,但是在考试之前那也得报个名啊,而作为官学的天星书院,就承担着给来自各地的考生报名的任务,理论上就是天星书院的人。

    不过为了避免滥竽充数,想要报名成功,那必须先通过天星书院内部的考核,只要考核过关了,才能取得参加接下来乡试的资格。

    天星书院在天星城外北五十里的地方,依山傍水,占地极广,其中读书的人超过三千人。

    “前方何人,速速下马,书院重地,不得骑马坐轿。”

    曹云远远的就看到天星书院门前站着两排皮坚持锐的甲士,其中一个领头的甲士长枪横陈,对着他大喝。

    曹云忙翻身下马,书院的规矩他自然懂得,就算是三品官员前来,也必须下马落轿,这是对儒道的尊重,他牵着龙雀马缓缓走上前去。

    甲士头领眼睛首先看向龙雀马,眼睛为之一亮,作为士兵,而且是从边境退回来边军,自然不可能不认识飞鸿马,这可是天下有数的绝世宝马,万金难求,整个天星城都没有人拥有。

    再次望向曹云之时,甲士眼神深处多了一丝敬畏,能够拥有飞鸿马的人,不用想也是来头不小,这已经不是钱能够解决的,还需要极高的地位。

    “不知道公子所来何事?”甲士恭敬问道。

    曹云微微一笑,道:“我为学子,准备参加今年的秋考,所以前来天星书院报名。”

    甲士恍然,道:“公子可以进入,但是您的飞鸿马却不能入内,公子还请放心,我们会照顾好您的宝马的。”

    曹云点头,道:“那麻烦几位了。”说着,他拍了拍龙雀的脸庞,然后把缰绳递给甲士。

    甲士激动的牵着缰绳,这可是绝世宝马,虽然不能骑,但是能够牵一次,说出去也倍有面子。

    天星书院曹云根本不熟,幸好进去之后就看到一幅巨大的横幅,正是乡试报名考核处。

    填写了一份身份资料后,曹云便被引进了一个房间内,一名老儒生早已坐在那里等候,他看着曹云,示意曹云在座下,道:“想必规矩你也是知道的,必须考核过关,才能够取得乡试的资格。因为报考的人太多且时间不一,我们不能用试卷来考核,只能有我随即choucha你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共分三个部分,分别为贴经,口义,策论三个部分。”

    曹云点头,乡试题目也是三个部分,不过比试的口义叫着墨义,现在相当于面试,所以称为口义,也就是解释题;贴经则相当于填空题,至于策论,那就是相当于论述题了,范围可大可小。

    接下来,老儒生正是考核曹云,他从近百本书籍中,每本只是随意挑上两三句,读上一段,要求曹云接下一段,并且解释词句意思。

    花了个把小时,贴经和口义全部完成了,这些都是最简单的内容,自然难不倒曹云,接下来就是策论了,题目也很简单,就是论述一下‘子曰,吾日三省其身’。

    这个题目简单,曹云脱口就滔滔不绝的讲着,实在是这个论述题没有什么难度,当然,乡试的策论不可能这么简单,只不过这次考核,不过是让人取得乡试资格,自然不会把人往死地考,只要排除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就可以了。

    曹云讲完后,老儒生含笑点头,道:“唔,基础功扎实,策论稳健,可以取得乡试资格,这是乡试贡院入场铁牌,你一定要保管好,到时候完全凭铁牌入内,万一遗失了,是没有补办机会的。”

    “多谢先生!”曹云站起身来,接过铁牌,躬身一拜。

    “嗯。还有二十天就是乡试了,这段时间,你也可以常来书院,和其他同窗交流心得,也可以向一些先生请教学问。去吧。”老儒生说道。

    再次拜谢,曹云退了出去。

    既然来了一趟天星书院,曹云自然要好好游览一番,这天星书院可谓天星城的一个景点,风景秀美,而且还可以好好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人文气息,不知道和前世的大学比起来如何。

    曹云发现,这天星书院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绿树成荫,小溪婉转,随处可见三三两两或读书,或谈论的人,或练琴下棋作画。

    哗哗!

    前方传来一阵喧闹之声,曹云转头望去,看到一群学子聚在一起,激烈的争论着。

    待走近一些,曹云便听到一个激昂的声音说道:“王兄此言差异,孔子主张仁爱,有教无类,座下三千弟子,更是包含各行各业者,又怎么可能去实行愚民之策,从而说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的话。我认为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嗤!圣人之道深远,就连我们终日研习圣人之道的人都往往难以理解,更何况那些目不识丁的民众?如果每件事都给民解释清楚,你认为这可能么?所以陈兄说我这是愚民,那是大之谬也,而是现实如此,我们不得已而为之。”

    “正因为民众不知,所以才需要我等教化苍生,这是目标,也是孔子对天下读书人的鞭策。”

    “那为何几千年来,天下依旧愚民占大多数,而我等读书人却依旧稀少?孔子既然是圣人,自然不可能看不到使天下之民全部知之的不可能性,既然不可能,那为什么还要去做?如此不智之事,岂是圣人所为?所以为了寻求治国之策,孔子才说不可使知之的话,并定下礼乐,如此天下万民有了行为准则,天下自然安康。”

    原来是两个人在为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进行断句出现了分歧而进行辩论,两人引经据典,最后引来众多观望者。

    其实这样因为断句而出现分歧辩论的事情在书院中经常发生,因为自古以来,文章就从没有断句一说,怎样断句全看个人理解。

    对于这句话,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古以来就没有个定论,输赢全靠个人学识以及口才,只要辩过对方便是胜者。

    就如现在两人争辩一般,谁也无法说过谁,那个陈兄站在理想的高度理解这句话,自然是没有错误,因为读书人向来都是以教化苍生为己任。

    而另一个王兄站在现实的角度来理解,也没有错误,因为社会资源有限,生产力低下,就必须要有求大量的人来劳作,而那些整日劳作的人,那有时间去理解什么圣人大义。

    如果非要他们都理解圣人大义,那么恐怕降临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危机,无人耕种,大家都得饿死,所以这场辩论,注定是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