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1634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五章 股票

第二十五章 股票

    “刚才,我问了王家老大和赵家老二几个以前给地主或是自己种地的收成,你们也听见了,那地根本种不下去。如果我也像那些地主一样,收你们六成或八成租子,你们还不是像以前一样,地种不下去了,大家都跑了,我找谁来种地?”

    “公子可以降租子啊......”赵令德皱眉说道,还是想不明白,好好的自己的地,怎么搞来搞去,就有别人的一部分了。

    赵令德哪里知道李国强的最终目的,现在李国强用点小股份把大家绑在一起,以后李国强要是造反了,到时候这些既得利益者无论如何也只有跟着反了。

    “降租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早晚咱们的地还是要交皇粮国税,到那时怎么降?当然我已经问过赵山田了,咱们是新开垦的荒地,按大明律,是可以免3-5年税,到了时候在说?”

    至于3-5年后,李国强有了自己的武力,还交毛的皇粮国税啊。

    “而且,大家都知道,我现在手里缺乏人手,大家以亲身入股,都有好处。”嗯,这个倒是大家都清楚,有些老板做生意,本钱不够,招人的时候,就让人以亲身入股,或是农村修水利,没钱就以人力入股,修完后,大家都有份。

    “公子说的不错,是有这样的事。”王老汉马上肯定这样做有例子,他这是怕李国强反悔不给股份了,赵令德不要,他可是想要。

    李国强继续解释道:“这公司,古语里面都有,公:大家的意思,司:运作的意思,意思就是大家一起发财。”

    众人茫然,不过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发财还是听明白了。

    李国强撒出了最后的“绝招”:“最重要的是,我将在福新公司实行新的土地耕种方法,如果不给大家高工钱或股份,我怕到时候这秘密会泄露出去。”

    哦~~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个原因。这样的话,为了保守秘密,这股份就说得通了。

    至于以后会不会为了保守这所谓的“秘密”,不愿其他人进福新公司,就不是李国强现在考虑的问题了,到时候在再说。虽然这个解释不是很满意,但大家基本能接受,算是过关了。

    “不过呢,下午你们也听见了,要成为福新公司的股东也不容易,下午我就说了,如果你在福新公司做满了5年,而你又表现良好,那么只要满足我的要求,你就是福新公司的股东了。”听见李国强说道了关键地方,众人都竖起了耳朵。

    “5年时间很快,只要你愿意,大家都可以做到,关键是合乎我的要求。当然,要求也不是很难,不过是一些认真干活,把福新公司当做是自己的公司来做。”原来条件这样简单,王老汉、王峰金脸上露出了笑容。

    “最后一点就是,你要成为股东就必须拿银子买股份。”李国强说道。

    王老汉、王峰金露出了失望脸色。

    “哈哈,这个办法好,我支持。”赵令德说道,还轻蔑的看了一眼王老汉、王峰金。

    “当然,我卖股份也不会乱卖,我会根据大家在福新公司的表现,在卖股份的时候区别对待,表现好的是可以优惠购买的。”这一次大家都面脸喜色。

    李国强分析道:“大家在福新公司好好干,我给的工钱又高,5年时间,怎么也能攒几个钱了,到时候也不会买不起。最后一点,福新公司股份每户最多可以买100股,凡是年满16岁,而且成家了,是单独户就可以购买。到时候李家庄全部开垦出来,5000亩地还是有哦!”

    不把年龄定到16岁,这些人到时候来个10岁甚至几岁就成亲,这在古代也不新鲜,李国强就只有哭笑不得了。

    至于每户可以买100股,李国强一点都不担心,后世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动不动就是几亿股,咱也不要那么多,发行个几万或几十万股得了,实在不够几百万股也可以,要是以后逼着李国强发行几千万或上亿股才够的话,李国强睡着都会笑醒的。不把这些人和自己紧紧绑在一起,以后真有点事的时候,还不是一哄而散?而且这是起步,李国强失败不起。

    众人又问了几个小问题,李国强也做了解答,王峰金也寻问了一下,可不可以女孩子就不要来学习了,李国强直接拒绝了,这个问题没商量。同时强调了如果不好好在福新公司干活,轻则处罚钱粮或则鞭笞,重则从福新公司开除,并赶出李家庄。

    处罚条例李国强还没完成好细节,所以下午会上没说。但明天签合同是肯定要宣布的,众人这才凛然,明白李国强也不是只给好处,还有大棒等在那里。安排好明天早上签合同,和晚上聚餐,众人就散了。

    ***乐,第二天早上,大家全部来到昨天下午开会的地方,凡是年满16岁的,都跟福新公司签订了雇工合同,当然有的人是雇工,也有的人是管事。凡是没满16岁的,由慧娘管着,全部进入福新学校,现在学校不开课,给成年人打下手。

    最后一项是签署红利证书,5年后可以凭借这个红利证书用银子交易成股份,当然也是有的人多,有的人少,这是李国强故意这么做,要是全部人都一样,大家也就不觉得这股东值钱了,物以稀为贵嘛。

    李国强原先还在发愁,找什么纸来做这个玩意,无意中发现包里有两本摄影书,这下问题解决了。这现代的纸张和印刷就不说了,光是那激光彩印,在这个时代就绝对仿冒不出来,不光纸张够硬,而且花花绿绿的很好看。后世股票都是花花绿绿就从这里开始了,这是李国强没想到的。

    选出没有后世痕迹的纸张,仔细裁好,用新买的毛笔工整写好,在后世,有几个领导不会写毛笔字呢?领导的题字可是很风光的,李国强也跟着“启功字帖”练了好几年的。

    这明末的第一张彩色股票就诞生了。

    按户发放股票到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王老汉和他的大儿子分了家,还有一户也是同样情况,这种情况李国强当然是欢迎的,说明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小步。

    签字完后,李国强召开了福新公司的第一次“高层会议”,慧娘,王老汉,赵令德,刘木威,王峰金参加。

    福新公司由大股东李国强负总责,为了不引起时空错乱感觉,董事长、总经理这些称呼就免了,就叫做总司。

    账房是慧娘,钱袋子现在只有让预备老婆先管着,交给其他人李国强不放心,李国强现在只教了慧娘三姐弟识字和算术,在掌控力没有达到之前,李国强暂时不会教其他人识字。

    慧娘识字学得不错,已经能认一百多个字了,算术就差了点,还在学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王庆山、王庆生两兄弟刚好反过来,算术已经学到一千以内的加减法,识字还不到一百个,慧娘只有边学边干了。

    福新公司排第三的是赵令德赵管事,主要负责后勤,采买,联系等等。

    排名第四的是王老汉老王管事,主要负责种地。

    排名第五的是刘木威刘管事,主要负责鸡鸭饲养,还有李国强单独的30亩实验地。

    最后是王峰金小王管事,平时主要是跟着老王管事做,给老王当副手,但他还有一个工作内容:就是房屋建筑,各种修补,和肥料制作。

    李国强在福新公司排名的作用就是,当他或慧娘都不在的时候,负责人按排名自动产生,免得出现扯皮现象。

    按照从后世带给弟弟的书上学来的科学种植小麦方法,细细地交待王峰金下午就开始按要求一步一步去做。

    除了李国强和王老汉、赵令德外,其他人全都下地干活,包括慧娘在内,这小妮子到是没有怨言,估计以前也是干惯了的。

    散会后,其他人都下地干活了,赵令德也去沙坝镇联系李国强定做的东西去了。李国强和王老汉来到那30亩试验田,仔细的观察其中几亩田里的蔬菜生长情况。

    当初李国强决定开荒种田,就准备上半年种植水稻一季,下半年种植麦子,现在水稻种植已经过季了,这30亩地种的是蔬菜。

    王老汉是北方人,虽然种了一辈子地,但从来都没种过蔬菜,李国强只好从育苗开始一步一步的教他。

    看着田里蔬菜苗长势良好,王老汉说道:“总司,想不到您师父本事这么大,用您师父的法子育出来的蔬菜苗长这么好,光看这蔬菜苗,就可以估计,咱们今年这蔬菜肯定收成不错,老汉我在这种地上还没怎么服过人,但对尊师可是服了......啧啧......看这蔬菜长得多好。”王老汉一脸的佩服神情。

    这些都是后世科学家总结出来的经验,不知花了多少汗水和心血,能不好吗?其他不说,在田里按事先画好的格子上,把已经培育好的几种蔬菜苗栽在田里,就花了不少功夫,李国强手指粗大,怎么也做不好,还是慧娘带着几个年轻女人做的。几个年轻人还在背地里嘲笑李国强,这是种田呢?还是女人在绣花?

    但事实胜于雄辩,这样种出来的蔬菜苗就是长得好。光是蔬菜苗的两次移栽技术,就是后世无数科学家心血的结晶。

    两人仔细的看了蔬菜田,又来到了“化肥”生产处。你没看错,就是“化肥”,不过此化肥不是后世的彼化肥,按李国强的说法,这是土化肥。

    当年无意中看到袁隆平因为杂交水稻获得大奖,就上网查了一下资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古代的粮食产量低的让人发指,袁隆平确实伟大。

    远的如:《汉书·食货志》载李悝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一石半。”这是指亩产粟1.5石。折合现代计量一年才200斤左右,这是春秋战国时期。

    《新唐书·食货志》载:“以韩重华为振武、京西营田、和籴、水运使,……募人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亩,……垦田三千八百五十余顷,岁收粟二十万石。”由此材料计算,屯田者共耕田1950顷,合亩产为1.025石。折合成现代计量一年也就200多斤,比春秋战国高点,这是唐代。

    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2石。亩产2石汉量(小亩/小石)3.2石,比元代的3.036石增产5.4%,合今市制亩产300斤。折合成现代计量一年也就300斤左右,比唐代高点,这是明朝。

    清四川《彭县县志》说:“亩产米一石二斗为上,一石为中,八九斗为下。”即中等水平田亩产稻谷2石。这是单种,如果是两季种植,产量应该还低点,折合成现代计量一年也就400斤左右,比明朝高点,这是清朝。

    像小麦、水稻,如果没有后世的杂交品种和化肥,用明朝的稻种,虽然有后世的种植经验,像这种才开垦的生田,要两季亩产超过400斤,是几乎不可能的。精耕细作,除草除虫这些基本方法外,还必须使用一些非常手段,让粮食增产的大杀器“化肥”就必不可少。

    化肥的原理李国强知道,但现在造不出来,土化肥问题到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