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伙计在线阅读 - 鼓吹峡州

鼓吹峡州

    鼓吹峡州

    峡州,宜昌也。位于西陵峡口,川江与荆江结合处,号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自古就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的重要地理位置,所以三国的时候才会有金戈铁马的夷陵之战、火烧连营;民国的时候才会有灾难深重的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台;抗战的时候才会有闻名全国的宜昌大撤退和气壮山河的石牌保卫战,到了共和国的时候才会有万里长江第一坝的葛洲坝,也才会有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的三峡枢纽工程。

    宜昌位于大巴山的余脉、江汉平原的开始,不仅是楚文化的摇篮,也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更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宜昌以前仅仅是进出川渝的物资集散地,因为三线建设就有了现代大工业,就被称为了峡口明珠;后来先后兴建了两座水利电力枢纽,就被高规格的称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了。再后来随着用工成本的提高、沿海企业纷纷内迁,宜昌的工业水平和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还扛了一面全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的旗帜回来,就更加雄心勃勃了。

    不过宜昌以前曾经除了叫过夷陵(一个充满民族歧视的地名),东湖(一个早就被淤塞的湖泊),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叫过峡州,那是一个十分大气、而且很有风度的地名。《辞海》称,峡州,州名,一作硖州。早在北周时期由武帝改拓州而置,因在三峡之口而得名。历经唐宋元明历朝历代,直到明洪武九年(1376年)才被莫名其妙的改为夷陵,后来又不知不觉演变成了宜昌。

    夷陵就是夷人的旁边,而夷人并不是指的宜昌的那些原住民,而是指的是鄂西渝东那些大山深处的土家族之类的少数民族。以前**长阳的公路山口处,曾经立有一块不大的石碑,*告山人不得出山,否则格杀勿论。这是一种威胁,也是一种封锁。近日重读二月河的《乾隆大帝》,当年为了镇压大小金川的羌族暴动,朝廷曾经花了不知多少银两、杀了不知多少人、战死了多少将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平息,十分艰难;后来红军长征路过彝族区,刘伯承不得不和头领小叶丹结盟,送钱送枪给那些少数民族方能通过。可见得宜昌这个位于夷人之边的地方不是什么好去处。

    按照现在的统一口径,宜昌的意思就是宜居之地,昌盛之城,有段时间还反复宣传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之说,现在又换成了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东方日内瓦,明显就又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不过宜昌的名称并不太好,有一条不雅的本地话是这样说的:沙(sa)牛涡(wo)尿--一敞(chang)(宜昌),解释起来有些不好意思,不说也罢,读者自己去想;宜昌更有一条羞于出口的歇后语:**搬家--移娼(宜昌),就更加有些不能登大雅之堂了。这也许是因为本人才疏学浅,对宜昌的方言研究不多,不知是否有什么很响亮、很高雅的对于宜昌的美好形容语和歇后语,敬请各位有识之士赐教。

    宜昌有两万平方公里,四五百余万人,声称要把宜昌建成两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宜昌很美,上有两坝一峡,下有清江画廊,虽然因为季风和地势的原因,中心城区夏日闷热,冬日阴冷,不过长江穿城而过,中心城区也就沿江一字铺开,那就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丽的风景。因为宜昌原本属于水运码头,原住民中间船户水手居多,所以就说得一口蹩脚的**话,同时由于巴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对这座城市有了很大的影响,川渝风俗和文化在宜昌比比皆是,可是宜昌人多往武汉走,也以武汉为中心,当然也是属于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范畴的了。

    夷陵不好听,宜昌勉强还行,可是作为一个大都市的城市名称还是觉得没有峡州这个名称叫得那样堂堂正正、光明正大,也不如峡州的名称读起来那样显得历史悠久、韵味十足。想想苏杭二州,想想广州、郑州、福州、温州,几多气派、几多底蕴、几多高傲、几多自豪!襄樊拼死拼活要改回到襄阳不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吗?随着城市骨架的展开,宜昌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被整体搬迁改造规划兴建,那个原来破破烂烂的浇二改为平湖天下何等高明,又好听又大气,值得一赞;宜昌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大桥飞架南北,只是不明白,西坝的那座筹建的大桥居然准备叫庙嘴大桥,那才叫小肚鸡肠、贻笑大方,不如用峡州大桥的名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显得冠冕堂皇。你说是吗?(201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