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白莲王朝在线阅读 - 第四回 兵力不足

第四回 兵力不足

    北京,农历八月二十五

    农历八月二十五这个时候,已经是西历的九月末了。

    嘉庆皇帝刚刚下葬两天,这一年也还没有过去,所以年号仍然是嘉庆,但是皇帝已经改成了道光。道光帝在登基大典上被南方打败仗的消息气得吐了血,不得已将养了两日。然而前线的军情是不能耽误了。河南巡抚高杞和江苏巡抚陈丹赤的告急文书雪片一样通过各种途径送往北京。而在其他方面,四川山东和广西的总督巡抚们,也陷入与当地“暴民”纠缠不清的境地。

    八月二十五道光这一天还是因病没上朝,他的住处已经搬到了养心殿。整个皇宫随着新主人的入住,整个换了一个遍。除了皇后——现在是孝和皇太后没有动之外,嘉庆的妃嫔或者宠幸过的宫女,通通从原来的地方搬走,给原来智亲王府的福晋们腾出地方。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变化,常永贵还是总管大太监,侍侯着他的新主子道光。

    这天道光精神振作了一些,让人找来告急的折子看。主要是直隶附近的几省,有河南巡抚高杞的,山东巡抚同兴的。看过几张,道光不免得发起愁来。

    处理叛乱的事情不能再拖了。道光挣扎着坐起来,换上整齐的朝服,招来几位军机大臣商议军事。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军机处也有所变化。托津和戴均元涉及拥立新君的大臣,再也不敢在朝廷为官,统统告老还乡。道光给这两位加了太子少保衔,让他们退休了。前朝军机大臣董诏,文学,卢恩溥留任。御前大臣塔思拖和原内务府大臣禧恩晋级军机处。同时还有一位平时不太说话的翰林院曹振庸被道光看中,成为新的军机大臣工部尚书。安国公和世泰成为理藩院尚书。总之凡是拥立绵宁的人,基本都得到了提升;那些原来支持绵忻的,道光为稳定朝局考虑,也没有动他们。所以新老朝廷的交替,看起来非常顺利。

    常永贵尊道光的旨意,前去宣了几位军机大臣来。董诏禧恩等人马上来到养心殿。进屋之后三扣九拜,行君臣大礼。道光传旨,一概免除。然后给这几位看座,上茶。

    几位军机大臣起身谢恩。董诏偷眼看了一眼,道光愁眉不展,心事重重,便知道今天来的目的之一,恐怕是商议军事。

    果然道光挑了几本折子,让常永贵拿给这些军机大臣们看。这些折子其实他们早就看过,现在当着皇帝的面,又细细温习一遍,以便跟皇帝回话。

    道光看他们看完了,叹了口气道“几位爱卿。大行皇帝暴崩,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办。但是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平定这些白莲教的叛乱。朕今天召诸位爱卿前来,便是为此。我想你们肯定有所准备,那就一个一个说吧。”

    汉臣暂时没说话,禧恩张口道:“皇上,臣首先要弹劾一人?”

    “哦?”道光比较意外“谁啊?”

    禧恩站起来道“臣弹劾直隶总督镇抚大将军百龄,指挥适当,导致朝廷军队全军覆灭,当革去一切官职,交刑部大理寺议罪,而且臣以为该杀。”

    “哦……”道光沉吟了一下“恐怕不妥吧。当下朝廷多事之秋,百龄是先皇任命的直隶总督,若是议罪,有损先皇圣明。”

    禧恩道“陛下宅心仁厚,实属社稷之福。而然百龄此次兵败,对朝廷威望影响重大,若是不处置百龄,恐怕人心不服。兵败者杀,必须给那些总兵提督提个醒,有不尽力报晓朝廷的,必定严惩。望皇上明鉴。”旁边的文学也提出复议,支持禧恩。道光道“好!我看这样吧!让督察院查查百龄,看有没有什么不法之处。免去他直隶总督的职务,押解京师,日后治罪。不过百龄之后,朝廷派何人去河南平叛呢?”

    这个时候董诏说话了,他是乾隆五十六年的进士,在朝历任兵部和吏部尚书,对带兵的将领比较了解。

    董诏道“皇上,臣保举一人,此人在乾隆朝曾经参加过剿灭云贵苗民的战斗,在嘉庆四年到嘉庆十年平定川陕白莲教时候战功显赫,也曾经参加过嘉庆十一年平定陕宁乡勇叛乱,经验丰富。臣以为是带兵的最好人选。”

    “哦?何人?”“陕宁提督杨遇春。”

    提到这个杨遇春,也算小有名气,不但带兵有一手,而且堪称大智大勇。嘉庆十一年,刚刚平定白莲教,有六千乡勇驻扎在陕南,朝廷本来发给他们每人每月五钱银子的军饷,结果被陕西布政史借口公文未到,全部扣押,导致兵变。朝廷派杨遇春带九千人前去平叛,在柴关与叛军相遇,杨遇春单骑进入营中劝降,竟然说动叛军投降,只是将带头发难的两个乡勇送到北京治罪,这一场便大事化小了。朝廷因此加封杨遇春陕宁提督之衔。

    道光听董诏介绍完,满意的点点头“好!此人堪用。不过仍要选一主将更好。”

    汉人带兵也不能作主将,这算是清朝三藩叛乱之后的祖训。

    军机大臣文学道“皇上,臣保举陕甘总督德愣泰为主帅,他与杨遇春是上下级关系,相处和睦,我想作为主帅最为合适。”

    “不妥!”道光摇摇头“陕甘一带也不太平。朕听闻前几日陕西祁县也闹出了乱子,一个做箱子的万行五,振臂一呼竟然招来五千余乱民。这个乱摊子,还得德愣泰去收拾。让他先在那呆着吧!(万行五并非白莲教,他跟林清等人也没有联系。这次叛乱史称“箱贼之乱”)”

    “皇上所言极是……如此臣保举那彦成作为平叛主帅,由杨遇春和宣府总兵富增德为副手,领兵前去河南!”

    道光点点头“好!拟旨,任命那彦成为钦差大臣,杨遇春富增德为副手,领兵二十万万前往河南平叛。务必要快!李文成部一旦平灭。马上南下攻打江南的天地会。朝廷今年还没收到江南的粮食和税银,如果再闹下去,明年朕也不知道拿什么发军饷了。”

    底下的军机大臣们都是一寒,禧恩道“皇上不必担心,那大人一去,想必李匪等部必然消灭,何况百龄之败,在于低估叛军实力。皇上派二十万大军前去,必然万无一失。”

    一直在旁边的军纪大臣曹振庸看到这个情况,不得不说话了。

    他是新进内阁,加之平时不说话,禧恩等人以为他不过是个平庸之辈。其实曹振庸颇有才学,他一说话,就说到了点子上“臣有事启奏!”“讲!”

    “皇上,臣在军机处看了各地的奏报,臣以为朝廷现在征集二十万大军,实在是有困难……”

    “什么!”这个是道光万万没有想到的,“难道现在朝廷连二十万军队都凑不齐了?”

    曹振庸连忙站起“启禀万岁,我大清朝到本日为止,共有八旗军二十五万万,绿营兵六十四万。在这些士兵当中,驻乌鲁木齐,伊犁,盛京,乌苏里雅台,库仑等各将军处,大约十五万人。驻藏大臣统管的驻西藏,青海一带有二万千人。其余分散各省。别的地方不说了,单说京师,京师一带有八旗军十万,绿营兵五万。算上直隶总督辖内兵马。总共也就二十万。加之前阵在河南损失了五万兵马。朝廷若单从从直隶一带,实在无法募集二十万兵马……”

    道光没想到看似强大的大清,算来算去竟然调不出二十万兵马,他想了一下道“那便从全国各地抽调!”

    “这个臣以为暂不可行。”曹振庸抬眼看看道光有些着急,还是继续说下去“皇上,现在全国都不太平。陕西有箱贼之乱,四川有白莲教牛亮臣部闹事,朝廷跟他打了能有十年仍未平定,现在趁乱又出来为祸川西北。四川总督勒保虽然上奏则说可以对付,但恐怕也是勉强而已,不能抽兵支援京师。江南有天地会叛乱,江宁失陷。两江和闽浙的兵马恐怕都不能抽调出来。”

    “那便让湖广总督候大进的兵马来支援!”

    “臣恐怕两湖也难抽出兵马啊!前日广西广东红花会起义,两广总督吴光熊发来紧急文书,先帝已经调动湖广兵马南下支援。再说湖广产天下粮食,今年江浙的粮食能收上来多少还不好说,今明两年的军粮,恐怕都得靠湖广供应,万万不能再出乱子了。”

    道光一阵泄气“那爱卿有何对策?”

    曹振庸不紧不慢的说道“皇上,现在的几股乱军中,以在江宁的天地会势力最大,危害也最大。然而臣以为他们并不十分紧急。现在最要紧急对付的是皇上眼皮底下的白莲教李文成和冯克善。现在这两股人已经合流,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恐怕是直奔京师而来,直接威胁皇上。其他的比如四川的牛亮臣,广东的红花会,山东定陶的宋元成势力微小,各地巡抚总督尚能对付……总之,朝廷现在需要兵马打李文成,消灭了李文成,南北交通恢复,朝廷可三路围攻江宁,天地会必然不能支撑。打不倒李文成,不但南北交通不畅,朝廷调度失灵,而且恐怕李匪要祸乱京师。”

    “臣以为”塔思拖道“皇上不妨发告示,马上在直隶一带征兵训练重建勇营,前朝打白莲教,也是靠乡勇取胜。”

    道光点头“爱卿所言极是,准奏!”

    曹振庸道“皇上,臣恐怕刚刚招募的新兵直接拉过去也不能打仗,至少需要训练两个月,打江南天地会来得及,打李文成断然来不及,陛下应该调成军才是上策。”

    “莫非爱卿有什么良策?快快讲来”

    “皇上……”曹真庸有点犹豫,道光不耐烦的催促到“快说,不管正确错误,朕一概不究”

    “那么臣请皇上调盛京将军手下三旗,及索伦部入关救急。必要时候,希望皇上调喀尔喀蒙古科尔沁部,车臣汗部和土谢图汗部的兵马入关救急。”

    “这个……”一说调满蒙兵马入关,道光有些犹豫。不过曹振庸说的确实在理,河南山东直隶都是一马平川,特别适合骑兵作战。满洲八旗现在也就那么回事,但是蒙古骑兵威力尚存,这是不容置疑的。

    可满洲和蒙古,到底有所嫌隙。从大清建国就开始打蒙古,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卫拉特蒙古大肆兴兵讨伐。察哈尔部更是一叛再叛。历经三朝耗费过亿万国帑才降服的蒙古人,调他们入中原,道光皇帝实在不放心。

    “这样吧!我看调蒙古的事情先放一放。曹爱卿所言调动盛京三旗的事情,我看可行。京师的八旗就派去平叛吧!等盛京三旗到了接管京师防务。索伦部也可以调动入境,当年台湾林爽文叛乱的时候,索伦部的猛将海兰察也是受过先帝表彰的。就这样吧!曹爱卿为国谋事,朕心甚慰,赏朝珠十挂!”

    曹振庸连忙跪下谢恩,道光挥手让他们做事去了。

    走出养心殿,曹振庸跟禧恩他们道了别,匆匆办事去了。禧恩眯者眼睛看着曹振庸的背影,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文学走了过来“禧大人,这曹振庸到底是哪派的?皇上怎么就看中他了呢?”

    “他平时在翰林院也很少说话,皇上看中他大概是因为以前听他说过论语吧!没派……”

    文学笑了“那这个人看来不是那么好相处的啊!”

    禧恩慢慢往军机处走去“汉人的事,谁说得清楚呢!办事去吧!”

    “走走!”